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秸秆还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秸秆,土壤,墒情,双季稻,忻州,磷酸酶,地温。
秸秆还田论文文献综述
刘炳昌[1](2019)在《设施蔬菜秸秆还田装备连杆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秸秆还田设备动力传递件——连杆为研究对象,对连杆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展开分析。该结构前期处理利用UGNX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利用workbench从结构静力学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确定正常工况下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的大小和位置,以确定满足材料结构要求。(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严瑾[2](2019)在《犁耕翻稻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以旋耕、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犁底层逐步变厚,耕作层逐渐变浅、板结,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犁耕翻作业能有效增加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土壤的水、肥、气、热比例相互协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犁耕翻稻秸秆还田可以实现耕翻、灭茬、覆盖、旋耕、平整等多工序联合作业,秸秆还田效果好,杂草及病虫被深埋,起到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降低土壤盐碱度的作用,极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蓄(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机》期刊2019年06期)
宋佳泽,李明,胡云,王雪玉,陈静[3](2019)在《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黄瓜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津优35号黄瓜品种为实验材料,在设施内以秸秆粉碎、覆盖、碳化、过腹及菌化5种不同的转化还田方式为研究对象,测量及分析各种秸秆转化形式对黄瓜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一二级侧根、根冠比、根体积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产量效果作出综合评价。5种秸秆还田方式对黄瓜的各种生长因素的影响都高于对照处理。其中粉碎还田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产量高出了61. 96%,其次为过腹还田、菌渣还田、覆盖还田及炭化还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不但促进了各项生长因素的发展,还提高了黄瓜产量。(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浩,张春辉[4](2019)在《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汉中盆地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固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稻麦轮作是汉中盆地主要的种植制度。探索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汉中盆地水稻一小麦周年产量、经济效益及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为该地区秸秆还田技术和合理化肥减量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7年小麦和水稻生长季,设置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SN+NPK);秸秆常规还田+常规施肥(S+NPK);秸秆促腐还田+常规施肥(SD+NPK);秸秆促腐还田+化肥减量15%(SD+85%NPK);秸秆促腐还田+化肥减量30%(SD+70%NPK),共5个处理,研究了其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碳储量(SCS)、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配施常规施肥处理(SN+NPK)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显着提高了稻田0~15 cm土层的总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OC),增幅分别为3.62%~25.07%和23.01%~46.79%;S+NK和SD+NPK处理提高了0~30 cm碳储量,增幅分别为4.67%和18.20%。而SD+85%NPK和SD+70%NPK分别降低8.31%和9.83%。产量方面,S+NPK和SD+NPK处理显着增加了小麦和水稻籽粒产量,而SD+85%NPK和SD+70%NPK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和水稻产量,周年产量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3.47%、8.70%、-3.65%、-8.12%。与SN+NPK处理相比,S+NPK、SD+NPK、SD+85%NPK、SD+70%NPK处理周年经济效益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6.91%、23.56%、6.02%、1.06%。秸秆全量促腐还田配施常量化肥处理(SD+NPK)的土壤有机碳、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S+NPK处理次之,SD+70%NPK处理最低,与之相比,SD+85%NPK处理在小麦和水稻两季共减少化肥80 kg hm~(-2),作物周年产量降低不明显,经济效益略有增加。秸秆还田与常规化肥配施是提高汉中盆地稻麦轮作体系农田固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最佳措施,两季作物全量还田条件下化肥用量减量15%是适宜该区域的化肥减量技术和绿色生产模式。(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12-13)
班琼英[5](2019)在《原平推广新型农机解决农民“种地”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原平市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市委市政府积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宣传和新型农机具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从秸秆还田到秸秆离田,解决了农民的“种地”难题。近日,原平市大张旗鼓(本文来源于《忻州日报》期刊2019-12-10)
刘鸿雁,庞玉艳,王华泽,张冲[6](2019)在《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模式对种床墒情及地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秸秆还田不同模式会影响种床土壤墒情及地温,从而会影响作物的苗情及产量。该试验研究了吉林省中部较干旱地区玉米秸秆还田不同模式对种床土壤墒情及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还田、混埋还田两种模式相比,墒情地温差异较小;混埋还田秋春季作业时间不同对墒情地温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23期)
