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要衣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蛋白,免疫,虹彩,口蹄疫,体液,疫苗。
主要衣壳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汪肖肖,孙普,贾怀杰,李冬,付元芳[1](2019)在《A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更有效的A型口蹄疫(FMD)表位疫苗,根据已鉴定的A型口蹄疫病毒(FMDV)主要抗原位点,结合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选择了A型FMDV流行毒株的主要抗原位点区进行表位蛋白分子的设计表达。所用表位序列包括A/QH/CHA/2013的VP2 70~81位、118~140位,VP1 G-H环131~157位、C末端188~212位,A/WH/CHA/09 VP1 43~48位、VP3 55~72位,以及非结构蛋白3A中的T细胞表位和通用性T细胞表位,构建免疫原蛋白分子命名为ANX2和ANX3,其中ANX2采用了表位序列反向串联的方式进行设计,用大肠杆菌表达免疫原基因,纯化表位蛋白免疫小鼠和猪,分析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对免疫猪进行了攻毒保护试验,评价表位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ANX2、ANX3重组蛋白以包涵体表达为主,蛋白大小约为41 ku和39 ku,均能与A型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小鼠和猪后都能产生抗A型FMDV特异性抗体;用表位蛋白刺激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FN-γ和IL-4均有明显的升高;攻毒后对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NX2的免疫效果略优于ANX3,证明表位序列反向串联更有利于抗原表位的展示,从而增强其免疫效果。本研究为A型FMDV表位疫苗的研究积累了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蔡琳俐,王玮,付文锟,潘德全,叶江辉[2](2019)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衣壳蛋白ORF4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主要衣壳蛋白ORF40的单克隆抗体,对该蛋白在VZV感染细胞内的表达、分布以及在VZV病毒颗粒中的包含情况进行初步探究。方法:设计并合成VZV ORF40多肽片段,偶联牛血清白蛋白后免疫小鼠,制备与筛选抗VZV ORF40单克隆抗体,使用获得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对VZV感染细胞进行检测,并通过Western blot对纯化的VZV病毒颗粒进行检测。结果:获得VZV ORF40单克隆抗体10F2,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VZV感染细胞表达的以及VZV病毒颗粒包含的ORF40蛋白;本研究应用该抗体确定了ORF40蛋白在VZV感染细胞中的核定位,并且发现ORF40蛋白在核周有点状聚集现象,在细胞质区域偶尔也能检测到ORF40蛋白的分布。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抗VZV ORF40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开展该蛋白在VZV感染与病毒颗粒组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汪肖肖[3](2019)在《A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牛与羊等偶蹄动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防控FMD仍然是每年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对FMD主要采取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其中灭活疫苗应用最为广泛,但灭活疫苗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病毒逃逸的安全风险,需要开发新型疫苗来应对未来FMD的防控问题。其中表位疫苗是最具有潜力的FMD新型疫苗之一。2013年A型FMDV SEA/97-G2亚型毒株传入我国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探明当前A型FMDV衣壳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及其免疫原性,原核表达了A型FMDV衣壳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并进行了免疫效果评价,以期为A型FMDV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线索。根据已鉴定的FMDV A型毒株的主要抗原位点,结合基因序列比对结果,选择了当前A型FMDV流行毒株的主要抗原位点区:包括A/QH/CHA/2013的VP2 70~81位、118~140位,VP1G-H环131~157位、C末端188~212位;A/WH/CHA/09 FMDV VP1 43~48位,VP3 55~72位;以及非结构蛋白3A中的T细胞表位和通用性T细胞表位,用于构建免疫原分子。通过柔性Linker将各表位基因串联,在串联基因的3'端融合了6个His标签,构建了含多个抗原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NX2和pET28a-ANX3,其中pET28a-ANX2采用了氨基酸反向串联的方式;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ANX2和ANX3的表达。将ANX2和ANX3表位蛋白大量表达和纯化后,与CpG-ODNs和ISA201乳化后免疫小鼠和猪,对目的蛋白诱导宿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进行了鉴定,并在免疫后28日用流行毒株对免疫猪进行了攻毒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效力。