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硅油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油,基底,特性,转矩,刚度,离合器,橡胶。
硅油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伍魏明,朱如鹏,李苗苗,张沁薇,时均浩[1](2019)在《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静态刚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开展了其静态刚度特性研究。通过橡胶样件的单轴拉伸试验,基于试验数据拟合确定了多种橡胶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分别建立了减振器固体有限元模型和流体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刚度仿真。通过试验机开展了该减振器静态刚度试验。对比分析静态仿真与静态试验,选取了Neo-Hookean超弹性本构模型,分析了橡胶外径、橡胶内径和硅油粘度对静态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该减振器的应用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张佳庆,李文杰,范明豪,欧阳本红,张博思[2](2019)在《热源作用下高压电缆绝缘硅油引燃机制与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锥形量热仪燃烧试验,揭示绝缘硅油在热源作用下的引燃机制,并分析其典型燃烧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辐射热通量条件下,硅油被引燃前会发生闪燃现象,且发生时间随着外加辐射热通量的增大而缩短。在被引燃前,硅油表面会出现固体薄膜,形成稳定燃烧后,硅油由液体逐渐转变为白色的固体覆盖层,覆盖层表面呈较大的颗粒状。硅油在燃烧过程中热释放速率存在两个峰值,一氧化碳生成速率随时间呈持续增大趋势,且外加辐射热通量越大,一氧化碳生成速率越大。(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龚雁,陆樟献,王正才,胡启迪[3](2018)在《梯度磁场下硅油基磁流体光学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梯度磁场下硅油基纳米磁流体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将不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硅油基纳米磁流体放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测量透射光谱线,观察硅油基纳米磁流体在梯度磁场诱导下吸光度的变化。结果低质量百分比浓度(如0.5%)的硅油基纳米磁流体的透过率比较好,高达95%;但随着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增大,透过率快速下降,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时透过率仅有40%左右。但在外加梯度磁场作用下,4h后纳米磁粉会聚集到梯度磁场较大的部位,其他地方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下降,光透过率达到95%以上。结论硅油基纳米磁流体在梯度磁场作用下,纳米磁粉会发生定向移动,可以聚集到磁场对应处,其他部位的硅油基纳米磁流体光透过率将恢复正常,接近纯硅油的可见光透过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伍魏明[4](2018)在《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刚度与阻尼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尾传动轴系是直升机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升机尾传动轴系由多段薄壁空心轴联接而成,具有传动链长、弹性支承多且转速高的特点,在高速运转时弯曲振动问题突出。在轴承和基座中间安装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可降低尾传动轴系高速运转时的弯曲振动。本文开展了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的静态刚度、动态刚度和阻尼特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开展了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的结构分析与选材研究。介绍了橡胶材料和硅油流体的耗能机理;分析了常用减振器橡胶材料的性能,选择聚氨酯橡胶作为减振器的橡胶材料;根据温度和压力对几种硅油粘度的影响特点,选择二甲基硅油作为填充流体。第二,确定了橡胶材料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和粘弹性本构模型参数。开展了橡胶材料样件的单轴拉伸试验,分析预载荷次数和拉伸速度对单轴拉伸试验的影响;根据单轴拉伸试验数据拟合得到多种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通过橡胶材料的动态拉伸试验,获得0Hz-70Hz内剪切模量和损耗模量数据,根据剪切模量和损耗模量数据拟合得到橡胶材料粘弹性本构模型参数。第叁,开展了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的静态分析。建立了减振器固体有限元模型和流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减振器流固耦合静态仿真;通过电液伺服动静万能试验机开展了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静态刚度试验;对比分析静态仿真与静态试验,确定了Neo-Hookean超弹性本构模型;对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静态特性与实心橡胶减振器静态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橡胶外径、橡胶内径和硅油粘度对静态仿真刚度的影响。最后,开展了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的动态分析。基于Neo-Hookean超弹性本构模型和粘弹性本构模型,开展了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流固耦合动态仿真;通过电液伺服动静万能试验机开展了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动态刚度与阻尼试验研究;对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动态特性与实心橡胶减振器动态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正交法分析了频率、振幅和硅油粘度对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动态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邓平尧,王荣,肖潇[5](2017)在《硅油风扇离合器转矩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硅油风扇离合器传动的圆盘形油膜和圆柱形油膜进行力学分析,建立离合器传递转矩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分析硅油参数对离合器性能的影响,找到硅油风扇离合器合理的硅油参数组合,为硅油风扇离合器生产厂家设计和改进硅油风扇离合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邓平尧[6](2017)在《载货汽车用硅油风扇离合器转矩及转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气环境的持续恶化,公众对汽车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就越来越重要。