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坏死病毒论文_张瑞奇,杨阳,牛少芳,曹修岭,王献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烟草坏死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烟草,碱基,抗性,马铃薯,本生,诱导。

烟草坏死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奇,杨阳,牛少芳,曹修岭,王献兵[1](2014)在《烟草坏死病毒属两种病毒RNA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和烟草坏死病毒A(tobacco necrosis virus A,TNV-A)均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坏死病毒属(Nerovirus)。传统观念认为单链正义RNA病毒的复制循环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而不涉及细胞核,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7-30)

牛少芳[2](2013)在《烟草坏死病毒A外壳蛋白的核质穿梭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坏死病毒A中国株系(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 TNV-AC)是在我国大豆上发现的TNV-A的一个新株系,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坏死病毒属(Necrovirus),可侵染多种重要经济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TNV-AC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定位于受侵染细胞的细胞核。理论上此类ss(+) RNA病毒的复制主要在寄主细胞质中完成,不需要核过程,因此推测其CP定位于细胞核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在TNV-AC侵染性cDNA克隆上构建一系列缺失突变和点突变并接种本生烟,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病叶片细胞核和细胞质组分,确定CP核定位关键区域为16RTPEQQVIEDQRDARRLARGR36,其中的精氨酸对CP的核定位具有关键作用。在本生烟中瞬时表达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CP-GFP融合蛋白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结果也表明aa16-36为CP核定位的关键区域,且通过经典的importin α/β途径进入细胞核。aa122-139为富含亮氨酸的区域,可能是核输出信号,将其中的亮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CP只在细胞核中富集。通过Leptomycin B出核运动抑制实验,证明aa122-139是受CRM1/Exportin1调控的出核信号。此外,我们还发现aa75-80与CP出核运动相关,它的缺失和突变会影响CP的出核运动。CP是TNV-AC在本生烟中系统运动的决定因子,将CP只定位于细胞质的突变体(M16和M16RA)和只定位于细胞核的突变体(M13、M23、M7和M24)分别接种本生烟,在接种叶虽然可以发病,但不能建立系统侵染。为保持CP的完整功能,进一步分别在CP终止密码了前插入外源的核定位信号和出核信号序列,构建了重组病毒TNV-ACP:NLS和TNV-ACP:NES,接种本生烟后发现TNV-ACP:NLS丧失系统侵染能力,而TNV-ACP:NES不仅能够系统侵染,并且其在上部未接种叶片病毒RNA积累水平高于野生型,系统叶的发病症状更为严重。这些实验结果表明,CP不能输出细胞核的突变体(M13、M23、M7、M24和TNV-ACP:NLS)会导致病毒RNA不能包装,进而丧失系统运动的能力;CP只定位于细胞质、不进入细胞核的突变体(M16和M16RA)可能丧失了与病毒RNA结合的能力也不能系统侵染本生烟;只有CP具有进核和出核过程并在细胞质中稳定存在(TNV-AC和TNV-ACP:NES),病毒才能系统侵染。因此,CP的核质穿梭在TNV-AC系统侵染本生烟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采用瞬时表达GFP融合蛋白的方法,还对TNV-AC编码的运动蛋白P8和P6以及复制酶小亚基P23进行了业细胞定位。其中,GFP-P8融合蛋白定位在本生烟和洋葱表皮的细胞核中,其N端15RGRARSSEGKK25的碱性氨基酸(R和K)是核定位的关键氨基酸。P6-GFP融合蛋白在本生烟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和普通烟BY-2悬浮细胞中主要分布在内质网,细胞核外周膜和细胞膜。在BiFC的系统中CP与P8,CP与P6之间不存在互作。GFP-P23融合蛋白在本生烟叶片中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囊泡的膜结构上,并形成一些聚集体。通过丛因芯片、转录组测序和病毒诱导的丛因沉默CVIGS)等高通量的研究方法筛选与病毒互作的寄主基因,都需要精确测定寄主基因转录水平的丰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是检测目标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的最常用的技术。为了得到目标基因真实的表达量,首先要为qPCR实验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然而,关于单子叶植物受到病毒侵染后,其内参基因稳定性的信息很少。因此我们分别将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雀麦花叶病毒(BMV)、甘蔗花叶病毒(SCM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相应的单子叶植物(包括二穗短柄草、大麦、高粱、小麦和玉米),进而利用qPCR测定10种候选内参基因(ACT, EF1α, FBOX, GAPDH, GTPB, PP2A, SAND, TUBβ, UBC18和UK)在病毒侵染与非侵染的单子叶植物中的Ct值,通过3种常用的算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对获得的Ct值进行分析,得出针对不同病毒侵染条件下5种单子叶植物中10种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排序。结果表明,不同的单子叶植物/病毒组合条件下,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有时表现为一致,有时则不同,再次强调了进行qPCR定量实验前选择合适内参基因的重要性。同时,选择PR-1基因作为检测的靶标,确定了本文所得最稳定内参基因用于qPCR定量的有效性。以上结果为利用qPCR技术分析病毒与单子叶植物互作过程中寄主基因的表达提供了可靠的内参基因选择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3-11-01)