研究结果表明,表位重组蛋白ANX2和ANX3表达形成包涵体,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41kDa和39 kDa,Western blot鉴定均能与A型FMDV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免疫小鼠和猪后能产生抗A型FMDV抗体,细胞因子IFN-γ和IL-4也有明显升高,攻毒后对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NX2的免疫原性略高于ANX3,证明氨基酸反向串联方式的串联更有利于重组蛋白展示抗原表位,从而增强其免疫效果。本研究为A型FMDV表位疫苗的研究积累了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梁婕,刘爱华[4](2019)在《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71衣壳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EV7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与纯化。方法:根据已知EV71全长核酸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VP1、VP2、VP3和VP4四个基因片段,对目的基因进行酶切并克隆至pET-14b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所获得的不可溶性蛋白经尿素裂解超声,亲和层析纯化,用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测序证实原核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可表达高纯度的四个蛋白,且蛋白大小与预计值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四个衣壳蛋白VP1、VP2、VP3和VP4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四个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手足口病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06期)
倪思圳,傅超英,胡佳宝,李锦锦,许跃[5](2018)在《银鲳虹彩病毒的鉴定、致病性及主要衣壳蛋白进化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宁波养殖中心某银鲳养殖池出现大量发病,发病银鲳表现为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平衡失调以及濒死鱼腹部朝上等症状,解剖发现病脾脏严重肿大成球状,肝发白并有出血症状,死亡率达50%以上。镜检检测病鱼鳞、鳍、鳃,未见优势寄生虫;采用真鲷虹彩病毒(RSIV)检测,从脾脏中检出RSIV。用发病银鲳的血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发现白细胞比例增加;分析了发病的银鲳的肝、脾、鳃和肾组织病理切片,可观察到肿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银鲳脾超薄切片观察,可观察到大小为150nm的虹彩病毒颗粒。上述结果初步表明:真鲷虹彩病毒可能是与本次银鲳发病有较大的关联性。对虹彩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MCP)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本次感染银鲳的MCP序列跟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同源性为99%。(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动物学会第十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0)
周小愿,张星朗,贾秋红,韩亚慧,高宏伟[6](2016)在《大鲵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表达大鲵虹彩病毒(CGSIV)主要衣壳蛋白(MCP)主要抗原表位区蛋白,并制备兔抗血清。方法以大鲵虹彩病毒略阳株(CGSIV-LY)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MCP基因,然后克隆到p ET-21a(+)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和免疫活性,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兔制备抗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法和ELISA检测抗血清的免疫特异性并测定效价,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鲤鱼上皮瘤(EPC)细胞CGSIV。结果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Mr)为29 000的重组蛋白。制备的兔抗MCP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高滴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抗血清能识别EPC细胞中的CGSIV。结论成功表达了大鲵虹彩病毒MCP主要抗原表位区蛋白,并制备高滴度和良好特异性的兔抗血清。(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潘东[7](2016)在《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非包膜的双链DNA(ds DNA)病毒,能够侵染人体正常的皮肤和粘膜组织。HPV的感染将引起的皮肤、口腔、舌、扁桃体、咽喉、生殖器的良性或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包括扁平疣、湿疣等,恶性病变则包括头颈癌、咽喉癌、宫颈癌、肛门癌等。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截止到2012年全球有1亿6千万宫颈癌临床病例,同年新增病例为52.8万并导致26.6万人的死亡,而我国每年有13万左右的新增病例,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通过对HPV导致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等级评估,采用电灼、激光、微波、冷冻、子宫颈电环切除术等方法,同时结合多种抗病毒药物(如重组人干扰素、阿普洛韦、白介素等)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但是由HPV引发的疾病难以有效控制,复发率较高,极大的增加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因此,对高危型HPV感染的预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最主要的手段为预防性疫苗的接种,可使接种者获得对HPV的预防能力。