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2POT非易失性数字电位器X9312与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19)在《基于STM32的双频超声中频治疗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声中频治疗仪是进行康复理疗的重要医疗器械,对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腰腿扭伤的治疗等有着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的很多超声中频治疗仪存在输出频率单一、换能器无空载保护以及界面操作不友好等缺点。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的超声中频治疗产品,在研究了超声中频治疗仪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单片机技术、DDS技术、串口屏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等,提出了基于STM32的双频超声中频治疗系统的方案。本系统以STM32F103VET6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人机交互采用迪文DGUS串口屏。双路超声信号由频率合成芯片AD9850生成,双路的超声信号用以驱动E类功率放大器,再经过阻抗匹配电路以及调谐匹配电路后,作用到超声换能器。设计了超声换能器空载保护电路,防止其空载条件下的超声输出。为实现不同超声强度的输出,设计了以开关电源芯片LM2576HV-ADJ为核心的超声功率调节电路。调制中频信号由数模转换器DAC0832生成,通过数字电位器X9C103P控制信号的幅值,信号的功率放大由功放LM1875T完成,输出端由变压器实现输出阻抗匹配,最后经由电极贴片作用到人体。电源系统采用了开关电源模块、隔离DC-DC模块、三端线性稳压器以及反相电荷泵的组合方案。系统软件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使用C语言,在集成开发环境Keil-MDK上完成。人机交互界面采用DGUS串口屏开发工具DGUS Tool V5.04进行开发,保证界面的美观和易操作性。双频超声中频治疗系统经过硬件、软件调试验证,基本功能均已实现,可以产生符合要求的调制中频电流以及一定强度的双频超声,本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界面简洁美观等优点,为双频超声中频治疗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田小尤[2](2016)在《基于数字电位器的模数转换电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电位器也被称作数控可编程电阻器,是一种新型的CMOS数字模拟混合信号处理的集成电路。数字电位器相比于传统的机械电位器增添了总线接口,可通过接口,利用单片机或逻辑电路对其进行编程,实现数据可读写,大大提高了灵活性。数字电位器根据接口输入的电位来控制电阻的变换,可以实现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由于电桥电路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线性度好、测量范围宽、易于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在精密仪器测量和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数字电位器在电桥电路中常被用作实现电桥自动平衡。但是数字电位器直接接入电桥虽实现了自动平衡,却无法实时读出桥臂阻值的变化,因此无法对造成电桥失衡的外界信号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首先利用数字电位器、微处理器等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所组成的系统实现了电桥的自动平衡,同时采用高精度电压比较器实时测量外界干扰造成的电桥电路桥臂的电压变化(模拟信号),并通过逐次渐进A/D转换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使之更直观的呈现出来。所设计电路解决了电桥电路干扰信号量化的问题,兼具A/D转换功能,同时还可外接光阻、热阻作为监测外界环境变化的传感器件,拓宽了该类型电路的应用范围。本论文采用Maxim5483数字电位器,同时选用高精度的电压比较器AD790K检测电桥两桥臂的电平变化。考虑到数字电位器电阻的调节并不是连续的,相邻的两个数字量之间有一定的差值,因此对采集到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适当完善算法,以减小误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电路中还添加了在线系统可编程电路,在方便了程序下载的同时,实现了实时处理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等功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参数不断的修正完善,系统实现了一种转换速度为226926μs,且转换速度可通过单片机时钟频率调节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损失位数n’max为1.56LSB,同时能够实现有效位数为8.44位的A/D转换器的功能。该系统为实现中高转换速度和较高转换精度的A/D转换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且改良了现有的自动平衡电桥电路,使其精度更高,调整量更直观,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杨曾辉[3](2016)在《镜头式光幕靶可编程前置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研究镜头式光幕靶可编程前置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该信号处理电路主要用于在镜头式光幕靶的测试条件下,上位机通过单片机与电路进行交互,进而改变电路的参数以期达到方便快捷的测试。