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换乘立交的设计

浅谈可换乘立交的设计

一、浅议互通式立交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流[1](2021)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互通式立交的要求不断增加。因为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交通路段也在不断拓宽,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顺畅,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能力需要不断提升。通过分析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要点及重要设计策略,希望国内城市交通在良好的设计下,变得更加便利和通畅。

王山河[2](2021)在《当代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要览》文中研究指明从交通量预测分析来考虑城市立交形态的选择一定级别和相关问题,又重申了立交的技术标准,与描述了设计要览。

李凯章[3](2020)在《浅议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城市道路属于市政道路标准体系,高速公路属于公路标准体系。两种体系下的设计内容,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互通式立交的选型、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直接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合郑州市某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以便更好地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屠海龙[4](2020)在《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以扬州运河南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交通需求随之大幅增长,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与日俱增。为适应城市组团间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为城市空间发展提供支撑,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启了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进程。本文结合扬州市运河南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对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首先从城市快速路定义入手,总结城市快速路主要特点及功能,并对国内外典型快速路改造案例进行分析,梳理出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快速路功能定位与技术标准的合理确定、工程设计中路段、节点等总体方案的设计方法。技术标准是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研究的前提。应结合现状和规划,分析城市道路的功能和建设必要性,利用四阶段法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根据远景年的预测交通量进行车道数计算,合理确定既满足交通功能又经济适用的技术标准。路段总体方案需结合相交道路、周边用地等现状条件分析快速路不同改造形式的适用性,综合考虑地块条件及相交道路特征合理设置主辅出入口;节点总体方案需根据相交道路等级明确交叉等级和规模,依据交通量、周边建设条件进行节点方案比选。

李浩[5](2020)在《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城市主干路设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推动,目前可视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形成了一条完备的应用模式,但是对于道路交通设计领域,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际工程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整理调研,总结目前可视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取得的成果,并分析目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得出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优化的必要性。接着对道路可视化技术和道路BIM技术进行解释,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两者异同和包含关系,研究了国内外道路可视化主流应用平台,分析各个应用平台的优势与劣势,确定本文研究采用路易2018软件作为道路可视化建模平台。当前国内城市道路设计正由传统的二维设计向三维可视化设计发展,本文对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优化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针对传统二维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可视化技术的设计优化方案,包括三维数字地形建立与处理、路线设计优化、纵断面设计优化、横断面设计优化、交叉口设计优化,阐述了道路可视化模型构建方法和流程,为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探索出一条标准化实施技术路线。同时,结合新疆某城市主干路工程实例,运用可视化技术对工程实例项目进行设计优化,成功地构建了本项目道路可视化模型,对所提出的基于可视化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方案进行实例验证,证明技术框架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道路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工程实例所构建的三维道路可视化模型辅助设计方案优化,对设计方案的可视化模型进行模型渲染、施工模拟、驾驶模拟以及交通仿真模拟等操作,将设计方案直观真实地展现给项目决策者,提前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实现设计方案的动态优化,最终得到最优设计方案。

韩若峰[6](2020)在《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截止201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3万公路,跃居世界首位,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规模、深度的不断增加,各省区域已普遍形成了路网环路密集的交通格局,实现了便捷与高效的建设目标,但随之车辆行驶路径二义性等问题的产生,迫切需要解决。通过“取消省界收费站”这一举措,对高速公路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应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为此,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服务区、U形转弯设施的设计优化进行分析研究。新收费模式下,即取消省界收费站,为保证路径确认精确及收费不流失,在高速公路任何有歧义的地点科学合理地设置ETC门架系统,提高高速公路综合服务质量。论文首先对ETC门架系统的系统构成、设备功能、技术性能指标及设置原则进行详细分析论述。然后,论文分析了新收费模式下,在满足服务区功能的条件下,服务区内可实现车辆调头行驶,将原服务区对向两侧分别独立设置,可优化为对向单侧合并设置,即无需将双向车辆停车区域分隔开。对服务区设置位置、布局范围、规划规模及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新型服务区将在规划设计中,经综合分析,选定合理地点在服务区外侧占用或预留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后续开发。并且可将离城镇较近的服务区通过专用车道直接相连,有效促进服务区与各种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周边经济发展相融合,加快发展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其次,论文研究了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U形转弯设施的设置位置、技术指标,并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调头需求,提出了高速公路U形转弯设施设置的合理间距。最后,结合论文研究成果,综合分析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及U形转弯设施应用状况,选择典型服务区进行设计优化和功能优化。并分析青海省特有的交通条件,筛选“特殊路段”,确定U形转弯设施设置点,提升路网行驶状况。

