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重粉煤灰砖材料配合比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蒙妃[1](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研究》文中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属夏热冬冷地区,该区域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农村地区对稻田秸秆基本是直接焚烧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同时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建筑能耗大。粉煤灰是燃煤电厂发电过程中排放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若能综合利用稻草秸秆以及粉煤灰研发出成本低并兼具强度和良好热工性能的自保温砌块,不仅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建筑节能,也能改善农村住宅热环境质量,利废利民。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砌块材料的性能研究。首先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再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拌和制备成40mm*40mm*160mm规格的试块,用来测试复合材料所能承受的抗压、抗折强度值以及导热系数。由相应数据得出秸秆预处理方式、秸秆最佳尺寸、不同秸秆掺量下的合理用水量以及秸秆和粉煤灰掺量分别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热工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正交优化实验得出砌块材料的最优配合比。试验表明,用4%浓度的Na OH溶液对1mm~10 mm的秸秆纤维预处理12 h,秸秆与胶凝材料粘结力较好。复合材料中掺2%~8%秸秆纤维会降低其19%~32%的热工性能及8%~13%的干表观密度,同时也会降低其62%~79%的抗压强度,且秸秆掺量达到6%时能使复合材料由脆性破坏转为延性破坏;复合材料中掺25%~35%粉煤灰其强度与不掺粉煤灰的基本相等,掺35%以上其强度会降低。而掺25%~40%粉煤灰可降低其6%~9%的导热系数以及3%~5%的干表观密度;在秸秆质量百分比为6%、粉煤灰掺量为35%、水胶比为0.4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优势且效果良好,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低至0.397W/(m.k),28d抗压强度可达22.67MPa,抗折强度为6.67MPa。2、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砌块的制备及墙体参数计算。该部分运用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自保温砖尺寸为240mm*115mm*90mm,砖结构为10mm*75mm的9排孔。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孔洞率为20.4%,体积密度为1174Kg/m3,抗压、抗折强度理论可达18MPa、5.4MPa,实际测得的平均值为9.2MPa、4.4MPa;价格评估为183元/m3,比传统实心粘土砖大概高23%;计算出的墙体传热系数为1.557W/(m2·k),保温性能是一般农村住宅墙体的2~3倍。3、不同墙体材料的围护结构能耗对比分析。应用WUFI-Plus软件对本文研制出的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秸秆-粉煤灰实心砖以及常用的节能墙材(13排孔空心砖、粉煤灰烧结承重多孔砖)砌筑的办公建筑进行全年总能耗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比秸秆-粉煤灰实心砖及空心砖、粉煤灰多孔砖的保温隔热性能分别高20.7%、25.9%和31.8%。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对比一般常用的节能墙材其保温隔热有一定优势,并且研制墙体砌块时不仅可通过研究砌块材料还可通过设计砌块孔洞布局来提高墙体保温隔热性。
罗海涛[2](2020)在《废弃混凝土-废砖水热合成再生硅酸盐材料》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产出规模不断增长、存量日益增加,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垃圾源,是考验诸多城市绿色发展的新难题。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是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的主体,以钙和硅的氧化物为主要化学成分,可以作为钙质原料和硅质原料用于生产再生蒸压硅酸盐材料及制品。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是把建筑垃圾作为硅酸盐材料及制品的硅质原料或骨料,额外添加石灰、水泥等钙质原料,没有充分利用废弃混凝土中的钙质组分。在课题组前期利用废弃混凝土水热合成硅酸盐材料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从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的实际组成出发,以不同混合比例的废弃混凝土和废砖混合料为主要原料,煅烧释放废弃混凝土中的有效钙,再通过水热合成制备再生硅酸盐材料。本论文研究可以实现废弃混凝土和废砖的全组分资源化再生利用,减少硅酸盐材料及制品生产过程中对天然石灰岩和粘土等矿产资源的消耗,为我国建筑垃圾的高附加值再生利用提供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技术途径。本论文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以减少能源消耗为目标,明确不同混合比例的废弃混凝土-废砖混合料适宜的煅烧制度;以优化材料性能为目标,明确再生硅酸盐材料适宜的配料方案和蒸压制度。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首先对不同混合比例的废弃混凝土-废砖混合料进行煅烧处理,通过热重分析和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不同煅烧温度下煅烧产物中CaO含量和CaO活性,确定最佳煅烧制度;进一步,改变配料比、外加剂种类(NaOH、KOH、Na2SiO3·9H2O、Na2CO3、CaCl2、Na2SO?、C4H14MnO8·4H2O、SrCl2·6H2O)和掺量、蒸压压力和保温时间,通过抗压强度测试、孔溶液碱度测试、耐水性试验、XRD分析、热重分析、耐久性试验等方法,研究水热合成材料的微观组成、结构和综合性能,确定适宜的配料方案和蒸压制度。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由热重测试数据表明,纯废弃混凝土的最终分解温度约为840℃,烧失量为28.24%;纯废弃粘土砖烧失量仅为0.75%,几乎不存在热分解和晶型转变;对比其他比例试样,发现质量百分比60%废弃混凝土和40%废弃粘土砖组试样的分解温度约为830℃,相较于纯废弃混凝土降低10℃;以煅烧产物中氧化钙含量与活性为评价指标,60%废弃混凝土和40%废弃粘土砖组煅烧产物试样的氧化钙含量为12.20%、活性指数消化速率20s,最高消化温度为32℃。综合考虑各评价指标,选定60%废弃混凝土和40%废弃粘土砖组低温煅烧产物试样作为后续生产原料。(2)采取废弃混凝土-废砖煅烧产物作为再生硅酸盐材料的主要硅质原料和钙质原料,掺CaO组压制成型后的试件出现明显开裂现象,蒸压后的试件松散、无法成型。掺Ca(OH)2组压制成型后的试件表面较平整、开裂很少,蒸压后的试件棱角分明、平整,基本没有开裂。试件颜色明显比掺CaO组浅,显水化产物的灰白色。(3)采用C/S为0.7、0.9、1.1三个比例,选取0.10、0.15、0.20、0.25四个水固比,在1.5MPa、203℃、4h的蒸压制度下能够获得强度较高的再生硅酸盐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固比的增大,蒸压试件抗压强度总体显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确定3种不同钙硅比试样采用的最佳水固比为0.20。(4)钙硅比对低蒸压强度制度下的试件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强度变化范围较小。而对高蒸压强度制度下的试件抗压强度影响较大。蒸压保温制度对各种钙硅比试件的影响各有不同。(6)NaOH和KOH对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煅烧产物的激发效果显着。但碱性外加剂也存在最佳掺量,掺量过高会对生成产物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使蒸压试件强度倒缩。NaOH溶液对蒸压试件的激发效果比KOH溶液好。其他外加剂对蒸压试件的激发效果较差。(7)XRD图谱可表征水固比、钙硅比、蒸压制度、外加剂等因素对再生硅酸盐材料矿物组成的影响。(8)本论文试验条件下,蒸压制度和钙硅比对蒸压试件pH值有一定的影响;各组试件的软化系数介于71.83%至85.06%之间;对蒸压试件的耐久性测试显示:试件石灰爆裂测试结果良好。耐酸侵蚀性能测试中,各组试件的强度比值均低于1,说明酸溶液会加速对蒸压试件的侵蚀。耐硫酸盐侵蚀性能测试中,大部分试件的强度比值均大于1。说明硫酸盐对蒸压试件的侵蚀作用很小;试件满足《蒸压粉煤灰砖》(JC/T239-2014)中15次和25次冻融循环后强度与质量损失率标准;蒸压试件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