镜头式光幕靶设计仅有一个光电探测器,通过镜头使得光束可汇聚,配合设计L型大型光源与狭缝光阑形成大型光幕。通过可程控的带通滤波电路、放大电路、触发电路,对信号进行方便的处理。通过方案比较,此次设计的可编程电路的可编程性体现在利用上位机控制单片机,其中通讯电路使单片机与上位机通讯交流,再由单片机控制数字电位器,其中数字电位器替代滤波电路的滤波电阻、放大电路的增益电阻、触发电路的比较器电阻,使得上位机方便的控制调节电路的参数,从而使电路可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信号进行良好的处理,最终使光幕靶达到良好、适用性强的状态。此方案的提出,对传统光幕靶的一些局限性比如靶面较小、结构复杂、灵敏度偏低,包括小飞行物体的飞行速度的不易测量等等的改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靶场测试中,对提高武器性能和弹丸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研究镜头式光幕靶的结构原理、工作原理;以及信号处理中的弹尖弹底触发原理。2)对镜头式光幕靶的探测光路进行研究设计。3)设计整体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光电探测器选型,光电转换及跨阻放大电路(电流转电压电路)的选择及设计,程控带通滤波电路,程控放大电路,程控触发电路,数字电位器电路方案(以数字电位器控制调节电路参数),电源电路(各元件供电电压不同),MCU核心控制电路以及通信电路(上位机通过通信电路以控制单片机来调节数字电位器)的设计,以及所需软件部分研究。4)实验验证。信号处理电路功能测试,数字电位器方案验证,实弹测试。
温强[4](2016)在《基于触摸屏的轮心自动堆焊控制系统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车轮心的修复对铁路维修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轮心的修复多采用堆焊的手段,然而轮心堆焊的控制系统大多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还处于早期的自动化控制阶段,使得轮心堆焊的效率低下。本文介绍了一种较为先进轮心自动堆焊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提前设定焊接参数,在焊接的过程中自动变换焊接速度,并配有相关的机械夹持装置,操作界面为触摸屏,操作方便,系统反应迅速、准确。本文介绍了控制系统相关的硬件电路并给出了部分电路模拟的结果,着重介绍了单片机控制电路的各个部分及其实现的功能,叙述了触摸屏SA-4.3A和dsPIC30F6011A单片机通讯的原理,给出了通讯程序流程以及调试结果。数字电位器X9241YP是该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改变焊接速度或送丝速度的关键。本文对该款数字电位器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通讯程序以及部分调试的结果都给出了说明。本系统使用SamDraw触摸屏界面编辑软件制作了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汇编语言在Mplab软件中编程系统程序,使用逻辑分析仪等仪器对调试结果进行观测。该系统使用闭环负反馈的方式实现了对电机电枢电压的调节,结合数字电位器使得调节过程稳定可靠,同时又具备抗干扰的能力。该系统是专门针对轮心堆焊修复而研发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轮心堆焊工艺的要求。
金瑞[5](2015)在《数控电位器应用技术详析》文中认为数控电位器是一种新型CMOS模拟、数字混合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芯片,目前这一新器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数控电位器自问世以来,主要产品均由国外公司生产,在国内这一新器件还不为很多从事电子技术方面工作的人员所知。通过对数控电位器的长期研究,结合四个典型的应用案例,由浅入深、逐级深入地对数控电位器的应用技术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绍,可为相关教学和科技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一新器件的应用方法提供很好的参考。文中所有应用实例皆为作者原创设计,并通过NI Multisim 13软件仿真和实际电路测试。
陈雷[6](2012)在《基于零磁通的有源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在工业领域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电流互感器的应用都非常广泛。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电能计量、继电保护、系统诊断与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量精度和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高精度的电流互感器是实现电力系统绝缘在线检测的重要工具。但是普通的电流互感器在测量小电流时误差较大,故需要对其进行误差补偿,提高其测量精度。本文根据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公式,从电流互感器的铁芯结构参数,二次侧负载阻抗,原边输入电流,副边线圈匝数和铁芯材料五个方面对影响小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因素进行分析,选取了最优的小电流互感器结构参数和铁心材料,并在对传统的误差补偿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磁通原理的有源补偿方式,并推导了它的工作原理。对于补偿电路的设计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包括电压信号调理电路,补偿电流发生电路和单片机系统电路等功能电路。软件设计主要是在MPLAB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编写了相应的PIC单片机功能程序。最后,利用INV306U-5162型采集卡和DASP软件对零磁通电流互感器的补偿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电流互感器有源补偿方式有很好的补偿效果,能够明显地提高测量等级。
