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底流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速,环状,多普勒,水流,含沙量,模型,水力学。
近底流速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飞,孙东坡,刘明潇,韩力球,陈浩[1](2017)在《水槽近底流速分布与推移质输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水槽试验,利用ADV测速及高速摄像技术采集了近壁区的流速及紊动特征值,分条带计量了推移质输移情况。通过对比横向密布测点的流速结构差异,剖析了近底流速分布的变化特点与两侧的流速结构变异。基于输沙分条带量化观测模式,对推移质输移的空间横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底流速的相对脉动强度呈现中间区域最大并向两侧递减的趋势,在临近侧壁处有突变波动现象,这与近底流速的横向分布在侧壁附近的突变特点相互对应;(2)推移质输移在横向分布上不均匀,整体呈从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的趋势,80%的区域基本完成了断面的总输沙量,近侧壁区域输沙受边壁影响较明显;(3)近底流速横向分布、近底水流脉动强度与相对输沙强度的横向分布存在响应协同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7年06期)
袁俊[2](2016)在《近底脉动流速变幅对河道地形变化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底流速的研究为河床演变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对河床冲刷措施的正确拟定。本文以挟沙水流条件下测量的近底流速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数理统计、平稳随机过程理论、微积分理论、运动流体力学等学科进行分析,建立近底流速概率模型,以及近底加速度和脉动压力的概率模型等。故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利用随机分布理论,发现挟沙近底流速测量数据满足研究要求,并遵循随机过程的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样本进行时频域转换,发现近底流速属于低频域信号,且频域集中在20Hz以内,能量集中在10Hz以内。(2)将过滤后的近底流速进行快速傅立叶转换,分析其振幅、初相位角、圆频率的概率分布,发现振幅符合正态分布,圆频率符合均匀分布,对于相位角大致符合均匀分布,由于近底流速属于紊流,具有变异性,故各个参数的概率分布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但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满足精度要求。(3)利用平稳随机过程理论,建立近底流速信号的概率模型,发现近底流速的模拟数据与原始样本数据基本吻合,最后对于模型进行权重调节,发现近底流速的最终模拟信号与原始样本信号能够较好吻合,满足精度要求。(4)近底流速对于河床冲刷有着直接的影响,且水流的脉动起主要作用,故利用随机分布理论,利用建立好的近底流速概率模型推导近底脉动加速度模型,利用实测信号进行模拟,发现近底脉动加速度模型数据具有科学性。(5)建立近底脉动压力概率模型,得出脉动压力谱,再利用模拟信号统计分析出各自的特征值,进而模拟出近底脉动流速谱,最后与原始测量数据信号对比,发现模拟结果可靠。(6)近底水流的紊流强度最大,靠近水面最小。而在流量流速较小的情况下,近底紊流强度比其他深度的的紊流强度较小,随着流速增大,近底紊流强度急剧增大,比其他深度的紊流强度大了许多。(7)在低流量情况下,近底水流的脉动能量随着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当流量超过一定额度,能量会急剧的增大。近底脉动压力在低流量时,脉动压力变化不大,只有小范围的波动,当流量达到一定的限度,脉动压力急剧增大,导致河床出现严重的冲刷。(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刘丽,陈洪凯,何光春[3](2011)在《挟沙水流近底流速试验研究及随机相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床挟沙水流条件下,测量了不同流量及不同弯道情况下近底流速瞬时分布的情况,将时域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转化为频域信号,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近底流速频域内随机相位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机相位服从正态分布。(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1年02期)
刘丽,魏清华,杨成渝[4](2010)在《近底流速试验研究及随机相位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渠清水条件下,测量不同水深情况下近底流速瞬时分布,得知近底流速符合平稳随机过程。依据大量实测试验数据,利用傅立叶变换将时域内流速脉动信号转化到频域内进行谱分析,应用统计分析发现随机相位角服从正态分布,为近底流速谱的建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0年03期)
