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论文-张凤玉,胡丹,龚秀芳,郑峰,潘秀珍

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论文-张凤玉,胡丹,龚秀芳,郑峰,潘秀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型猪链球菌,β-半乳糖苷酶,克隆,酶活性

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凤玉,胡丹,龚秀芳,郑峰,潘秀珍[1](2014)在《2型猪链球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表达2型猪链球菌β-半乳糖苷酶(BgaC)编码基因,并测定其酶活性。方法:根据05ZYH33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bgaC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gaC,转化E.coli BL21,筛选阳性转化子进行IPTG诱导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鉴定;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亲和层析纯化,获得BgaC纯化蛋白后测定其酶活性。结果:bgaC基因在原核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重组表达的BgaC分子质量约为69kDa,其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42℃,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反应pH为5.5,最佳底物浓度为10mmol/L。2型猪链球菌BgaC的体外酶活为1615U/ml,酶比活为1076U/mg。结论:2型猪链球菌强毒力株05ZYH33中含有bgaC基因,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的BgaC具有良好的酶学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王晓兰,王静梅,剡根强,韩伟[2](2011)在《致奶牛乳房炎链球菌新疆分离株的α-半乳糖苷酶酶活性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离于新疆北部地区部分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样品中的主要致病菌-链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硝基酚α-D-吡喃半乳糖苷(pNP--αGal)作为α-半乳糖苷酶反应的底物,进行酶促反应,通过405 nm的波长进行比色并测定其吸光度(OD值)。结果表明:测定α-半乳糖苷酶活性最佳pH值为5.5;所需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40℃。α-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受底物液的pH值、链球菌选择培养基、作用时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许淑芬,刘磊,孙牧男,赵帅,方艳秋[3](2010)在《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ED和EA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e)酶供体(ED)和酶受体(EA)片段,获得具有全酶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方法:以pSV-β-galactosidase control vector为模板设计引物,用PCR方法获得ED和EA片段DNA序列,插入克隆载体pGEM-T-easy中,获得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酶切目的片段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0b+,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表达出ED、EA融合蛋白,以亲和层析纯化蛋白,通过ED与EA蛋白形成β-半乳糖苷酶、全酶活性试验来判断ED、EA的功能。结果:获得与pSV-β-galactosidase control vector一致的ED、EA碱基序列,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0b-ED及pET20b-EA,并分别转化入大肠杆菌DE3,以IPTG诱导行SDS-PAGE电泳,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及116000处分别可见ED蛋白和EA蛋白条带,应用镍凝胶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地制备了ED、EA蛋白,形成全酶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郜尽,王海侠,李京敬,俞雁[4](2009)在《酵母双杂交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标准的酵母双杂交系统报告基因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硝基-β-D-半乳糖苷(ONPG)为底物,以液氮反复冻融破碎酵母细胞壁,通过比较不同测定时间、接种阳性克隆数目、转化方法以及酵母株对β-半乳糖苷酶酶活的影响,确定最佳酶活测定条件。结果相同条件下,单个克隆之间的酶活有差异,相对标准偏差(RSD)>8%;相同条件下,Y187酵母株比AH109酵母株酶活高18~20倍,并且本底水平很低甚至没有;双倍体酵母的酶活介于两个单倍体酵母之间,同预计一致;质粒顺序转化与共转化在AH109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Y187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测定酵母双杂交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宜采用Y187酵母株,酶活变化范围大,本底小,受转化方法影响小,测定时选取5个以上阳性克隆混合培养更有利于酶活的准确测定。(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李叶云,王让剑,王朝霞,邓威威[5](2007)在《茶树鲜叶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O-NPG底物,用吸光度值分析法对茶树鲜叶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讨。结果表明,酶活性测定的最适条件为:波长418nm;酶反应体系中底物浓度为20mmo1.L-1,柠檬酸缓冲液pH为4.0;温度60℃,反应时间5min。β-半乳糖苷酶在pH6.0的柠檬酸缓冲液中稳定性最好,在20℃以下酶不易失活,而高温下酶稳定性差,极易丧失活性。(本文来源于《茶业通报》期刊2007年01期)