张金勋[7](2011)在《金丝球焊线机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金丝球焊线机是超声键合封装重要设备,它采用超声波焊线技术,在压力和超声波能量共同作用下,产生超声机械振动并带动金属丝与焊盘在接触面处进行摩擦,此接触面瞬间产生高温,使金属丝与晶圆之间发生原子扩散,实现其原子间的连接。超声波发生器作为金丝球焊线机设备的超声信号源,是金丝球焊线机电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键合封装的质量和效率。本论文针对超声波发生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了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原理和控制方法,从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两方面进行了设计,并对制作的实验电路板进行了相关的硬件测试和参数实验验证分析。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整体工作原理,并对方案进行了比较和研究。重点对正弦波发生电路、滤波器的类型、功率放大器方案、换能器振动特性、频率自动跟踪电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硬件电路的搭建提供依据。在硬件电路部分,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电路、DDS信号产生电路、滤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采集电路、功率信号调整电路、超声输出时间控制开关电路、信号调理反馈电路、阻抗匹配电路、显示电路、上位机通信电路、电源电路等,同时制作了实验电路板。在软件程序部分,主要为下位机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针对系统软件框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流程图模块、正弦波发生模块、上位机通信模块、串行口中断服务模块、功率调整模块、超声输出定时模块、调频模块、谐振频率显示模块等。电路测试实验包括超声频率与功率测试,频率自动跟踪效果测试,以及换能器功率和输入频率变化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实验结论。该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能够在所规定的频域内驱动金丝球引线键合换能器,实现了自动搜索换能器最佳工作频率,并动态地在所设定的频域内锁相,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功率输出的要求。
张运鹏,王景贤[8](2011)在《数字电位器在雷达多通道接收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代雷达多通道接收机采用机械电位器进行通道间幅度校准,机械电位器不能在舰载机的湿热及高震动条件下稳定可靠的工作,为避免这一缺点,拟采用数字电位器替代机械电位器。在分析了现有机械电位器应用电路的基础上,提取出数字电位器性能指标要求,然后使用数字电位器模型进行了分析、仿真。最后选用X9312进行了常温试验和高低温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电位器可以替代机械电位器进行多通道接收机幅度较准,从而使改进后的多通道接收机适用于舰载机的工作环境。
魏列江,冀宏,李少年,江国辉[9](2008)在《基于CAN总线的数模混合电液控制器的研究》文中提出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数模混合电液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其特点是电液控制器内部控制算法部分由包括X9241数字电位器的数模混合电路实现,保证了控制器的响应速度;而PID参数由上位计算机通过CAN总线通信的方式下传到控制器内的AT89C51单片机,再由单片机通过I2C总线通信方式修改X9241数字电位器的值从而实现了PID参数的整定,保证了参数调整的灵活性和在线整定功能。初步实验表明控制器的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为0.7ms。
张翼飞[10](2008)在《激光器加速寿命试验电源数字化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们根据试验的需要,在进行He-Ne激光器加速寿命试验时,即加速寿命过程要在大电流下完成,这就要求激光电源电流的可调范围要增大。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激光器输出功率微弱,甚至不出光,为了加速寿命试验的进行,需要将电流调回其正常工作电流,再来测定其输出功率。本文针对电流调节的问题研究了激光器电源的数字化控制。本文在进行直管He-Ne激光器可靠性试验的时候,研制了单电源双电流之间的定时转换装置,并且成功应用于加速寿命试验的进行。设计了十进制计数器CD4017和定时控制器LM555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与场效应管相结合的电路,八路电源电流在加速电流与正常工作电流之间的定时转换,采用数控电位器X9241取代可调电阻使得电流调节过程趋于准连续化,这样就更加有利于试验的进行。本文在进行环形腔气体(He-Ne)激光器可靠性试验的时候,电流的调节过程设计采用了比X9241精度更高的X9312型数控电位器。光功率首先经过12位A/D转换芯片TLC2543C的转换,然后微处理器对其分析判断后控制X9312调节电流,最终完成了阈值电流测试,最佳工作电流测试,加速电流调节等功能。
二、E~2POT非易失性数字电位器X9312与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2POT非易失性数字电位器X9312与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M32的双频超声中频治疗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目标与主要工作 |
