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狐尾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甘膦,粉绿狐尾藻,光合色素,抗氧化酶系统
狐尾藻论文文献综述
康龙麒,冯维春[1](2019)在《草甘膦对粉绿狐尾藻生长、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甘膦主要是一种有效的除草剂,在全国范围内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在农业中,能够有效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但是草甘膦在使用之后会在土壤中有一定的药物残留,不但会对土壤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而且对地下水资源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本文主要选择粉绿狐尾藻,通过实验对不同浓度环境中的植物进行有效培养,以此对色素含量、氯化镁以及生长情况等指标实施有效测定,以此观测草甘膦对粉绿狐尾藻生态毒理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陆庆楠,贺宇欣,李龙国,张鹏晖[2](2019)在《粉绿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速率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外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在氨氮、硝氮、总磷叁因素作用下氨氮、硝氮、总磷的去除速率模型。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净水能力强弱受叁因素影响表现为总磷>氨氮>硝氮,尤其受总磷、氨氮交互影响,能显着改变粉绿狐尾藻净水能力。氨氮、硝氮、总磷去除速率模型基本符合负指数模型,但因浓度范围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负指数模型中a、b值亦因氨氮、硝氮、总磷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以粉绿狐尾藻为主构建生态净水系统后,前0~12 d是净水关键时期,是去除能力最强、去除速率最快、去除污染物最多的时期,12 d后,对氨氮、硝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0.4%~78.1%,40.20%~49.88%,78.6%~82.94%。研究成果可为实时把控污水污染物浓度提供参数依据,为更好发挥粉绿狐尾藻净水效果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10期)
代亮亮,李莉杰,郭亮亮,李根保[3](2019)在《铵态氮和浮游植物对穗花狐尾藻的生理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铵态氮-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叁者之间关系,在滇池岸边开展室外模拟实验。在初始叶绿素a为100μg·L~(-1)的浮游植物密度下,研究不同浓度(0、0.05、0.15、0.50、1.50、5.00 mg·L~(-1))铵态氮和浮游植物对穗花狐尾藻的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穗花狐尾藻的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在实验期间存在明显差异;当铵态氮浓度为1.50mg·L~(-1)时,穗花狐尾藻的株高和生物量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穗花狐尾藻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光合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在铵态氮浓度为1.50 mg·L~(-1)时,实验期间能维持原来的水平,其余铵态氮浓度下,呈现下降的趋势;在铵态氮与浮游植物的复合作用下,适宜穗花狐尾藻生长的铵态氮浓度为1.50 mg·L~(-1),高浓度的铵态氮(5.00 mg·L~(-1))和氮缺乏(NH4+-N≤0.50 mg·L~(-1))都不利于穗花狐尾藻的生长;铵态氮浓度达到5.00 mg·L~(-1)时,浮游植物大量生长带来的相关效应,如水体浊度上升,水下光强降低等,导致穗花狐尾藻耐受铵态氮的阈值较单一铵态氮胁迫下的耐受阈值低,此时,沉水植物对藻类的抑制效应也将解除,水华大量发生,叶绿素a的浓度可达(948.1±313.0)μg·L~(-1)。(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忠[4](2019)在《狐尾藻》一文中研究指出狐尾藻,别名轮叶狐尾藻,属多年生粗壮沉水草本,根状茎发达,在水底泥中蔓延,节部生根。茎圆柱形,多分枝。水上叶互生,披针形,较强壮,鲜绿色,裂片较宽,秋季于叶腋中生出棍棒状冬芽越冬。种植狐尾藻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狐尾藻既可以通过根吸收底质中的氮、磷营养,也可通过茎叶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氮、磷被吸收后用来合成狐尾藻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李启升,胡忠军,李永吉,何虎,韩燕青[5](2019)在《氮负荷升高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在浅水湖泊的外源污染源控制工作中控氮(N)的必要性,通过室外模拟实验,探究了N负荷升高对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低N组(输入氮磷比为5∶1)和高N组(输入氮磷比为100∶1)两个N负荷水平,同时选择不同生长型的两种沉水植物——莲座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冠层型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作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N负荷升高对苦草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高N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生物量、根长、株数和叶片数等指标均显着低于低N组。与苦草不同,N负荷升高对穗花狐尾藻的胁迫作用不显着,两种N浓度下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节间距、株高和株数均无明显差异。总体而言,N负荷升高显着降低了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实验结束时高N组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115.86 g?m~(-2))是低N组(321.98 g?m~(-2))的36.0%。研究表明,N负荷升高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胁迫,但是不同沉水植物对N负荷升高的响应具有种间差异。