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毕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浅谈毕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毕节市国土资源局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下辖7县、3区。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雨量充沛,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导致该市地质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重。因此研究毕节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是非常有意义的,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毕节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毕节;地质灾害;治理现状;防治;趋势

1、前言

毕节自然地理环境独具特色,地形上整体呈三级台阶分布,存在深切割沟谷斜坡地貌,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都比较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对此,不少专家针对毕节独特的环境和风貌进行研究,从毕节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综合治理和搬迁避让为主要方式,有效遏制毕节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以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地质灾害现状

2.1地质灾害整体分布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市地质灾害种类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其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条件控制。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76处,其中:包括滑坡426处、崩塌294处、不稳定斜坡172处、泥石流23处、地面塌陷154处、地裂缝7处(柱状图)。涉及209个乡镇,受威胁人数121945人,潜在经济损失约364149万元。

2.2各灾种分布情况及发育规律

2.2.1滑坡分布及发育规律

滑坡是本市数量最多的灾害,在地理位置上东部少、中部至西部多。主要发育在境内第二级阶梯上的侵蚀-溶蚀中山斜坡地带,地形坡度一般在15°~35°之间。在地层岩性上主要发育于泥岩、砂岩、泥岩互层的碎屑岩覆盖区域及碳酸盐岩夹泥岩、页岩的覆盖区域。

2.2.2不稳定斜坡分布及发育规律

不稳定斜坡是本市分布最广的灾种之一,全市范围内皆有分布,在地理位置上西部、中北部分布较多,东部、南部及中西部分布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境内第二级阶梯上的西部及其东部,地形地貌为侵蚀-溶蚀中山斜坡地貌,地形坡度一般在20°~40°之间,在地层岩性上主要分布于地层覆盖区域,岩性泥岩、砂岩、灰岩地层覆盖区域。

2.2.3崩塌分布及发育规律

本市目前崩塌隐患点在地理位置上中部至东部多、西部偏少。主要发生于地形陡峻的陡坡或陡崖地段,所处部位常见断裂及节理发育,褶皱紧密。全市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境内第二级阶梯东部及第三级阶梯上的侵蚀-溶蚀中山斜坡及采矿等人为活动严重地带,地形坡度一般在50°~85°之间。

2.2.4泥石流分布及发育规律

泥石流以水石流为主,泥石流隐患点一般分布在深切割沟谷地带。泥石流发育地段一般地形坡度陡、汇水面积大,地形地貌以侵蚀-剥蚀地貌为主,地层岩性为相对隔水层,透水性差,主要为易形成物源的破碎碎屑岩岩层,一般周边发育有泥岩地层。主要发育于碎屑岩类及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玄武岩、浅变质岩分布,断层密集的中山峡谷地带,大多于每年的5-9月发生。

3、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

3.1地质灾害发生规律

3.1.1时间规律

地质灾害发育时间规律主要与大气降雨有关。据资料分析,毕节市7、8、9月发生地质灾害概率最高与该时段大气降雨量为全年最高有关,二者分布基本一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

3.1.2空间规律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部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全市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及公路两侧等人类工程活动较集中地段。

3.1.3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程度

随着毕节市经济建设发展,城镇建设开山、公路、铁路切坡、水库蓄水泄洪、矿山开采等各类工程建设不断增加,人类工程活动已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3.1.4突发性和继发性

毕节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雨季,从蠕变到滑动,过程很短,突发性强,致灾率高,危害性大,继发性强。

3.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3.2.1气象

近些年的极端气候增多,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21.5mm,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其中灾害性气候为强暴雨,极易引发滑坡、崩塌。

3.2.2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毕节市属岩溶+碎屑岩斜坡地貌,由东至西可分为三级阶地,区内以山区地貌为主,海拔高程变化较大,地形坡度一般在15°以上;本区的溶蚀峰丛槽谷、溶蚀-侵蚀槽谷地貌是孕育崩塌的有利因素,剥蚀-侵蚀碎屑岩沟谷、斜坡地貌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的有利因素。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或处于构造断裂带,岩体破碎,稳定性差。

3.2.3人类工程活动

近几年来,毕节市迅速发展,人类工程建设增多,区内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在新建、已建公路、铁路的扩宽、取直过程中,削坡填方、开山炸石形成的不稳定斜坡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已建好的公路也因切坡高、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发和加剧景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市内城乡及工业园区建设迅速,对原始山坡地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切坡过高、过陡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1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勘查

开展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勘查,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和急危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详细勘查,进一步查明灾害成因、危害程度,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勘查结论逐一制定防治方案。对需开展综合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施工图设计,纳入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4.2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在开展煤矿企业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估和勘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监督、社会参与、企业治理”的总体思路,对因煤矿等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综合防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治理可消除隐患的,消除隐患后方可允许其生产和建设。对新建、技改矿井,按照“先搬后建”“先搬后采”的原则,结合地质灾害勘查评估报告结论,实施搬迁避让后方可开展建设工程和采掘活动。

4.3集中开展废弃矿山综合治理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开发式治理的管理,引进社会资金参与综合防治工作,加大对历史遗留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监督管理、监测监控和综合治理。

4.4加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管

严格按照“有患必治,用则防灾”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把项目立项、选址、设计、施工、验收中的地质灾害预防审批关,全面落实各类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对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和布局。

4.5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预防体系

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强统筹协调,提高防治效率,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实现地质灾害自动化预警预报和应急指挥,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管理水平和能力。

4.6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按照“灾害能识别、险情会知晓、逃生知方向、撤离能迅速”要求,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制作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短片,构建楼宇宣传系统,分别在医院、商场、学校和楼宇电梯口等场所构建视频播放宣传体系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结束语

通过探索论述,地质灾害防治逐步纳入到政府的管理范畴,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牵头—部门组织—乡村落实—群众参与(先由专业队伍指导),由上至下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以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为指挥中心,基层逐级快报、专业队伍快速出动开展应急调查和技术指导、各部门协作联动抢险救灾的快速反应体系。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标签:;  ;  ;  

浅谈毕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