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何以红[1](2021)在《IDO1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基因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IDO1基因在CRSwNP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该基因作为CRSwNP的潜在治疗标志物的意义。方法1、收集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2020年1月-2020年6月就诊及确诊的CRSwNP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27例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和同期因单纯鼻中隔偏曲的9例患者下鼻甲组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既往无鼻窦炎病史。并对所有患者采用Lund-Mackey方法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2、采集临床鼻息肉组织标本,利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法,按照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将鼻息肉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nasal polyps,EOSNP)和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Neutrophilic nasal polyps,NEUNP)。3、对27例鼻息肉组织(分为EOSNP组16例,NEUNP组11例)、9例对照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检测IDO1在EOSNP组与NEUNP组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4、用RT-qPCR检测三组组织中IDO1 mRNA表达量,用Δ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ΔCt与mRNA的表达量成反比,然后再采用2-ΔΔCt法,计算EOSNP组、NEUNP组及对照组中IDO1 mRNA两两之间的相对表达量。5、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EOSNP、NEUNP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und-Mackey评分对EOSNP组与NEUN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Lund-Mackey评分相较于EOSNP组、NEUNP组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HE染色结果显示:NEUNP 11例,EOSNP 16例。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O1在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都有表达,在阳性细胞中,可以观察到棕黄色颗粒聚集。在EOSNP组及NEUNP组中,IDO1虽然有表达,但是其染色强度及表达数量相较于正常下鼻甲组织而言明显较低。在EOSNP组中,IDO1的组织化学评分(Histochemistry score,H-score)为24.16±8.54;在NEUNP组中,IDO1的H-score评分为13.76±7.96;在对照组中,IDO1的H-score评分为65.44±18.11。对照组相较于其他两组表达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NP组表达与NEUNP组相比,NEUNP中IDO1表达含量更低(P<0.05)。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EOSNP、NEUNP、对照组组织中ID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与NEUNP组及EOSNP组相比,对照组组中IDO1蛋白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OSNP组与NEUNP组相比,IDO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利用RT-qPCR法对3组组织进行检测,采用方差分析法对EOSNP组、NEUNP组及对照组ΔCt值进行分析,得出其三组ΔCt值分别为(2.37±0.44)、(3.40±1.19)、(1.39±0.78),F值为12.3,P值<0.01。结果表明,在两组息肉组织中IDO1 mRNAΔCt值显着高于正常下鼻甲组织。EOSNP组与NEUNP组相比,EOSNP组IDO1 mRNAΔCt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T-qPCR检测发现,三组IDO1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EOSNP组>NEUNP组,P<0.01,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DO1基因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下调,且在NEUNP中表达低于EOSNP中的表达,提示IDO1可能与鼻息肉发病有关,可能成为CRSwNP潜在的新型治疗标志物。
李全鑫[2](2021)在《鱼酱排毒合剂盥洗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病理学观察和免疫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鱼酱排毒合剂对鼻腔黏膜胶原纤维沉积、基底膜变化程度、GM-CSF、TNF-α、PLUNC以及IL-8表达水平的影响。2.探讨鱼酱排毒合剂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4例,以随机对照法,将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32人与对照组32人。治疗组予以鱼酱排毒合剂盥洗,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冲洗,两组均2次/日,20ml/次,疗程均为2周。在开始治疗前,取所有受试对象单侧鼻腔窦道口复合体附近黏膜观察;在治疗结束后,取所有受试对象同侧鼻腔中窦道口复合体附近黏膜观察。2.所有采集好的黏膜,经Masson染色后观察黏膜胶原纤维沉积的情况,并评分;经VG染色后观察基底膜厚度,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随机的不重叠的5个高倍镜(5x400)视野下计算阳性细胞总数后取平均数,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得出结论。3.用SPSS25.0系统分析数据,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 Masson染色:两组患者经治疗后Masson染色评分均有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Masson染色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VG染色: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G染色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经统计学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VG染色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GM-CSF结果:两组患者标本中均可见GM-CSF阳性染色细胞于细胞胞浆或胞膜着色。