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钠论文_梅灿辉,李汴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酸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酸,碳源,巯基,糖蜜,氯苯,极性,梯度。

乙酸钠论文文献综述

梅灿辉,李汴生[1](2019)在《湿米粉、湿粉条生产许可类别及其禁用脱氢乙酸钠问题的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省目前市面上"湿米粉"、"湿粉条"等产品的生产许可类别和GB 2760分类不明确(涉及是否允许添加脱氢乙酸钠)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湿米粉、湿粉条的相关标准和定义、理论与实际区别、生产许可情况、GB 2760分类及脱氢乙酸钠的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等几个方面。考虑此类产品添加脱氢乙酸钠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和企业间不公平竞争,为了促使湿米粉这一传统特色食品的良好传承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关于明确湿米粉、湿粉条生产许可类别及其禁用脱氢乙酸钠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健康中国2030·健康食品的创新与发展”暨201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3)

周瑞,杨莎,谢培,许洪波,宋忠兴[2](2019)在《秦七风湿方全方及不同极性部位对碘乙酸钠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秦七风湿方全方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标性成分变化,以及各部位对碘乙酸钠(MIA)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明确秦七风湿方保护软骨的有效部位。方法秦七风湿方经水煎提取得水提液,水提液浓缩后经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梯度洗脱,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部位和水残留部位,以马钱苷酸、莫诺苷、龙胆苦苷、马钱苷、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F1、竹节参皂苷Ⅳa和人参皂苷F2共8个成分作为对照,应用HPLC确定各萃取物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通过MIA诱导人骨肉瘤细胞SW1353细胞构建软骨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秦七风湿方水提液及不同部位对MIA诱导的SW1353细胞活力降低和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指标性成分检测发现,水饱和正丁醇部位与秦七风湿方全方的各个指标性成分最接近,进一步通过对软骨细胞保护作用分析发现,0.5 mg/mL浓度下水饱正丁醇部位对MIA诱导的软骨损伤保护作用最为显着,可达68.06%。结论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可能是秦七风湿方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主要有效部位。(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5期)

丁丽军,赵伟亚,刘海龙,庞艳华,张雨梅[3](2019)在《脱氢乙酸钠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脱氢乙酸钠作为饲料防霉剂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为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监控及休药期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黄羽肉鸡连续饲喂200 mg/kg脱氢乙酸钠30 d后,于不同时间分别取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样品中脱氢乙酸钠含量。休药1 d时,鸡肾脏、肝脏、肌肉和皮脂中脱氢乙酸钠残留量分别为0.68、0.59、0.34和0.20 mg/kg。随着休药时间延长,各组织中脱氢乙酯钠的残留量逐渐降低,脱氢乙酸钠在肉鸡各组织中的残留水平依次为肾脏、肝脏、肌肉和皮脂。在组织中的残留消除半衰期分别为肾脏5.86 d、肝脏6.02 d、肌肉8.88 d及皮脂为10.38 d。若以0.2 mg/kg为临时最大残留限量(MRLs),则脱氢乙酸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休药期分别为肾脏12.37d、肌肉9.37 d、肝脏9.18 d、皮脂4.16 d。得出结论:200 mg/kg脱氢乙酸钠拌料饲喂肉鸡30 d,在肉鸡各组织中的残留水平较低,均低于0.7 mg/kg;残留消除相对较快。(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刘红,曾志杰,李传勇,张水华,曹敏杰[4](2019)在《4-氯苯氧乙酸钠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及残留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毒豆芽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钠(sodium 4-chlorophenoxyacetate, 4-CPANa)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的影响以及其在小鼠机体的残留觃律。方法分别对小鼠按13.4、71.6、214.8 mg/kg(低、中、高)固定剂量连续灌胃28d,期间测定小鼠一般生理指标,结束后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病理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机体残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的4-CPANa对小鼠的一般生理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等生化指标及肝脏、肾脏系数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造成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肝脏、肾脏均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小鼠机体中4-CPANa残留量均为:肾脏>肝脏>血液>心脏>脑>肌肉,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4-CPANa的亚急性毒性会影响小鼠生长,损害肝脏、肾脏,28d灌胃损害的最低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为71.6mg/kg,未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为13.4 mg/kg。(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于蒙,潘婷,张淼,王一鑫,庞晶津[5](2019)在《乙酸钠丙酸钠配比对A~2/O-BCO反硝化除磷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A~2/O-BCO)组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调节进水乙酸钠、丙酸钠的配比(乙酸钠:丙酸钠分别为1:0,2:1,1:1,1:2和0:1),考察了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以及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比了不同配比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乙酸钠丙酸钠配比对有机物和NH4+-N的去除影响较小,对厌氧段有机物的消耗和TN的去除率以及磷的释放和吸收影响较为明显;TP去除率仅为50.3%~56.8%,需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当乙酸钠:丙酸钠=1:1时,厌氧段有机物消耗量最大,占有机物流入量的61.2%,厌氧释磷量最大(23.2mg/L)且缺氧吸磷率最高(71.4%),而TN的去除效果则随丙酸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A~2/O反应器中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混合碳源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比单一碳源更丰富;驯化后的污泥中绿弯菌(Chloroflexi)和螺旋菌(Saccharibacteria)减少,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增加. BCO反应器中Nitrospira和Nitrosomonas总占比为2.1%~31.4%,且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有利于短程硝化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曹强,杨茜[6](2019)在《双乙酸钠的合成与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乙酸钠是一种安全、高效、无毒、绿色的防腐防霉食品添加剂。文章介绍乙酸-纯碱法、乙酸-烧碱法、乙酸-乙酸酐法、乙酸-乙酸钠法和乙酸酐-烧碱法五种制备方法。简述了新型复配性防腐保鲜剂在饲料、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邱小燕,姚元枝,潘润泽,李雅思,伍贤进[7](2019)在《双乙酸钠和糖蜜对秸秆TMR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添加双乙酸钠和糖蜜对以水稻(Oryza sativa)秸秆、玉米(Zea mays)秸秆、全珠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和精料为原料调配的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无添加)、双乙酸钠添加组(S,0.5%鲜重)、糖蜜添加组(M,3%鲜重)以及双乙酸钠+糖蜜组合添加组(SM,0.5%+3%鲜重)4个处理。在温室25℃下青贮发酵35 d,开袋后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并将所有TMR暴露在空气中,分别在第0、3、6、9、12和15天取样分析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贮35 d后,各组的氨态氮/总氮均低于100 g·kg–1 DM,且丙酸(1.06~1.54 g·kg–1 DM)和丁酸(1.66~4.64 g·kg–1 DM)含量较少,pH降至4.2左右,表明各组发酵TMR均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在有氧稳定性方面,双乙酸钠组的有氧稳定性最高(312 h),显着(P <0.05)高于对照组(144 h)和糖蜜添加组(216 h),组合添加组(288 h)的有氧稳定性稍低于(P> 0.05)双乙酸钠添加组,且双乙酸钠添加组乙酸含量在整个有氧暴露阶段均呈较高水平,而pH、酵母菌和好氧性微生物在有氧暴露的整个阶段都呈较低水平,TMR能良好的保存15 d以上。综上所述,添加0.5%的双乙酸钠能提高TMR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且不影响发酵品质,可应用于生产中。(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8](2019)在《乙酸钠等8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轻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5期)

