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叁基[1]2003年在《籼稻成熟种胚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6个不同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配比、不同ABA浓度、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愈伤组织部分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着(P<0.05),诱导培养基采用NB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4-D 2.0mg/L,6个品种成熟胚出愈率能够达到90%以上。(2)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分化率差异达极显着(P<0.01)。选用KT 3.0~3.5mg/L,NAA 0.5~1.0mg/L和ABA 5.0mg/L的激素配比,籼稻明恢81、N175、航1号叁个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70%~80%。(3)不同ABA浓度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有显着影响(P<0.05),q测验表明,外加ABA 3.0~5.0mg/L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提高植株再生能力有显着作用。(4)不同继代次数的愈伤组织分化率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成熟胚愈伤组织继代3~5次后,分化率达较高水平(约76%),随着继代次数的进一步增加,分化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5)不同培养时间对分化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成熟胚愈伤组织继代培养20~30d时,愈伤组织质量较好,分化率也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化率明显降低。(6)分化前对愈伤组织进行部分干燥,能够显着提高分化率。愈伤组织干燥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对分化率较低的品种效果更为明显,可提高1.1~5.7倍;对分化率较高的品种,提高10.7%~21.2%。对于分化出绿点但难于分化出芽的愈伤组织,采用适当干燥处理后,接种于壮苗培养基,分化率可达69%~80%,比未经过干燥处理的同类愈伤组织分化率提高21.8%~118.5%。 总之,挑选生理状况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优化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进行部分干燥处理等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高叁墓:粕稻成熟种胚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显着提高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本研究建立了优良恢复系明恢81、优99、R527、N175、航1号等5个釉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高频植株再生体系,这些品种平均诱导率、分化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0%、85%和95%以上,本研究结果为水稻转基因研究提供高效稳定的植株再生系统。
殷绪明[2]2007年在《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研究及籼型杂交稻亲本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不高,继代易褐化,分化率不高,严重阻碍着基因工程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选用不同籼稻品种和常规粳稻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在同一培养方式下,分析不同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之间的差异及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分化率之间的差异;选用6个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杂交水稻亲本,对组织培养体系参数进行适当优化,建立了6个品种高频再生体系;选用5个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杂交水稻亲本,在组织培养各个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铜元素,分析铜元素对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组培苗与田间育苗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为目前应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籼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基因型是影响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比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水稻F_1种子和恢复系品种成熟胚培养力低,杂交水稻F_1种子受亲本恢复系基因型的影响较大。2.MB培养基比较适合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不同品种对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反应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品种,干燥处理和两步分化途径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差异很大。3.铜元素能够有效地降低成熟胚愈伤组织褐化率和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不同品种在组织培养不同阶段所需铜元素浓度差异很大。4.不同品种组培苗的农艺性状与田间育苗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得出,对于同一农艺性状不同品种的变异差异很大。
