导读:本文包含了临界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临界,超临界,性质,页岩,量子,动力学,力学。
临界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佳,杨腾,施瑞城,蒋志国[1](2019)在《亚临界水提取菠萝蜜果皮果胶多糖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波预处理结合环境友好型提取技术采用亚临界水从菠萝蜜果皮中提取果胶多糖(JFPS),并对JFPS的理化性质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水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37℃,提取时间9.55 min,液料比16.12:1(mL/g)。在此条件下,JFPS得率为16.23%。此法所得果胶多糖中半乳糖醛酸和蛋白含量分别为51.47%和1.63%,酯化度为62.50%。凝胶渗透色谱测得JFPS的分子质量为102.9ku。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表明,JFPS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为1.94 mg/mL。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波预处理结合亚临界水提取的JFPS是一种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成分。(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李宏俊[2](2019)在《低阶煤/生物质超临界CO_2/C_2H_5OH萃取过程中理化性质演变及提质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低阶煤(褐煤和次烟煤)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5.68%,生物质资源总潜力为7.56亿吨标准煤/年,拥有广阔的利用前景。储量丰富的低阶煤和生物质的开发利用是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低阶煤及生物质有含水量和含氧量高、热值低、不易运输和储存的缺陷,通过提质改性,实现低阶煤和生物质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意义重大。本文以低阶煤和生物质的溶剂萃取提质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超临界CO2(SCCO2)干燥低阶煤动力学过程、低阶煤和生物质理化性质演变规律及低阶煤与CO2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开展了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描述了超临界CO2干燥低阶煤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褐煤理化性质的影响,总结了提质褐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及各理化性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提质褐煤理化性质改善的机理,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 CO2分子与褐煤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超临界C02-C2H5OH混合溶剂体系对低阶煤和生物质进行热溶萃取,考察了萃取温度、CO2初始压力、萃取时间、乙醇/样品比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获得了有价值的萃取液和萃余物,实现了低阶煤和生物质的分级利用。(1)研究了昭通褐煤和呼伦贝尔褐煤的超临界CO2萃取干燥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作为介质干燥褐煤具有水分扩散系数大、干燥速率快的优点。在干燥温度不高(62-102℃),介质流速较低的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干燥过程中昭通褐煤的水分扩散系数为0.9951×10-8-1.6135×10-8m2/s,呼伦贝尔褐煤的水分扩散系数为0.9499×10-8-1.4649×10-8m2/s,比相同温度下以空气和氮气为干燥介质的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扩散速率快。超临界CO2干燥昭通褐煤与呼伦贝尔褐煤的活化能分别为11.62kJ/mol和10.56kJ/mol,比传统干燥方式低,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有利于干燥过程中褐煤水分的扩散。(2)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改质过程对低阶煤理化性质的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提质褐煤的固定碳含量增大,氧碳原子比(AO/C)降低,提质褐煤的孔结构得到改善,改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成正比。提质褐煤的芳香度增大,含氧物质含量降低,反应性显着增强,作为对照的新疆次烟煤,其孔结构、反应性变化较小,这可能与煤阶的不同有关。(3)系统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提质的过程中,低阶煤孔结构参数、分形维度与萃取条件之间,以及分形维度与孔结构参数、平均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呼伦贝尔褐煤的中孔和微孔结构在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得到拓展,大孔结构所占比重降低;昭通褐煤的中孔和大孔结构在萃取过程中得到拓展,大孔结构所占比重增大,这种不同的现象可能是因为两种褐煤灰含量的不同所致。