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氧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峰值,抗氧剂,光敏剂,水杨,胶乳,评价。
热氧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蒲小华,金哲珺雨,焦飞[1](2017)在《3-溴-5-氯水杨醛缩间苯二胺的热氧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溴-5-氯水杨醛和间苯二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席夫碱BCMP,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TG/DTG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BCMP在5、10、15、20 K/min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氧降解曲线。通过单扫描速率法和多重扫描速率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最可几的机理函数,计算反应的活化能。(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7年10期)
蔡如琳,胡伟,胡冬芳,秦芳,黄志萍[2](2017)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的热氧降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在80℃经过不同的老化时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热氧降解。采用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热氧降解的行为及降解产物结构,定量表征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的降解程度。结果表明,老化时间越长,3种PEG降解生成的小分子酯类化合物越多。其中PEG10000最稳定,不易发生热氧降解,PEG800降解程度最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邹国享,李雄杰,赵彩霞,李锦春[3](2016)在《ATR-FTIR法研究聚丙烯热氧降解过程中羰基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S为内标物,利用ATR-FTIR法研究了聚丙烯热氧降解过程中羰基含量的变化。首先以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3-苯丙酸和己二酸为标样,计算了羰基(红外吸收峰1 716cm-1)与苯环单取代基团(红外吸收峰699cm-1)摩尔比与峰强的关系。通过拟合7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羰基和苯环单取代基团的峰面积比,得到等物质的量峰强比K为6.39。从室温到220℃之间,PP/PS样品的红外谱图中未出现羰基的吸收峰;当温度达到230℃时发现有明显的羰基峰出现,此时样品中的羰基含量为(0.55±0.13)×10~(-5) mol/g;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羰基含量快速增加,当温度为251℃时,羰基含量达到(10.41±1.13)×10~(-5) mol/g,此时温度的升高导致羰基稳定性变差,导致其分解速率增大,因此,在250~265℃羰基的增长速率减缓;当温度为265℃时聚丙烯在热氧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含量最高,为(11.82±1.52)×10~(-5) mol/g;当样品温度超过265℃,羰基的分解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使得羰基含量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崔爱军,彭松,陈群[4](2016)在《聚乙醇酸(PGA)热氧稳定性的改善及热氧降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醇酸(PGA)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可降解高分子聚酯类材料,在医疗、包装等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聚乙醇酸的热氧降解动力学对于其热加工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用于评(价聚合物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热氧稳定性[1]。本文通过添加抗氧剂618有效改善了PGA的热氧稳定性,并且利用热重分析(TG)手段,采用Flynn-Wall-Ozawa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非等温条件下B-PGA与An_(618)′-PGA的热氧降解动力学,确定两者的最概然机理函数[2],得出主降解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9)
杨天余,刘文亮,李永亮,任显诚[5](2015)在《聚甲醛摩擦磨损与其热氧降解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聚甲醛(POM)耐磨研究手段主要集中于短期内材料的摩擦磨损情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耐磨材料使用寿命较长,其性能会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进而加剧摩擦磨损。由此研究了POM在不同对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聚甲醛摩擦磨损性能和其基体热氧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摩擦热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掺入不同组分抗氧剂的聚甲醛摩擦磨损情况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5年03期)
何国山,王万卷,徐晓强,叶元坚,刘志健[6](2014)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重速率增加,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有所升高;第一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官能团的热解,主要生成氯化氢及氰酸类气体;第二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碳链的热氧降解,主要生成二氧化碳。(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4年12期)
李宁,袁志磊,陆维民,丁雪梅[7](2014)在《短周期非织造材料热氧降解性能及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鼓风式热氧降解烘箱将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酯(PET)、聚乳酸(PLA)、粘胶(CV)材料分别在110℃温度条件下进行热氧降解处理,之后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织物及纤维外观形态观察、熔融峰值测试以及红外光谱测试,以对其热氧降解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这些方法比较不同纤维材料的热氧降解性能差异。(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4年10期)
李宁[8](2013)在《非耐久性非织造布光降解及热氧降解性能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耐久性非织造布在医药卫生、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应用广泛,用量巨大且使用周期很短,如果材料本身不易降解,大量废弃之后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目前国内外学者较多地研究纺织材料的生物降解,及聚丙烯等材料的光降解,而对其他材料如聚酯、聚乳酸、粘胶等材料的光降解及热氧降解性能及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较少。