王志成[3]2009年在《溶菌酶基因转化籼稻及抗稻瘟病杂交组合选育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稻瘟病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溶菌酶能够分解细菌或真菌细胞壁组分中多糖的糖苷键,从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因此利用溶菌酶基因转化籼稻,培育广谱高抗稻瘟病新种质,是水稻抗病育种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溶菌酶基因为目的基因,对农杆菌介导法和穗颈注射法转化超级杂交稻亲本不育系PA64s,恢复系R640、9311、MH63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其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了遗传稳定性分析和抗性鉴定,将筛选出的优良抗病株系与其他亲本进行了杂交配组。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优化了籼稻离体再生体系培养基以MS、NB和CC基本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Ⅰ(锰、锌、硼)、微量元素Ⅱ(铜、钼、钴、碘)、有机成分四种组分设计L_9(3~4)正交试验,优选出了四个籼稻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分化最优的组分,获得了不同阶段的最佳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NB培养基中微量元素Ⅰ、NB或MS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有助于愈伤诱导,单独使用2,4-D愈伤诱导率高于不同浓度2,4-D和BA配合使用或BA单独使用;MS有机成分和大量元素、NB微量元素Ⅰ有助于愈伤增殖;N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Ⅰ、10×CC微量元素Ⅱ有助于愈伤分化。采用优选培养基培养PA64s、9311、R640、MH63四个籼稻材料,平均愈伤诱导率为86.6%,继代25 d平均增殖倍数为3.85,平均分化率为88.1%。2优化了籼稻愈伤组织农杆菌转化方法对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籼稻愈伤组织的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其优化后的程序为:在农杆菌侵染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20μM的乙酰丁香酮,侵染液浓度为OD_(600)为0.4~0.6,侵染愈伤组织时间控制在20~30 min,-0.8MPa负压处理10 min,共培养时在共培养培养基表面覆盖一层滤纸,共培养3 d,侵染后的愈伤组织在抑菌培养基中恢复生长2周,先用150 mg/L的G418进行筛选,再用165 mg/L G418进行筛选。转化方法优化后G418筛选结果为:4个籼稻材料的平均抗性愈伤率为17.77%,平均抗性植株率为3.94%。3优化了穗茎注射法研究结果表明,穗颈节下第一节间部位注射,注射时期为主穗叶枕距7 cm以上,质粒浓度为500μg/ml,质粒DNA使用TE缓冲液溶解,R640、9311、MH63叁个受体材料转化率皆达到7%以上,且叁个品种的转化率差异不显着,说明优化的转化方法适合于不同的品种。进一步用携带了溶菌酶基因的工程农杆菌菌液进行穗茎注射,得到9株阳性株,转化率为0.03%。PCR检测初步确定目的基因与标记基因同时整合到基因组,Southern检测及后代分离比例证实为单拷贝整合。该方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其整合方式可能是农杆菌整合方式,结合了农杆菌介导法和穗茎注射法的优势,是值得探索的一条转化途径。4获得了抗稻瘟病的转基因植株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化植株55株,通过质粒DNA穗茎注射法获得转化植株98株,通过农杆菌菌液穗茎注射法获得转化植株9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了外源溶菌酶基因的整合。转化植株后代分离比的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法和农杆菌菌液穗茎注射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全为单拷贝整合,T1、T2代分离比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质粒DNA穗茎注射法获得的转化植株部分为单拷贝整合,部分植株为多拷贝整合。经过对转化植株T1、T2代的稻瘟病抗病性鉴定、PCR检测及纯合度检测,最终从2代中鉴定出21株“中抗”的阳性纯合转基因单株。5获得了抗稻瘟病的新杂交组合将筛选出的21个中抗纯合转基因株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配组,得到33个组合。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合(抗性级别为“感”)相比,33个组合稻瘟病抗性皆有明显提高,3个组合表现为“抗”,26个组合表现为“中抗”,4个组合表现为“中感”;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合相比,33个组合中22个组合农艺性状无显着差异,11个组合单株产量下降。综合抗性鉴定与农艺性状考察,获得了18个在生产上有应用前景的抗稻瘟病的新杂交组合,新杂交组合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曹明霞[4]2005年在《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系 2.草坪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两个增产相关基因[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Hb)和农杆菌玉米素合成酶基因(tzs)],一个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突变的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一个报告基因(gus)和一个筛选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各自形成独立的表达框串联在一个双元载体的T-DNA 区,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被同时导入水稻基因组。五个外源基因的共整合频率达到90.2%,共表达频率可达85%。外源基因以低拷贝(1-3)稳定地整合,并按孟德尔方式稳定遗传到转基因后代。基于多基因的共整合和共表达,大量的转基因水稻株系可用于田间实验和育种研究。田间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性状上和对照相比有显着性改良提高;转基因水稻植株获得了明显的对除草剂草甘膦的抗性。另外,从基因工程技术本身需要和生物安全性角度考虑,有必要去除转基因植株中的筛选标记基因。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4的含12 个氨基酸的穿膜序列(MTS)用于介导Cre 重组酶进入水稻细胞,将设计在两个loxP 位点间的报告基因(gus)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从植物基因组中切除,结果得到只携带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隐患,促进其的推广应用。