袁健博[3](2020)在《赤泥/尾矿/页岩协同制备免烧建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赤泥、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堆存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城市地下水,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困扰。此外,矿山与山体中的页岩存量巨大,其大量堆放时常导致山体滑坡,发生泥石流,影响人们的行车安全,解决此类环境与安全问题早已迫在眉睫。可3D打印建材及免烧砖材料为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绿色节能材料提供了便利,可综合利用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常见固体废弃物,原料及运输成本得以降低,且节能环保。本论文主要利用赤泥、尾矿、页岩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可3D打印建筑材料及免烧砖,具体包括:(1)利用赤泥、粉煤灰、铁尾矿协同制备可3D打印建筑材料;(2)利用金尾矿及尾矿山上的围岩协同制备免烧砖;(3)大掺量利用山体中的页岩制备免烧砖建材。三种材料均通过加入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来协同制备,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赤泥/粉煤灰/铁尾矿基可3D打印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重金属浸出性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由15%赤泥、45%铁尾矿、9%粉煤灰、30%水泥和1%FDN减水剂组成的砂浆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为80 min、130 min,流动度为205 mm,28天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1.91 MPa、39.1 MPa,满足3D打印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通过SEM观察,该种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氢氧化钙、钙矾石和C-S-H凝胶,铁尾矿作为细骨料在硬化基体中被C-S-H凝胶包裹,胶凝基质与骨料之间紧密地粘结在一起。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可3D打印建筑材料是环境可接受的。对金尾矿/围岩免烧砖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养护方式、原料添加量、骨胶比对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干法养护较湿法养护更适合于金尾矿/围岩免烧砖,有利于其力学性能的稳定增长;当金尾矿用量为45%、围岩30%,骨胶比1.2时,金尾矿免烧砖的力学性能最优,达到了25.63 MPa。此外,对比研究了养护方式、成型压力、骨胶比对页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免烧砖更适合采用湿法养护,当成型压力为45 KN,骨胶比为0.16(页岩65%、铁尾矿5%)时,页岩免烧砖的28天强度最高,可达到37.32 M Pa。
焦贞贞[4](2019)在《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具有快硬早强、高强、耐高温性能好的特点,由于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的收缩是普通水泥浆的35倍,成形过程中易开裂,限制了其工程应用。因此,设想在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中填充集料,以减少收缩。通过掺加陶粒、陶砂,制成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和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并用其砌筑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砌块砌体。由于碱激发矿渣净浆的强度等级介于Mb25Mb130,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的强度等级介于Mb15Mb90,远高于强度等级介于Mb5Mb20的水泥砂浆,因此,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砌体的受力性能应具有其自身新的特点。为此本文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为考察碱激发矿渣净浆和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的工作性能、受力性能和干燥收缩性能,开展了水灰比、水玻璃模数、Na2O含量、Na2CO3/NaOH(Na2CO3与NaOH的质量比)、砂灰比对碱激发矿渣净浆和砂浆的各性能影响试验,通过XRD、FTIR、SEM-EDS和MIP的微观分析,获得碱激发矿渣净浆的反应产物及孔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水玻璃激发矿渣净浆和砂浆,流动度随着水玻璃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Na2O含量介于6%10%时,抗压强度和流动度均在Na2O含量为8%时呈现最高;干燥收缩随着水玻璃模数的增加而增大。对于Na2CO3-NaOH激发矿渣净浆和砂浆,初终凝时间随着Na2CO3/NaOH的增大而延长;后期抗压强度随着Na2CO3/NaOH的增大而提高;当Na2O含量为4%时,干燥收缩随着Na2CO3/NaOH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Na2O含量为6%和8%时,Na2CO3的掺加却可以有效的降低干燥收缩。(2)为研究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砌体的轴心抗压性能,开展了60个由强度等级为MU7.5MU20的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强度等级为Mb20Mb60的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空心砌块砌体轴心抗压试验和66个由强度等级为MU25、MU30的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实心砖和强度等级为Mb15Mb60的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实心砖砌体轴心抗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这类新型砌体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方程。在普通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特性系数,调整砂浆强度影响修正系数,建立了这类新型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建立了这类新型砌体峰值压应变、极限压应变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3)为研究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性能,进行了108个用Mb25Mb130碱激发矿渣净浆和Mb25Mb80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砌体的抗剪强度随砌筑浆体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水灰比、Na2O含量、水玻璃模数、砂灰比对砌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不容忽视。用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砌体抗剪强度高于用碱激发矿渣净浆砌筑的砌体抗剪强度。基于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用碱激发矿渣净浆和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作砌筑浆体时的这类新型砌体抗剪强度计算公式。(4)为考察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砌体轴心抗拉性能,完成了60个由强度等级为MU20的空心砌块和强度等级为Mb20Mb65的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空心砌块砌体试件的轴心抗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空心砌块砌体轴心抗拉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砌块轴心抗拉强度。建立了以水灰比、砂灰比、Na2O含量、水玻璃模数和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抗压强度为自变量的这类新型砌体轴心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5)为研究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弯曲抗拉性能,完成了108个用Mb25Mb90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空心砌块砌体的弯曲抗拉试验。发现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弯曲抗拉强度不但与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的抗压强度有关,而且受水灰比、砂灰比、Na2O含量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这类新型砌体沿通缝和沿齿缝弯曲抗拉强度计算公式。