李鑫,吴元华,刘伟,王有福,曹冬梅[3](2012)在《硼元素抗烟草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营养元素硼对烟草植株进行喷施处理后接种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对感染植株的病情指数及体内病毒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硼元素5(B1)、10(B2)、20(B3)、30(B4)和40(B5)mg/L处理烟株24 h后再接种PVY~N,对烟草感病后体内病毒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烟株体内病毒含量。其中以B3处理对PVY~N抗性最好,喷施24 h后接种PVY~N为硼元素的最佳诱抗时间,且从表观上看,亦可延迟脉坏死症状的发生。由此可见,硼元素对抑制PVY~N效果显着,可作为一种新型药剂进行开发。(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2年06期)

高阳,张永亮,张晓峰,韩成贵,于嘉林[4](2011)在《烟草坏死病毒A诱导的基因沉默及其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烟草坏死病毒A中国分离物(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TNV-AC)侵染性cDNA克隆为基础,通过基因替换、基因插入策略构建获得多种重组TNV-AC,比较了外源基因片段插入位置、插入形式及接种植物培养温度对TNV-AC诱导的基因沉默的影响.外源基因片段替换CP基因19~828 nt的重组TNV-AC丧失了在本生烟中的系统移动能力,也不能有效诱导相应基因发生明显的沉默,说明替换策略不适合于TNV-AC.向CP基因终止密码子UAG附近插入外源基因片段后,TNV-AC仍可进行复制,但最适的插入位点位于UAG之后,且容纳外源片段的长度约为120 nt.当外源片段以反向重复的形式插入UAG之后,诱导基因沉默的效率较高.接种植物的培养温度也会显着影响基因沉默的效率以及插入片段的稳定性,低温(18℃)条件下诱导NbPDS基因沉默的效率明显高于高温(24℃)条件,且沉默表型可持续110天以上.除了本生烟PDS基因,TNV-AC沉默载体还可诱导本生烟sulfur基因Su和镁离子螯合酶H亚基基因ChlH发生沉默,以上结果说明,TNV-AC具有开发为本生烟基因功能鉴定的新VIGS载体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1年10期)

蒲恒,李江,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5](2010)在《烟草坏死病毒A非编码序列对RNA积累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坏死病毒A中国分离物(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TNV-Ac)是烟草坏死病毒A的新株系,为单组分正义单链RNA病毒。病毒粒子为直径约28nm球形,可侵染8科29种植物,其中除可以系统侵染大豆和本珊烟以外,其余寄主均为局部侵染。(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3)

杨硕[6](2010)在《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与聚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取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并且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在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碱基序列上,用每个碱基及其随后2个碱基所构成的叁碱基组排列成一个新的序列S;计算所有64种不同叁碱基组在S上出现的概率,得到一个64维向量L;比较各个基因组的L向量,得到8个叁碱基组,它们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8个叁碱基组(CGT;CAA;TAC;TAA;AGG;ATG;ATA;AAG)的出现概率与烟草坏死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有着重要关联;4个不同来源的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按其遗传变异结果形成2个大类。[结论]该研究方法普遍适用于各种烟草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为烟草坏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3期)

杨硕[7](2010)在《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与聚类(摘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取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在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碱基序列上,用每个碱基及其随后2个碱基所构成的叁碱基组排列成一个新的序列S;计算所有64种不同叁碱基组在S上出现的概率,得到一个64维向量L;比较各个基因组的L向量,得到8个叁碱基组,它们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异;依照一定的规律,给叁碱基组赋予数字代码;最后,对不同来源的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按照L向量进行K-M聚类分析。[结果]8个叁碱基组(CGT;CAA;TAC;TAA;AGG;ATG;ATA;AAG)的出现概率与烟草坏死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有着重要关联;4个不同来源的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按其遗传变异结果形成2个大类。[结论]该研究方法普遍适用于各种烟草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为烟草坏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0年03期)