两组患者经治疗后GM-CS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均有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GM-CS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NF-α结果:两组标本中均可见TNF-α阳性染色细胞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NF-α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均有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TNF-α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 PLUNC结果:两组标本中均可见PLUNC阳性表达成黄褐色及棕黄色于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的胞膜和胞浆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LUNC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PLUNC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IL-8结果:两组标本中均可见IL-8阳性表达成黄色颗粒样染色物于上皮细胞、腺上皮胞浆、血管内皮周围的细胞间质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IL-8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均有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IL-8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酱排毒合剂对慢性鼻窦炎发挥疗效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黏膜组织中GM-CSF、TNF-α以及IL-8的表达下降而实现的,能改善鼻腔黏膜胶原纤维沉积,但对PLUNC的表达和改善基底膜厚度作用不明显。
司东旭[3](2021)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前期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Chronic dur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CDBA)中医干预方案研究成果,温润方组(Wenrunformulagroup,WRFG)良好控制率75.44%,明显优于常规辨证组(Rout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roup,RSDG)良好控制率 48.33%。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中医干预思路充分反映了中医治疗CDBA的优势与特色。构建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CDBA免疫调控的生物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依托课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干预方案,分别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四个研究中心,开展同时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三盲的临床实用性随机对照优效设计研究。应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温润辛金培本”原理系列方药(简称温润方)为中医干预方案。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病例128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WRFG和RSDG。为进一步观察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分布特点,以及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变化趋势,对符合要求的入组患者进行了二次筛选。同时,招募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group,HG),并收集受试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竞争检测方法进行血清标本检测,开展“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CDBA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免疫调控研究。结果1病例信息分析本研究根据现有各组血清病例数,结合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WRFG24例,RSDG 14例、HG 14例。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只有腰膝酸软1(1,2)(WRFG)、0(0,1)(RSDG),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喘息、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RSD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气短、乏力、口干、畏寒肢冷、咳嗽、咳嗽性质、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比较中,WRFG在喘息、口苦、口干、心悸、纳呆、腹胀、口渴喜饮、大便不调、夜尿频、头晕、腰膝酸软、总分等方面较RSDG症状积分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疗前疗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FEV1%FVC、PEF%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血清免疫球蛋白2.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2.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3血清促炎白介素3.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2、IL-5、IL-7、IL-8、IL-13、IL-20、IL-25、IL-36y 水平较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 血清 IL-3、IL-4、IL-6、IL-9、IL-33 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7、IL-8、IL-9、IL-13、IL-20、IL-25、IL-33、IL-36γ 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L-2、IL-3、IL-4、IL-5、IL-6水平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3.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4、IL-5、IL-6、IL-7、IL-9、IL-33、IL-36γ 水平较 RSDG 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IL-3、IL-8、IL-13、IL-20、IL-25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3、IL-7、IL-8、IL-13、IL-20、IL-33 水平较 HG 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2、IL-4、IL-5、IL-6、IL-9、IL-25、IL-36γ 水平较 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4血清抗炎白介素4.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0、IL-21、IL-27、IL-28A、IL-35 水平较 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9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L-12、IL-37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4.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L-10、IL-12、IL-21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7、IL-29、IL-35、IL-37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8A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 WRFG组在改善哮喘患者喘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总分等全身症状体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WRFG“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整体诊治CDBA的优势与特色。2 WRFG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促炎和抗炎白介素水平升高并接近健康人水平,可能与温润方减轻了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这一基础病理损害,使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局部对较高的血清促炎白介素水平耐受性增强,提高了气道对损伤因子的免疫防御及修复能力有关。3 CDBA具有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病理变化基础,炎症、免疫参与了疾病宏观表现的微观病理变化。反之,不同的微观炎症免疫调控失衡状态影响着宏观中医哮喘的病机演变。CDBA存在着“肺脾为核心多脏虚”的关键病机共性规律。“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是在全面客观认识CDBA脏腑关系与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对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的继承、发展、应用,强调以“肺脾为核心”的整体观揭示哮喘发病机制。