1.3.1 课题目标 |
1.3.2 论文主要工作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总体结构 |
2.1.1 超声换能器功率驱动方案选择 |
2.1.2 系统总体结构组成 |
2.2 系统硬件设计 |
2.3 系统软件设计 |
3 主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
3.1.1 微控制器选型 |
3.1.2 MCU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3.2 串口屏接口电路设计 |
3.3 中频调制信号电路设计 |
3.3.1 调制的概念 |
3.3.2 调制信号发生器设计 |
3.4 双路超声信号电路设计 |
3.5 其他电路设计 |
3.5.1 存储电路设计 |
3.5.2 报警提示电路设计 |
4 功率放大系统硬件设计 |
4.1 中频调制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
4.2 E类功率放大器理论分析 |
4.3 超声换能器匹配电路研究 |
4.3.1 超声换能器主要参数 |
4.3.2 超声换能器等效电路分析 |
4.3.3 换能器电学匹配 |
4.4 超声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
4.5 超声功率调节电路设计 |
4.6 超声换能器空载保护电路设计 |
4.7 电源系统设计 |
4.7.1 系统电源结构设计 |
4.7.2 电源电路设计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 |
5.1.1 uC/OS-Ⅱ简介 |
5.1.2 系统任务划分 |
5.2 任务程序设计 |
5.2.1 屏幕任务 |
5.2.2 中频任务 |
5.2.3 超声任务 |
5.2.4 传感器任务 |
5.2.5 其他任务和系统中断 |
5.3 屏幕界面设计 |
5.3.1 开发软件简介 |
5.3.2 屏幕界面设计 |
6 系统调试 |
6.1 硬件调试 |
6.2 软件调试 |
6.2.1 屏幕任务调试 |
6.2.2 中频任务调试 |
6.2.3 超声任务调试 |
6.3 综合调试 |
6.4 系统EMI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主控板原理图 |
附录 B 功率板原理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基于数字电位器的模数转换电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模数转换电路发展现状及意义 |
1.2 数字电位器简介 |
1.2.1 数字电位器的工作原理 |
1.2.2 数字电位器的分类 |
1.2.3 数字电位器的特点及优点 |
1.3 自动平衡电桥电路简介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硬件设计 |
2.1 A/D转换器的常见类型 |
2.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3 硬件电路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算法编程 |
3.1 单片机程序设计流程 |
3.2 逐次渐进型模数转换算法实现 |
3.3 单片机核心程序 |
3.3.1 发送MAX5481SPI命令程序 |
3.3.2 串口发送程序 |
3.3.3 数字电位器核心程序 |
3.3.4 主程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调试和测试结果 |
4.1 A/D转换器主要技术参数 |
4.2 实际测量转换速度 |
4.3 实际测量转换精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的总结 |
5.2 对本课题前景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镜头式光幕靶可编程前置信号处理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2 理论研究 |
2.1 镜头式光幕靶原理 |
2.1.1 镜头式光幕靶结构原理 |
2.1.2 镜头式光幕靶工作原理 |
2.2 弹丸过幕原理 |
2.2.1 遮光原理分析 |
2.2.2 触发点时刻获取及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总体方案设计 |
3.1 探测光幕设计 |
3.1.1 光源选取 |
3.1.2 探测光幕 |
3.1.3 光路设计 |
3.1.4 接收装置设计 |
3.2 电路设计方案 |
3.2.1 可编程放大电路设计依据及方案 |
3.2.2 可编程滤波电路及触发电路设计依据及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4 可编程前置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4.1 光电转换电路 |
4.1.1 光电转换电路方案 |
4.1.2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及仿真 |
4.2 可编程带通滤波电路 |
4.2.1 带通滤波电路设计 |
4.2.2 可编程带通滤波电路及仿真 |
4.3 可编程放大电路 |
4.3.1 放大电路设计 |
4.3.2 可编程放大电路及仿真 |
4.4 可编程触发电路 |
4.5 数字电位器电路 |
4.6 MCU核心控制电路及通讯电路 |
4.7 电源电路 |
4.8 软件控制 |
4.8.1 数字电位器软件控制 |
4.8.2 通讯电路软件控制 |
4.9 本章小结 |
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信号处理电路功能测试 |
5.2 数字电位器方案测试 |
5.3 实弹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触摸屏的轮心自动堆焊控制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轮心堆焊的意义 |
1.2 堆焊自动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
