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研究领域也相对聚焦。本文基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相关的核心期刊近些年来发表文章的主题来分析该学科研究的热点并根据学术界专家、机构的相关研究领域来展望该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旨在为该学科的学科研究问题进行梳理。梳理出包括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属性之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有效性的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学科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的教学目的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科教育的纲领,也是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立足于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点进行。首先,对于学术性人才与职业性人才应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前者注意培养其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后者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其次,合理设置课程比重,加大教育管理、教育经济等相关课程的比重,提高专业课程的授课质量,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方面可以邀请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再次,增加选修课程的设置,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跨多学科的专业,因此必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学习相关课程,获取不同学科的知识,选修课是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重要课程,学校应当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最后,对于专业硕士生,应当重视对其工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与工作岗位尽快衔接,学校应当设立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并且对实习应当严格进行评审,保证实习质量。实习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使实习与学分、毕业评价等挂钩,实习不通过者不予毕业。只有严格控制学生的实习质量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此,学校应当与实习单位合作,监督学生的实习表现,为学生提供实时指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成长。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有效性分析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指的是将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其科目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令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管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教育管理的研究,以便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沟通交流,从事公共管理工作,进行教育行政领域或者财政领域的教学工作,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虽然这一学科的设立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其在开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面临着困境,所以必须针对这些困境,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解决。
当前我国在大学内开设该课程大都应用教学纲要对学生进行教学,且高校会采用专业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并不能有统编的教学工作,不能对课程管理的方式进行明确和评估,缺少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告知,却忽视了教学方式的改善。所以就形成了教师在对该科目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采用系统讲解、专题讲座论述、课堂重点内容探究讨论和规定作业内容的形式对学生教学,还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却仅仅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仅仅死板枯燥的进行知识笔记的记录,却并不能对知识本身产生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过程缺少互动,缺少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间接影响了学生对该学科内容的传承[1]。
在全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机构设置中有40%的实体机构设置在与教育学门下,35%设置在管理学门下,单看机构设置,教育学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术影响还是略胜一筹的。就该学科研究的核心专家发文量来看,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公共管理背景的学者在该领域影响力显然要略逊一筹,因该学科并没有正式以"教育经济与管理"冠名的核心期刊,并且拥有该栏目的核心期刊大都是教育学的发声阵地,所以成为公共管理领域难以统战的高地。
三、提升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配置良好的教学资源条件与课程体系
师资力量是影响学科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高校应当建立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高、各专业教师合理搭配、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师资力量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能力,还能够带领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端人才。首先,高校应当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薪资福利是吸引教师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提供宽松的学术环境,让教师们发挥特长,无论是喜欢科研工作还是喜欢教学工作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平台;最后,坚持"教授治学",建立完善合理的学校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术研究与教学事务决策的权利[2]。
(二)加强研究队伍建设
研究队伍的建设能够提升对科目内涵的把握,从而有利于促进科目的发展,所以加强研究队伍建设,第一需要选择具有优秀教学经验的教师,保证其能够具备与科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其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对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从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三部分内容入手,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进行重点内容的划分,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第二,需要招聘具有专业素养和有经验的教师,招聘具有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的教师,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学科研究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对科目内容进行新颖化的探究,挖掘研究队伍不能把握的教学内容。第三,需要吸引跟科目相关的专业性人员对科目内容进行研究后对学生进行重点教学和讲座,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明确学生的思路[3]。
(三)丰富教学方法
教育经济与管理科目大都在研究生期间进行教学,其进行教学的目的其一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对当前教育现状和最新信息的把控。其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习的方式解决当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所以这一科目的开设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概念知识的教学,还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科目内容的把握[4]。
(四)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这方面,学校应当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目标设立、课程安排与考试规划,严格把控教学进度;此外,优化学科的课程设置,增加新内容的教授,删减过时课程,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选择优秀的配套教材,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通过鼓励政策提高教师们编写该学科参考资料和教案的积极性,逐步建立特色课程,经常进行教材改良研究及教学评价工作。
四、结束语
影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有效性的因素既有微观上的,又有宏观上的,表现在高等教育系统上就是学校管理体制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是影响知识结构有效性的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张琦榕.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教师,2019,(8):72-73.
[2]靖晓宁.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卷宗,2018,(29):204-205.
[3]唐晓姣.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学科设置的合理性辩护[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116.
[4]丹永飞.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展望[J].卷宗,2018,(23):187-188.
作者简介:冯茜芸(1996-),女,江苏省无锡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