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山西汾城高级中学刘麦红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学生在下面惟耳恭听,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来突出。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及方法,获得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应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一、结合实际,构建小组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前提。构建小组应本着:“组内有差异,组间应平等。”的原则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在合作的过程中各成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小组间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全班各小组的构建达到合理配置有利于主体能动性的发展。每个小组却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师,而是同伴。小组合作学习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二、各抒己见,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课堂上的单向反馈变多向反馈,它不但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条件,还大大增加了每位学生在45分钟内发言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学会了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对待,消除惧怕与别人交往的心理,设法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学生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维的广泛度,增强了学生了解信息的技能,主动探究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得到提高。

三、同舟共济,互助互补

组内合作学习将传统的班级教学转变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成为最终目标,使个人之间的竞争成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极大的消除了学生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为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主体精神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意见,而小组间的交往,可使问题更明朗,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以及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能,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明确分工,锻炼能力

小组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给每个人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获得学习管理的机会,各负责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着组员发材料,领导组织活动,分配组员任务,综合大家意见,代表组员与教师或其他小组联系的职责。在组织管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使每个人既能组织集体,领导他人,又学会接受组织领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行,使课堂逐渐形成了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宽松和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帮他们树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心。

标签:;  ;  ;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