刘峰,徐飞,袁秀娟,马江涛,郝琼[9](2019)在《一起牛奶中脱氢乙酸钠中毒事件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疑似牛奶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引起食物中毒原因,为类似突发应急食物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综合分析判定食物中毒原因。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发病28人,送检的牛奶样品中检出脱氢乙酸钠,含量为1.70和1.71 g/kg,未发现含有其他毒物。结论本次中毒事件是由牛奶中违规添加高浓度脱氢乙酸钠引起。(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吴庆伟,仵亚妮,冯卫国[10](2019)在《高品位固体巯基乙酸钠的合成及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巯基乙酸钠是铜钼分离作业中硫化铜矿物有效的抑制剂。合成了巯基乙酸钠液,体品位可达25%,经干燥后品位达35%以上。最佳工艺条件为:碳酸钠∶氯乙酸=0.53∶1,巯化反应时间30 min,巯化温度70℃,氢氧化钠用量50 g。表明合成的巯基乙酸钠对铜钼矿具有良好的抑铜浮钼能力。(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乙酸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秦七风湿方全方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标性成分变化,以及各部位对碘乙酸钠(MIA)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明确秦七风湿方保护软骨的有效部位。方法秦七风湿方经水煎提取得水提液,水提液浓缩后经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梯度洗脱,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部位和水残留部位,以马钱苷酸、莫诺苷、龙胆苦苷、马钱苷、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F1、竹节参皂苷Ⅳa和人参皂苷F2共8个成分作为对照,应用HPLC确定各萃取物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通过MIA诱导人骨肉瘤细胞SW1353细胞构建软骨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秦七风湿方水提液及不同部位对MIA诱导的SW1353细胞活力降低和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指标性成分检测发现,水饱和正丁醇部位与秦七风湿方全方的各个指标性成分最接近,进一步通过对软骨细胞保护作用分析发现,0.5 mg/mL浓度下水饱正丁醇部位对MIA诱导的软骨损伤保护作用最为显着,可达68.06%。结论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可能是秦七风湿方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主要有效部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酸钠论文参考文献

[1].梅灿辉,李汴生.湿米粉、湿粉条生产许可类别及其禁用脱氢乙酸钠问题的讨析[C].“健康中国2030·健康食品的创新与发展”暨201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周瑞,杨莎,谢培,许洪波,宋忠兴.秦七风湿方全方及不同极性部位对碘乙酸钠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丁丽军,赵伟亚,刘海龙,庞艳华,张雨梅.脱氢乙酸钠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J].畜牧与兽医.2019

[4].刘红,曾志杰,李传勇,张水华,曹敏杰.4-氯苯氧乙酸钠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及残留检测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5].于蒙,潘婷,张淼,王一鑫,庞晶津.乙酸钠丙酸钠配比对A~2/O-BCO反硝化除磷及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6].曹强,杨茜.双乙酸钠的合成与应用前景[J].价值工程.2019

[7].邱小燕,姚元枝,潘润泽,李雅思,伍贤进.双乙酸钠和糖蜜对秸秆TMR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8]..乙酸钠等8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9

[9].刘峰,徐飞,袁秀娟,马江涛,郝琼.一起牛奶中脱氢乙酸钠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

[10].吴庆伟,仵亚妮,冯卫国.高品位固体巯基乙酸钠的合成及选矿试验研究[J].当代化工.2019

论文知识图

酸木质素与硫酸、苯酚进行酚化反应机...乙酸钠(中和形式的乙酸)对肝...乙醛硝酸氧化法工艺流程图肝细胞PPARα细胞免疫荧光结果Ce3+对乙酸钠降解的影响甲酸钠与乙酸钠的比较

标签:;  ;  ;  ;  ;  ;  ;  

乙酸钠论文_梅灿辉,李汴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