覃伟[5]2005年在《优质籼稻组织培养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籼型优质稻为主要试验材料,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影响水稻种胚培养的一些主要因素,并用根癌农杆菌A208SE介导油占8号遗传转化,试验结果表明: 1、不同灭菌剂组合对种胚灭菌效果差异明显,用70%酒精3’+10%次氯酸钠10’+0.1%升汞30’的灭菌组合对水稻种胚灭菌效果好。 2、不同基因型材料对不同培养基具有选择性,桂华占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最好,油占8号以N6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最好。 3、2,4—D是诱导水稻离体胚产生愈伤组织的必需因子,适宜用量为2.0—2.5mg/L;2,4—D与KT、BA、NAA配合使用对种胚培养有更好的效果。 4、诱导培养基添加浓度为0.01—0.05mg/L的ABA可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同时改善愈伤组织质量。 5、诱导培养基添加500mg/L的脯氨酸可有效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500mg/L的脯氨酸与500mg/L的谷氨酰胺配合使用既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又能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率。 6、诱导培养基添加10ml/L椰子汁能有效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10—20ml/L椰子汁对胚性细胞团产生和绿苗分化有不同程度的后效作用。 7、不同激素配比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作用效果不同。效
王维飞[6]2007年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转DREB1A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探讨了多个因素对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 Schreb.)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离体植株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基因枪轰击法把与抗旱、耐盐有关的外源基因(DREB1A)对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经过潮霉素筛选、PCR扩增与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同时,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干旱胁迫处理,检测了转基因植株在抗旱特性上的实际效果。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为了建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组织培养体系,为转基因研究做准备,本实验对高羊茅的四个品种:猎狗5号(Houndog 5)、交战Ⅱ号(CrossfireⅡ)、凌志(Barlexus)及千年盛世(Millennium),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显示:①外植体种子的灭菌程序以“次氯酸钠(活性氯≥5%)1h+无菌水搅拌去皮”最佳。其不同处理方式(切口与不切口)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不大。②四个高羊茅品种以千年盛世在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中优势最突出。③千年盛世的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9mg/L 2,4-D+0mg/L6-BA+300mg/L水解酪蛋白。④千年盛世的愈伤组织的适宜继代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9mg/L 2,4-D+0.05mg/L 6-BA+0.5mg/L KT+1.25mg/L CuSO4。⑤再生频率较高的愈伤组织状态为:淡黄色、结构致密、生长旺盛。⑥愈伤组织再生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中6-BA的适宜浓度为0.05mg/L,KT的适宜浓度为0.2mg/L。2.建立了高羊茅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方案。对于基因枪法,采用延迟筛选的方式,愈伤组织轰击后恢复培养5d,然后转入含有80mg/L潮霉素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上,培养2个月,待分化出抗性植株后,将抗性植株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中,潮霉素浓度降至40mg/L。3.建立了高羊茅基因枪转化体系。其技术要点为:1100psi的轰击压力下,选用直径1μm的金粉,每枪金粉500μg+1μgDNA、6cm的轰击距离、轰击2次的基因枪转化参数,选择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基因枪轰击,靶材料在轰击浅4h至轰击后12h间,培养于含有各0.2M的甘露醇及山梨醇高渗培养基上。4.获得了转入DREB1A基因的高羊茅。通过PCR、Southern分子检测,证明在'千年盛世'品种中获得转DREB1A基因株系1个,共77个单株。5.通过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质膜透性、MDA含量、POD活性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四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抗旱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阎丽娜[7]2009年在《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频再生体系是水稻遗传转化的基础,本文在武育粳3号研究的基础上,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材料,比较研究了10个粳稻,9个籼稻和11个杂交稻组合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分化和再生等组织培养力表现,以期建立一个适应性广的高频再生体系。