甘伟[5](2018)在《高掺量陶瓷抛光渣制备蒸压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鉴于我国现代化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用砂需求量巨大,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不仅造成资源枯竭,也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因此,采用工业固废取代天然资源意义重大。蒸压硅酸盐材料是建筑材料的一大类。它以硅质材料SiO2和钙质材料CaO为主要原料,在水热蒸压条件下,形成一种坚硬的硅酸盐人造石材。本研究目的是:以工业固废陶瓷抛光渣为硅质原料,取代天然砂资源,制备一种高掺量抛光渣的建筑硅酸盐用蒸压砖。本文通过宏观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和采用XRF、XRD、SEM对材料微观的水化产物成分、组成结构、形貌的测试分析;以及通过两种不同工业生产线的工艺设备对比试验研究;对以抛光渣取代天然砂(50%100%),总掺量达80%92%蒸压砖的配合比、制坯、养护和成品性能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获得高性能的高掺量抛光渣蒸压多孔砖、蒸压实心砖试产品(强度分别达到3.5MPa、15MPa以上)。研究重点探明了以下问题和规律:1)在原料处理、混合料制备研究中,探明了含SiO264%69%,Al2O316%18%的抛光渣物料,比表面大,遇水易结团等特性。对无砂的混合料分散性、流动性、充模性进行试验分析,提出混合料最佳含水率控制范围7.5%12%和相关设备选型要求。2)通过成型工艺设备对比试验,确定选用适于无砂粉状、疏松、物料的双向压密、多次压实、自动排气功能的成型设备,可制出强度约1.5MPa,密度1300kg/m3多孔砖坯和强度约3MPa,密度1600kg/m3的实心砖坯。3)探明了制备抛光渣掺量80%92%,最高强度可达60MPa,软化系数0.9以上蒸压材料制备的相关规律。4)通过抛光渣掺量为80%、92%,不同龄期试件的XRF、XRD和SEM微观测试对比分析,探明了在水热条件下抛光渣中的SiO2、Al2O3与CaO反应,生成的低碱度的水化硅酸盐和水化铝酸盐产物,结构稳定,强度随时间增长可达9%19%,软化系数不降低的规律。结论:从上述试验分析得出,当采用合理的工艺、设备(双向压密成型等),在蒸压养护条件下,抛光渣可以80%100%取代天然砂,可获得有致密结构、后期性能不降低的近不定形态的托勃莫来石等硅酸盐水化产物;可制备一种固废利用率高、性能优良的建筑用蒸压砖的结论。同时可得出不掺天然砂,全抛光渣同样可制备高性能的蒸压砖绿色新型墙材的结论。
曾鑫[6](2017)在《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当今国家经济发展,建筑住宅需求上升,墙体材料用量随之增加,但传统墙体材料已不符合节能、低耗的新材料发展趋势。因此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可减少建筑能耗,发挥其节能环保作用。但其也存在防火性能及耐久性能差的缺点,如果发生火灾,不仅造成建筑结构受损,更严重将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研制出一种改进型新型墙体材料——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原材料来源范围广泛,其中的粉煤灰和页岩陶粒具有利废、价格低廉、储存量大等特点,在混凝土砌块中添加粉煤灰和陶粒不仅绿色环保、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能广泛适用于各种建筑物中的隔离墙体,与传统墙体材料相比,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防火及耐久性能良好。在本文中对通过采用页岩陶粒、普通硅酸盐水泥、聚丙烯纤维、粉煤灰、双氧水、膨胀珍珠岩为主要成分制作的轻质微孔节能混凝土砌块进行研究。(1)对制作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的配合比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优化得出最佳配合比:水胶比0.35,40.0%水泥,25%页岩陶粒,35%粉煤灰代替水泥掺量,8.0%双氧水,3%膨胀珍珠岩,0.04%减水剂,在此基础上探讨页岩陶粒、粉煤灰及双氧水量的改变对轻质微孔节能混凝土砌块强度、抗冻等性能的作用效果。(2)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对混凝土砌块各方面性能探讨研究,涉及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和吸水率、水胶比和双氧水分别与导热系数及表观密度关系、抗冻性、混凝土砌块强度等方面。(3)探讨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强度形成机理及微孔结构形成机理,对轻质微孔节能混凝土砌块水化产物及其形貌利用扫描电镜SEM图像观察,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并优化混凝土砌块,使其能满足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规程,在工程应用中得以推广。
韩旭[7](2016)在《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行业尤其是建筑业需要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却没能被人们更好的开发利用,秸秆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改革传统落后的秸秆利用方式,发展秸秆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如何解决秸秆的合理去向、有效利用问题显得尤为紧迫。本文将小麦秸秆、水泥、河砂、石粉、水和化学添加剂等,在前期大量配合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三种不同的配合比制作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并参照相关标准对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选用秸秆这种农作物废弃物,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可以同其它材料很好粘结做成砖,砖的制作过程简单,耗用时间短,同时成型后很快就可以堆放,说明早强性好,砖体密实良好,对于大规模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三种配合比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冻融性能、含水率、吸水率、饱和系数、体积密度等基本力学性能基本满足《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GB 26538-2011)的要求;通过冻融试验,砖的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能符合标准的规定;体积密度略高,干燥收缩值虽然高,但是《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GB 26538-2011)中并未对其有所规定,所以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基本符合《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GB 26538-2011)中的各项规定,应用于工程上是基本可行的。3.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导热系数为0.08 W/m·K、0.0919 W/m·K,均小于0.12 W/m·K,满足保温隔热材料的要求,同时比加气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等墙体材料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原因在于秸秆本身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砖体内部空隙很小、狭长且均匀分布,不存在较大的空气层,当热量传递的时候,空隙间大量空气流动性差,使得热量难以通过空气传递,因此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保温效果明显。4.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单块成本费用为0.21元,相较于其他常见墙体材料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同时利用秸秆这种农业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土地,同时给农民增加收入,有较大的社会效益。5.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传热阻明显大于其他墙体材料热阻,其保温隔热功能强,因此其功能价格相对较低,该墙体材料更经济。6.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上涂抹一层普通型的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比常用的挤塑聚苯板(XPS)和聚氨酯等保温材料的保温隔热功能强,比聚苯板的保温造价每平方低35元左右,同时XPS和聚氨酯的使用寿命为25年,保温砂浆的寿命可达70年以上与建筑物寿命同步。7.由于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吸水率较大,进而影响干燥收缩,所以在养护时要做好防水措施,保持砖体干燥。
权宗刚[8](2016)在《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结构受力行为与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达20多亿平方米,但是节能建筑不足5%。另一方面固体废弃物逐年增多,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亿吨,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和资源的浪费。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多排密孔的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节能型再生混凝土砌块等新型节能砌块材料,并已逐渐成为节能绿色建筑围护材料发展的方向。针对这两种材料,国内目前尚未进行系统化的结构行为与抗震性能的研究,故本文由这两种材料的生产原料出发,开展原材料、砌块基本性能、砌体和墙体结构性能和抗震性能,以及热工性能的比较研究,为工程应用和市场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统一应用计算公式,对于满足建筑节能需求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针对节能再生砌块——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和再生混凝土砌块开展系统的研究,通过砌块基本性能、砌体力学性能、墙体抗震性能及热工性能研究,分析了该类砌块、砌体及墙体受力行为,提出节能再生砌块结构设计方法,并给出工程应用建议。