张伟玲[7](2019)在《BIM技术在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IM技术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协调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工程设计中。在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可进行精确化设计,为后期施工提供真实有效的指导。基于Civil3D BIM平台,以某城市互通式立交工程为例,阐述了BIM技术的核心价值,利用BIM模型分析了BIM技术对于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的技术优势。希望为同类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参考。

刘董欢[8](2018)在《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评价与改造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立交桥应运而生,但其景观的建设却相对滞后,而人们对立交桥公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立交桥整体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关于城市立交桥景观方面相关研究有很多,多集中在立交桥的附属空间绿地景观和桥下空间利用情况等方面。本文以郑州市三环及三环内的25座互通式立交桥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利用、景观文化、空间活力、空间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郑州市立交桥景观整体现状全面的调查,对存在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得到郑州市立交桥景观整体绿化情况良好,植物种类和植物层次结构较丰富,植物应用形式多样,但存在景观建设水平不一、桥下空间利用形式单调、缺乏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缺乏与公共空间的交流与联系、植物配置不合理、后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郑州市立交桥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和分析。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定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结构丰富度、植物形态、立交桥建筑景观、附属绿地景观、景观文化性、环境协调性、可达性、服务性和场所多样性作为评价因子,建立立交桥景观评价体系,并对选出的景观建设较好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座立交桥进行评价。对于郑州市立交桥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景观弹性、完善步行系统、优化空间利用形式、丰富景观文化内涵、合理配置植物和加强后期管理等景观改造策略,最后提出适用于郑州市立交桥整体景观的设计原则。

李瑞杰[9](2014)在《高速公路菱型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及其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的密集度不断加大,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高速公路用地比较紧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地区和左转交通流量不太大的情况下,相比较于其他的几种互通立交形式,菱型互通式立交的布置形式比较紧凑,不仅可以保障高速道路上直行车辆的运行安全和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面积、降低立交工程的投资费用,如果采用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措施,通行能力也可以较高。本文先对国内外菱型互通式立交的研究文献和报告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的互通式立交的几何特性、交通适应性及其优缺点,对菱型互通式立交进行了分类并阐述了各种菱形立交的几何特性、优缺点、交通组织方式及其适应的道路交通条件。通过分析菱型互通式立交各方向匝道车辆的运行特性及其适宜的设计速度,研究匝道及匝道平面交叉范围内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技术指标并确定了视距的要求。对菱形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平面交叉类型及其平面交叉的交通流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匝道平面交叉的交叉角度、适宜的交通管理方式,并对匝道平面交叉范围内的合理渠化方式、道路的限速措施以及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视距要求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菱型互通式立交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适应性分析,结合已有的一些道路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计算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模型,以车辆的跟驰行驶理论为依据,同时考虑混合车流对交通的影响,对驶出高速公路的左转方向匝道的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分析;以间隙接受理论为依据,同时考虑混合车流对交通的影响,对驶入高速公路左转方向匝道的通行能力计算分析。最后得出了高速公路菱形互通立交左转匝道在二级服务水平下所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希望在互通式立交初期阶段的规划和设计、工程建设以及后期管理运营的过程中提供一些相关参考,这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保障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马彪[10](2012)在《城市互通立交选型》文中提出立交方案的选择是立交建设主要的前期工作。随着采取方案的不同,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都会不同。影响城市立交选型的因素很多,该文对几个主要因素进行阐述。

二、浅议互通式立交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互通式立交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要点
2 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设计策略
    2.1 速度控制
    2.2 注重道路作用
    2.3 视距控制
    2.4 明确道路界线
    2.5 变速车道长度
    2.6 实线长度
    2.7 匝道设计
3 结语

(2)当代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要览(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立交形态的选择要求
2 城市互通立交设计要览
    2.1 应互通立交之间最小间距
    2.2 车道数连续与平衡原则
    2.3 平、纵线形指标选取
        (1)平面设计
        (2)纵断面设计技术要求
        (3)说距:
        (4)超高:
        (5)匝道加宽:
    2.4 立交出入口及加、减速车道设计要求设计要点
    2.5 立交集散车道设计要求
    2.6 立交地面交叉口设计
    2.7 结构设计浅议
    2.8 路基、排水设计
    2.9 立交景观设计环节
3 结束语