同时对出愈率不同的不同类型的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为探讨水稻愈伤组织分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武育粳3号的成熟胚作为研究材料,确定了水稻组织培养的最佳基本培养基(M8)、最佳蔗糖浓度(30g/L)、最佳2,4-D浓度(2mg/L),以及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使用2mg/L2,4-D,0.5mg/L6-BA和0.5mg/LKT激素组合时,激素配比为4:1:1,可获得87.5%出愈率。(2)以M8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30g/L蔗糖、8g/L琼脂和2mg/L2,4-D相同成分的基础上,供试粳稻材料单独添加较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即0.3mg/L6-BA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13.0%-89.2%之间;而供试籼稻材料则在添加2mg/L6-BA和0.5mg/L KT两种细胞分裂素的基础上,再添加1mg/L NAA生长素类激素,可明显提高出愈率,出愈率在9.1%-100%之间;而11个偏籼型杂交稻则表现在添加1mg/L6-BA和1mg/L KT两种细胞分裂素,即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40.0%-86.3%之间。在此基础上,在添加了0.5mg/L2,4-D和1mg/L6-BA的MS分化培养基(粳稻)以及0.2mg/L2,4-D和0.5mg/L6-BA(籼稻和杂交稻)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别获得4.5%-59.5%(粳稻)、3.6%-87.5%(籼稻)和17.2%-43.2%(杂交稻)的植株再生率。(3)选取出愈率显着不同的粳稻(扬辐粳7号、武育粳3号和苏沪香粳)和籼稻(扬辐籼6号、恢76和黄华占)品种,接种于不同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中,分别取接种不同天数不同材料的愈伤组织,研究其愈伤诱导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不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研究表明,这些蛋白含量和酶活性与出愈率、分化率、褐化率及再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AT活性均与不同类型水稻出愈率成反比,可作为一个出愈率差异的标志酶。(4)选取出愈率显着不同的粳稻(扬辐粳7号、武育粳3号和苏沪香粳)和籼稻(扬辐籼6号、恢76和黄华占)品种,接种于不同的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中,分别取接种不同天数不同材料的愈伤组织,观察其不同诱导天数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出愈率不同水稻材料在相同的接种天数,细胞的发育阶段明显不同,表明不同水稻出愈率和分化率的高低主要与愈伤组织细胞发育速度的快慢,生理功能的强弱,以及其衰老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周杰[8]2011年在《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优化》文中认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单子叶植物基因组学和功能组学研究的模式作物。遗传转化在水稻品种改良、基因功能检测、抗逆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开展水稻基因组学和功能组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水稻的遗传转化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法,与其他转化方法相比,农杆菌是天然的转化载体,转化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水稻品种间遗传特异性及基因依赖性差别,导致了水稻遗传转化的复杂性。籼稻和粳稻是栽培稻的两个主要亚种,它们的组织培养特性差异大,籼稻较粳稻的再生频率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目前还没有适用于所有籼稻品种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但籼稻是我国的主要栽培稻,遗传转化技术的成熟对籼稻进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水稻是生产上应用的叁大主要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类型之一。本研究结合本实验室在水稻遗传转化方面的工作,探讨以HL- CMS籼稻不育系粤泰A与保持系粤泰B成熟胚为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优化。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影响籼稻品种YTA与YTB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主要因素。发现较大高低温差处理有利于水稻种子的去休眠和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种子的消毒灭菌只采用浓度为1.5%次氯酸钠溶液,较其它方法更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2,4-D的浓度在3mg·L~(-1)左右诱导率高,在此条件下,添加一定浓度的6-BA对诱导效果影响不大。培养基中添加100-500 mg·L~(-1)的硫代硫酸钠及30 mg·L~(-1)腐胺等小分子有机物能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降低褐化率。不同培养基对YTA和YTB的愈伤诱导率及继代生长状况有很大的影响,N6、NB、MS叁种培养基均可用于YTA和YTB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诱导16天后,再继代6天,愈伤组织的胚性状态最好。2、分析了影响农杆菌转化及分化成苗的主要因素。发现抗性愈伤率与抗性愈伤组织质量是一对矛盾。一定的真空负压处理及适当的干燥处理能够提高转化率。V型筛选可以使转基因植株的阳性率有所提高。针对在分化过程中抗性愈伤组织出绿但成苗率低的问题,采用第一次分化用MS培养基,第二次分化用1/2MS培养基的方法进行分化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成苗率,成苗率可达100%。3、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不同状态下YTB成熟胚愈伤组织内部结构的微观变化,显示了形态观察和解剖观察结果的一致性。