梁宗祥,尹进步,卢红,郑治,龚红林[5](2009)在《与宽尾墩联合使用的台阶面水流近底流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工程原型与模型试验资料的类比分析,结合台阶面水流流态特点,对与宽尾墩联合使用的台阶面水流近底流速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台阶面坡比及台阶高度对台阶面水流近底流速分布影响很小,近底流速随台阶位置在下游尾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尾水面以上,近底流速沿程变化很小,其值仅与堰上水头和宽尾墩形式有关。堰面采用Y型宽尾墩时,台阶面近底流速为21.5~23.5 m/s;采用X型宽尾墩时,近底流速为19.5~21 m/s;无墩时,近底流速为16~19 m/s。(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09年08期)
王元叶,何青[6](2008)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近底有效流速数据处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的声强垂向剖面分布特征,利用数学极值定理,确定床面边界位置,进而确定出ADCP记录的所有在水中的流速单元,将ADCP处理软件"丢弃"的部分近底流速数据或由于底跟踪丢失而损失的流速数据确定出来。利用"六点法"同时、同高度的电磁海流计流速数据对提取出来的ADCP近底流速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提取出来的ADCP近底流速数据可信、可用。(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8年03期)
李鹏飞,文恒,杨建雄[7](2005)在《海漫柔性加糙对近底流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恒教授等多年研究发现,用废旧轮胎对海漫进行柔性加糙,可充分调整海漫下游流速分布,降低近底流速,对于解决闸下冲刷破坏,效果非常显着。在延续海漫加糙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弹性较好的环状橡胶圈模拟废旧轮胎,在实验室人工水槽中做进一步海漫柔性加糙试验研究。通过对21种加糙形式进行试验,发现均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海漫下游的近底流速明显减小,非常利于防冲。相对粗糙度在0.394~0.581范围内,糙体梅花状等间距均匀布满,并非糙体数目越多越好,而是糙体数目在8排左右对降低下游近底流速效果显着且趋于稳定。试验中还发现糙体间距在7~10.5cm时,从实际设计应用对近底流速和糙率、水深影响等方面考虑都非常有利。(本文来源于《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05年02期)
赵冲久,秦崇仁,黄明政[8](2005)在《波流共同作用下近底高含沙水层流速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于粉沙质床面时,水体的近底层含沙量很高,其运动是泥沙输移的重要方式。讨论了近底高含沙水层流速及其与含沙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05年01期)
李鹏飞[9](2004)在《海漫柔性加糙相对糙率的确定及加糙后对近底流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闸闸下冲刷问题较普遍地存在,冲刷破坏的部位绝大多数发生在消力池以下海漫和防冲槽处,严重破坏情况导致消力池被冲毁,危及整个闸室安全。冲刷破坏的原因很多,水闸过水断面缩窄过甚,翼墙扩散角不合适,闸门开启方式不当,消能设计条件不合理等。但是不论通过改进消能设计条件还是正确合理启闭闸门等措施,海漫及下游段的冲刷破坏情况依然不能彻底解决。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出消力池水流流速分布不均,近底流速偏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我院文恒教授等经研究发现,利用废旧轮胎对海漫进行柔性加糙,可充分调整海漫下游流速分布,降低近底流速,对于解决闸下冲刷破坏,效果非常显着。 本文在延续前面海漫加糙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弹性较好的环状橡胶圈模拟废旧轮胎,在实验室人工水槽中进一步做海漫柔性加糙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了21个加糙方案,采集加糙前后不同断面水流流速分布和水位状况,意在弄清在不同相对粗糙度情况下,加糙体的数量、尺寸、布置形式对加糙后的海漫糙率和近底流速有什么影响,寻找最优化可供实际设计采用的加糙体布置形式和尺寸等问题。通过试验发现就环状橡胶圈(模拟废旧轮胎)这种柔性加糙体,垂直水流方向的投影面积是影响槽底糙率、水深和流速的主要因素。通过加糙使得海漫下游的近底流速明显减小,非常利于防冲。海漫加糙后壅高了消力池末端水深,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减小消力池的深度。当相对粗糙度在0.394~0.581范围内,糙体梅花状等间距均匀布置,并非糙体数目越多越好,糙体8排左右对降低下游近底流速效果显着且趋于稳定。