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序批式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WCNTs-Ni,活性污泥,脱氮速率,微生物酶活性
序批式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高峰,马丙瑞,李姗姗,于娜玲,赵长坤[1](2019)在《镀镍多壁碳纳米管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镀镍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i)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 mg/L MWCNTs-Ni的长期暴露未对SBR去除有机物产生影响,而NH_4~+-N的去除率由(99.10±0.60)%明显降至(39.04±1.61)%。与进水中未加入MWCNTs-Ni时的第32天相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和脱氢酶(DHA)活性在第148天时分别降低了17.43%和24.32%;而脱氮速率和与脱氮相关的微生物酶活性均降低了60%以上,从而导致SBR对氮的去除效果明显降低。MWCNTs-Ni的长期暴露导致活性污泥活性氧(ROS)产生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在第148天时分别增加了67.23%和65.33%,表明MWCNTs-Ni的长期暴露能够诱导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产生氧化应激和细胞膜损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10 mg/L的MWCNTs-Ni条件下,活性污泥中与硝化过程相关菌属(Nitrosomonas、Nitrosospir、Nitrospira)和与反硝化过程相关菌属(Dokdonella、Dechloromonas、Steroidobacter、Devosia、Thermomonas)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到SBR对氮的去除。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价MWCNTsNi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婷瑜,武瑞平,赵雪芹[2](2019)在《腐殖土序批式反应器强化生物除磷及微生物群落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生物除磷效能的关键参数,然而温度对新型腐殖土序批式反应器(HASBR)强化生物除磷的效能影响不明确,本研究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探究了温度对HASBR生物除磷的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由15℃升高至35℃时,稳定期出水COD的含量由54~61 mg/L降低至41~45 mg/L,NH4+-N质量浓度由4.1~4.3 mg/L下降至2.8~3.1 mg/L,SOP的含量由0.8~0.9 mg/L降低至0.54~0.56 mg/L。温度升高提高了COD,NH4+-N及SOP的去除效率。此外,对比了HASBR与传统SBR(CSBR)典型周期中营养盐及内聚的变化,结果表,HASBR较CSBR厌氧释磷量及聚羟基脂肪酸酯(PHA)高,厌氧释磷量最高为56.9 mg/L,PHA的最大合成量为4.6 mmol/L。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HASBR能富集更多的Beta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高达53.6%。(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陈婧[3](2019)在《沸石序批式反应器的亚硝化及其低碳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节能脱氮一直是污水处理的研究难点之一。传统的脱氮工艺已经无法满足低C/N比的废水处理的一级A排放要求,针对此类废水的特点,基于沸石序批式反应器(SBR)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工艺,不仅能够脱除废水中有机物,同时还能提高整体工艺的脱氮效率。然而,如何实现稳定亚硝化,控制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的脱氮影响,是本研究面对的两个重点。本研究以实验室规模的沸石SBR和上流式厌氧过滤床反应器(UBF)分别启动运行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探究各级反应器的运行控制策略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并将两级反应器串联后处理低C/N废水,研究其处理效能和工艺条件,以期为组合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首先,本课题考察了碱度比,沸石氨氮吸附容量,C/N比对沸石SBR实现亚硝化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沸石SBR实现亚硝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基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解吸平衡,反应器内氨氮得以维持一定浓度,从而为反应器提供了适宜的游离氨(FA)浓度。