提质呼伦贝尔褐煤分形维度D1减小,D2增大,提质昭通褐煤分形维度D1和D2均减小,D1与平均孔径呈正相关,与比表面积和孔容呈负相关,D2则呈正相关。(4)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改善低阶煤孔结构的机理。CO2分子与褐煤模型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叁种相互作用,即C…C相互作用、C…O相互作用、H…O相互作用,其中以C…O原子相互作用为主。CO2分子与褐煤模型化合物苯环上的C原子之间形成成键强度的相互作用力,与含氧官能团(羧基、羰基、羟基和醚氧键)以及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和色散作用强度的相互作用力,其中含氧官能团相互作用力强度排序为:醇羟基>羧基=羰基=醚氧键。(5)考察了物料性质对超临界CO2萃取效果的影响。随着物料挥发分含量的降低,超临界CO2萃取改质效果会减弱,适宜的萃取温度降低,即,褐煤的萃取提质效果>次烟煤的萃取提质效果>烟煤的萃取提质效果>无烟煤的萃取提质效果,石油焦与无烟煤的适宜萃取温度<烟煤的适宜萃取温度<次烟煤的适宜萃取温度<褐煤的适宜萃取温度。(6)基于超临界CO2-C2H5OH溶剂体系,研究了叁种生物质和呼伦贝尔褐煤进行了热溶萃取过程。结果表明,升高萃取温度、延长萃取时间、提高CO2初始压力、增大乙醇/样品比、减小物料粒径都会提高萃取率,其中萃取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锯末、稻草、绿藻和褐煤萃取得到的液体中含有种类丰富的酯类和酚类物质。生物质萃余物的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含量升高,热值增大,含氧物质比重下降,芳香族物质比重上升,碳微晶结构持续生成,其结构有序性升高。将生物质固体萃余物与无烟煤、石油焦混合共气化,可以提升无烟煤和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4)
倪红坚,郭兴,丁璐,白冰,孙晓[3](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对页岩力学性质影响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极具潜力,通过室内二氧化碳浸泡实验系统,对不同压力和温度浸泡下页岩岩心力学性质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和机制阐释。结果表明:浸泡初期岩心膨胀,随后有所收缩,最后趋于平缓;浸泡后页岩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增大;在临界压力附近,力学性质发生急剧变化,压力继续增大,力学性质变化平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平均增幅分别为43.4%和36.6%;随着温度增加,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逐渐增大,最大增幅分别为138.4%和24.7%。页岩力学性质变化对CO_2压力变化不敏感,而CO_2温度影响较为明显和复杂,对力学参数随温度变化给出了定量化描述,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勘探开发页岩气在岩石力学等方面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任艳霞,宋仁明,张蕊[4](2019)在《上临界超过程的一类强极限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X={X_t, t≥0; P_μ}是局部紧可分距离空间E上的上临界超过程,Ф_0是X的均值半群的生成元的与第一特征值λ_0对应的正特征函数,则M_t:=e~(-λ_0t)<Ф_0, X_t>是非负鞅.令M_∞是M_t的极限,则M_∞是非退化的当且仅当L log L条件成立.当L log L条件不一定成立时,最近, Ren等(2017)证明了存在定义在[0,∞)上的非负函数γ_t及非退化随机变量W使得对任意E上非零Borel有限测度μ,有lim_(t→∞)γ_t(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数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会文,张晓曼,孙淑云,肖航,李敏[5](2019)在《微囊藻生物质性质对超临界水气化产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囊藻水华的常态化暴发致使每年产生大量难处理的高含水率废弃微囊藻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可越过高能耗的脱水工艺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该文聚焦微囊藻生物质作为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原料、在堆积及自然腐解条件下的初始含水率及腐解程度变化,明确生物质原料初始含水率及腐解程度等条件与超临界水气化产物的质量分布规律、产气产氢特性、以及能耗分析的作用关系。70%~96.15%范围内的含水率变化对微囊藻生物质SCWG产氢存在一定影响,在其脱水能耗允许程度内降低含水率能够有效改善处理效率及能源转化效率;微囊藻生物质15 d腐解程度时TOC约降低15%,而该阶段的产氢效率能够稳定维持在3.0 mol/kg左右。研究成果将为今后微囊藻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的高能效产业化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段聪聪[6](2018)在《超临界H_2O/CO_2/H_2混合工质热导率性质的计算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短期内还是以传统的燃煤发电为主,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煤炭的清洁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是一种新开发的煤炭清洁转化技术,煤中的有机物质在超临界水环境下气化,并主要转化为H_2、CO_2以及部分无机物沉淀,阻止了SOx、NOx的形成,污染物的生成大大减少。