邓扬全[4](2021)在《HNE通过TRAF6诱导CRSwNP中MUC5AC过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人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HNE)是否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驱动自噬,上调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阴性对照组和CRSwNP组TRAF6、HNE、MUC5AC、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utophagy associated gene Beclin1,BECN1)、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associated gene,ATG5)的m RNA表达。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TRAF6、HNE、MUC5AC、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TRAF6、HNE、LC3B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MUC5AC的蛋白表达。2、鼻黏膜原代上皮细胞(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Cs)由正常鼻黏膜组织中提取后体外培养,用HNE刺激后,WB、ELISA、q RT-PCR检测MUC5AC、TRAF6、ATG5、BECN1和LC3B的表达;自噬抑制剂3-MA作用于细胞后,用HNE刺激,WB、q RT-PCR、ELISA检测LC3B、TRAF6、ATG5、BECN1和MUC5AC的表达;3、TRAF6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转染后,用HNE刺激HNECs,WB、ELISA、q RT-PCR检测MUC5AC、LC3B、ATG5、BECN1和TRAF6的表达;TRAF6抑制剂作用于HNECs后,用HNE刺激细胞,WB、ELISA、q RT-PCR检测MUC5AC、LC3B、ATG5、BECN1和TRAF6的表达;结果:1、通过IHC、qRT-PCR、Western blot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SwNP中MUC5AC、TRAF6、ATG5、BECN1表达上调(P<0.05)。2、HNE组中,MUC5AC、TRAF6及ATG5、BECN1的表达上调;自噬抑制剂3-MA组LC3B、MUC5AC、ATG5和BECN1表达下调,而TRAF6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TRAF6-siRNA转染后其MUC5AC、LC3B、ATG5和BECN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下调;HNECs用TRAF6抑制肽刺激后,MUC5AC、LC3B、ATG5和BECN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p<0.05)。结论:在CRSwNP中,HNE通过TRFA6促进自噬发生,从而导致MUC5AC的过度表达。
李全鑫,何中美,张锋,李玲珑,万红,毛得宏[5](2021)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以嗜酸粒细胞浸润型尤为明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CRS的炎症和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可能是因为GM-CSF增强了嗜酸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吸附,产生募集作用,延长炎性物质存活时间,在反复的GM-CSF刺激下表现为持续性炎症;另一方面,GM-CSF可能开启了一系列免疫应答通路,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或其他免疫应答,最终导致CRS的发生与迁延。该文通过综述GM-CSF分别在炎症和免疫中的表达,并对CR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廉梅,程万民[6](2021)在《鼻息肉患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炎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对鼻息肉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如下论述。
周鹤[7](2020)在《慢性鼻窦炎临床用药的疗效分析及药学服务路径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中药口服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对不同中药口服制剂进行经济学评价。基于Meta分析建设“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并验证其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系统评价部分: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8年3月25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中药口服制剂的系统评价部分: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3月28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生物医学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CTs,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和治疗成本,利用药物经济学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不同用药方案的经济学差异。3.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部分: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路径组和非路径组。在患者就诊时对路径组患者遵照“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对其进行药学服务,对非路径组患者进行常规药学服务,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有效率及主观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和SNOT-22评分)的变化。结果: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系统评价部分:共纳入25项RCTs,包括2106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OR=5.33,95%CI(4.03,7.04),P=0.000]、显效率[OR=2.65,95%CI(2.20,3.20),P=0.000]等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SMD=-2.18,95%CI(-5.61,1.26),P=0.214]、不良反应发生率[OR=0.81,95%CI(0.40,1.65),P=0.569]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中药口服制剂的系统评价部分:共纳入69项RCTs,包括5种中药口服制剂(苍耳子鼻炎胶囊、鼻窦炎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香菊片、鼻渊舒口服液),包括1038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窦炎口服液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排序最高(MeanRank=1.7),且鼻窦炎口服液在提高有效率方面优于鼻渊舒口服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1,95%CI(1.05,3.50)]。