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理解与探讨

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理解与探讨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为更加科学指导未来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保护环境及资源,提升城市防灾功能等目的下在城市各项设施建设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建设活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尚处于建设初级阶段,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及技术依然不足,未来在城市规划及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规划与建设;生态

1引言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最为热门的项目之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是国家为更加科学指导未来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保护环境及资源,提升城市防灾功能等目的下在城市各项设施建设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建设活动。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巨额资金和出台多个规章、政策来保障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开展。

由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建设时间较短,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完善,在未来开展海绵规划与建设时,我们城市建设管理者和规划设计人员应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反思和突破。

本人近期参与了多个海绵城市项目的规划工作,下面以本人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思考的部分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2海绵城市相关理解

2.1概念理解认知

对于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做出了具体定义,简单的解释就是把城市类比形象的比拟为一个巨大的海绵体,通过海绵体内的弹性空间进行吸水、蓄水,使城市能够在水资源调节、城市防灾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态自动调节机制和城市防护功能,即是在城市下雨时,城市海绵设施发挥其吸水功能,从而使得雨水能够保存于海绵中,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增加城市对雨水的蓄水、留水能力,同时通过海绵设施的存蓄调节,又可以延时和减少城市雨时及时的排水量,对城市防洪排涝防灾方面又具有一定的调时和减峰作用,另雨水经过海绵设施的渗透,增加了地下水资源补给,并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滤净化水作用,而当城市相对缺水、干旱时,通过提取海绵设施所存蓄的水进行绿化、市政等方面用水使以利用,不仅给城市部分用水提供了方便,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淡水资源缺乏的城市水源问题。

2.2背景理解

由于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及相关部门不断提出多种措施来应对国家乃至全球性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

2.2.1党“十八大”报告确定生态文明建设地位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城市未来建设重要内容,是推荐未来城镇化可持续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就是综合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实现自然和生态的途径进行排水,保护生态环境。

2.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颁发

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颁发,通知要求各地在城市排水防涝建设中明确目标、合理确定建设标准、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2.2.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颁发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文件颁发,要求围绕人居环境、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园林等方面规划与建设,意见中对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绿色建设的具体安排和强化,进一步促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和形成。

2.2.4《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颁发

2013年9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在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施行。条例要求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促进污水的再利用和雨水资源化利用,并要求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本条例的颁布,基本形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目标。

2.2.5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要求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多采用自然的排水,使城市雨水留下来,自然存蓄、渗透和净化,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推荐了海绵城市建设快速实施和发展。

2.2.6《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颁发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和科研设计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使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拥有基本的指导依据。

2.2.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发

2015年10月,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当前至2030年时期内海绵城市建设,在强化规划引领、有序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做出具体要求和部署。

3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3.1海绵城市建设成就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启动于2015年1月,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部门共同组织,并邀请专家评审研究,在3月首批确定济南、武汉、南宁等16个国家试点城市,并在4月份追加深圳、大连等14个城市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最终形成30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资金及政策方面,国家均给予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及住建部、水利部等部委的政策及技术支持。2015年5月份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开展全国性的海绵城市建设培训活动,促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

目前首批30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成计划建设项目60%以上,投入计划资金70%以上,部分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同时,2016年各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行动,目前省级海绵城市建设正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中。

3.2法规编制与调整

为顺利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当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编制相关规范、条文,并调整部分规规划建设规范、条文,保证海绵建设相关要求与其他规范、条文一致。近期正在编制和调整的规范、条文包括新编《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图集》、《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手册》、《海绵城市建设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等以及调整《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排程规划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等规范、标准。

4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思考

4.1规划与建设重点

4.1.1建设多系统雨水排水体质

过去城市雨水排水体质基本思路是快速将雨水排出城市或排入城市水库、景观水域,甚至部分区域由于考虑雨水污染问题,而限制雨水排入城市景观水系直接排出,雨水污染也是原则上是污染城市河流下游,缺少在城市污染源头的污染治理。由于排水体制单一,且不考虑雨水资源的利用,雨季来临时,雨水不能够及时排出,雨季过去后,雨水不能够存留,造成城市洪涝灾害和旱灾并存,以及部分水资源缺乏区域城市的水资源浪费。

海绵城市建设应突破过去以排为唯一目标的排水形式,形成“渗、滞、蓄、净、用、排”多位一体的城市综合排水系统。通过地下渗透、雨水的滞留延时、蓄水,通过海绵体的建设,在雨水渗透、流排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自净功能,并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城市雨水再利用,以及当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发挥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作用,从而形成城市巨大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通过城市多种形式的排水形式进行分解,不进能够一定程度上消化城市降雨,降低雨水峰值,减少城市防灾压力,同时对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对水资源缺乏城市,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1.2分阶段应对雨水排放

针对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应结合雨水特点,从降雨各阶段进行排水设施建设。首先从源头上建设景观湿地等,进行雨水消纳、滞蓄,将降雨初步阶段的雨量直接存储于城市建设的海绵体中,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雨涝灾害。其次在雨水排放过程中减速消能,通过蓄水设施、水流路径的建设,使雨水排水即时量进行分解,排水时间加长,能够降低雨水排出的即时强度,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高峰压力。第三是雨水排放系统末端弹性适应,通过城市规划,为雨水排放停滞需要留足空间,在城市降雨量较大时提供暂时蓄水功能,而非强降雨时,作为城市景观、休憩等空间加以利用,实行局部空间的弹性利用。第四是结合土地仿生整治、生态湿地建设等,提升水质自身生态净化、生态修复能力。通过城市内现状水系、土壤贫瘠地等结合景观建设湿地景观、土地仿生态系统,使内部水系、土地进行自身的净化和生态恢复。

4.2建设途径

4.2.1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目前有部分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为完成相关目标任务,采用大拆大建的模式,劳民伤财,急于求成,包括目前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的总体目标,个人觉得过于指标化、任务化,实行统一标准,不切合实际,各地海绵城市建设应结合实际,有区别对待,有序建设,应先做好海绵城市规划,严把海绵城市规划标准,而海绵城市建设应在未来城市新建、改建区按照高标准的海绵城市规划逐步实施。

4.2.2建设应具有区域化区别

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规范、思路不够完善,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标准也是统一标准,而对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各地城市面对的城市排水、雨水、水资源等问题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国部分南方城市诸如长江中下游城市,年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这些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就不应该以雨水资源蓄、用为主,而是重点去解决如何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去防洪、排涝,而对于北方等一些缺水城市,他们水资源短缺,年降雨量少,不存在城市防洪、排涝担忧,因此对于这方面城市又应关注在如何留住水,实现雨水资源利用。

4.3.3建设应更具综合性

海绵城市建设虽然直接问题是水的问题,但其涉及到的问题错综复杂,城市各项建设都应该综合考虑于海绵城市建设之中,目前各地所做的海绵城市规划,主要依据现状,针对道路、建筑、绿化、水系等规划布置海绵城市设施,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也未能发挥明显效果,但未来城市规划一定会走向更加精细化规划与设计,因此,目前的海绵城市规划深度和考虑的问题还比较肤浅,未来应将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充分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与设计之中,最终建设完整的海绵城市体系。

5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提出的一项符合城市可持续生态发展、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改造、提升和修复,缺水区域的城市水资源补充,部分城市的防洪、排涝、城市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给许多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我们作为城市规划和决策者,应结合地域实际,科学规划和决策,有序进行,而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跟从、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十八大报告2012

[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3]相关国务院颁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

标签:;  ;  ;  

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理解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