本文具体研究内容为:(1)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基本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原材料性能、砌块基本性能及配套砂浆性能试验,研究了原材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砌块强度的影响,研究了砌块及配套砂浆基本力学指标。(2)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试验研究与承载力分析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砌体抗压性能试验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掌握了该类砌体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提出了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计算表达式,并对砌体变形性能进行研究,给出了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建议取值。(3)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震性能研究设计并制作了5片缩尺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和10片足尺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试件,通过对两种不同砌块墙体拟静力试验测试,观察墙片的工作过程和破坏形态,计算、测试、分析砌块墙体的抗震抗剪性能,抗震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与延性性能等,建立了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震抗剪承载力平均值计算式,并分析了墙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为正确提出大规格砌块墙体抗震设计方法和全面分析承重节能砌块墙体的地震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提供科学依据。(4)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倒塌能力与设计方法研究开展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抗倒塌能力研究,并提出砌体强度设计指标、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和墙体截面抗震设计方法。(5)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热工性能试验研究针对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开展了热工性能试验,采用防护热箱法测得其传热系数,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值对比,分析了理论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原因,并对其它热工数据蓄热系数与热惰性指标开展了理论计算,提出了两种砌块适用的热工气候分区建议。(6)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在工程中应用建议通过对两种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和关键的施工工艺研究,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砌块配合比和生产建议,给出了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水平现浇带、构造柱、填充墙墙-柱、墙-梁连接等抗震构造措施和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王靖[9](2016)在《新型玻璃纤维格栅增强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拟制修订内容为研究背景,针对配筋砌体因钢筋锈蚀导致力学性能退化的问题,提出以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替代钢筋铺设在砌体水平灰缝中作为加筋材料对砌体进行增强的新思路,并通过试验阐明其增强效果及破坏机理。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配玻璃纤维格栅砌体轴心受压性能研究。选取蒸压粉煤灰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玻璃纤维格栅材料强度、铺设位置、网格尺寸因素作为试验参数,制作了9组共27个砌体抗压试件,对比分析了各组试件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水平灰缝中铺设玻纤格栅对砌体抗压开裂荷载几乎没有影响,而砌体在轴心荷载作用下的抗压强度及延性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玻纤格栅强度是影响砌体轴心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玻纤格栅铺设水平灰缝位置和格栅网格尺寸对砌体轴心受压强度影响较小。(2)配玻璃纤维格栅砌体沿齿缝弯曲抗拉性能研究。以玻璃纤维格栅材料强度、网格尺寸、灰缝厚度作为试验参数,制作了7组共21个试件,分析并比较各因素对纤维格栅增强砌体沿齿缝弯曲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平灰缝中铺设玻璃纤维格栅的砌体沿齿缝弯曲抗拉强度和延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3)配玻璃纤维格栅砌体沿通缝抗剪性能研究。以灰缝厚度作为试验参数,制作了4组共24个试件,分析并比较各参数对玻璃纤维格栅增强砌体沿通缝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砌体沿通缝抗剪强度与砂浆厚度有关,在水平砂浆中铺设玻璃纤维格栅或者钢筋网对砌体沿通缝抗剪强度没有影响。(4)配玻璃纤维格栅砌体沿阶梯形齿缝抗剪性能研究。制作6个墙试件,其中2面墙未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和钢筋网、另外4面墙分别在水平灰缝中铺设钢筋网和玻纤格栅。研究了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对砌体墙在沿墙对角线加载时沿阶梯形齿缝抗剪的变形能力、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的提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配玻纤格栅和配筋增强均可显着提高砌体的斜剪变形刚度和延性,对砌块砌体沿阶梯形齿缝抗剪强度的提高效果较粉煤灰砖砌体更为显着。最后,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韦展艺[10](2014)在《蒸压粉煤灰砖材料性能及砌体干缩性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筑工业方面,禁用实心粘土砖,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成为近代研究的方向。利用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制作包括粉煤灰砖在内的优良新型墙体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蒸压粉煤灰砖的研制及生产是实现变排放粉煤灰为利用粉煤灰的良性循环,是消除这种工业废料污染最有效、最彻底的途径之一。传统的粉煤灰砖是以粉煤灰、石灰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的骨料和少量的石膏,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或常压蒸汽养护而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工业废渣为原料,采用高压蒸汽养护制成的蒸压粉煤灰砖,通过试验研究该原料组成下不同配比的蒸压粉煤灰砖及其砌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出在该原料组成下胶凝材料及骨料的掺量对蒸压粉煤灰砖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蒸压粉煤灰砖的合适原料配比范围,以及解决其砌体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具体试验研究内容如下:1.在传统蒸压粉煤灰砖原料配合比的基础上,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用电石渣替代生石灰作为激发剂,用炉渣作为骨料,用柠檬酸渣替代石膏,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的胶凝材料、不同灰水比及不同级配骨料掺量对这种蒸压粉煤灰砖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原料的配比值范围,提出配料方案。结果表明:全废渣蒸压粉煤灰砖各原料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优配合比,只要确定好合适的原料掺配比和生产工艺,利用工业废渣完全可以生产出高强、优质的蒸压粉煤灰砖。2.参照实际生产经验,按照一定原料配合比范围及生产工艺生产出四种蒸压粉煤灰砖。对比研究不同原料配比下蒸压粉煤灰砖的吸水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冻性,得出满足标准要求的最佳原料配比,以及各原料配比值对蒸压粉煤灰砖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原料配比下的蒸压粉煤灰砖的抗压、抗折强度和折压比均满足标准要求,原料配合比为粉煤灰:电石渣:炉渣:柠檬酸渣=47.8:15.9:35:1.3的蒸压粉煤灰砖物理力学性能最好,粉煤灰、电石渣、炉渣的掺量对砖的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材料各性能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3.在蒸压粉煤灰砖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在不同砂浆强度下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抗压、抗剪、轴心抗拉以及弯曲抗拉强度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特性,探求砌筑砂浆的经济合理性。结果表明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且实测值高于规范要求。得出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10的时候,砌体的各项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好改善,建议在实际工程中使用M10的砌筑砂浆。4.在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力学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砂浆强度、养护条件、龄期、高度和约束条件下的清水墙的干燥收缩性能,通过测定及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干缩性的影响特性,从而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特点提出改善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干缩变形的工程措施。