张博[7](2019)在《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作为我国种植最普遍的农作物之一,一直为我国国民的生活提供着坚实的保障。但是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由于一些种植方法缺乏科学性,可能会导致我国水稻的生产量有所降低,而通过水稻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营养成分,还能够增加我国水稻的产量。水稻秸秆还田的实施是现阶段我国高科技技术的成果,通过水稻秸秆还田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将利用价值比较低的水稻秸秆进行收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国民的收入,还能够通过还田的水稻秸秆改善土壤的营养成分,为下一季水稻的种植提供更多的营养供给。(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3期)
马贤超,袁伟,王子阳,田宝庚,刘世平[8](2019)在《双季稻秸秆还田处理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秸秆的处理,一度成为业内广泛关注、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在众多的途径中,以秸秆还田受追捧的程度最深。江西作为我国南方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以双季稻种植为主,秸秆资源丰富。通过在江西进行秸秆直接还田的减施氮肥试验,探究双季稻秸秆直接还田与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结合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可有效提高水稻上3叶的叶宽,从而提高叶面积;改善水稻生育后期的氮素水平,提高后期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上3叶的光合能力,获得较高的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本研究通过秸秆还田、激发剂施用、合理肥料运筹等技术,减少氮肥的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保证双季稻不减产,为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陆宁海,杨蕊,郎剑锋,吴利民,张强[9](2019)在《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未还田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并系统调查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小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未还田的严重。秸秆还田后,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5个生育期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均比未还田区的发病率高,分别高出12.00%、13.00%、17.50%、17.00%和16.00%,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比未还田区分别高出3.38、5.28、7.37、8.25和8.13。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未还田土壤中的显着增加,真菌的增长幅度最大,在小麦5个生育期中分别比未还田土壤中的真菌增长591.32%、373.63%、212.62%、285.74%、373.95%。因此,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4期)
高立,赵丛雨,宋宇[10](2019)在《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中国农村土地由"二权分离"向"叁权分离"转变,以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市场化,但也可能导致农户对承包经营权稳定性的整体预期下降,进而影响农民采取如秸秆还田等长期性土地投资的积极性。本文基于2016年河南省农户秸秆处置行为的问卷调研及565个地块样本数据,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置行为叁阶段分析框架,并运用二元离散Probit模型分析和识别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权稳定性的差异,农户在拥有承包权的地块上具有更强的秸秆还田意愿。具体来说,样本农户在无承包权的地块上秸秆还田的概率比拥有承包权的地块平均低7.7个百分点。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采取额外措施提高耕作者在租赁、托管等无承包权地块上的还田意愿,避免因为土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农民采取保护性耕作意愿的降低,导致农村土地和环境问题恶化的潜在风险。(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秸秆还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以来,以旋耕、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犁底层逐步变厚,耕作层逐渐变浅、板结,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犁耕翻作业能有效增加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土壤的水、肥、气、热比例相互协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犁耕翻稻秸秆还田可以实现耕翻、灭茬、覆盖、旋耕、平整等多工序联合作业,秸秆还田效果好,杂草及病虫被深埋,起到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降低土壤盐碱度的作用,极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秸秆还田论文参考文献
[1].刘炳昌.设施蔬菜秸秆还田装备连杆结构研究[J].南方农机.2019
[2].严瑾.犁耕翻稻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应用[J].现代农机.2019
[3].宋佳泽,李明,胡云,王雪玉,陈静.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黄瓜生长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4].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浩,张春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汉中盆地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固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5].班琼英.原平推广新型农机解决农民“种地”难题[N].忻州日报.2019
[6].刘鸿雁,庞玉艳,王华泽,张冲.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模式对种床墒情及地温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9
[7].张博.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
[8].马贤超,袁伟,王子阳,田宝庚,刘世平.双季稻秸秆还田处理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9].陆宁海,杨蕊,郎剑锋,吴利民,张强.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高立,赵丛雨,宋宇.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