李鑫,顾晶晶,赵秀香,李立梅,吴元华[8](2009)在《铜元素诱导烟草抗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病情指数调查、DAS-ELISA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铜(Cu)元素对烟草抗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otatovirus Y-vein necrosis strain,PVYN)的室内效果及对植株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铜元素均能延迟烟株显症和叶脉出现褐色坏死时间,降低发病程度,烟株体内病毒含量也明显减少,当Cu元素浓度为0.8mg/L时,效果最显着。单独喷施Cu元素(0.8mg/L)和喷施Cu元素后再接种PVYN的处理,均能提高烟株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另外,单独喷施Cu元素处理烟株后能诱导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提高,但喷施Cu元素后接种PVYN的烟株中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在接种处理后3d内迅速上升高于对照,随后下降,在6d后虽又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明显低于对照。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与叶脉褐变密切相关,因此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降低可减轻植株褐变。研究表明,Cu元素具有诱导抗病性、增强烟草对PVYN侵染的抵抗能力。(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张永亮,李江,蒲恒,靳津,张晓峰[9](2008)在《FMDV VP1表位肽在烟草坏死病毒A中的表达效率与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坏死病毒 A 中国大豆分离物(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TNV-A~C)是烟草坏死病毒 A 的一个新株系,球形病毒粒子的直径约28nm,可以侵染8科29种植物。本实验室在获得 TNV-A~C 侵染性 cDNA 克隆的基础上,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上长度不等的不同表位肽,分别融合在 TNV-A~C 外壳蛋白(CP)的 C 末端,构建了10个重组侵染性 cDNA 克隆。将重组侵染性 cDNA 克隆体外转录后,分别接种苋色藜(C.amaranticolor),除 FT7(含 VP1 的97~116aa)产生症状较晚且病斑数目减少外,其余所产生的枯斑与野生型病毒没有明显的区别; 体外转录物分别接种本生烟(N.benthamiana)后,FT1、FT4、FT5和FT6(含 VP1不同表位肽段)只侵染接种叶,不能系统移动;而 FT3、FT7、FT8、FT9(含 VP1不同表位肽段)、FB(含 B 细胞表位肽)以及 FBT(同时含有 T 和 B 细胞表位肽,共融合了46个氨基酸残基)能产生系统侵染症状,其中 FT7产生的症状相对稍弱,FBT 只能在部分上位叶上观察到系统侵染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高阳,马金,王献兵,韩成贵,于嘉林[10](2008)在《烟草坏死病毒A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能够诱发基因沉默的瞬时表达系统,为重要农作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新的工具是近年来植物病毒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将植物来源的目的基因插入到植物病毒载体中,接种感染寄主植物后,由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cilence,VIGS)作用将引起相关功能表型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烟草坏死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烟草坏死病毒A中国株系(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 TNV-AC)是在我国大豆上发现的TNV-A的一个新株系,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坏死病毒属(Necrovirus),可侵染多种重要经济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TNV-AC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定位于受侵染细胞的细胞核。理论上此类ss(+) RNA病毒的复制主要在寄主细胞质中完成,不需要核过程,因此推测其CP定位于细胞核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在TNV-AC侵染性cDNA克隆上构建一系列缺失突变和点突变并接种本生烟,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病叶片细胞核和细胞质组分,确定CP核定位关键区域为16RTPEQQVIEDQRDARRLARGR36,其中的精氨酸对CP的核定位具有关键作用。在本生烟中瞬时表达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CP-GFP融合蛋白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结果也表明aa16-36为CP核定位的关键区域,且通过经典的importin α/β途径进入细胞核。aa122-139为富含亮氨酸的区域,可能是核输出信号,将其中的亮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CP只在细胞核中富集。通过Leptomycin B出核运动抑制实验,证明aa122-139是受CRM1/Exportin1调控的出核信号。此外,我们还发现aa75-80与CP出核运动相关,它的缺失和突变会影响CP的出核运动。CP是TNV-AC在本生烟中系统运动的决定因子,将CP只定位于细胞质的突变体(M16和M16RA)和只定位于细胞核的突变体(M13、M23、M7和M24)分别接种本生烟,在接种叶虽然可以发病,但不能建立系统侵染。为保持CP的完整功能,进一步分别在CP终止密码了前插入外源的核定位信号和出核信号序列,构建了重组病毒TNV-ACP:NLS和TNV-ACP:NES,接种本生烟后发现TNV-ACP:NLS丧失系统侵染能力,而TNV-ACP:NES不仅能够系统侵染,并且其在上部未接种叶片病毒RNA积累水平高于野生型,系统叶的发病症状更为严重。这些实验结果表明,CP不能输出细胞核的突变体(M13、M23、M7、M24和TNV-ACP:NLS)会导致病毒RNA不能包装,进而丧失系统运动的能力;CP只定位于细胞质、不进入细胞核的突变体(M16和M16RA)可能丧失了与病毒RNA结合的能力也不能系统侵染本生烟;只有CP具有进核和出核过程并在细胞质中稳定存在(TNV-AC和TNV-ACP:NES),病毒才能系统侵染。因此,CP的核质穿梭在TNV-AC系统侵染本生烟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采用瞬时表达GFP融合蛋白的方法,还对TNV-AC编码的运动蛋白P8和P6以及复制酶小亚基P23进行了业细胞定位。其中,GFP-P8融合蛋白定位在本生烟和洋葱表皮的细胞核中,其N端15RGRARSSEGKK25的碱性氨基酸(R和K)是核定位的关键氨基酸。P6-GFP融合蛋白在本生烟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和普通烟BY-2悬浮细胞中主要分布在内质网,细胞核外周膜和细胞膜。在BiFC的系统中CP与P8,CP与P6之间不存在互作。GFP-P23融合蛋白在本生烟叶片中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囊泡的膜结构上,并形成一些聚集体。通过丛因芯片、转录组测序和病毒诱导的丛因沉默CVIGS)等高通量的研究方法筛选与病毒互作的寄主基因,都需要精确测定寄主基因转录水平的丰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是检测目标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的最常用的技术。为了得到目标基因真实的表达量,首先要为qPCR实验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然而,关于单子叶植物受到病毒侵染后,其内参基因稳定性的信息很少。因此我们分别将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雀麦花叶病毒(BMV)、甘蔗花叶病毒(SCM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相应的单子叶植物(包括二穗短柄草、大麦、高粱、小麦和玉米),进而利用qPCR测定10种候选内参基因(ACT, EF1α, FBOX, GAPDH, GTPB, PP2A, SAND, TUBβ, UBC18和UK)在病毒侵染与非侵染的单子叶植物中的Ct值,通过3种常用的算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对获得的Ct值进行分析,得出针对不同病毒侵染条件下5种单子叶植物中10种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排序。结果表明,不同的单子叶植物/病毒组合条件下,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有时表现为一致,有时则不同,再次强调了进行qPCR定量实验前选择合适内参基因的重要性。同时,选择PR-1基因作为检测的靶标,确定了本文所得最稳定内参基因用于qPCR定量的有效性。以上结果为利用qPCR技术分析病毒与单子叶植物互作过程中寄主基因的表达提供了可靠的内参基因选择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草坏死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奇,杨阳,牛少芳,曹修岭,王献兵.烟草坏死病毒属两种病毒RNA定位的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牛少芳.烟草坏死病毒A外壳蛋白的核质穿梭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3