二、承重粉煤灰砖材料配合比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承重粉煤灰砖材料配合比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夏热冬冷地区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夏热冬冷地区的农村住宅建筑节能 |
1.1.2 秸秆焚烧 |
1.2 研究意义 |
1.3 秸秆墙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砌块材料制备试验研究 |
2.1 材料分析 |
2.2 试验材料及仪器 |
2.2.1 试验材料 |
2.2.2 实验器材 |
2.3 实验设计 |
2.3.1 实验方案 |
2.3.2 实验方法 |
2.4 材料制备过程及结果分析 |
2.4.1 材料合理用水量探究 |
2.4.2 秸秆预处理 |
2.4.3 秸秆长度选择 |
2.4.4 秸秆掺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 |
2.4.5 粉煤灰掺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 |
2.5 正交实验 |
2.5.1 强度分析 |
2.5.2 热工性能分析 |
2.5.3 最佳配合比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自保温砌块结构设计 |
3.1 引言 |
3.2 砌块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
3.3 孔洞布局设计 |
3.4 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
3.4.1 结果分析 |
3.4.2 结论 |
3.5 自保温砖模具设计 |
3.5.1 模具方案设计 |
3.5.2 模具材料选择 |
3.5.3 加工方案 |
3.5.4 模具图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性能试验研究 |
4.1 砖成品制作 |
4.2 基本性能测定 |
4.2.1 尺寸测量 |
4.2.2 体积密度试验及含水率、吸水率试验 |
4.3 力学性能测定 |
4.3.1 抗压试验 |
4.3.2 抗折试验 |
4.4 自保温砖热工性能计算 |
4.4.1 自保温砖平均热阻计算 |
4.4.2 墙体传热系数计算 |
4.5 经济效益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墙体材料围护结构能耗对比分析 |
5.1 软件模拟设置 |
5.1.1 建筑模型构造 |
5.1.2 围护结构构造及材料设定 |
5.1.3 参数设定 |
5.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废弃混凝土-废砖水热合成再生硅酸盐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
1.2.1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
1.2.2 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
1.3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硅酸盐材料的研究进展 |
1.4 碳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
1.5 外加剂对硅酸盐材料/制品的影响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
2 试验原料、方法和主要仪器 |
2.1 试验原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废弃混凝土-废砖混合料的煅烧 |
2.2.2 废弃混凝土-废砖煅烧产物水热合成再生硅酸盐材料 |
2.3 测试方法及试验设备 |
2.3.1 测试方法 |
2.3.2 试验设备 |
3 废弃混凝土-废砖混合料的煅烧 |
3.1 废弃混凝土-废砖的热分解温度 |
3.2 煅烧温度对废弃混凝土-废砖煅烧产物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再生硅酸盐材料的抗压强度 |
4.1 概述 |
4.2 水固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2.1 抗压强度 |
4.2.2 XRD分析 |
4.3 钙硅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3.1 抗压强度 |
4.3.2 XRD分析 |
4.4 蒸压压力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1 抗压强度 |
4.4.2 XRD分析 |
4.5 保温时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5.1 抗压强度 |
4.5.2 XRD分析 |
4.6 外加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6.1 抗压强度 |
4.6.2 XRD分析 |
4.7 本章小结影响 |
5 再生硅酸盐材料的其他性能 |
5.1 孔溶液碱度 |
5.2 耐水性 |
5.3 石灰爆裂 |
5.4 耐久性 |
5.4.1 抗冻性 |
5.4.2 耐酸侵蚀性能 |
5.4.3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
5.5 耐高温性能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煅烧分解处理 |
6.1.2 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煅烧产物水热合成再生硅酸盐材料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赤泥/尾矿/页岩协同制备免烧建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工业固体废弃物及页岩研究应用现状 |
1.2.1 赤泥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金尾矿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粉煤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铁尾矿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5 页岩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3D打印材料研究应用现状 |
1.4 免烧砖研究应用现状 |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赤泥/铁尾矿协同制备可3D打印建材研究 |
2.1 引言 |
2.2 主要原料 |
2.2.1 赤泥 |
2.2.2 铁尾矿 |
2.2.3 其他原料 |
2.3 主要设备 |
2.4 测试与表征条件 |
2.4.1 抗压强度测试 |
2.4.2 XRD测试 |
2.4.3 XRF测试 |
2.4.4 SEM微观形貌表征 |
2.4.5 重金属浸出分析 |
2.5 可3D打印建材的制备 |
2.5.1 可3D打印建材的制备方法 |
2.5.2 配合比设计 |
2.5.3 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分析 |
2.6 可3D打印建材的硬化体样品表征 |
2.6.1 SEM分析 |
2.6.2 重金属浸出含量分析 |
2.6.3 3D打印建材样品展示 |
2.7 经济成本及效益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金尾矿/围岩协同制备免烧砖研究 |
3.1 引言 |
3.2 主要原料 |
3.2.1 金尾矿与围岩 |
3.2.2 其他原料 |
3.3 主要设备 |
3.4 抗压强度测试 |
3.5 金尾矿/围岩免烧砖的制备方法 |
3.6 金尾矿/围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研究 |
3.6.1 干湿养护对金尾矿/围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2 金尾矿用量对金尾矿/围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3 添加赤泥对金尾矿/围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4 添加粉煤灰对金尾矿/围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5 添加矿粉对金尾矿/围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6 骨胶比对金尾矿/围岩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3.7 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页岩/铁尾矿协同制备免烧砖研究 |