与基础治疗相比,各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鼻窦炎口服液22.87、香菊片393.5、鼻渊通窍颗粒37.66、苍耳子鼻炎胶囊25.90、鼻渊舒口服液27.12,以鼻窦炎口服液△C/△E最低。3.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部分:路径组和非路径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在VAS评分和各SNOT-22评分上均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治疗后SNOT-2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P<0.05),各主要症状的SNOT-22评分在“流脓鼻涕”(t=-3.02,P<0.05)、“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t=-4.34,P<0.05)、“难以入睡”(t=-2.47,P<0.05)、“工作效率下降”(t=-2.14,P<0.05)、“注意力不集中”(t=-2.14,P<0.05)、“沮丧、焦躁、易怒”(t=-2.18,P<0.05)、“忧虑”(t=-4.35,P<0.05)、“感觉不安或难堪”(t=-2.68,P<0.05)、“鼻塞”(t=-2.41,P<0.05)9项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13项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在VAS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路径组与非路径组相比具有降低VAS评分,提高有效率的趋势。结论: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系统评价部分: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着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少复发,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中药口服制剂的系统评价部分:中药口服制剂联合基础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提高有效率方面,5种中药制剂以鼻窦炎口服液最佳,其次为香菊片、鼻渊通窍颗粒、苍耳子鼻炎胶囊、鼻渊舒口服液。在经济学方面,以鼻窦炎口服液最优,其次为苍耳子鼻炎胶囊、鼻渊舒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香菊片。3.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部分:应用“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进行药学服务与常规的药学服务相比,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预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主观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症状上。
陈菲菲[8](2019)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中医证型与术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探索》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势,初步探索不同中医证型与CRSwNP术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以期为CRSwNP的术前评估提供更多依据,为FESS术后治疗及护理提供更多思路,也为术后中医药防治策略的实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胆腑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3种中医证型并在我院行FESS治疗的CRSwNP患者71例(2018.3.14-2018.12.19),术后定期复查,随访至少3个月。搜集术前症状VAS评分、内镜评分、CT评分、外周血EOS,以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内镜评分及术后标本组织EOS浸润程度等资料,比较分析3组中医证型的手术前后症状VAS平均分差值、内镜评分差值及术后标本组织EOS浸润程度等资料,以探索不同中医证型与CRSwNP术后近期疗效是否具有差异。结果:三种中医证型中,脾气虚弱型占36.62%,脾胃湿热型占45.07%,胆腑郁热型占18.31%。三种中医证型的术后症状VAS平均分差值、内镜评分差值以及组织EOS比较,均显示脾气虚弱型与胆腑郁热型及脾胃湿热型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胆腑郁热型与脾胃湿热型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三种中医证型的术后近期疗效比较,具有显着差异(X2=17.068,P=0.001,P<0.05),两两比较,脾胃湿热型与胆腑郁热型及脾气虚弱型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胆腑郁热型与脾气虚弱型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8,P<0.05)。其中,脾气虚弱型的近期疗效控制率最低,为57.69%。提示中医证型与CRSwNP术后近期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CRSwNP的近期疗效未控制率为14%;中医证型是CRSwNP近期疗效影响因素之一,脾气虚弱型近期疗效最差;不同证型的CRSwNP患者组织EOS浸润程度存在差异,脾气虚弱型组织EOS浸润程度最高。
暴喜明[9](2020)在《在慢性鼻窦炎中SENP3的缺失通过增加巨噬细胞替代激活介导鼻息肉的形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ENP3(SUMO-specific protease,SENP)如何通过改变巨噬细胞功能,影响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的预后,即鼻息肉(Nasal Polyps,NPs)的形成。方法:临床试验根据内镜和CT下评分纳入41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手术患者,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组(N=28)和慢性鼻-鼻窦炎伴不伴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s NP)组(N=13)并纳入不重叠分组,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共15例(CRSwNP:CRSs NP=10:5)和流式细胞学共26例(CRSwNP:CRSs NP=18:8)进行CD68+CD206+与SENP3表达的共定位分析以及CD68+CD206+细胞、CD68+CD80+细胞定量分析确定鼻粘膜炎症中替代激活巨噬细胞(M2)及其表达SENP3与鼻息肉的相关性。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采用8周雄性SENP3 knockout(SENP3 cKO)和SENP3flox/flox(SENP3 fl/fl)C57 BL/6小鼠建立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 macrophage,BMDM)和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体系。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SENP3 cKO的BMDM在加入IL-4&IL-13(interleukin-4&interleukin-13)诱导替代激活巨噬细胞(M2)后进行F4/80+CD206+检测来确定SENP3敲除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野生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在加入IL-4&IL13诱导后SENP3的变化来明确SENP3在巨噬细胞替代激活中的作用。