通过控制FA浓度,富集了氨氧化菌(AOB),选择性地抑制了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最终实现了反应器内稳定亚硝化。单因素试验表明,碱度比为5:1时,沸石SBR中亚硝态氮产率(NPR)达到最高值1.1 kgN/(m~3·d);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容量越大,反应器的NPR越大,亚硝态氮的积累浓度越高;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低浓度有机物对反应器内亚硝化影响不大;通过高通量技术发现,反应器内的AOB在属水平上有较高的相对丰度,NOB的相对丰度几乎检测不到,这是保障亚硝化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已富集厌氧氨氧化菌的UBF反应器中投加有机物,考察不同进水C/N比对UBF内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性能影响,并结合热力学分析耦合系统内各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_(8)))变化。结果发现:进水C/N为2.5时,耦合系统的脱氮效率最高,总氮(TN)去除率达到96%;此阶段下,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的?~′_(8))低于反硝化?~′_(8)),厌氧氨氧化反应更容易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脱氮贡献率为75.8%。当C/N比值上升到3.5时,反应器内TN去除率下降,厌氧氨氧化的?~′_(8))上升并高于反硝化?~′_(8)),导致耦合系统内的反硝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高通量和qPCR分子生物技术发现,anammox菌和反硝化菌共存在同一反应器中;C/N比为2.5时,anammox菌的数量为1.58×10~7拷贝数/ul DNA,高于其他进水条件下的数量值。最后,对沸石SBR进行调试运行25天,使其出水水质满足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进水要求。第26天开始将两级反应器串联,探讨组合工艺对低C/N废水的脱氮性能。研究发现,当进水NH_4~+-N为300 mg/L左右,COD为600 mg/L左右时,组合反应器出水中的NH_4~+-N、COD分别降到2 mg/L、41 mg/L,且主要的脱氮除碳是在UBF反应器中完成的,其相应的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66.5±4.5%、71.8±4.9%。(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王永庆[4](2019)在《基于沸石序批式反应器亚硝化的氧化铁红废水低碳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铁红废水经过烧碱中和沉淀法处理后,仍含有高浓度氨氮、硫酸根且缺乏碳源与碱度,能否有效降低废水氨氮处理成本将决定该工艺是否能实现工程化应用。为了实现该废水的低耗高效处理,本研究构建了两种低碳脱氮工艺―亚硝化反硝化工艺‖和―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由于两者的关键点和难点都在于稳定亚硝化,本研究首先开展了以沸石序批式反应器(ZSBR)为基础的研究,通过控制游离氨(FA)、曝气策略等因素,富集了氨氧化菌(AOB),使其分别实现了稳定高效的完全亚硝化和部分亚硝化。然后将ZSBR分别耦合厌氧上流式污泥床(A-USB)形式的反硝化反应器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实际废水,以期为氧化铁红废水的低碳脱氮处理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完全亚硝化试验:在换水比为2/3、外回流比为2/1、曝气量为1.3m~3/h的条件下,ZSBR曝气6.5h,亚硝化率(NAR)≥95%,亚硝酸盐产率(NPR)可达0.48kg/(m~3·d),并在后续试验中充分利用了反硝化回流碱度,NaHCO_3的碱度投加比仅为4.5-4.9/1。部分亚硝化试验:在Na_2CO_3的碱度投加比为4.3/1、换水比为1/2、曝气量为1.0m~3/h的条件下,控制ZSBR出水pH为7.0-7.3(约曝气8h),可准确控制出水NO_2~--N/NH_4~+-N为1.1-1.5,NAR≥92%,NPR最高可达0.72 kg/(m~3·d)。试验各阶段氨氮转化均符合零级反应,且阶段Ⅰ-Ⅳ下的氨氮去除速率符合Grau模型的拟合方程(v=0.30158×1200×S_0/S_e)。亚硝化反硝化工艺:以ZSBR完全亚硝化出水作为反硝化进水,在不同碳源的平行试验中,葡萄糖和乙醇为最适碳源,其最适投加碳氮比分别为2.5/1和2/1。反硝化试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h时,平均TN去除负荷(TRR)约为2.87kg/(m~3·d),TN去除率(TRE)≥85%。此外,试验采用低HRT、定期排泥与定期曝气的策略能有效抑制硫酸盐还原菌(SRB)的作用,避免了反硝化系统的崩溃。该工艺的运行成本约为24.4元/吨水,比硝化反硝化工艺(约32.00元/吨水)节约了22%以上的费用。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以ZSBR部分亚硝化出水作为厌氧氨氧化进水,当进水TN浓度为300mg/L时,TRE≥70%,最高TRR达到了0.50kg/(m~3·d),废水中的高浓度SO_4~(2-)没有对厌氧氨氧化造成不利影响。