高红伟,宫锋,王璇琳,徐莉娟,由英[6](2006)在《α-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分光光度法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灵敏、稳定的重组α-半乳糖苷酶(AGA)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根据产物生成量计算所测标本的酶活性。结果:该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为2.63%,批间变异系数为4.42%,均<5%;在所检测该酶质量浓度范围(0.3~2.5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每组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结论:与已经建立的测活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无需酶的标准品,结果可靠、误差小、稳定性好、操作简单,适合实验室及工业化生产应用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6年06期)

许尧兴,姚晓红,许少春,李孝辉,范永仙[7](2004)在《两种测定程序对饲用α-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结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α 半乳糖苷键物质及其结构组成,设计了两种饲用α 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检测程序。结果表明,以棉子糖为底物的DNS法,因饲料中干扰因素较多,导致酶活性偏低。而以对硝基苯酚 α D 半乳糖吡喃糖苷底物的p NPG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其测定条件为:反应系统pH4.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0min,底物浓度5mmol/L。(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周晓辉[8](2004)在《β-D-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分光光度计建立一种简便检测β D 半乳糖苷酶(GAL)活性的方法。酶反应条件研究表明,在总体积为1mL的0.1mol/L柠檬酸反应缓冲体系(pH值为4.5)中含0.8μmol的底物邻硝基苯β D 吡喃半乳糖(ONPG),含相当于2mg左右蛋白质的酶提取液,37℃孵育30min后用0.5mol/L碳酸钠1mL终止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05nm波长测定的吸光度值最能反映该酶活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在3.92%~4.89%之间,批间变异系数为3.8%,均小于5%;在所检测该酶质量浓度范围(1~2.5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当反应体系的蛋白含量低于0.5mg/mL时,酶活性不能被检出;每组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说明在所检测浓度范围内回收良好。因此,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简便易行等特点,适合一般实验室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04年05期)

郭清泉,张兰威,林淑英[9](2002)在《普通酸奶制品在贮存过程中发酵剂菌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及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体细胞蛋白重来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是比较精确的方法。β-半乳糖苷酶为胞内酶,通过对溶菌酶、超声波、丙酮干粉叁种破壁方法比较,确定用超声波破壁法对乳酸菌细胞破壁。发酵剂菌体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随酸奶样品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最初的0.9707下降到0.468(第15d)。确定β-半乳糖苷酶为导致酸奶制品发生后酸化的关键酶。(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2年03期)