对于连续滴鼻OVA(ovalbumin)12周构建的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利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SENP3 cKO和SENP3 fl/fl组CD206+数量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染色Luna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粘膜厚度的差异。结果:与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的病人相比,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的病人鼻粘膜中CD68+CD206+M2巨噬细胞数量增加。然而,CD68+CD80+M1巨噬细胞无显着差异。在体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模型中,敲除SENP3使F4/80+CD206+M2巨噬细胞极化增加。同时,在SENP3 cKO组与SENP3 fl/fl组变应变应性鼻炎模型中,CD206+M2巨噬细胞显着增加,且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鼻粘膜组织增生更为明显。结论:在慢性鼻窦炎中鼻粘膜组织内的巨噬细胞SENP3表达的下调促进鼻息肉生成。
丁景菊[10](2014)在《鼻窦灌注液冲洗对鼻息肉术后鼻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鼻息肉的高复发率是鼻息肉治疗的难点,研究表明鼻息肉的复发是因为鼻腔炎症持续状态存在,而细胞因子与鼻腔炎症关系密切。以往研究认为鼻窦灌注液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故本文通过鼻内镜术后使用鼻窦灌注液冲洗鼻腔的研究,验证鼻窦灌注液的疗效并观察它对细胞因子(IL-5、IL-8、IL-10、IFN-γ、GM-CSF、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的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术后接受3个月的鼻腔冲洗治疗,鼻窦灌注液组使用鼻窦灌注液冲洗鼻腔,而生理盐水组使用0.9%生理盐水。采用SNOT-20及Lund-Kennedy评分评估疗效,并在术中以及术后3个月时分别取鼻腔中鼻道黏膜组织作为检验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黏膜组织中的6项细胞因子水平(IL-5、IL-8、IL-10、IFN-γ、TNF-α、GM-CSF)。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改变以及两组的组间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3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在21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12.35岁;湿热蕴积鼻窍型27例,寒湿凝聚鼻窍型14例。SNOT-20及Lund-Kennedy评分方面,两组自身前后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术后3月两组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细胞因子水平方面,两组自身前后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术后3月两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IL-5、IL-8、IL-10、IFN-γ、TNF-α、GM-CSF)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鼻窦灌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各项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鼻窦灌注液组IL-5、IL-8、IL-10、IFN-γ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术后两组TNF-α、GM-CSF水平相当(P>0.05)。结论:术后3月鼻窦灌注液组与生理盐水组在对改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及鼻腔形态方面的疗效相当,而鼻窦灌注液对IL-5、IL-8、IL-10、IFN-γ的调节作用强于生理盐水,提示经长期观察也许能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
二、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IDO1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CRSwNP的诊断标准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标本收集及处理 |
2 仪器及试剂 |
2.1 主要仪器 |
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
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3 Western-blotting |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 |
4 图片处理及数据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统计 |
2 临床资料 |
3 HE染色结果 |
4 免疫组化结果 |
5 Western-blotting结果 |
6 RT-qPCR结果 |
讨论 |
1 HE染色结果与临床资料分析 |
2 正常鼻黏膜与鼻息肉中IDO1表达差异分析 |
3 EOSNP与NEUNP中IDO1表达差异分析 |
4 IDO1在CRSwNP研究中的展望 |
5 本实验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Th1/Th17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主要炎症因子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课题资助情况 |
(2)鱼酱排毒合剂盥洗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病理学观察和免疫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病例资料 |
2 试验材料 |
3 试验方法 |
第二部分 试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鱼酱排毒合剂盥洗慢性鼻窦炎的理论依据 |
2 试验结果讨论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慢性鼻窦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
(3)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前言 |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免疫调控特征 |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
3 免疫调控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的影响 |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需求 |
5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前言 |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观 |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特征与免疫炎症的相关性 |
3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病机演变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
4 中医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作用 |
5 中医通过免疫调控影响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 |
6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的优势与特色 |
7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理论研究 |
1 “脏腑整体辨证”观 |