该工艺的运行成本仅为约10.16元/吨水,应是最理想的脱氮处理工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王瑞鑫,陈婧,汪晓军,胡浩林,Karasuta,Chayangkun[5](2019)在《碱度对沸石序批式反应器亚硝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沸石序批式反应器(ZSBR)在常温(25℃±1℃)下实现快速稳定的亚硝化,亚硝酸盐氮积累率维持在90.0%以上,并且考察了在进水氨氮500 mg·L~(-1)时,4个不同碱度(以CaCO_3计)对ZSBR亚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ZSBR实现快速亚硝化的关键是游离氨(FA)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作用远大于其对氨氧化菌(AOB)的抑制作用,并且经此过程转化后的含氨氮的废水,可以作为厌氧氨氧化的进水,进一步脱除水中的氨氮与总氮,当系统投加碱度(以CaCO_3计)为2 500mg·L~(-1)时,ZSBR亚硝化效果最好,平均氨氮转化率为66.7%,平均亚硝酸盐氮积累率为98.1%,平均亚硝酸盐氮产率为0.74 kg·(m~3·d)~(-1).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ZSBR长时间运行后微生物群落发生显着变化,AOB得到富集,NOB在FA的抑制作用下不断被淘洗出反应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董俊伟,马丙瑞,李珊珊,万一平,于娜玲[6](2018)在《铁酸锌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铁酸锌纳米颗粒(ZnFe_2O_4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0~50mg/L的ZnFe_2O_4 NPs对COD和NH_4~+-N的去除未产生影响,出水NO_2~--N浓度接近于0mg/L,而出水NO_3~--N浓度在3.89~5.63mg/L之间变化。随着进水,ZnFe_2O_4 NPs浓度从0mg/L增加到50mg/L,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比氨氧化速率(SAOR)、比亚硝酸盐还原速率(SNIRR)、脱氢酶(DHA)、氨单加氧酶(AMO)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的活性逐渐降低。与进水ZnFe_2O_4 NPs浓度为0mg/L时相比,活性氧(ROS)产生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变化表明,ZnFe_2O_4 NPs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效应。ZnFe_2O_4 NPs的浓度变化导致微生物群落种类和相对丰度在门和属水平上发生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评价ZnFe_2O_4 NPs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张凡文[7](2018)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对火电厂高氨氮废水的脱氮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电厂的脱硝氨站废水虽然水量小,但是氨氮浓度非常高,即便是将其与电厂的其它再生废水混合处理,也会因混合废水中氨氮高、碳氮比低,而成为影响电厂出水氨氮和总氮达标排放的关键因素。与传统的脱氮工艺相比,间歇曝气序批式生物反应器(intermitte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IASBR)更易形成短程硝化反硝化,从而节约运行中的曝气能耗,大幅降低碳源投加量和碱度投加量。本研究采用IASBR处理火电厂高氨氮废水,在四种工况下研究了叁种进水碳氮比(工况1、COD/TN为2.5,工况2、COD/TN为3.0,工况3和4、COD/TN为3.5)、两种间歇曝气模式(工况1~3、间歇曝气模式1,工况4、间歇曝气模式2)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取得以下成果:IASBR的脱氮效果受进水碳氮比影响大。总氮容积负荷为0.30~0.37 kg·(m3· d)-1,进水氨氮浓度为(300±20)mg·L-1。当进水COD/TN为2.5时,脱氮效率为32%~70%;COD/TN为3.0时,脱氮效率为60%~85%;COD/TN提高至3.5后,脱氮效率高达95%,稳定期的出水总氮低于15 mg·L-1。短程硝化反硝化是IASBR脱氮的基本特征。通过不同工况内典型周期的水质沿程得出:好氧1段溶解氧为0.5~0.9 mg·L-1,好氧2段溶解氧为1.0~4.5 mg·L-1,pH=7.1~8.8下,反应器逐渐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况1(35d)和工况2(98 d)反应过程中的短程硝化主要发生在好氧1段,NO2--N积累率分别约为56.1%和62.5%,该时期的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在低游离氨(FA)浓度时的好氧2段仍有较大活性;工况3(133 d)和工况4(158 d)的全周期内NO3--N处于低浓度水平,反应过程中NO2--N积累率均高达95%,积累的NO2--N直接参与反硝化反应。经物料衡算,工况3和4用于脱氮的COD占比高达70%,IASBR更高效地把外加碳源用于脱氮。间歇曝气模式对污泥特性及出水水质有较大影响。间歇曝气模式2的好氧时间由模式1的120 min延长到138 min,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在总菌量中的比例由134 d(模式1)时的0.62%升高到177 d(模式2)的2.34%,反应器的氨氮去除能力和稳定性更强。工况4的污泥絮体形态较工况3有所改善,污泥沉降性SV30由134 d的91%降至168 d(模式2)的80%。(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4)