从湖泊管理和生态修复的角度,本研究支持外源N、P均需要控制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启升,黄强,李永吉,韩燕青,靳辉[6](2019)在《水深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深是影响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莲座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冠层型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二者在形态特征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自然水体中,水深变化对这两种植物的生长以及竞争格局的影响还有待研究.本文设计了3个水深梯度(水深0.5、1.5、2.5 m),探讨混栽条件下苦草和穗花狐尾藻生长和竞争格局对水深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在实验系统内,中水深(1.5 m)处理组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均最有利,表现为两种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和生物量均最高.低水深(0.5 m)处理组苦草的生物量和相对生长率均显着低于高水深(2.5 m)处理组;穗花狐尾藻则相反,高水深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 2种沉水植物在高水深胁迫时均表现出地上部分(叶长或茎长)增加,地下部分(根长)减少的形态响应特征.此外,随着水深由高到低,苦草与穗花狐尾藻生物量之比逐渐减小,表明苦草在两种植物中的竞争优势逐渐降低.研究表明湖泊水深变化不仅能够影响沉水植物的丰度,同时还可能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群落结构,而在我国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在通过水位调控恢复沉水植物时,调控范围应考虑目标植物(如苦草)的光合特征.(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汤同欢[7](2019)在《粉绿狐尾藻浮床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机制研究及工程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低能生态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理湖泊、城市景观水体和河流等敞开水体。一般认为,植物是影响植物浮床净化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作为浮床植物,开展水培试验和现场试验,对比研究粉绿狐尾藻与其他几种常见浮床植物净水能力的差异性,探究不同覆盖率对粉绿狐尾藻浮床净化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宜兴宗家桥河为例开展工程示范,分析粉绿狐尾藻不同时期根冠比和氮磷在其体内的迁移规律,提出绿狐尾藻作为浮床植物的管理策略;并通过16sD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植物浮床系统对不同区域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论文最后通过对宗家桥河水质的长期监测,以评价工程措施对宗家桥河修复的效果,旨在为粉绿狐尾藻浮床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1)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生长繁殖能力和净水能力较强。粉绿狐尾藻对TN的去处率提高了44.73%,去除率达到81.48%,与空心菜和野生水芹菜较为接近;粉绿狐尾藻对NH_4~+-N去除效果仅次于凤眼莲,优于空心菜和野生水芹菜,去除率为80.13%;几种浮床植物对NO_3~--N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浮床植物对TP的去除效率小于对TN的去除效率,6种水生植物中空心菜、凤眼莲、野生水芹菜和粉绿狐尾藻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达到了69.74%、66.85%、64.16%和59.28%,黄菖蒲和空心莲子菜处理效果相对较差。(2)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浮床可以可以显着提高处理组污染物去除率,可以有效地缓冲水池pH的变化,并将其维持在7.5至7.0之间。但浮床的存在阻止了大气向水体扩散氧气,使处理组DO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在本试验中,粉绿狐尾藻浮床覆盖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但是20%和30%覆盖率条件下水体TN、NH_4~+-N和TP等指标的去除率并没有显着性差异,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55%、84.03%和91.52%。此外,利用去除粉绿狐尾藻浮床去除不同污染物的最佳停留时间也不相同,TN和叶绿素a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5天,NH_4~+-N的最佳处理时间为5天,TP、COD_(Mn)和NO_3~--N的最佳处理时间为20天或者更长。(3)粉绿狐尾藻浮床原位工程示范结果表明,定期收获和有效管理对提高浮床系统效率意义重大。建议在7月之后对绿狐尾藻进行多次收获,收获方式采用整株收获。粉绿狐尾藻生长周期集中在4月到8月,其水上部分占比大部分时间小于水下部分,且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TN、TP含量并没有显着性差异,TN在6月至9月间最高,平均达到32.38 g/kg,TP在7月至9月间最高,平均达到6.56 g/kg。相对3月份,粉绿狐尾藻浮床总生物量(干重)在六个月间增长了7.36倍,N含量增加了13.38倍,P含量增加了9.77倍。初步估算浮床依靠植物吸收去除了581.74 kg N元素和114.03 kg P元素。粉绿狐尾藻作为一种水生植物,适应和繁殖能力较强,能够耐低温,可以作为一种浮床植物推广使用。(4)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浮床系统可以显着提高浮床下层水体和敞水区的生物多样性。通过门分类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变形菌门、放线细菌门、蓝藻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微生物为主要优势菌群,其相对丰度比例之和占总相对丰度的89.6%到98.7%。本研究中蓝藻细菌门虽然在敞水区和浮床下层占比较小,但均值仍然达到了19%,仍然存在蓝藻大量繁殖并进一步恶化水质的可能性。(5)通过长期监测可以发现,宗家桥河经过治理后水质净化效果明显。至2018年9月,宗家桥河考核断面的河水基本消除黑臭,河水的DO、COD_(Mn)、NH_4~+-N、TN和TP浓度的平均值均达到课题的目标要求。但是,在示范工程运行期间,受降雨、行洪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宗家桥河水的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进而对河水中的NH_4~+-N、COD_(Mn)等污染物的净化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水面保洁以及植物维护等工作,尤其是要加强粉绿狐尾藻浮床不受人为破坏。(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妍辰[8](2019)在《秀玲师姐要养狐尾藻》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环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是漫天黄沙的大漠里几丛倔强的绿意吗?还是水泥森林里各色缤纷的共享单车?是在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下畅快呼吸,是干净整洁的河道里几尾的小鱼?通过青山绿水的曼妙风景,你是否又看到了一群人的背影呢?(本文来源于《大学生》期刊2019年05期)