4.1 引言 |
4.2 主要原料 |
4.2.1 页岩 |
4.2.2 其他原料 |
4.3 主要设备 |
4.4 抗压强度测试 |
4.5 页岩免烧砖的制备方法 |
4.6 页岩/铁尾矿免烧砖的力学性能研究 |
4.6.1 不同养护方式对页岩/铁尾矿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4.6.2 页岩用量对页岩/铁尾矿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4.6.3 脱硫石膏的添加对页岩/铁尾矿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4.6.4 不同成型压力对页岩/铁尾矿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4.6.5 骨胶比对页岩/铁尾矿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
4.7 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及意义 |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碱激发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
1.2.1 凝结时间 |
1.2.2 流动性 |
1.2.3 力学性能 |
1.2.4 收缩性能 |
1.2.5 耐久性 |
1.3 砌体结构研究现状 |
1.3.1 砌体轴心抗压性能 |
1.3.2 砌体抗剪性能 |
1.3.3 砌体轴心抗拉性能 |
1.3.4 砌体弯曲抗拉性能 |
1.4 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碱激发矿渣净浆性能 |
2.1 引言 |
2.2 试验方案 |
2.2.1 试验原材料 |
2.2.2 试验配合比 |
2.2.3 试验方法 |
2.3 水玻璃激发矿渣净浆性能 |
2.3.1 凝结时间 |
2.3.2 流动度 |
2.3.3 抗压强度 |
2.3.4 干燥收缩 |
2.4 Na_2CO_3-NaOH激发矿渣净浆性能 |
2.4.1 凝结时间 |
2.4.2 抗压强度 |
2.4.3 干燥收缩 |
2.5 微观结构分析 |
2.5.1 XRD分析 |
2.5.2 FTIR分析 |
2.5.3 SEM-EDS分析 |
2.5.4 MIP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性能 |
3.1 引言 |
3.2 试验方案 |
3.2.1 试验原材料 |
3.2.2 试验配合比 |
3.2.3 试验方法 |
3.3 水玻璃激发矿渣陶砂砂浆性能 |
3.3.1 凝结时间 |
3.3.2 流动性 |
3.3.3 抗压强度 |
3.3.4 干燥收缩 |
3.4 Na_2CO_3-NaOH激发矿渣陶砂砂浆性能 |
3.4.1 凝结时间 |
3.4.2 流动性 |
3.4.3 抗压强度 |
3.4.4 干燥收缩 |
3.5 SEM-EDS分析 |
3.5.1 水玻璃激发矿渣陶砂砂浆 |
3.5.2 Na_2CO_3-NaOH激发矿渣陶砂砂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砌块砌体轴心抗压性能 |
4.1 引言 |
4.2 试验方案 |
4.2.1 原材料 |
4.2.2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实心砖 |
4.2.3 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 |
4.2.4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砌块砌体轴压试验方案 |
4.3 试验现象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
4.4.2 抗压强度 |
4.4.3 峰值压应变 |
4.4.4 极限压应变 |
4.4.5 弹性模量 |
4.4.6 泊松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抗剪性能 |
5.1 引言 |
5.2 试验方案 |
5.2.1 砌筑浆体 |
5.2.2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抗剪试验 |
5.3 试验现象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1 砌体抗剪强度 |
5.4.2 净浆砌筑的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 |
5.4.3 砂浆砌筑的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 |
5.4.4 抗剪强度实测值、拟合值与按规范公式计算值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空心砌块砌体轴心抗拉性能 |
6.1 引言 |
6.2 试验方案 |
6.2.1 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 |
6.2.2 混凝土空心砌块轴心抗拉试验 |
6.2.3 砌体轴心抗拉试验 |
6.3 试验现象 |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1 砌体轴心抗拉强度 |
6.4.2 轴心抗拉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 |
6.4.3 轴心抗拉强度实测值、拟合值与按规范公式计算值对比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弯曲抗拉性能 |
7.1 引言 |
7.2 试验方案 |
7.2.1 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 |
7.2.2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抗折强度试验 |
7.2.3 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弯曲抗拉试验 |
7.3 试验现象 |
7.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7.4.1 砌体弯曲抗拉强度 |
7.4.2 沿通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 |
7.4.3 沿齿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 |
7.4.4 弯曲抗拉强度实测值、拟合值与按规范公式计算值对比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高掺量陶瓷抛光渣制备蒸压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绿色建材的时代背景和状况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墙材 |
1.1.3 深化墙材改革发展绿色新型墙材 |
1.1.4 发展循环经济与固废资源化 |
1.2 课题来源、目的、意义 |
1.2.1 课题来源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状况 |
1.3.1 建筑用砖技术状况 |
1.3.2 陶瓷工业固废的环保背景 |
1.3.3 蒸压硅酸盐砖生产技术状况 |
1.3.4 陶瓷抛光渣蒸压砖研究状况 |
1.3.5 陶瓷抛光渣蒸压硅酸盐材料研究状况 |
1.4 小结 |
第2章 研究内容及测试表征 |
2.1 研究内容 |
2.1.1 研究目标 |
2.1.2 主要研究内容 |
2.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措施 |
2.2 蒸压材料及砖的性能测试和表征 |
2.2.1 物理力学性能 |
2.2.2 微观性貌 |
2.3 高掺量抛光渣蒸压砖的技术难点分析 |
2.3.1 工艺设备问题 |
2.3.2 高掺量配合比与蒸压砖性能问题 |
2.3.3 材料组成、成本与绿色建材问题 |
2.4 小结 |
第3章 原材料技术要求及选用研究 |
3.1 蒸压砖原材料 |
3.2 抛光渣 |
3.2.1 抛光渣的回收加工工艺路线 |
3.2.2 抛光渣的化学成分 |
3.2.3 抛光渣放射性检验 |
3.2.4 抛光渣粉体颗粒粒度分析 |
3.2.5 抛光渣粉体矿物组成分析 |
3.2.6 抛光渣活性对比试验(非蒸压养护条件) |
3.2.7 用于蒸压砖原料的抛光渣要求 |
3.2.8 抛光渣成本 |
3.3 石灰、石膏 |
3.3.1 石灰(CaO) |
3.3.2 石膏(CaSO4·2H2O) |
3.3.3 集料(砂) |
3.4 小结 |
第4章 抛光渣蒸压砖材料性能研究 |
4.1 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条件 |
4.1.1 模具及试件 |
4.1.2 试验设备 |
4.2 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
4.2.1 出釜龄期的影响 |
4.2.2 陈伏时间影响 |
4.2.3 成型压力的影响 |
4.2.4 不同集料、激发剂掺量的试验研究 |
4.2.5 蒸压制度的选用 |
4.3 蒸压材料微观性貌测试与分析 |
4.3.1 微观性貌测试材料力学强度状况 |
4.3.2 微观性貌测试分析 |
4.3.3 讨论与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高掺量抛光渣蒸压砖制备与应用试验研究 |
5.1 蒸压砖生产设备对比试验研究 |
5.1.1 冲压机压制蒸压砖试验 |
5.1.2 双向液压砖机压制蒸压砖试验 |
5.1.3 设备对比试验小结 |
5.2 双向压密液压砖机原理及特点 |
5.2.1 双向压密原理 |
5.2.2 双向压密液压砖机特点 |
5.2.3 双向压密液压砖机的优势 |
5.3 双向压密液压成型设备试生产试验 |
5.3.1 试制蒸压实心砖 |
5.3.2 全自动双向压密液压砖机参数 |
5.3.3 蒸压实心砖工艺流程 |
5.3.4 蒸压实心砖生产线设备 |
5.4 蒸压砖制备工艺设备的选型分析 |
5.4.1 混合料制备 |
5.4.2 混合料陈伏 |
5.4.3 砖坯成型 |
5.5 蒸压砖生产工艺流程 |
5.6 小结 |
第6章 蒸压砖制备原理、性能分析与应用 |
6.1 蒸压砖制造的基本原理 |
6.1.1 抛光渣蒸压砖产生强度的本质分析 |
6.1.2 抛光渣蒸压砖硬化过程分析 |
6.2 蒸压砖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
6.2.1 强度 |
6.2.2 密度 |
6.2.3 吸水率 |
6.2.4 抗冻性 |
6.2.5 干燥收缩值 |
6.2.6 放射性核素限量 |
6.2.7 软化系数 |