陶欣[8](2018)在《添加废弃菌糠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普遍存在氮污染的问题。从污水处理厂排出的过量含氮物质直接进入水体,是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含氮物质,许多国家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备都应该进行改良。据报道,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脱氮工艺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行的。然而,适当高效的反硝化作用需要足够的有机碳源。因此,污水处理厂在处理低C/N比的废水时,通常会发生未完全的反硝化作用。所以,必须补充足够的碳源以实现有效的反硝化作用。作为食用菌的生产大国,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菌糠(SMC),这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再利用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众所周知,SMC本身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碳源,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两者均是保证微生物进行完全反硝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在序批式反应器(SBR)添加SMC为外加碳源,探究SMC对SBR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分析了相关机理,为“以污治污”的治理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首先,菌糠酸解处理的实验条件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优化后,获得最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4%的硫酸浓度,115℃的反应温度为,1.5h预处理时间,1:24固液比。考虑到环境污染和预处理花费的成本,对第一次酸解后的滤液进行回收利用,结果表明最多可以重复使用5次。其次,把SMC水解液添加到SBR中,考查在长期运行中SMC对脱氮的影响,本实验共分四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氮的去除效率从未添加SMC的46.9%提高到添加SMC的87.8%,可以看到,添加SMC为外加碳源显着提高其脱氮效果。在第一阶段,反应器运行20天,没有添加食用菌栽培废料,氨氮的去除率在42%~59%之间,平均去除率为51.8%。但总氮的去除率变化似乎更为明显,在28%到54%之间波动,平均去除率为43%。第二阶段添加PESMC(杏鲍菇载培废料),第叁阶段添加HMSMC(真姬菇栽培废料),第四阶段添加TFSMC(银耳栽培废料),每一个时期运行50天。当添加了 PESMC到反应器后,氨氮的去除率均超过87%,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在第二阶段为84.6%;在第叁阶段,HMSMC作为外加碳源。氨氮的去除率均高于80%,总氮的平均去除率81%;在第四阶段,外加碳源替换为TFSMC,其中大部分氨氮去除率高于90%,总氮的平均去除率89.4%。整个反应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NO2-N和NO3-N的积累。在第二阶段,COD平均进水和出水浓度分别为515mg/L和60mg/L,COD平均去除率为88.3%,而进水和出水总磷分别为24.7 mg/L和5.6 mg/L,总磷平均去除率为76.8%mg/L。当第叁阶段,外加碳源更换为HMSMC,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3-90.4%和62.3-79.1%。在第四阶段,在进水COD为454~565 mg/L的条件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3.3%。在进水TP为23.1~34.7 mg/L的条件下,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78.3%。因此,在添加了 SMC之后,不同的阶段的COD平均去除率相对稳定(83.3%和88.3%之间)。然后,利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分析了 SMC对活性污泥中功能基因及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orB丰度显着增加,从无SMC的1 × 108.5拷贝数/gcell到有SMC的1 × 1011.8拷贝数/gcell。同时,amoA从无SMC的1 × 1012.19拷贝数/gcell升高到加入SMC的1 × 1012.43拷贝数/gcell,nosZ从1 × 106.59拷贝数/gcell上升到1× 1017.32拷贝数/gcell。这些现象表明,SMC有助于功能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进一步促进脱氮。另一方面,无论有或没有添加SMC nirS丰度比nirK高得多。当加入SMC后有21个科的相对丰度高于1%,这些科分为以下部分:12个科属于Proteobacteria,5个科属于Bacteroidetes,2个科属于Chloroflexi。