2.1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 |
2.2 轮心内孔和齿轮台的堆焊 |
2.3 驱动电路的电路工作 |
2.3.1 单相半控整流电路 |
2.3.2 晶闸管导通角的控制 |
2.3.3 负反馈运算放大电路 |
2.3.4 电源电路的设计 |
2.3.5 电机启动及方向控制电路 |
2.4 控制电路的设计 |
2.4.1 单片机的型号选择 |
2.4.2 dsPIC30f6011A单片机的简介 |
2.5 控制系统电路图 |
2.5.1 单片机晶振电路 |
2.5.2 烧写器ICD2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
2.5.3 复位电路 |
2.6 光电开关反馈位移信号系统 |
2.7 电平转换电路 |
2.8 数字电位器X9214YP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件的设计 |
3.1 人机交互界面的编辑 |
3.2 触摸屏与MODBUS协议 |
3.2.1 MODBUS协议 |
3.2.2 MODBUS协议帧格式 |
3.3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 |
3.3.1 UART的相关寄存器 |
3.3.2 U1ART接收器的配置及初始化 |
3.4 软件模拟 |
3.5 数字电位器X9241与dsPIC30F6011A之间的通讯 |
3.5.1 I~2C总线的信号定义 |
3.5.2 I~2C总线上数据传送的过程及格式 |
3.5.3 数字电位器X9241YP与单片机的I~2C通讯程序 |
3.6 单片机EEPROM中数据的读写 |
3.7 计数器的使用 |
3.8 系统的干扰及防止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调试 |
4.1 系统调试准备工作 |
4.2 系统的调试 |
4.3 课题的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数控电位器应用技术详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认识数控电位器 |
1. 1 数控电位器的生产厂家 |
1. 2 数控电位器的选用方法 |
2 数控电位器应用入门 |
3 数控电位器应用进阶 |
4 数控电位器高级应用 |
5 结语 |
(6)基于零磁通的有源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 |
§2-1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
2-1-1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 |
2-1-2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 |
2-1-3 电流互感器准确级 |
§2-2 误差影响因素的分析 |
2-2-1 铁芯结构参数 |
2-2-2 二次侧负载阻抗 |
2-2-3 原边输入电流 |
2-2-4 线圈匝数 |
2-2-5 铁芯的材料 |
§2-3 电流互感器常用的补偿方法 |
2-3-1 无源补偿法 |
2-3-2 有源补偿法 |
§2-4 零磁通有源电流互感器设计的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设计 |
§3-1 电源部分 |
§3-2 信号调理电路 |
3-2-1 放大环节 |
3-2-2 滤波环节 |
3-2-3 移相环节 |
3-2-4 电压抬升环节 |
§3-3 PIC单片机处理系统 |
3-3-1 PIC单片机的特点 |
3-3-2 PIC单片机结构 |
3-3-3 PIC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 |
§3-4 PIC单片机与数字电位器X9241的接口 |
3-4-1 X9241数字电位器简介 |
3-4-2 X9241与PIC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
§3-5 补偿电流发生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设计思想 |
4-1-1 设计方法 |
4-1-2 PIC单片机开发环境 |
§4-2 主程序的设计 |
§4-3 电压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
4-3-1 单片机初始化程序 |
4-3-2 电压信号采样程序 |
§4-4 数字电位器的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
§5-1 零磁通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参数 |
§5-2 补偿电路参数的设定 |
§5-3 实验分析 |
5-3-1 实验平台 |
5-3-2 实验结果 |
§5-4 电流互感器的抗干扰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金丝球焊线机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超声波发生器 |
1.1.2 频率自动跟踪技术 |
1.2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
1.3 超声波发生器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 课题来源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硬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2.1 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设计要求 |
2.2 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整体原理 |
2.3 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硬件结构 |
2.4 电源电路 |
2.5 微控制器电路 |
2.5.1 微控制器方案 |
2.5.2 C8051F340单片机 |
2.5.3 C8051F340控制电路 |
2.6 正弦波发生电路 |