研究表明,由于HPV的中和抗原表位主要存在于主要衣壳蛋白L1的表面。因此,HPV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s)可作为开展预防性疫苗研发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有叁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许可的VLPs疫苗上市。虽然,HPV预防性疫苗并没有显着的宫颈癌治疗功能,而且其亚型限制以及高昂售价使得此类疫苗的推广、普及受到限制,尤其在宫颈癌高发的发展中国家中;但是,迄今为止预防性疫苗是预防高危型HPV感染的最为有效的药物并具有推广的可能性。因此,降低预防性疫苗的亚型限制以及有效的降低其生产成本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的第一章我们对HPV的组成、生命周期、诱发的疾病、致病机理、筛查的手段、治疗方法、预防方法以及局限性进行了阐述,描述了热激蛋白的功能、作用机理以及在蛋白质折迭、可溶性表达的重要性,描述了HPV L1晶体结构以及helix 5对L1五聚体稳定性以及可溶性的影响,最后阐述本论文的立论依据以及研究意义。本论文的第二章为了解决HPV主要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量低的问题,我们通过构建与分子伴侣的共表达系统实现L1可溶性表达量的提升。在本章节中,主要衣壳蛋白以融合蛋白GST-L1的方式表达,以大肠杆菌为宿主分别与Gro EL/ES、Dna K/Dna J/Grp E或TF构建共表达系统。通过研究发现,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Gro EL/ES是增加GST-L1可溶性表达的主要因素。随着GST-L1可溶性表达量的提升,L1五聚体的产率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Gro EL/ES的过表达有效的提高了细胞的生长速率。在共表达系统中,由于Gro EL/ES的过量表达使得大量的GST-L1与其结合影响了L1的纯化以及五聚体的产率。因此,ATP与Mg Cl2引入纯化过程促进了GST-L1的释放,并提升了其与亲和层析柱的集合效率并最终促进了L1五聚体产率。通过对表达以及纯化条件的优化,使得HPV16、18、58 L1五聚体的产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分别是对照组的5、3以及2倍。重组HPV主要衣壳蛋白L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的提升,为HPV预防性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一种新方法。本论文的第叁章我们基于HPV16 L1α螺旋5(helix5:h5)469位Leu残基(L469)的突变提升了L1五聚体的可溶性产率的现象,认为此位点与主要衣壳蛋白的自身稳定性相关。因此,将469位的Leu分别突变为Ala(A)、Gly(G)、Ser(S)、Lys(K)以观察L1五聚体可溶性产量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对突变体二级结构以及空间构象的分析探究影响L1五聚体可溶性产率的机制。同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对突变体的空间构象模型进行建立与分析,并对突变体中与h5相邻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L469A中h5自身的螺旋以及空间上相邻的β折叠结构的变化使得L1的核心结构域更为紧密,同时有利于L1的稳定性以及表面亲水残基的暴露;而且L469A中h5柔性的增加影响了自身表面电荷的分布,有利于与界面残基的静电相互作用。这一系列变化有助于稳定L1的空间构象,同时促进了五聚体的形成与结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李腾[8](2016)在《RHDV衣壳蛋白P2亚区与兔主要靶细胞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是严重危害兔产业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兔出血症病毒(RHDV)。RHDV衣壳蛋白VP60 P2亚区在病毒吸附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P2为诱饵蛋白研究RHDV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兔肝细胞、脾细胞、肾细胞是RHDV的主要靶细胞。本研究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结合质谱分析筛选兔主要靶细胞中与RHDV P2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深入研究RHDV的感染过程、揭示RHDV的致病机理提供线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RHDV衣壳蛋白P2诱饵蛋白的表达与鉴定以皖阜株RHDV(FJ794180,RHDVa型)的结构蛋白VP60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克隆P2亚区基因,双酶切后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上,构建pET-32a-P2重组载体。经测序正确的重组载体转染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超声波破碎菌体,获得高表达量的可溶性重组P2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特异性。经His TrapTM HP纯化柱纯化获得了较纯的P2蛋白。