一些科的丰度明显上升,Rhodobacteraceae有反硝化作用,Anaerolineaceae能降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反硝化提供更多可利用的碳源。因此,这两个科的增加无疑能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脱氮效率。Citrobacter,Rhizobium和Enterobacter属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逐渐生长,据报道这些属在厌氧条件下能进行反硝化作用。最后,为进一步探索功能微生物的地位与作用,对SBR的活性污泥进行了功能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并得到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初步实验显示,该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最适温度为30℃,最适C/N=12,最适溶氧为0.9mg/L。通过对该菌株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氮平衡分析,发现24h内氨氮的去除率达到100%,其中同化到细胞中的氮为30.5%,而以气态氮形式产生的氮损失达到58.4%;从对羟胺氧化酶粗酶的性质分析可以得出,菌株YT氮代谢途径是直接通过羟胺直接生成气态氮产物,这些结果表明,菌株YT是一种新型且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微生物,在生物脱氮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间接证实了 SMC有益于此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提高了 SBR的脱氮效率。(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吴凡[9](2018)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负荷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废水处理技术有多种工艺形式,无论何种形式或者其改进发展都是围绕着高效率高负荷这一根本宗旨开展的。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作为第叁代新型厌氧反应器之一,投资小、构造简单、运行费用低并且可形成以甲烷八迭球菌为优势菌的颗粒污泥,生物絮凝和固液分离效果好。因此,研究ASBR启动过程中的负荷特性、运行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索快速提升ASBR容积负荷的方法以推进ASBR工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怎样高效稳定提高ASBR容积负荷的问题以及推进ASBR工业化的目的,主要开展了五项工作并得到以下结论。(1)ASBR启动过程研究。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基质,接种西安市第五污水厂二沉池的好氧絮状污泥,通过监测此阶段出水COD、碱度、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污泥形态的变化情况,探索ASBR在启动过程中的规律,并处理实际淀粉废水和啤酒废水验证葡萄糖模拟废水阶段所达到的最大容积负荷。结果表明:26天后,反应器容积负荷由3kgCOD/m~3·d逐步提升,最终高达8kgCOD/m~3·d,并且水力停留时间为1d时,COD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电镜扫描的结果显示,不同负荷下的颗粒污泥形态差异比较大。负荷越高,颗粒污泥粒径越大,也更密实。(2)ASBR运行过程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索污泥量、水力停留时间和碱度对于ASBR运行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叁者最优组合方案。结果表明:叁个因素对于ASBR处理效果的影响顺序为水力停留时间>碱度>污泥量。而当污泥量为300mL、水力停留时间为18h,碳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2.5:1时,ASBR系统运行最好。(3)探索快速提升ASBR容积负荷的方法。设计两个容积负荷相同,其他外界条件也完全相同的反应器ASBR_1和ASBR_2。分别采用逐步增加进水COD的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两种方式来提升ASBR的容积负荷。结果显示:经过20天,ASBR_1和ASBR_2反应器容积负荷率均从1kgCOD/m~3·d逐步提升,最终高达20kgCOD/m~3·d,但是ASBR_1的平均COD去除率大于ASBR_2,但两者均达到70%以上。当容积负荷率大于20kgCOD/m~3·d时,ASBR_1和ASBR_2反应器内pH分别降到5.8和5.5,COD去除率下降至50.3%和52.6%。但是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ASBR_2在6天内p H恢复到7.2,COD去除率达70%,系统恢复;ASBR_1不可恢复。说明在反应器可承受范围内,增加进水COD浓度的方法更稳定,而特殊情况下,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比进水COD的浓度的方法恢复能力更强,同时提升相同负荷花费的时间也更短。