(3)浅议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设计标准
    1)连霍高速公路:
    2)被交道:
    3)匝道:
2 设计要点
    2.1 互通式立交建设的条件
        1)技术选择因素。
        2)产生的经济成果。
    2.2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
        1)A匝道。
        2)B匝道。
        3)C匝道。
        4)D匝道。
    2.3 匝道横断面超高、加宽(或变宽设计)
        2.3.1 超高
        2.3.2 加宽
        2.3.3 变速车道
3 结语

(4)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以扬州运河南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陶然路意见处理情况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动态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设计重要问题分析
    2.1 城市快速路的认知
        2.1.1 快速路的定义
        2.1.2 快速路特点
        2.1.3 快速路主要功能分析
    2.2 典型案例分析
        2.2.1 快速路网规模
        2.2.2 南京市快速环线改造
    2.3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设计关键性问题归纳
        2.3.1 功能定位、技术标准的确定
        2.3.2 路段、节点总体方案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快速化改造技术标准的确定方法
    3.1 项目功能分析
        3.1.1 规划解读
        3.1.2 现状分析
        3.1.3 项目功能与建设必要性
    3.2 交通量预测
        3.2.1 现状交通量调查
        3.2.2 交通量预测思路与方法
        3.2.3 市内货运预测
        3.2.4 出入境与过境交通需求预测
        3.2.5 交通分配模型
        3.2.6 交通量预测结果整合
    3.3 技术标准
        3.3.1 设计时速的确定
        3.3.2 车道数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路段与节点处理方法
    4.1 总体方案研究关键技术分析
        4.1.1 设计理念及原则
        4.1.2 快速化改造走廊带选择
        4.1.3 快速路形式选择
        4.1.4 典型城市快速化改造参考
        4.1.5 主辅出入口布设
    4.2 交叉方案
        4.2.1 互通式立交
        4.2.2 菱形互通、分离式互通
        4.2.3 辅道平面交叉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运河南北路快速化改造
    5.1 功能定位及建设必要性分析
        5.1.1 规划解读
        5.1.2 现状分析
        5.1.3 功能定位
    5.2 技术标准的研究
        5.2.1 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
        5.2.2 交通量预测思路
        5.2.3 交通预测结果
        5.2.4 技术标准的确定
    5.3 路段总体方案研究
        5.3.1 设计目标
        5.3.2 建设条件
        5.3.3 项目路断面形式选择
        5.3.4 线位选择
        5.3.5 总体方案
        5.3.6 主辅出入口布设方案
    5.4 交叉方案研究
        5.4.1 江平东路节点
        5.4.2 万福快速路节点
        5.4.3 辅道平面交叉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城市主干路设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视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城市道路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可视化技术理论及应用平台
    2.1 可视化技术理论
        2.1.1 可视化技术基本概念
        2.1.2 道路可视化技术和道路BIM技术
    2.2 道路可视化技术应用平台
        2.2.1 道路可视化主流应用平台介绍
        2.2.2 城市道路可视化建模平台选择
    2.3 道路可视化模型构建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方法
    3.1 三维数字地形建立与处理
        3.1.1 创建三维地形曲面
        3.1.2 三维地形曲面处理与分析
    3.2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路线设计优化
        3.2.1 现阶段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
        3.2.2 可视化路线设计优化方法
    3.3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纵断面设计优化
        3.3.1 可视化纵断面设计优化方法
        3.3.2 纵断面分析