试验中还发现糙体间距在7~10.5 cm(k=△~1.5△)时,从实际设计应用对糙率、水深和近底流速影响等方面考虑都非常有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冉隆义[10](1993)在《面流消能近底紊动流速特性的研究(面流消能试验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论述了面流消能五种典型流态近底紊动流速特性,总结出了近底时均流速和紊动强度沿程变化规律,提出了近底紊动流速可能出现的最大瞬时值及相应位置的计算公式。面流消能工程的下游防冲设计中考虑的主要水力参数之一是,消能段近底流速紊动可能出现的最大瞬时值及其相应的部位,但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少。笔者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了面流消能各典型流态近底流速及其紊动纵向分量沿程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计算公式,为优化面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1993年03期)
近底流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底流速的研究为河床演变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对河床冲刷措施的正确拟定。本文以挟沙水流条件下测量的近底流速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数理统计、平稳随机过程理论、微积分理论、运动流体力学等学科进行分析,建立近底流速概率模型,以及近底加速度和脉动压力的概率模型等。故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利用随机分布理论,发现挟沙近底流速测量数据满足研究要求,并遵循随机过程的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样本进行时频域转换,发现近底流速属于低频域信号,且频域集中在20Hz以内,能量集中在10Hz以内。(2)将过滤后的近底流速进行快速傅立叶转换,分析其振幅、初相位角、圆频率的概率分布,发现振幅符合正态分布,圆频率符合均匀分布,对于相位角大致符合均匀分布,由于近底流速属于紊流,具有变异性,故各个参数的概率分布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但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满足精度要求。(3)利用平稳随机过程理论,建立近底流速信号的概率模型,发现近底流速的模拟数据与原始样本数据基本吻合,最后对于模型进行权重调节,发现近底流速的最终模拟信号与原始样本信号能够较好吻合,满足精度要求。(4)近底流速对于河床冲刷有着直接的影响,且水流的脉动起主要作用,故利用随机分布理论,利用建立好的近底流速概率模型推导近底脉动加速度模型,利用实测信号进行模拟,发现近底脉动加速度模型数据具有科学性。(5)建立近底脉动压力概率模型,得出脉动压力谱,再利用模拟信号统计分析出各自的特征值,进而模拟出近底脉动流速谱,最后与原始测量数据信号对比,发现模拟结果可靠。(6)近底水流的紊流强度最大,靠近水面最小。而在流量流速较小的情况下,近底紊流强度比其他深度的的紊流强度较小,随着流速增大,近底紊流强度急剧增大,比其他深度的紊流强度大了许多。(7)在低流量情况下,近底水流的脉动能量随着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当流量超过一定额度,能量会急剧的增大。近底脉动压力在低流量时,脉动压力变化不大,只有小范围的波动,当流量达到一定的限度,脉动压力急剧增大,导致河床出现严重的冲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底流速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亚飞,孙东坡,刘明潇,韩力球,陈浩.水槽近底流速分布与推移质输移特性研究[J].人民黄河.2017
[2].袁俊.近底脉动流速变幅对河道地形变化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3].刘丽,陈洪凯,何光春.挟沙水流近底流速试验研究及随机相位分析[J].人民黄河.2011
[4].刘丽,魏清华,杨成渝.近底流速试验研究及随机相位分布[J].水运工程.2010
[5].梁宗祥,尹进步,卢红,郑治,龚红林.与宽尾墩联合使用的台阶面水流近底流速特性[J].人民黄河.2009
[6].王元叶,何青.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近底有效流速数据处理初步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
[7].李鹏飞,文恒,杨建雄.海漫柔性加糙对近底流速影响的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
[8].赵冲久,秦崇仁,黄明政.波流共同作用下近底高含沙水层流速的探讨[J].水道港口.2005
[9].李鹏飞.海漫柔性加糙相对糙率的确定及加糙后对近底流速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
[10].冉隆义.面流消能近底紊动流速特性的研究(面流消能试验研究之一)[J].水电站设计.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