(4)对ASBR_1和ASBR_2中的厌氧污泥以及原泥进行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果发现,ASBR_1中微生物种类较ASBR_2多,但是产甲烷菌数量并没有ASBR_2多,即ASBR_1中的微生物系统群落结构更丰富,更稳定。(5)同气室ASBR的可行性研究。依据小试实验结果以及最佳工艺参数,按照比例将实验结果放大至中试规模10m~3进行工艺设计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估算中试ASBR制作成本为6151.12元,为同气室ASBR的运行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王雪礁,王森,李姗姗,李志伟,徐巧燕[10](2018)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 NPs浓度为0~5mg/L时SBR对COD平均去除率高于91.07%,但TiO_2 NPs浓度为10~60mg/L时对SBR对COD的去除产生轻微抑制。NH_4~+-N平均去除率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均高于98.10%,表明TiO_2 NPs浓度小于60mg/L时对SBR中硝化过程没有影响。磷去除率随着TiO_2 NPs浓度从0mg/L增加到5mg/L而逐渐降低,随后在TiO_2 NPs浓度从10mg/L增加到60mg/L过程中出现了逐渐升高的趋势。活性污泥中松散附着EPS(LB-EPS)和紧密附着EPS(TB-EPS)产量随着进水TiO_2 NPs浓度从0 mg/L增加到60 mg/L而逐渐增加。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含量随着TiO_2 NPs浓度增加而增加。LB-EPS和TB-EPS的叁维荧光(3D-EEM)光谱中代表芳环蛋白类物质、色氨酸蛋白类物质、胡敏酸类物质和富里酸类物质的荧光峰在不同TiO_2 NPs浓度下或增加或消失,且荧光峰位置和强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LB-EPS和TB-EPS的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中不同吸收峰的强度随着TiO_2 NPs浓度变化而变化,表明TiO_2 NPs对活性污泥中LB-EPS和TB-EPS的蛋白质和多糖中C=O键和C-H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序批式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是影响生物除磷效能的关键参数,然而温度对新型腐殖土序批式反应器(HASBR)强化生物除磷的效能影响不明确,本研究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探究了温度对HASBR生物除磷的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由15℃升高至35℃时,稳定期出水COD的含量由54~61 mg/L降低至41~45 mg/L,NH4+-N质量浓度由4.1~4.3 mg/L下降至2.8~3.1 mg/L,SOP的含量由0.8~0.9 mg/L降低至0.54~0.56 mg/L。温度升高提高了COD,NH4+-N及SOP的去除效率。此外,对比了HASBR与传统SBR(CSBR)典型周期中营养盐及内聚的变化,结果表,HASBR较CSBR厌氧释磷量及聚羟基脂肪酸酯(PHA)高,厌氧释磷量最高为56.9 mg/L,PHA的最大合成量为4.6 mmol/L。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HASBR能富集更多的Beta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高达53.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序批式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高峰,马丙瑞,李姗姗,于娜玲,赵长坤.镀镍多壁碳纳米管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婷瑜,武瑞平,赵雪芹.腐殖土序批式反应器强化生物除磷及微生物群落响应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3].陈婧.沸石序批式反应器的亚硝化及其低碳脱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王永庆.基于沸石序批式反应器亚硝化的氧化铁红废水低碳脱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王瑞鑫,陈婧,汪晓军,胡浩林,Karasuta,Chayangkun.碱度对沸石序批式反应器亚硝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6].董俊伟,马丙瑞,李珊珊,万一平,于娜玲.铁酸锌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张凡文.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对火电厂高氨氮废水的脱氮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8].陶欣.添加废弃菌糠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9].吴凡.厌氧序批式反应器负荷特征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10].王雪礁,王森,李姗姗,李志伟,徐巧燕.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