    3.4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横断面设计优化
        3.4.1 道路板块设计优化方法
        3.4.2 边坡设计优化方法
        3.4.3 土方量计算优化方法
        3.4.4 道路超高、加宽设计优化方法
    3.5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交叉口设计优化
        3.5.1 可视化互通式立交设计优化方法
        3.5.2 可视化平面交叉口设计优化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城市主干路设计优化工程实例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三维地形建立与处理
    4.3 三维可视化线形设计优化
        4.3.1 平面线形设计优化
        4.3.2 纵断面设计优化
    4.4 横断面设计优化
        4.4.1 道路板块设计优化
        4.4.2 道路土方量计算优化
    4.5 交叉口设计优化
        4.5.1 平面交叉口设计优化
        4.5.2 交叉口视距检查
    4.6 本章小结
5 道路可视化模型辅助设计方案优化
    5.1 可视化模型渲染
    5.2 施工模拟
    5.3 驾驶模拟
    5.4 交通仿真模拟
        5.4.1 道路交通量预测
        5.4.2 交通仿真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收费模式相关技术分析
    2.1 取消省界收费站
        2.1.1 “撤站”的背景
        2.1.2 “撤站”包含的主要内容
        2.1.3 “撤站”对高速公路今后发展的影响
    2.2 路径精确识别技术
        2.2.1 发展现状
        2.2.2 分类及属性
        2.2.3 5.8G的发展前景
    2.3 ETC门架系统
        2.3.1 系统构成
        2.3.2 主要功能
        2.3.3 指标要求
        2.3.4 布设原则
        2.3.5 取消省界收费站技术路径
        2.3.6 联网收费系统
        2.3.7 ETC发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现状分析
    3.1 高速公路服务区
        3.1.1 服务区分类
        3.1.2 服务区的功能与作用
        3.1.3 国外服务区状况
        3.1.4. 国内服务区状况
        3.1.5 我国服务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6. 我国服务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3.2 U形转弯设施
        3.2.1. 概述
        3.2.2. 应用状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沿线设施优化
    4.1 服务区优化分析
        4.1.1 优化理论基础
        4.1.2 服务区设计优化
        4.1.3 服务区规模优化
        4.1.4 服务区功能及布局优化
        4.1.5 服务区优化方案比选
    4.2 服务区优化后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4.2.1 背景及意义
        4.2.2 资源优势及发展前景
        4.2.3 模式探究
    4.3 服务区优化后与客运物流业相结合
        4.3.1 背景及意义
        4.3.2 资源优势及发展前景
        4.3.3 模式探究
    4.4 服务区智慧化
    4.5 U形转弯设施优化分析
        4.5.1 优化方案
        4.5.2 设置位置与技术指标
        4.5.3 车辆在高速公路中可调头的最大行驶距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设施优化实例
    5.1 青海省高速公路发展与ETC门架系统建设现状
        5.1.1 青海省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5.1.2 青海省取消省界收费站建设现状
    5.2 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现状
        5.2.1 服务区规划现状
        5.2.2 服务区功能现状
    5.3 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化
        5.3.1 服务区优化
        5.3.2 旅游类服务区优化
        5.3.3 客运物流类服务区优化
    5.4 青海省高速公路U形转弯设施优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BIM技术在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BIM技术的优势
    1.1 完备性
    1.2 关联性
    1.3 一致性
2 案例工程概况
3 BIM技术在案例工程中的应用
    3.1 地面曲面建模
    3.2 三维道路线形设计
        3.2.1 平面线形设计
        3.2.2 纵断面线形设计
    3.3 横断面装配设计
        3.3.1 标准横断面
        3.3.2 自定义部件
        3.3.3 横断面装配
    3.4 构建互通式立交BIM模型
    3.5 匝道细部处理
4 结语