1.1 整体观念 |
1.2 脏腑辨证 |
1.3 “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
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 |
2.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关键病机的共性规律特征 |
2.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
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的临床应用 |
3.1 “温润辛金培本”治则理论基础 |
3.2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系列疗法 |
3.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内服方药 |
3.4 温润方 |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与西医免疫调控的异同 |
4.1 免疫调控失衡的认识思路不同 |
4.2 免疫调控的方法有别 |
4.3 免疫调控的目的一致 |
5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继承与发展了中医解决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问题的优势与特色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研究一 基于RCT的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血清标本收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促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抗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特色与创新 |
3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件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 |
附件2 试验过程的标准作业程序质量控制(即SOP管理) |
附件3 各中心血清采集及哮喘控制情况 |
(4)HNE通过TRAF6诱导CRSwNP中MUC5AC过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HNE、MUC5AC、ATG5、BECN1、LC3B和TRAF6的表达情况 |
2.1 实验样本选择与实验步骤 |
2.1.1 采集样本并分组 |
2.1.2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2.1.3 免疫组化检测鼻黏膜组织中HNE、MUC5AC、TRAF6、LC3B的表达 |
2.1.4 qRT-PCR检测样本中HNE、MUC5AC、ATG5、BECN1和TRAF6的mRNA表达 |
2.1.5 WB检测鼻黏膜组织HNE、TRAF6、LC3B蛋白的表达情况 |
2.1.6 数据处理机统计学分析 |
2.2 实验结果 |
2.2.1 鼻黏膜组织中HNE、TRAF6、LC3B、MUC5AC的表达 |
2.2.2 鼻黏膜组织中MUC5AC蛋白的表达 |
2.2.3 鼻黏膜组织中MUC5AC、TRAF6、HNE、ATG5和Becn1的mRNA表达 |
2.2.4 鼻黏膜组织中HNE、TRAF6、LC3B的蛋白表达 |
第3章 原代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
3.1 实验选材与步骤 |
3.1.1 原代细胞的体外培养 |
3.1.2 TRAF6基因siRNA干扰 |
3.1.3 TRAF6及自噬抑制剂作用于细胞 |
3.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分组MUC5AC、TRAF6 mRNA的表达 |
3.1.5 ELISA检测实验不同组别Muc5AC的表达 |
3.1.6 WB检测各组细胞TRAF6、LC3B蛋白的表达情况 |
3.1.7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HNECs细胞培养 |
3.2.2 TRAF6-siRNA转染及TRAF6 inhibitory peptid抑制效果 |
3.2.3 HNE诱导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TRAF6及自噬的表达 |
3.2.4 HNE诱导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及自噬的表达需要TRAF6 |
3.2.5 HNE通过TRAF6-自噬通路上调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表达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综述 HNE在上气道炎症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嗜酸粒细胞是CRS的重要因素 |
2 GM-CSF的双向调节作用 |
2.1 GM-CSF的正向调节作用 |
2.2 GM-CSF的负向调节作用 |
3 GM-CSF在CRS中的表达 |
3.1 GM-CSF与嗜酸粒细胞关系密切 |
3.2 GM-CSF与鼻息肉关系更密切 |
4 小结 |
(6)鼻息肉患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
1.1 感染性因素 |
1.2 变态反应 |
1.3 遗传因素 |
2 发病机制 |
2.1 嗜酸性细胞浸润 |
2.2 细胞因子作用 |
2.2.1 白介素(IL)-3: |
2.2.2 IL-5: |
2.2.3 IL-8: |
2.2.4 IL-17: |
2.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2.3 免疫应答作用 |
3 小结 |
(7)慢性鼻窦炎临床用药的疗效分析及药学服务路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Meta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2.1 检索数据库 |
2.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与提取 |
2.4 质量评价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数据分析 |
3.3.1 有效率 |
3.3.2 辅助指标 |
3.3.3 安全性 |
3.3.4 网状meta分析 |
3.4 偏倚分析 |
3.5 敏感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中药口服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网状Meta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2.1 检索数据库 |
2.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与提取 |
2.4 质量评价 |
2.5 经济学指标观察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数据分析 |
3.3.1 有效率的网状Meta分析 |
3.3.2 辅助指标 |
3.3.3 安全性 |
3.3.4 增量成本-效果分析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 |
2.4.1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 |
2.4.2 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标准 |
2.4.3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纳入患者的基线特征 |
3.2 疗效比较 |
3.2.1 VAS评分 |
3.2.2 SNOT-22评分 |
3.2.3 有效率 |
4 讨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中医证型与术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1.1.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流行病学调查 |
1.2. 中医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认识 |
1.2.1. 中医对慢性鼻窦炎的认识 |
1.2.2. 中医对鼻息肉的认识 |
1.2.3. 现代中医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认识 |
1.3. 西医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认识 |
1.3.1. CRSwNP形成的机制 |