目前,煤炭超临界水气化技术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超临界H_2O/CO_2/H_2或H_2O/CO_2混合工质热物性的研究是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重要前提。导热系数是工质很重要的一种热输运参数,但是目前尚未见有研究者对超临界H_2O/CO_2、H_2O/H_2及H_2O/CO_2/H_2混合工质的热导率性质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H_2O/CO_2、H_2O/H_2及H_2O/CO_2/H_2混合工质的热导率进行了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选取纯工质多个力场模型进行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或NIST数据作对比,然后进行模型优选用于混合工质的模拟计算中。(2)建立二元混合工质热导率的系统模型,首先对CO_2/H_2二元混合工质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将最终的模拟结果同NIST数据及KM理论模型、MS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更接近实验值。然后对H_2O/CO_2及H_2O/H_2混合工质进行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KM及MS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H_2O/CO_2、H_2O/H_2的热导率在温度为850K、压力为24-32MPa时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3)建立叁元混合工质热导率的系统模型,对H_2O/CO_2/H_2混合工质进行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KM及MS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作对比。研究发现H_2O/CO_2/H_2的热导率在压力为25MPa、模拟温度为673-973K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当混合工质中X_(H2)相对较大时,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相对较大。研究系统尺寸对混合工质热导率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后对超临界H_2O/CO_2/H_2总的径向分布函数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12-01)
刘龙祥[7](2018)在《(2+1)维U(1)系统中的量子临界动力学和晶体中超爬位错的相变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量子相变中叁个方面的问题:1)量子临界点附近的希格斯共振模、2)超流-莫特绝缘体相变点处的量子输运性质和3)晶体中割阶之间具有长程相互作用的超爬位错的相变性质。其中前两者研究的是(2 + 1)维U(1)系统(如玻色哈伯德模型、J流模型等)中的量子临界动力学问题。而后者则是研究晶体中能够进行超爬运动的刃型位错的相变性质,其具体模型可由位错的经典弦模型与沿着位错核的超流模型耦合后得到。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利用蠕虫算法对这些模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1)我们通过对玻色哈伯德模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测量得到虚频下动能-动能关联函数,再对其进行解析延拓得到实频下动能响应对应的谱函数。由此我们计算出临近量子相变点的普适谱函数,发现超流相中的普适谱函数中存在希格斯模对应的共振峰,而在莫特绝缘体相和正常液体相中也令人惊讶地发现了类似的共振结构,目前这一反直觉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另外,我们还利用蒙卡模拟的数据,根据第一性原理计算出在超冷原子实验中光晶格深度被微扰时系统温度的变化,进而研究超冷原子实验中的希格斯模,得到的结果和引文[1]中的实验结果相吻合,由此我们还讨论了探测希格斯峰所需的实验条件和方案。2)我们以较高的精度计算了松原频率下的(2+1)维XY普适类中的普适电导率,并使得这一结果的精度首次达到了足够高的精度,使得我们可以对引文[2]中由AdS/CFT对应假设得到的输运理论进行可靠的验证,我们发现只有在黑膜的温度具有一个重整化因子时,数值结果才能和理论相容。另外,我们提出了一个由标准J流模型扩展而来的新的经典模型,该经典模型允许我们通过调节参数使得有限温度修正被极大地消减,从而使在相同的模拟时间下得到的普适电导率的精度显着提高,我们利用该更加精确的数据检验了引文[3]中新提出的又一个AdS/CFT对应假设下的输运理论,并发现我们的数据很好地拟合了理论的结果。最后我们同样探讨了在实验中测量普适电导率的条件,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3)我们关注于可以进行超爬运动的一般刃型位错的量子行为。我们发现割阶之间长程弹性相互作用并不会在本质上改变在没有长程力时相图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对局域相互作用强度的重整化。我们还发现位错的量子粗糙相可以由高斯近似来很好地刻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11-09)