(8)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评价与改造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定义
        1.3.1 城市立交桥
        1.3.2 立交桥景观
        1.3.3 景观评价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相关理论基础
        1.6.1 环境心理学
        1.6.2 景观设计学
        1.6.3 景观生态学
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案例
    2.1 景观评价
    2.2 城市立交桥景观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国内外相关案例
    2.3 小结
3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现状概述
    3.1 郑州市综合城市背景
        3.1.1 自然环境背景
        3.1.2 社会文化背景
        3.1.3 城市发展背景
    3.2 郑州市立交桥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3.2.1 郑州市立交桥的建设与发展
        3.2.2 郑州市立交桥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3.3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现状调查
        3.3.1 郑州市立交桥布局与现状
        3.3.2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建设现状
        3.3.3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利用现状
        3.3.4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交通组织现状
        3.3.5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附属绿地内服务设施现状
        3.3.6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周围用地现状
        3.3.7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附属绿地空间活力现状
        3.3.8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文化现状
    3.4 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建设存在问题
        3.4.1 景观建设水平不一
        3.4.2 缺乏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
        3.4.3 附属空间利用形式单调
        3.4.4 缺乏与公共空间的交流与联系
        3.4.5 植物配置不合理
        3.4.6 后期管理不到位
    3.5 小结
4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郑州市立交桥景观评价
    4.1 景观评价对象
    4.2 立交桥景观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3 立交桥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3.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4.4 评分标准
    4.5 评价结果与分析
    4.6 小结
5 郑州市立交桥景观提升改造策略
    5.1 提升改造策略
        5.1.1 增加景观弹性
        5.1.2 完善步行系统
        5.1.3 优化空间利用形式
        5.1.4 丰富景观文化内涵
        5.1.5 合理配置植物
        5.1.6 加强后期管理
    5.2 设计原则
        5.2.1 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5.2.2 功能性与安全性原则
        5.2.3 人本性和多样性原则
        5.2.4 地域性与文化性原则
    5.3 郑州市南三环中州大道立交桥景观提升改造
        5.3.1 存在问题
        5.3.2 景观提升改造建议
        5.3.3 局部景观提升改造方案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9)高速公路菱型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及其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菱型互通式立交特性分析
    2.1 常见的互通式立交型式比较分析
    2.2 菱型互通式立交分类
    2.3 菱型互通式立交的优缺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几何设计指标研究
    3.1 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行驶特性
        3.1.1 驶出高速公路左转匝道车辆行驶特征
        3.1.2 驶入高速公路左转匝道车辆行驶特征
        3.1.3 驶出高速公路右转匝道车辆行驶特征
        3.1.4 驶入高速公路右转匝道车辆行驶特征
    3.2 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速度分析
    3.3 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技术指标
        3.3.1 匝道基本路段圆曲线半径
        3.3.2 匝道平面交叉范围圆曲线半径
        3.3.3 匝道回旋线参数及长度
    3.4 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技术指标
        3.4.1 匝道的纵坡
        3.4.2 匝道竖曲线半径
        3.4.3 匝道平面交叉范围
    3.5 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技术指标
        3.5.1 匝道横断面组成
        3.5.2 匝道超高及其过渡
        3.5.3 匝道加宽及其过渡
        3.5.4 匝道平交范围超高与加宽
    3.6 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视距分析
        3.6.1 主线识别视距
        3.6.2 匝道停车视距
        3.6.3 通视三角形
        3.6.4 主线跨线桥与匝道平交的距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菱型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交叉设计研究
    4.1 互通式立交区平面交叉的类型
    4.2 平面交叉交通流特性分析
    4.3 平面交叉交通管理方式
    4.4 平面交叉角度
    4.5 平面交叉的合理渠化
        4.5.1 交通渠化原则
        4.5.2 交通渠化内容
    4.6 平面交叉的限速措施
    4.7 平面交叉的视距保证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菱型互通式立交适应性研究
    5.1 菱型互通式立交适应性分析
        5.1.1 道路交通条件分析
        5.1.2 社会环境条件分析
        5.1.3 自然条件分析
        5.1.4 是否实行收费制系统
    5.2 匝道平面交叉区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5.3 通行能力理论分析方法
    5.4 匝道平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分析
    5.5 驶出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研究
        5.5.1 基于跟驰理论驶出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模型
        5.5.2 基于混合车流驶出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模型
        5.5.3 驶出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分析计算
    5.6 驶入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研究
        5.6.1 基于间隙分析法驶入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5.6.2 基于混合车流驶入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5.6.3 驶入高速公路左转匝道通行能力分析计算
    5.7 匝道服务水平分析
    5.8 高速公路菱型互通式立交适应交通量
    5.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城市互通立交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 立交选型的原则
2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的特点
3 互通立交的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3.1 设计交通量
    3.2 立交匝道通行能力
4 立交设计车速
    4.1 立交直行车速
    4.2 立交转弯车速
5 城市互通立交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关系的处理
6 城市互通立交的照明设计
7 结 语

四、浅议互通式立交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研究[J]. 刘流. 运输经理世界, 2021(02)
  • [2]当代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要览[J]. 王山河.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01)
  • [3]浅议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J]. 李凯章. 技术与市场, 2020(09)
  • [4]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以扬州运河南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D]. 屠海龙. 东南大学, 2020
  • [5]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城市主干路设计优化研究[D]. 李浩.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2)
  • [6]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的优化设计研究[D]. 韩若峰. 长安大学, 2020(06)
  • [7]BIM技术在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中的应用[J]. 张伟玲. 交通世界, 2019(31)
  • [8]郑州市城市立交桥景观评价与改造提升研究[D]. 刘董欢.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9]高速公路菱型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及其适应性研究[D]. 李瑞杰. 长安大学, 2014(03)
  • [10]城市互通立交选型[J]. 马彪. 建材世界, 2012(04)

标签:;  ;  ;  ;  ;  

浅谈可换乘立交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