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消耗的功率显着,冷却风扇消耗的功率与其转速的叁次方成正比,冷却风扇产生的噪声与其转速的五次方成正比。当汽车发动机不需要冷却时,硅油风扇离合器可以大幅度降低汽车冷却风扇的转速,降低冷却风扇消耗的功率和产生的噪声,从而降低汽车的功耗和产生的污染。硅油风扇离合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能减排降噪的装置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汽车上。液体粘性传动技术研究与应用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我国液体粘性传动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硅油风扇离合器就是液体粘性传动在汽车上最重要的应用。硅油离合器利用粘性液体产生的剪切力传动转矩,相比汽车冷却风扇其他类型的传动方式,硅油风扇离合器因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节能降噪效果明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是江西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车用硅油风扇离合器设计与特性研究”的子课题,主要内容是对载货汽车的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的转矩和转差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硅油风扇离合器传动的圆盘形油膜和圆柱形油膜进行力学分析,建立离合器传递转矩的数学模型。其次对硅油风扇离合器的排油特性进行分析,推导出排油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试验分析硅油参数对离合器性能的影响,最后找到硅油风扇离合器合理的硅油参数组合,为硅油风扇离合器生产厂家设计和改进硅油风扇离合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5)
邓军波,曹立爽,赵艾萱,张冠军,陈刚[7](2017)在《老化及受潮下硅油纸和矿物油纸绝缘的频域介电谱特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油作为矿物油的替代品在变压器、互感器和套管等高压电力设备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硅油纸绝缘电力设备的绝缘状态评估研究方面所积累的经验相对较少。为了评估频域介电谱法用于硅油纸绝缘电力设备绝缘状态评估的有效性,该文对比研究了硅油纸绝缘和矿物油纸绝缘的频域介电谱(frequency domain spectroscopy,FDS)特征参数分别随水分含量和老化程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分对硅油纸和矿物油纸绝缘的频域介电谱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两种油纸绝缘体系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均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热老化对矿物油纸绝缘的tanδ和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_r有明显的影响且影响规律和水分非常相似,但对硅油纸绝缘的tanδ和ε_r的影响非常微弱。因此可以采用频域介电谱方法对硅油纸绝缘的含水量进行定量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21期)
郭琳,李英[8](2016)在《硅油绝缘特性测试与油纸绝缘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硅油的电气绝缘特性,测试比较了矿物油、植物油和硅油的含水量、黏度等物理参数,结果显示硅油的水分、黏度和介电常数处于中等水平,介质损耗角正切比较小,体积电阻率大且随温度变化较平缓,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测试3种绝缘油在标准负极性雷电脉冲电压下的击穿实验,得出硅油的脉冲击穿电压最低。在工频交流电压下,硅油的击穿电压和间隙大小呈线性变化。在油纸绝缘击穿实验中,牛皮纸的击穿电压均高于Nomex纸。研究表明:硅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电气绝缘特性,同时自身具有高闪点、高燃点、储量大和无污染等特点,作为绝缘油非常有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6年08期)
黄娜[9](2016)在《生长在硅油基底表面铁薄膜系统的微结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在硅油基底表面制备一系列铁薄膜样品,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分光光度计系统地研究了沉积速率f以及基底温度Ts对于铁薄膜的微结构、结晶性能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TEM对采用相同沉积厚度(5.0 nm)和基底温度(Ts=-10.0℃)以及不同沉积速率制备的铁薄膜系统的微观结构及结晶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沉积速率f=0.01nm/s时,Fe薄膜样品呈现无定形结构;当沉积速率增大到f=0.05nm/s时,可在无定形结构中观察到少量小尺寸晶粒;随着沉积速率进一步的增大,晶粒数密度逐渐增加且晶粒尺寸逐步增大,结晶度进一步增强。我们认为,这一现象主要与沉积原子的扩散能力以及液相基底对沉积原子的独特作用密切相关。(2)对沉积速率系列样品的光学特性研究发现:当沉积速率f=0.01nm/s时,样品对可见光的平均透光率高于95%,几乎为全透明薄膜;样品的平均透光率随沉积速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沉积速率f=0.45nm/s时,样品对可见光的平均透光率低于60%,呈现灰黑色。我们认为薄膜的颜色与其微结构特性及结晶性能有关。(3)对采用相同沉积厚度(5.0nm)和沉积速率(f=0.20nm/s)以及不同基底温度制备的铁薄膜系统进行TEM观察发现:当基底温度Ts=10.0℃时,薄膜为无定形结构;当基底温度低于Ts=0℃时,薄膜呈现多晶结构,并且随着基底温度的降低晶粒数密度逐渐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结晶度逐渐减弱。分析表明,这种微观结构及结晶性能随基底温度的变化规律很可能与液相基底的粘滞系数以及纳米颗粒在液体表面的扩散系数随基底温度Ts的改变有关。(4)对基底温度系列样品的光学特性研究发现:当基底温度Ts=10.0℃时,样品对可见光的平均透光率为95%左右,几乎为全透明薄膜;随着基底温度降低,样品的平均透光率逐渐降低,样品颜色逐步加深,当基底温度Ts=-20.0℃时,样品对可见光的平均透光率降低到60%左右,呈现灰黑色。研究认为,基底温度影响了薄膜的微结构特性及结晶性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薄膜的透光性能。本文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以及薄膜的物理特性,介绍液相基底表面金属薄膜的研究现况。第二章:介绍了硅油表面铁薄膜样品以及铁薄膜表征样品的制备方法。第叁章:介绍沉积速率以及基底温度对薄膜样品的微结构、结晶性能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第四章:总结本实验研究的结果,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25)