白冰,倪红坚,郭兴,丁璐,王文朋[8](2018)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层理倾角对页岩力学性质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页岩油气藏时的井壁稳定问题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页岩的各向异性影响页岩井壁稳定,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层理倾角对页岩力学性质影响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页岩油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的取芯角度钻取不同层理倾角的页岩,将其加工为标准圆柱试样后,进行不同层理倾角的页岩在未浸泡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下的力学实验,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时层理倾角对页岩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浸泡及浸泡条件下,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加,抗压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浸泡后抗压强度整体降低;未浸泡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层理倾角增加而增加;浸泡后弹性模量增大且随层理倾角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浸泡后泊松比增加且随层理倾角增加呈现增长趋势。未浸泡和浸泡后的层理页岩破坏形态具有差异。该文章研究内容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页岩油气在井壁稳定问题等方面提供一定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期刊2018-09-18)
何茂刚,王成杰,辛楠,刘洋,刘向阳[9](2018)在《碳酸二甲酯与烷烃混合物的临界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低停留时间流动法建立了一套临界性质实验测量系统,该系统温度和压力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小于0.20 K和5.2 kPa。首次测量了碳酸二甲酯与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和正癸烷五种烷烃的二元混合体系的临界性质,结果表明:各混合体系的临界温度随碳酸二甲酯混合比例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临界压力随混合体系中临界压力较大物质混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运用Redlich-Kister方程对以上混合体系临界性质进行了关联,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小于0.04%和0.25%.(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光霁,陈王川[10](2018)在《超临界CO_2在超高压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建模拟合与计算两种方法研究超高压状态下超临界CO_2的热力学性质。研究针对超临界CO_2的密度、粘度与比热容叁项指标展开,它们分别对应超临界CO_2的溶解能力、流动性和真实状态。拟合结果验证超临界CO_2密度在温度与压力远离临界点后变化量减少;发现温度和压力间存在竞争关系,超高压状态下,压力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超临界CO_2的粘度在(10~20)MPa、(80~250)℃区间内的性质趋于气体;达到超高压状态后,性质就稳定趋向液体。超临界CO_2的比热容在临界点附近有剧烈波动,而在远离临界点后变化幅度十分微小,性质趋于液体。将拟合得到的最优温度、压力应用至油水撞击实验后,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说明研究采用的PR、D-S和BWRS方程在超高压状态下依旧适用,且准确性不错。(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6期)
临界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低阶煤(褐煤和次烟煤)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5.68%,生物质资源总潜力为7.56亿吨标准煤/年,拥有广阔的利用前景。储量丰富的低阶煤和生物质的开发利用是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低阶煤及生物质有含水量和含氧量高、热值低、不易运输和储存的缺陷,通过提质改性,实现低阶煤和生物质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意义重大。本文以低阶煤和生物质的溶剂萃取提质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超临界CO2(SCCO2)干燥低阶煤动力学过程、低阶煤和生物质理化性质演变规律及低阶煤与CO2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开展了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描述了超临界CO2干燥低阶煤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褐煤理化性质的影响,总结了提质褐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及各理化性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提质褐煤理化性质改善的机理,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 CO2分子与褐煤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超临界C02-C2H5OH混合溶剂体系对低阶煤和生物质进行热溶萃取,考察了萃取温度、CO2初始压力、萃取时间、乙醇/样品比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获得了有价值的萃取液和萃余物,实现了低阶煤和生物质的分级利用。