[3].李鑫,吴元华,刘伟,王有福,曹冬梅.硼元素抗烟草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的应用研究[J].世界农药.2012

[4].高阳,张永亮,张晓峰,韩成贵,于嘉林.烟草坏死病毒A诱导的基因沉默及其条件优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

[5].蒲恒,李江,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烟草坏死病毒A非编码序列对RNA积累的调控作用[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6].杨硕.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与聚类[J].安徽农业科学.2010

[7].杨硕.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与聚类(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0

[8].李鑫,顾晶晶,赵秀香,李立梅,吴元华.铜元素诱导烟草抗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机理研究[J].病毒学报.2009

[9].张永亮,李江,蒲恒,靳津,张晓峰.FMDVVP1表位肽在烟草坏死病毒A中的表达效率与稳定性[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10].高阳,马金,王献兵,韩成贵,于嘉林.烟草坏死病毒A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的探索[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论文知识图

3-1马铃薯Y病毒感染珊西烟的症状...重组CP蛋白与6×His标签单抗的Wester...病样分布图转化植株的PCR检测250舀B略从N和BBSV.X侵染植物的nT.PCR检侧...各L向量之间的差向量

标签:;  ;  ;  ;  ;  ;  ;  

烟草坏死病毒论文_张瑞奇,杨阳,牛少芳,曹修岭,王献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