潘启发[10](2015)在《硅油表面铝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与应用是当前纳米科技的重要研究内容。迄今为止,对生长在固相基底表面的纳米结构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液相基底表面制备纳米机构则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由于液相基底独特的性质:纳米结构与液相基底分子之间的切向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纳米结构的扩散系数较固相基底表面大;无晶格导致的各向同性。使得液相基底表面的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形成机理、微观结构和性质。迄今为止,此方向的研究方法尚不完善,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纳米结构的形成过程及其微结构演化的实时测量等。本论文采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在硅油表面制备了铝(Al)纳米结构。将Al纳米结构转移至固相基底表面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其形貌与微观结构,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沉积名义厚度以及液相基底温度对Al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硅油表面Al纳米结构的生长满足“二阶段生长模型”,其凝聚模式与金、银等金属不同,在硅油表面呈现二维凝聚。此二维凝聚模式为研究Al纳米颗粒的密度演化提供了方便。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基底温度下,随着沉积名义厚度从0.02 nm增加到0.18 nm, Al纳米颗粒的直径和高度的分布变化不大,分别处于30±10 nm和2.5±1.2nm范围内,而覆盖率则呈现出振荡、非线性增加的趋势,由20%逐渐增加到80%,说明此过程中,Al纳米颗粒可能发生了“致密化”。在相同沉积名义厚度下,通过调控基底温度来研究不同基底温度下Al纳米结构的生长与演化过程。随着基底温度从293 K增加到393 K,Al纳米结构逐渐由分枝状的凝聚体转变成分立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由13nm增加到28nm,平均高度由2.3 nm增加到7.6nm,其形状逐渐由扁平圆盘状演化成椭球状。其生长机理可由一个二维扩散—合并模型来解释。全文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各类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和应用前景;然后,回顾了液相基底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研究工作;最后,简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Al纳米结构的形貌与结构随沉积名义厚度的演化过程,并由覆盖率的变化推断Al纳米结构的密度演化。第叁章:通过改变液相基底的温度,研究了不同温度下Al纳米结构的演化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一个二维扩散—合并模型,一定程度上解释了Al纳米颗粒的尺寸随基底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实验现象。第四章:利用动力学标度分析方法研究了Al纳米结构的表面粗糙平滑机制,并对其生长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结果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6-30)
硅油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锥形量热仪燃烧试验,揭示绝缘硅油在热源作用下的引燃机制,并分析其典型燃烧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辐射热通量条件下,硅油被引燃前会发生闪燃现象,且发生时间随着外加辐射热通量的增大而缩短。在被引燃前,硅油表面会出现固体薄膜,形成稳定燃烧后,硅油由液体逐渐转变为白色的固体覆盖层,覆盖层表面呈较大的颗粒状。硅油在燃烧过程中热释放速率存在两个峰值,一氧化碳生成速率随时间呈持续增大趋势,且外加辐射热通量越大,一氧化碳生成速率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硅油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伍魏明,朱如鹏,李苗苗,张沁薇,时均浩.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静态刚度特性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张佳庆,李文杰,范明豪,欧阳本红,张博思.热源作用下高压电缆绝缘硅油引燃机制与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绝缘材料.2019
[3].龚雁,陆樟献,王正才,胡启迪.梯度磁场下硅油基磁流体光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8
[4].伍魏明.环形橡胶—硅油组合式减振器刚度与阻尼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邓平尧,王荣,肖潇.硅油风扇离合器转矩特性试验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6].邓平尧.载货汽车用硅油风扇离合器转矩及转差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7].邓军波,曹立爽,赵艾萱,张冠军,陈刚.老化及受潮下硅油纸和矿物油纸绝缘的频域介电谱特性对比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8].郭琳,李英.硅油绝缘特性测试与油纸绝缘应用研究[J].绝缘材料.2016
[9].黄娜.生长在硅油基底表面铁薄膜系统的微结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
[10].潘启发.硅油表面铝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及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