贾利敏[9]2006年在《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文中认为以二倍体小粒裸燕麦、四倍体大燕麦、六倍体燕科1号为材料,选用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燕麦材料染色体倍性越低,愈伤组织诱导、继代越难,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时,四倍体野生种大燕麦比六倍体栽培种燕科1号难度大。2、成熟胚放置方式以胚朝上,盾片接触培养基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3、5℃低温处理种子对愈伤组织诱导有一定作用,作用大小依品种、处理时间长短而异,燕科1号和大燕麦以处理6d为宜,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到98.51%、89.66%。4、基因型是影响愈伤组织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生长调节物质,再次是有机营养成分和蔗糖;添加KT不利于愈伤组织产生;6-BA对大燕麦愈伤组织分化起主要作用,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为2:1;NAA对燕科1号愈伤组织分化起主要作用,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为3:1。5、干燥处理能促进燕科1号愈伤组织分化,绿苗分化率由19.05%提高到54.55%。6、正交设计可提高试验效率及准确性,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筛选优化的好方法;试验建立了燕科1号、大燕麦的成熟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
丁盛[10]2009年在《反义蜡质基因转化籼稻9311的研究》文中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约有二分之一的人口以其为主要粮食。大部分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都偏高,尤其以籼稻为甚,而在我国种植的水稻中有80%是籼稻。直链淀粉的含量直接影响着稻米的口感,含量高,米饭干燥蓬松,色泽滞暗,米质硬,食味不佳,而稻米的口感好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因此,人们一直希望通过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改良稻米品质的目的。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杨稻6号)为材料,利用分别携带反义蜡质基因的p13w8质粒和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1300质粒对受体材料进行了共转化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影响籼稻植株再生体系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籼稻9311植株再生体系;探讨了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籼稻9311的遗传转化体系;将反义蜡质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共转化方法导入了籼稻9311,并进行了初步检测。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一系列的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如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同的消毒方法、不同的2,4-D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的继代时间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建立了适合籼稻9311植株的再生体系。2.通过对影响农杆菌侵染的诸多因素,如愈伤组织生理状态、农杆菌菌液浓度、干燥处理时间、共培养时间、抗生素的浓度、潮霉素浓度等参数的优化筛选,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建立了较好的适合籼稻9311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3.通过共转化方法将反义蜡质基因和潮霉素基因导入籼稻9311中,分化出了18株潮霉素抗性植株。PCR检测初步表明,有11株抗性植株其选择标记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都整合到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有5株抗性植株成功表达。
参考文献:
[1]. 籼稻成熟种胚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D]. 高叁基. 福建农林大学. 2003
[2]. 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研究及籼型杂交稻亲本再生体系的建立[D]. 殷绪明.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3]. 溶菌酶基因转化籼稻及抗稻瘟病杂交组合选育的研究[D]. 王志成.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4]. 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系 2.草坪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 曹明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5
[5]. 优质籼稻组织培养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D]. 覃伟. 广西大学. 2005
[6].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转DREB1A基因的研究[D]. 王维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7]. 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阎丽娜.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8]. 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优化[D]. 周杰. 中南民族大学. 2011
[9]. 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D]. 贾利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10]. 反义蜡质基因转化籼稻9311的研究[D]. 丁盛.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标签:农作物论文; 愈伤组织论文; 农杆菌论文; 转基因植物论文; 水稻品种论文; 组织培养技术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组合优化论文; 水稻论文; 潮霉素论文; 基因工程论文; ms培养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