2.6.1 正弦波发生电路方案 |
2.6.2 超声波正弦信号发生电路 |
2.7 滤波器 |
2.7.1 滤波器方案 |
2.7.2 椭圆滤波器设计 |
2.8 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控制 |
2.9 功率放大电路和电流相位采样电路 |
2.9.1 功率放大电路方案 |
2.9.2 OTL功率放大电路与采样电路 |
2.9.3 OTL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计算 |
2.9.4 采样方案 |
2.10 频率自动跟踪电路 |
2.10.1 超声换能器振动特性分析 |
2.10.2 相位差控制理论基础 |
2.10.3 频率自动跟踪电路方案 |
2.10.4 电路设计 |
2.11 阻抗匹配和信号调理电路 |
2.12 显示电路 |
2.13 上位机通信电路 |
2.1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软件设计 |
3.1 主程序流程图 |
3.1.1 正弦波产生子程序 |
3.1.2 上位机通信程序 |
3.1.3 电压A/D转换子程序 |
3.1.4 调频子程序 |
3.1.5 串行中断服务子程序 |
3.1.6 超声功率调整子程序 |
3.1.7 超声输出定时子程序 |
3.1.8 显示子程序 |
3.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系统调试及实验 |
4.1 实验平台及仪器 |
4.2 DDS模块测试实验 |
4.3 一焊和二焊最大功率测试 |
4.4 频率跟踪实验 |
4.5 换能器输入信号频率稳定性测试实验 |
4.6 实验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一 全文总结 |
二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数字电位器在雷达多通道接收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电位器与数字电位器优缺点 |
2 现有机械电位器电路分析 |
3 数字电位器基本原理 |
4 数字电位器选型过程 |
4.1 触点数选择 |
4.2 数字电位器满量程电阻值选择 |
4.3 数字电位器其他参数选择 |
4.3.1 工作电压选择 |
4.3.2 接口选择 |
4.3.3 偏置电路选择 |
5 数字电位器X9312 |
5.1 滑动端电阻RW对控制端电压的影响 |
5.2 温度系数对控制端电压的影响 |
5.3 数字电位器控制电路设计 |
6 高低温测试数据分析 |
7 结 语 |
(10)激光器加速寿命试验电源数字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工作的意义 |
1.2 研究He-Ne 气体激光器可靠性的手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二章 He-Ne 激光器电源设计 |
2.1 激光电源概述 |
2.2 He-Ne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
2.3 He-Ne 激光器电源的伏安特性 |
2.4 He-Ne 激光器电源数字化控制设计思想 |
2.5 电源的散热设计 |
第三章 直管He-Ne 激光器电源的数字化控制设计 |
3.1 直管He-Ne 激光器电源 |
3.1.1 直管He-Ne 激光器电源类型 |
3.1.2 直管He-Ne 激光器电源参数 |
3.2 LM3524 控制的激光电源 |
3.3 单电源双电流间的转换 |
3.4 八路电源电流的自动转换 |
3.5 X9241 数字电位器的应用设计 |
3.6 直管He-Ne 激光器加速寿命试验的结论 |
3.6.1 寿命—概率处理 |
3.6.2 时间—功率处理 |
第四章 环形腔气体激光器电源的功能设计 |
4.1 环形腔气体激光器工作的主要特点 |
4.2 环形腔气体激光器电源的主要构成 |
4.2.1 高压产生电路 |
4.2.2 环形腔气体激光器工作状态检测控制电路 |
4.2.3 稳流控制电路 |
4.3 环形腔气体(He-Ne)激光器电源功能设计 |
4.3.1 阈值电流测试档 |
4.3.2 加速寿命测试档 |
4.3.3 最佳工作电流测试 |
4.4 环形腔气体激光器寿命算法设计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四、E~2POT非易失性数字电位器X9312与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M32的双频超声中频治疗系统研究[D]. 张敏.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2]基于数字电位器的模数转换电路研究[D]. 田小尤. 吉林大学, 2016(03)
- [3]镜头式光幕靶可编程前置信号处理电路设计[D]. 杨曾辉. 西安工业大学, 2016(02)
- [4]基于触摸屏的轮心自动堆焊控制系统的研制[D]. 温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2)
- [5]数控电位器应用技术详析[J]. 金瑞.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5)
- [6]基于零磁通的有源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D]. 陈雷.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6)
- [7]金丝球焊线机数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研究与设计[D]. 张金勋. 广东工业大学, 2011(10)
- [8]数字电位器在雷达多通道接收机中的应用[J]. 张运鹏,王景贤. 现代电子技术, 2011(01)
- [9]基于CAN总线的数模混合电液控制器的研究[J]. 魏列江,冀宏,李少年,江国辉. 机床与液压, 2008(10)
- [10]激光器加速寿命试验电源数字化控制研究[D]. 张翼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3)
标签:电位器论文; 激光器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单片机最小系统论文;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