2.RHDV衣壳蛋白P2亚区与兔主要靶细胞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鉴定取2月龄以上的健康非免兔,分离得到原代兔肝、脾、肾细胞,以原核表达的P2蛋白为诱饵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结合质谱分析筛选与P2相互作用的靶细胞蛋白,并对筛选到的蛋白进行GO、KOG、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兔肝细胞、脾细胞、肾细胞中分别筛选到67个、169个、100个与P2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肝细胞和脾细胞中同时鉴定到的蛋白有6个,肝细胞和肾细胞中同时鉴定到的蛋白有11个,脾细胞和肾细胞中同时鉴定到的蛋白有17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兔肝细胞和脾细胞中均筛选到LamR蛋白,该蛋白是多种病毒的受体,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2)GO注释发现叁种靶细胞中与P2有潜在相互作用蛋白的分布规律大体一致。这些蛋白大多定位于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膜;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单一有机体过程;具有催化活性和结合活性。KOG分类显示,这些蛋白多归类到脂类运输及代谢、一般功能蛋白、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转运及分子伴侣、氨基酸转运代谢、能量产生和转化。KEGG通路富集发现参与代谢通路的互作蛋白远高于参与其他通路的互作蛋白。3.LamR与RHDV及其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鉴定在兔肝细胞和脾细胞中筛选到与P2潜在的互作蛋白——层黏连蛋白受体(LamR)蛋白,该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功能,是多种病毒的受体,为进一步确认LamR与P2蛋白的相互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1)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验证了肝细胞和脾细胞上LamR与P2蛋白的共定位。(2)原核表达了 LamR蛋白。通过GST pull-down试验验证了 LamR蛋白与P2蛋白的直接结合。免疫荧光实验验证了纯化的GST-LamR蛋白能够阻断P2与原代肝细胞的结合,且该阻断效果与LamR/P2蛋白浓度比有关。(3)将实验回归到天然RHDV病毒粒子上。体外实验,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证明了 RHDV病毒粒子与LamR在肝细胞上的体外共定位。体内试验,分离RHDV感染24 h后的兔肝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发现在RHDV感染的兔肝细胞内也存在病毒与LamR的共定位。研究证实了 LamR与P2及完整RHDV的相互作用,认为LamR在RHDV感染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LamR在RHDV入侵及感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揭示RHDV的感染及致病机理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杨旭[9](2015)在《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的优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子宫颈癌等多种人类肿瘤。HPV基因型众多,且彼此间缺乏有效免疫交叉保护。国际上现有疫苗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仍无疫苗可用。研究目的基于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探讨不同策略对于优化HPV L1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发针对多型别HPV的低价、广谱疫苗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在大肠杆菌中,采用非融合与不同融合蛋白形式,不同基因型HPV HPV16、18和58)L1序列,以及同一型但不同基因序列特征(包括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优化序列P16、野生型序列W16、及两个不同版本酵母表达优化序列M16和Y16)等策略,构建不同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不同遗传背景宿主菌,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诱导表达。在毕赤酵母中,采用不同序列特征的基因(即M16、Y16、W16和P16)、通过pPink-HC和pPink-LC质粒载体筛选高拷贝或低拷贝表达克隆、转化不同蛋白酶缺陷遗传背景宿主细胞、构建N端GST融合或C端截断形式基因,利用酿酒酵母α-因子信号肽引导分泌表达等多种策略,探讨提高HPV16 L1表达的有效方法。研究工作分析了不同基因序列mRNA的密码子特征、自由能以及GC含量,以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L1蛋白表达水平及可溶性,并以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的装配。研究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经酵母偏爱密码子优化的HPV 16、18、58 L1蛋白在GST融合形式下获得了高效的相似水平的表达;HPV 16 L1非融合或硫氧还蛋白融合未见明显表达;在遗传背景不同的宿主菌DH5 α与BL21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区别;37℃诱导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20℃诱导下,部分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不同序列特征的HPV 16 L1基因获得了类似的表达水平。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与野生序列相比,密码子优化显着提高了HPV16 L1的表达水平;N端GST融合与α因子修饰以及C端截断基因形式未明显改变表达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基因序列P16,同样获得有效表达;此外,毕赤酵母密码子优化序列M16与Y16表达水平相当,但M16显示了较好的可溶性和VLPs装配能力,而Y16可溶性极差;序列分析表明Y16和M16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研究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蛋白及诱导表达温度显着影响L1蛋白表达与折迭,而密码子偏爱等基因序列特征无明显影响。在毕赤酵母中,密码子优化是改善异源基因表达的有效手段,但mRNA二级结构可能随之变化并发挥重要影响;宿主菌蛋白酶缺陷对HPV L1蛋白稳定性具有显着促进;少数氨基酸变异可造成L1蛋白显着不同的可溶性及VLPs装配效率。本研究为有效制备HPV L1 VLPs、研发多型别HPV疫苗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异源基因的重组表达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5-05-01)