6.3 蒸压砖应用试验 |
6.3.1 蒸压多孔砖与砂浆粘结性能试验(之一) |
6.3.2 蒸压砖与砂浆粘结性能试验(之二) |
6.4 蒸压砖工程试用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及概况 |
1.3.1 国外的研究及应用 |
1.3.2 国内的研究及应用 |
1.4 混凝土小型砌块概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5.2 研究的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
1.6 存在问题与研究方向 |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2.1 原材料性能 |
2.1.1 普通硅酸盐水泥 |
2.1.2 粉煤灰 |
2.1.3 陶粒 |
2.1.4 减水剂 |
2.1.5 其他材料 |
2.2 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制备工艺 |
2.2.1 试件制作 |
2.2.2 工艺流程 |
2.2.3 外观特征 |
2.3 试验仪器及测定方法 |
2.3.1 试验仪器 |
2.3.2 强度测试方法 |
2.3.3 表观密度测试方法 |
2.3.4 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
2.3.5 SEM测试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原材料配合比的确定 |
3.1 确定配合比准则及方法 |
3.1.1 混凝土试配强度 |
3.1.2 水胶比 |
3.1.3 粗细骨料掺量 |
3.1.4 发泡剂掺量 |
3.1.5 胶凝材料的种类 |
3.2 陶粒掺量与混凝土砌块强度关系 |
3.2.1 改变陶粒掺量混凝土砌块配合比设计 |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粉煤灰掺量与混凝土砌块强度关系 |
3.3.1 改变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砌块配合比设计 |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 正交试验确定原材料配合比 |
3.4.1 正交试验设计 |
3.4.2 原材料配合比的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试验研究及分析 |
4.1 概述 |
4.2 混凝土砌块吸水率与强度关系 |
4.3 水胶比、双氧水对导热系数及表观密度影响研究 |
4.3.1 水胶比、双氧水对导热系数影响研究 |
4.3.2 水胶比、双氧水对表观密度影响研究 |
4.4 水胶比、粉煤灰对龄期强度影响研究 |
4.5 混凝土砌块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
4.5.1 冻融循环前砌块抗压强度 |
4.5.2 混凝土砌块冻融循环试验与分析 |
4.5.3 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砌块质量及强度损失率 |
4.5.4 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砌块质量及强度损失率试验结果分析 |
4.5.5 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测试试验结果分析 |
4.6 中试情况 |
4.6.1 中试流程及设备 |
4.6.2 中试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微观机理研究 |
5.1 概述 |
5.2 混凝土砌块微孔结构形成机理 |
5.3 混凝土砌块强度机理 |
5.4 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水化产物成份与形貌分析 |
5.4.1 混凝土砌块冻融循环前后水化产物SEM分析 |
5.4.2 改变混凝土砌块发泡剂添加量后水化产物SEM分析 |
5.4.3 改变混凝土砌块陶粒添加量后水化产物SEM分析 |
5.4.4 改变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添加量后水化产物SEM分析 |
5.4.5 不同养护方式的混凝土砌块水化产物SEM分析 |
5.4.6 改变混凝土砌块水胶比后水化产物SEM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6.2 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7)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处理和应用农作物秸秆现状 |
1.2.1 国外处理和应用农作物秸秆现状 |
1.2.2 国内处理和应用农作物秸秆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课题研究目的 |
1.3.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方案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试验概况 |
2.1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制作材料的选用 |
2.1.1 农作物秸秆 |
2.1.2 水泥 |
2.1.3 其他组分 |
2.2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试验配比 |
2.3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制作与养护 |
3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3.1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尺寸测量 |
3.1.1 测量方法 |
3.1.2 结果评定 |
3.2 抗压强度 |
3.2.1 试验目的和试验设备 |
3.2.2 试件制备 |
3.2.3 试验步骤 |
3.2.4 试验数据处理 |
3.2.5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抗压强度分析 |
3.3 抗折强度 |
3.3.1 试验目的和试验设备 |
3.3.2 试件处理和试验方法 |
3.3.3 试验结果计算 |
3.3.4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抗折强度分析 |
3.4 冻融试验 |
3.4.1 试验目的 |
3.4.2 试验设备 |
3.4.3 试件取样和试验方法 |
3.4.4 试验结果计算 |
3.4.5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冻融性能分析 |
3.5 其他物理力学性能 |
3.5.1 体积密度 |
3.5.2 含水率、吸水率和饱和系数 |
3.5.3 干燥收缩 |
3.6 本章小结 |
4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热工性能 |
4.1 热工概念和术语 |
4.2 测定方法 |
4.3 试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
4.4 试样制备 |
4.5 试验步骤 |
4.6 热分析基本理论与结果分析 |
4.6.1 热分析基本理论 |
4.6.2 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经济性及社会效益分析 |
5.1 经济性分析 |
5.2 社会效益 |
6 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工程应用建议 |
6.1 相关构造建议 |
6.1.1 填充墙结构 |
6.1.2 围护结构 |
6.2 关于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生产质量建议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结构受力行为与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新型墙体材料与节能建筑体系发展现状 |
1.3 本研究体系的研究现状 |
1.3.1 节能烧结砌块砌体结构研究现状 |
1.3.2 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2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2.2.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基本特性试验研究 |
2.2.2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
2.3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2.3.1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原材料性能试验 |
2.3.2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基本性能试验 |
2.4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配套材料性能试验 |
2.4.1 常用砌筑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
2.4.2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概况 |
3.2.1 试验设计与制作 |
3.2.2 试验装置 |
3.2.3 试验过程及试验现象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1 抗压试验 |
3.3.2 抗剪试验 |
3.4 砌体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砌体抗压性能 |
3.4.2 砌体抗剪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4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震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件设计与制作 |
4.2.1 试验目的 |
4.2.2 试件设计 |
4.3 试验现象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4.4.1 荷载与位移 |
4.4.2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 |