巴翠翠,张毅敏,杨飞,孔明,张志伟[9](2019)在《狐尾藻在不同营养底泥腐解过程中胡敏酸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叁维荧光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沉水植物狐尾藻在低、中、高营养底泥腐解过程中胡敏酸(HA)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不同营养底泥对沉水植物腐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底泥营养水平越高,狐尾藻腐解得越快(P<0.05),释放出更多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总氮(DTN)、溶解性总磷(DTP)和腐殖质;底泥营养程度与HA的疏水性?分子复杂性?分子量大小呈正相关(P<0.05);荧光鉴别出不同营养底泥HA都含有1种类蛋白质组分C2和2种类富里酸组分C1、C3,且类富里酸组分和类蛋白质组分在不同腐解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组分特征;不同营养底泥不同时间提取的HA红外图谱较为相似,表明不同腐解条件不同时间提取的HA含有相似的官能团,狐尾藻腐烂高营养底泥组提取的HA含有更多的芳香性物质和有机磷.采用光谱分析法对狐尾藻腐烂分解HA成分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可深入了解不同营养底泥对沉水植物腐解的影响机制,为湖泊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春雅,毛玉玲,李泽宁,许益迪,潘奇献[10](2019)在《狐尾藻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与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浙江省采集的狐尾藻作为研究对象,将狐尾藻植物乙醇提取的浸膏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对所得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为狐尾藻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色法对狐尾藻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总酚酸含量进行测定,采用DPPH法、羟自由基法测定狐尾藻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狐尾藻乙酸乙酯部位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且样品溶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样品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活性越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狐尾藻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抗氧化活性比Trolox强。(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狐尾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室外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在氨氮、硝氮、总磷叁因素作用下氨氮、硝氮、总磷的去除速率模型。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净水能力强弱受叁因素影响表现为总磷>氨氮>硝氮,尤其受总磷、氨氮交互影响,能显着改变粉绿狐尾藻净水能力。氨氮、硝氮、总磷去除速率模型基本符合负指数模型,但因浓度范围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负指数模型中a、b值亦因氨氮、硝氮、总磷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以粉绿狐尾藻为主构建生态净水系统后,前0~12 d是净水关键时期,是去除能力最强、去除速率最快、去除污染物最多的时期,12 d后,对氨氮、硝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0.4%~78.1%,40.20%~49.88%,78.6%~82.94%。研究成果可为实时把控污水污染物浓度提供参数依据,为更好发挥粉绿狐尾藻净水效果提供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狐尾藻论文参考文献
[1].康龙麒,冯维春.草甘膦对粉绿狐尾藻生长、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当代化工研究.2019
[2].陆庆楠,贺宇欣,李龙国,张鹏晖.粉绿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速率模型研究[J].节水灌溉.2019
[3].代亮亮,李莉杰,郭亮亮,李根保.铵态氮和浮游植物对穗花狐尾藻的生理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4].杨忠.狐尾藻[J].湖南农业.2019
[5].李启升,胡忠军,李永吉,何虎,韩燕青.氮负荷升高对苦草(Vallisneria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生长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6].李启升,黄强,李永吉,韩燕青,靳辉.水深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生长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
[7].汤同欢.粉绿狐尾藻浮床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机制研究及工程示范[D].苏州科技大学.2019
[8].刘妍辰.秀玲师姐要养狐尾藻[J].大学生.2019
[9].巴翠翠,张毅敏,杨飞,孔明,张志伟.狐尾藻在不同营养底泥腐解过程中胡敏酸的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9
[10].陈春雅,毛玉玲,李泽宁,许益迪,潘奇献.狐尾藻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浙江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