周晓辉[10](2002)在《β-D-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活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β-D-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GAL,EC 3.2.1.23)活性测定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检测消化道不同区段粘膜中GAL活性,旨在确定该酶在消化道中的分布及在肿瘤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方法:1.GAL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1)酶提取液的制备:刮取粘膜组织按5ml/g加入提取液(10mmol/L磷酸缓冲液,pH6.5)制备匀浆。4℃,12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进行蛋白定量,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物。(2)GAL活性的测定:酶提取液蛋白含量测定用改良酚试剂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物。在总体积为1ml的0.1mol/L柠檬酸反应缓冲液(pH4.5)体系中含0.8μmol的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ONPG),酶提取液适量,相当于2mg左右蛋白质。37℃孵育30min后,用0.5mol/L冷碳酸钠1ml终止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05nm波长测定吸光度值。同时设定底物对照和酶提取液对照。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标准条件下(pH4.5,37℃)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产物邻硝基苯酚(ONP)所需的酶量为1个单位。在相同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灵敏度、线性关系及回收率进行评价。 2.人消化道各区段粘膜中GAL活性的测定:行根 中文摘要治性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引例,其中直肠癌8例、结肠癌6例、贲门癌6例、胃癌5例、食管癌6例。病理学检查证实,食管癌为鳞状上皮癌,其余为腺癌。实验材料为外科手术切除的带有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的消化道肿瘤标本。正常组织远离肿瘤组织至少 10cm。分别制备不同标本粘膜中的GAL提取液,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其活性。 3.消化道不同组织MMPg活性的测定:用明胶-酶图法检狈直肠(6例)、结肠(5例)、贲*(6例)、胃(5例)。食管K例)正常及肿瘤粘膜中MMPg的相对活性。即配制分离胶8%,含明胶Zmg/ml(w/V,浓缩胶5%。提驭后的样品不经加热,与等体积的 2 X SDS非还原上样缓冲液在京温下混匀后直接上样,每孔上样蛋白量为 200 u g。4℃ 条件下恒压门)电泳至涅酚蓝达凝胶底部(约Zh人 电泳结束后,剥离凝胶置 2.5%Triton X刁 中在摇床上低速摇动以洗脱 SDS井复性,15min X 2次。然后,将凝胶移入凝胶酶缓冲液,37OC孵育。次日取出凝胶,染色后,脱色到出现清晰的白色负染酶带。观察MMP习对凝胶中所含明胶的降解活性,显影条带输入计算机,用 Kodak公司 ID数码成像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明胶降解所形成的白色带亮度表示MMP习活性。 结果:1.GAL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用本实验所建立的分光光度法检测GAL活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在3.92%~4.89%之间;批间变异系数为3.8%,均小于5%,说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均符合标准;该方法测得的酶活性最小可检出限为0.sing,酶 中文摘要 提取液的蛋白含量在1刀~3刀mg 时线性关系最佳 (,0.99人 说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平均回 收率共测5组,每组均大于95%,说明在所检测浓度范 围内回收良好。因此,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好、 简便易行等优点。 2.人消化道不同部位粘膜中GAL活性:在所检测 的人消化道不同区段正常粘膜中均有GAL的存在,其中 以直肠、结肠粘膜中GAL活性最高,分别为0.43)0刀3 和0.47L0刀5;在癌变的直肠和结肠粘膜组织中的GAL 活性分别为 0.77t0*7不 0.60*0*6,显着高于各自正常 对照组织(P<0.05)。而癌变的胃(0.34f0.05)、贲门 (0.4710二0)、食管(0.35f0*6)组织比 正常的胃 (0.26L0*2)、贡门(0.25L0*2)、食管(0.17fo*3)粘 膜中的*AL活性虽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刀5人 3.消化道不同部位MIMq活性:结果显示,在人 消化道癌变组织提取液中均有明胶酶的存在,且以92kD 的明胶酶B(MMP习)为主。消化道各肿瘤组织中的 ip习 相对活性依次为结肠(88刀0a.72)>食管 (64.1716.90)>贲门(64.0012.73)>胃(50.8015.20)> 直肠N6.00f3.比,而各良正常粘膜中MND习相对活 性依次为贲门(52.0012.49)>结肠(50.8018.98)>直肠 (38.33土2*4)>胃(31*0土3*5)>食管(26*7土7.19)。 经统计学分析,各肿瘤组织中的MIM习相对活性显着高 于各自正常粘膜组织(P<o.05人 其中以食管肿瘤粘膜中 MMP习活性升高幅度最大。 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正常消化道粘膜中均可检测 3 中文摘要到较高的GAL及Mg活性,这可能与糖的消化吸收和腺细胞更新活跃有关。在相应的肿瘤粘膜中,两种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2-03-01)

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分离于新疆北部地区部分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样品中的主要致病菌-链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硝基酚α-D-吡喃半乳糖苷(pNP--αGal)作为α-半乳糖苷酶反应的底物,进行酶促反应,通过405 nm的波长进行比色并测定其吸光度(OD值)。结果表明:测定α-半乳糖苷酶活性最佳pH值为5.5;所需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40℃。α-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受底物液的pH值、链球菌选择培养基、作用时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凤玉,胡丹,龚秀芳,郑峰,潘秀珍.2型猪链球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测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

[2].王晓兰,王静梅,剡根强,韩伟.致奶牛乳房炎链球菌新疆分离株的α-半乳糖苷酶酶活性测定及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许淑芬,刘磊,孙牧男,赵帅,方艳秋.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ED和EA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4].郜尽,王海侠,李京敬,俞雁.酵母双杂交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5].李叶云,王让剑,王朝霞,邓威威.茶树鲜叶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J].茶业通报.2007

[6].高红伟,宫锋,王璇琳,徐莉娟,由英.α-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

[7].许尧兴,姚晓红,许少春,李孝辉,范永仙.两种测定程序对饲用α-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结果的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2004

[8].周晓辉.β-D-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04

[9].郭清泉,张兰威,林淑英.普通酸奶制品在贮存过程中发酵剂菌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及变化规律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

[10].周晓辉.β-D-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活性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2

标签:;  ;  ;  ;  

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论文-张凤玉,胡丹,龚秀芳,郑峰,潘秀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