4.4.3 刚度及刚度退化 |
4.4.4 耗能和延性分析 |
4.5 抗震抗剪承载力分析 |
4.6 墙体抗震性能因素分析 |
4.6.1 砌块类型与强度 |
4.6.2 砂浆类型与灰缝厚度 |
4.6.3 竖向压应力 |
4.6.4 高宽比 |
4.6.5 构造柱 |
4.6.6 拉结带 |
4.6.7 门窗开洞 |
4.6.8 施工质量 |
4.6.9 试验方法 |
4.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5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倒塌能力与设计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抗倒塌能力分析 |
5.3 设计方法研究 |
5.3.1 砌体强度设计指标 |
5.3.2 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
5.3.3 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6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
6.1 墙体热工性能指标 |
6.2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热工性能试验 |
6.2.1 墙体热工试验方法 |
6.2.2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传热系数试验 |
6.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热工性能理论分析 |
6.3.1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传热系数理论计算 |
6.3.2 传热系数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6.3.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其他热工指标理论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7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在工程中应用建议 |
7.1 引言 |
7.2 再生混凝土砌块配合比及生产建议 |
7.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组合设计建议 |
7.3.1 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
7.3.2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 |
7.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附录 |
致谢 |
(9)新型玻璃纤维格栅增强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配筋砌体研究进展 |
1.2.1 国外配筋砌体研究进展 |
1.2.2 国内配筋砌体研究进展 |
1.3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 |
1.3.1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材料的性能 |
1.3.2 玻璃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砌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
2.1 引言 |
2.2 块材力学性能试验 |
2.2.1 蒸压粉煤灰砖力学性能试验 |
2.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力学性能试验 |
2.3 砌筑砂浆性能试验 |
2.3.1 砂浆配合比设计 |
2.3.2 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
2.4 钢筋网拉伸强度试验 |
2.5 玻璃纤维格栅拉伸强度试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玻纤格栅增强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 |
3.2.1 试验方案 |
3.2.2 试件制作 |
3.2.3 试验装置及加载步骤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砌体轴心抗压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2 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分析 |
3.4 玻纤格栅砌体轴心抗压强度建议公式 |
3.4.1 无筋砌体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
3.4.2 配筋砌体承载力计算 |
3.4.3 配纤砌体承载力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玻纤格栅增强砌体沿齿缝弯曲抗拉强度试验 |
4.1 引言 |
4.2 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 |
4.2.1 试验方案 |
4.2.2 试件制作 |
4.2.3 试验装置及加载步骤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砌体沿齿缝弯曲抗拉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2 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玻纤格栅增强砌体沿水平通缝和阶梯形齿缝抗剪强度试验 |
5.1 引言 |
5.2 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 |
5.2.1 试验方案 |
5.2.2 试件制作 |
5.2.3 试验装置及加载步骤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砌体抗剪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5.3.2 破坏形态 |
5.4 玻纤格栅增强砌体沿通缝抗剪强度建议公式 |
5.4.1 抗剪强度平均值 |
5.4.2 抗剪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蒸压粉煤灰砖材料性能及砌体干缩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墙体材料的革新状态 |
1.2 蒸压粉煤灰砖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 |
1.3 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4 试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全废渣蒸压粉煤灰砖的配合比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原材料分析 |
2.3 试验方法 |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5 结论 |
第三章 全废渣蒸压粉煤灰砖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
3.1 全废渣蒸压粉煤灰砖的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 |
3.2 全废渣蒸压粉煤灰砖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3.3 全废渣蒸压粉煤灰砖冻融循环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4.1 前言 |
4.2 砌体力学性能试验的原材料 |
4.3 砌体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全废渣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干燥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
5.1 试验目的 |
5.2 试验方案 |
5.3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5.5 改善砌体干缩性的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附件 |
四、承重粉煤灰砖材料配合比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夏热冬冷地区秸秆-粉煤灰自保温砖研究[D]. 胡蒙妃. 南昌大学, 2021
- [2]废弃混凝土-废砖水热合成再生硅酸盐材料[D]. 罗海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赤泥/尾矿/页岩协同制备免烧建材及性能研究[D]. 袁健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4]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 焦贞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高掺量陶瓷抛光渣制备蒸压砖研究[D]. 甘伟.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6]轻质微孔节能环保混凝土砌块制备及性能研究[D]. 曾鑫. 广西科技大学, 2017(03)
- [7]农作物秸秆再生保温砖的应用研究[D]. 韩旭. 郑州大学, 2016(02)
- [8]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结构受力行为与抗震性能研究[D]. 权宗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 [9]新型玻璃纤维格栅增强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王靖.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10]蒸压粉煤灰砖材料性能及砌体干缩性试验研究[D]. 韦展艺. 石河子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