(1)研究了昭通褐煤和呼伦贝尔褐煤的超临界CO2萃取干燥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作为介质干燥褐煤具有水分扩散系数大、干燥速率快的优点。在干燥温度不高(62-102℃),介质流速较低的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干燥过程中昭通褐煤的水分扩散系数为0.9951×10-8-1.6135×10-8m2/s,呼伦贝尔褐煤的水分扩散系数为0.9499×10-8-1.4649×10-8m2/s,比相同温度下以空气和氮气为干燥介质的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扩散速率快。超临界CO2干燥昭通褐煤与呼伦贝尔褐煤的活化能分别为11.62kJ/mol和10.56kJ/mol,比传统干燥方式低,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有利于干燥过程中褐煤水分的扩散。(2)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改质过程对低阶煤理化性质的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提质褐煤的固定碳含量增大,氧碳原子比(AO/C)降低,提质褐煤的孔结构得到改善,改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成正比。提质褐煤的芳香度增大,含氧物质含量降低,反应性显着增强,作为对照的新疆次烟煤,其孔结构、反应性变化较小,这可能与煤阶的不同有关。(3)系统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提质的过程中,低阶煤孔结构参数、分形维度与萃取条件之间,以及分形维度与孔结构参数、平均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呼伦贝尔褐煤的中孔和微孔结构在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得到拓展,大孔结构所占比重降低;昭通褐煤的中孔和大孔结构在萃取过程中得到拓展,大孔结构所占比重增大,这种不同的现象可能是因为两种褐煤灰含量的不同所致。提质呼伦贝尔褐煤分形维度D1减小,D2增大,提质昭通褐煤分形维度D1和D2均减小,D1与平均孔径呈正相关,与比表面积和孔容呈负相关,D2则呈正相关。(4)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改善低阶煤孔结构的机理。CO2分子与褐煤模型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叁种相互作用,即C…C相互作用、C…O相互作用、H…O相互作用,其中以C…O原子相互作用为主。CO2分子与褐煤模型化合物苯环上的C原子之间形成成键强度的相互作用力,与含氧官能团(羧基、羰基、羟基和醚氧键)以及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和色散作用强度的相互作用力,其中含氧官能团相互作用力强度排序为:醇羟基>羧基=羰基=醚氧键。(5)考察了物料性质对超临界CO2萃取效果的影响。随着物料挥发分含量的降低,超临界CO2萃取改质效果会减弱,适宜的萃取温度降低,即,褐煤的萃取提质效果>次烟煤的萃取提质效果>烟煤的萃取提质效果>无烟煤的萃取提质效果,石油焦与无烟煤的适宜萃取温度<烟煤的适宜萃取温度<次烟煤的适宜萃取温度<褐煤的适宜萃取温度。(6)基于超临界CO2-C2H5OH溶剂体系,研究了叁种生物质和呼伦贝尔褐煤进行了热溶萃取过程。结果表明,升高萃取温度、延长萃取时间、提高CO2初始压力、增大乙醇/样品比、减小物料粒径都会提高萃取率,其中萃取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锯末、稻草、绿藻和褐煤萃取得到的液体中含有种类丰富的酯类和酚类物质。生物质萃余物的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含量升高,热值增大,含氧物质比重下降,芳香族物质比重上升,碳微晶结构持续生成,其结构有序性升高。将生物质固体萃余物与无烟煤、石油焦混合共气化,可以提升无烟煤和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界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佳,杨腾,施瑞城,蒋志国.亚临界水提取菠萝蜜果皮果胶多糖及其性质研究[J].食品科技.2019
[2].李宏俊.低阶煤/生物质超临界CO_2/C_2H_5OH萃取过程中理化性质演变及提质机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3].倪红坚,郭兴,丁璐,白冰,孙晓.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对页岩力学性质影响的实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任艳霞,宋仁明,张蕊.上临界超过程的一类强极限的性质[J].中国科学:数学.2019
[5].张会文,张晓曼,孙淑云,肖航,李敏.微囊藻生物质性质对超临界水气化产氢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6].段聪聪.超临界H_2O/CO_2/H_2混合工质热导率性质的计算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7].刘龙祥.(2+1)维U(1)系统中的量子临界动力学和晶体中超爬位错的相变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8].白冰,倪红坚,郭兴,丁璐,王文朋.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层理倾角对页岩力学性质影响试验研究[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8)论文集.2018
[9].何茂刚,王成杰,辛楠,刘洋,刘向阳.碳酸二甲酯与烷烃混合物的临界性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10].李光霁,陈王川.超临界CO_2在超高压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