因此,通过对非耐久性非织造布光降解及热氧降解性能检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制定出非耐久性非织造布光降解及热氧降解检测方法标准草案,不仅弥补我国这方面检测技术的空白,也为非耐久性非织造布生产加工等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改善非耐久性非织造布的光降解及热氧降解性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本文对市场上非耐久性非织造布种类和用途等进行充分调研,选取应用广泛的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酯(PET)、聚乳酸(PLA)、粘胶(CV)等5种材质共12种不同非织造布进行光降解及热氧降解实验,探索光降解性能及热氧降性能的检测方法,选择碳弧日晒机及氙弧日晒机在(65±3)℃、(50+5)%相对湿度的实验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人工加速光降解实验,选择鼓风式热氧降解烘箱在叁个控制温度(110±3)℃、(90±3)℃、(70±3)℃下对试样进行人工加速热氧降解实验,确定非耐久性非织造布降解性能测试参数和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光谱能量分布、热氧降解温度等可以影响材料降解性能,除此之外,织物参数如厚度、密度等对织物光降解性能也有影响。随着降解周期的增加,材料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织物及纤维受光辐照及热氧作用,表面光泽变差,表面先出现裂纹,之后裂纹不断增多加深,最终导致纤维断裂。红外光谱法可快速研究材料降解过程,羰基指数(C=O指数)及氢过氧化物指数(POOH指数)随着光辐照时间呈非线性变化,可用来表征材料降解性能及降解程度。材料降解后分子量降低,熔融峰值降低,熔融峰值变化量可用来表征及评价材料的降解性能。光降解添加剂可加速材料光降解进程。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是从织物物理性能方面对其降解性能进行评价,但对已断裂材料无法进一步研究;织物及纤维外观形态变化可形象直观反映材料降解情况,但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红外光谱法可通过C=O指数变化,对聚烯烃类材料降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出降解过程分子链中新基团的生成及含量变化,但该方法不适用于PET. CV等材料;分子量变化是最直观准确评价材料降解性能方法之一,普适性较好;材料熔融峰值变化可定量评价其降解程度,但不适用于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类材料。本文对非耐久性非织造布光降解及热氧降解性能检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为起草《纺织品非织造布光降解的测定》及《纺织品非织造布热氧降解的测定》标准草案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非织造布的光降解及热氧降解的检测及评价提供理论及应用依据,也为非织造布的生产加工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3-12-01)
黄旭方,李文,刘欣萍,肖荔人,陈庆华[9](2013)在《光敏剂对聚乙烯热氧降解的流变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密炼法制备分别添加5种光敏剂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体系,通过旋转流变测试研究不同光敏剂对LLDPE热氧降解的流变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光敏剂中金属阳离子的价态对LLDPE热氧降解的流变性能影响不大,阴离子的种类对LLDPE热氧降解的流变性能有明显影响;NiDBC既是光稳定剂又是热氧降解稳定剂。(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颖[10](2012)在《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反应动力学及热氧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化天然橡胶(Chlorinated Natural Rubber简称CNR),是以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简称NR)作为原料经由氯化改性制得,是NR的一种重要的衍生物。CNR作为重要的氯化高聚物之一,在涂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生产CNR的传统方法为四氯化碳(CC14)溶剂法,但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出台限制了四氯化碳法的应用。目前,有许多新型CNR生产方法已经产生,其中比较有生产发展前景的有新型溶剂法、溶剂交换法、水相法、醇析法等。在水相法中,胶乳法是一种在天然胶乳中直接氯化制备CNR的新型方法。使用胶乳法生产CNR的研究已有很多,其生产工艺也已经初步成熟。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凝胶以及产品的稳定性等方面仍有不足,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题采用新型的低浓度天然胶乳(橡胶粒子质量分数在5%左右)分步氯化的方法来制备CNR,以期解决CNR生产中的凝胶问题。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氯化反应情况分析了不同氯化阶段的反应动力学。通过对产物的FTIR和Py-GC/MS分析探究了反应中产物的结构变化。通过脱HCl量的测定和热重分析研究了产物的热氧稳定性能。所得结果如下:天然胶乳的氯化反应可分为高速期和低速期;氯化反应的第一阶段选择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此阶段的反应级数为1.5;氯化反应第二阶段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此阶段的反应级数为1,第二阶段反应活化能为5.5kJ/mol。氯化反应在开始阶段发生了成环,并且以六元环为主,首先被氯原子取代的是仲碳原子上的氢,而甲基上的氢在反应后期才有少量被氯原子所取代。同时,在反应初期,由于次氯酸存在的缘故,发生了副反应,双键被氧化,使产物中存在了羧基和羰基。CNR的干燥应该选择适当的温度,当干燥温度不超过80℃时,只有少量HC1逸出,控制干燥温度在80℃以下不会对CNR的结构和性能造成太大影响。产物热氧降解的起始温度会随着氯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氯含量高的CNR更稳定。恒温加热下的脱HC1反应可明显分为叁个时期:引发期、恒速期和低速期。CNR的氯含量和温度对脱HC1的量和速率有重要的影响,氯含量越高,产物脱HC1的速率越大,表观活化能越低,氯含量低的样品,脱HCl的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更明显。(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2-05-01)
热氧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在80℃经过不同的老化时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热氧降解。采用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热氧降解的行为及降解产物结构,定量表征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的降解程度。结果表明,老化时间越长,3种PEG降解生成的小分子酯类化合物越多。其中PEG10000最稳定,不易发生热氧降解,PEG800降解程度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氧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蒲小华,金哲珺雨,焦飞.3-溴-5-氯水杨醛缩间苯二胺的热氧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J].化学试剂.2017
[2].蔡如琳,胡伟,胡冬芳,秦芳,黄志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的热氧降解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3].邹国享,李雄杰,赵彩霞,李锦春.ATR-FTIR法研究聚丙烯热氧降解过程中羰基含量变化[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崔爱军,彭松,陈群.聚乙醇酸(PGA)热氧稳定性的改善及热氧降解动力学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5].杨天余,刘文亮,李永亮,任显诚.聚甲醛摩擦磨损与其热氧降解关系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5
[6].何国山,王万卷,徐晓强,叶元坚,刘志健.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
[7].李宁,袁志磊,陆维民,丁雪梅.短周期非织造材料热氧降解性能及评价方法[J].上海纺织科技.2014
[8].李宁.非耐久性非织造布光降解及热氧降解性能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3
[9].黄旭方,李文,刘欣萍,肖荔人,陈庆华.光敏剂对聚乙烯热氧降解的流变性能影响[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
[10].李颖.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反应动力学及热氧降解性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