杨旭,夏烨,李亚东,金晓媚,龙琼[10](2015)在《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L1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大肠埃希菌中不同因素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发针对多型别HPV的低价、广谱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采用非融合、不同融合蛋白形式,不同基因型HPV L1序列,以及同一基因型但不同序列特征等构建HPV L1非融合及融合表达重组质粒及HPV L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融合表达质粒,转化不同宿主菌(大肠埃希菌DH5α、BL21),在不同的温度下(37、20℃)进行IPTG诱导表达,12%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可溶性,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 HPV 16 L1蛋白在GST融合蛋白形式下获得了高效表达,而非融合表达或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未见明显目的条带;不同的宿主菌未对GST融合蛋白表达水平产生明显影响;在37℃培养条件下,表达的GST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在20℃培养条件下,部分表达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HPV 16 L1基因不同序列获得了类似的表达水平;经酵母密码子优化的HPV 18 L1与HPV 58 L1基因均能以GST融合表达形式获得与HPV 16 L1相似的高效表达。结论在大肠埃希菌中以GST融合形式可获得多基因型别HPV L1蛋白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为病毒样颗粒体外折迭制备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外源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主要衣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主要衣壳蛋白ORF40的单克隆抗体,对该蛋白在VZV感染细胞内的表达、分布以及在VZV病毒颗粒中的包含情况进行初步探究。方法:设计并合成VZV ORF40多肽片段,偶联牛血清白蛋白后免疫小鼠,制备与筛选抗VZV ORF40单克隆抗体,使用获得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对VZV感染细胞进行检测,并通过Western blot对纯化的VZV病毒颗粒进行检测。结果:获得VZV ORF40单克隆抗体10F2,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VZV感染细胞表达的以及VZV病毒颗粒包含的ORF40蛋白;本研究应用该抗体确定了ORF40蛋白在VZV感染细胞中的核定位,并且发现ORF40蛋白在核周有点状聚集现象,在细胞质区域偶尔也能检测到ORF40蛋白的分布。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抗VZV ORF40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开展该蛋白在VZV感染与病毒颗粒组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要衣壳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汪肖肖,孙普,贾怀杰,李冬,付元芳.A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9
[2].蔡琳俐,王玮,付文锟,潘德全,叶江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衣壳蛋白ORF4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3].汪肖肖.A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梁婕,刘爱华.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71衣壳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J].中国医学创新.2019
[5].倪思圳,傅超英,胡佳宝,李锦锦,许跃.银鲳虹彩病毒的鉴定、致病性及主要衣壳蛋白进化树分析[C].浙江省动物学会第十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6].周小愿,张星朗,贾秋红,韩亚慧,高宏伟.大鲵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
[7].潘东.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提升研究[D].吉林大学.2016
[8].李腾.RHDV衣壳蛋白P2亚区与兔主要靶细胞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6
[9].杨旭.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的优化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10].杨旭,夏烨,李亚东,金晓媚,龙琼.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L1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