1.3.2. 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 |
1.3.3. 嗜酸性粒细胞的病理生理 |
1.4. CRSwNP中医证型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及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术前资料 |
2.1.3. 术后资料 |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2.1. 研究方法 |
2.2.2. 技术路线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年龄 |
3.1.2. 性别 |
3.1.3. 病程 |
3.1.4. 吸烟 |
3.1.5. 伴发疾病 |
3.1.6. 术前症状VAS评分 |
3.1.7. 术前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 |
3.1.8. 术前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 |
3.2. 术后三组中医证型组间差异性分析 |
3.2.1. 术后VAS评分比较 |
3.2.2. 手术前后VAS平均分差值比较 |
3.2.3. 手术前后内镜评分差值比较 |
3.2.4. 近期疗效比较 |
3.3. 三组嗜酸性粒细胞比较 |
3.3.1.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较 |
3.3.2. 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结果分析 |
4.1.1. 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
4.1.2. 年龄分析 |
4.1.3. 症状VAS评分及内镜评分分析 |
4.1.4. 近期疗效分析 |
4.1.5. 织织EOS分析 |
4.1.6. 外周血EOS分析 |
4.1.7. 总结 |
4.2. CRSwNP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
4.3. 中医干预对CRSwNP术后疗效的影响 |
4.4. CRSwNP的治疗 |
4.5. 问题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附录 |
附录1 鼻窦CT(Lund-Mackay)评分 |
附录2 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 |
附录3 症状VAS评分 |
附录4 术后复诊单 |
附录5 中医辨证 |
第八章 致谢 |
第九章 综述 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在慢性鼻窦炎中SENP3的缺失通过增加巨噬细胞替代激活介导鼻息肉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绪论 |
第一部分 巨噬细胞SENP3、CD68与CD206 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中的表达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试剂 |
1.2.1 实验材料 |
1.2.2 实验试剂 |
1.2.3 实验设备 |
1.2.4 实验试剂配制 |
1.3 实验方法 |
1.3.1 组织消化 |
1.3.2 流式细胞学检验 |
1.3.3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
1.4 实验结果 |
1.4.1 流式细胞学计数 |
1.4.2 鼻粘膜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 |
1.5 讨论 |
1.6 结论 |
第二部分 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体外的诱导分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设备 |
2.2.3 实验试剂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提取与培养 |
2.3.2 流式细胞学检验 |
2.3.3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流式细胞学计数 |
2.4.2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部分 SENP3 对鼻黏膜变应性炎症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设备 |
3.2.3 实验试剂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方法 |
3.3.2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
3.3.3 石蜡切片LUNA染色 |
3.4 实验结果 |
3.5 讨论 |
3.6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 |
(10)鼻窦灌注液冲洗对鼻息肉术后鼻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鼻息肉的中西医研究 |
一、鼻息肉的中医研究现状 |
(一) 古代病因病机 |
(二) 现代病因病机 |
(三) 中医治疗方法 |
二、鼻息肉的西医研究 |
(一) 鼻息肉发病相关因素 |
(二) 鼻息肉的病理研究 |
(三) 西医治疗方法 |
三、现存的问题及本研究设想 |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分组方案 |
二、治疗方法 |
(一) 手术方法 |
(二) 术后全身用药 |
(三) 术腔常规清理 |
(四) 术腔冲洗 |
三、疗效评价 |
(一) 主观评估 |
(二) 客观评估 |
四、细胞因子检测 |
(一) 取材部位和时间 |
(二) 检测方法 |
五、统计方法 |
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一) 年龄分布情况 |
(二) 性别分布情况 |
(三) 证型分布情况 |
二、疗效比较 |
(一) 主观评估 |
(二) 客观评估 |
三、细胞因子比较 |
(一) 术前鼻窦灌注液组和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 |
(二) 术后鼻窦灌注液组和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 |
(三) 鼻窦灌注液组治疗前后比较 |
(四) 生理盐水组治疗前后比较 |
讨论 |
一、鼻息肉的治疗难点 |
二、细胞因子与鼻息肉复发的关系 |
三、鼻窦灌注液冲洗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 |
(一) 疗效分析 |
(二) 细胞因子的改变 |
(三) 鼻窦灌注液冲洗的作用机理 |
四、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IDO1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何以红. 大理大学, 2021(09)
- [2]鱼酱排毒合剂盥洗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病理学观察和免疫机制初探[D]. 李全鑫.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D]. 司东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HNE通过TRAF6诱导CRSwNP中MUC5AC过表达的机制研究[D]. 邓扬全. 南昌大学, 2021(01)
- [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李全鑫,何中美,张锋,李玲珑,万红,毛得宏. 现代医药卫生, 2021(06)
- [6]鼻息肉患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廉梅,程万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02)
- [7]慢性鼻窦炎临床用药的疗效分析及药学服务路径验证[D]. 周鹤.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中医证型与术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探索[D]. 陈菲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在慢性鼻窦炎中SENP3的缺失通过增加巨噬细胞替代激活介导鼻息肉的形成[D]. 暴喜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10]鼻窦灌注液冲洗对鼻息肉术后鼻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D]. 丁景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