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肺静脉狭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肺静脉,狭窄,心房,射频,完全性,异位,介入治疗。
肺静脉狭窄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胡海波[1](2019)在《肺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PVS)是指由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肺静脉管腔狭窄进而导致血液回流受阻的一系列临床疾病,常见的累积部位有肺静脉开口、肺外肺静脉、肺内肺静脉、肺静脉-左心房吻合口等,可分为先天性肺静脉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CPVS)和获得性肺静脉狭窄(acquired 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APVS)。CPVS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APVS是完全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后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可并发于特发性纵隔纤维化、胸部放疗、恶性肿瘤浸润、心包炎和组织胞浆菌病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的普及,术后并发(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黎秋连[2](2019)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一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in Stenosis,PVS)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治。方法:报告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收治的一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导致的肺静脉狭窄,并结合相关文献对PV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岁男性。2018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阵发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术后规律服用胺碘酮、利伐沙班。术后3个月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咳血丝痰、发热,双肺叩诊呈清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左下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炎症并左侧胸膜腔少量积液。胸膜活检病理:可见少许肺泡组织,肺泡腔开放,肺泡间隔明显增宽,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少许炎细胞浸润。肺组织病理: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呈慢性炎改变,支气管稍扩张,肺泡腔开放,肺泡间隔轻度纤维化伴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见含铁血黄素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局灶见急性炎性渗出物形成。心脏彩超提示左房侧壁左肺静脉开口处可探及星点状细束花色血流信号,未测及高速血流频谱。心脏CT平扫+增强+血管重建提示左下肺静脉开口处重度狭窄,右下肺静脉开口处轻度狭窄。最后诊断为PVS。(2)文献复习结果:1998年1月至2019年1月国内外报道因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导致PVS共68例,其中有62例病例资料详细,男女比例为3.77:1(49/13),男性年龄45.8±12.2岁,女性年龄50.6±12.1岁,发病时距消融手术平均时间为5.4±4.9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61.0%,36/59),呼吸困难(57.6%,34/59),咳痰(32.2%,19/59),胸痛(33.9%,20/59),干咳(13.6%,8/59),活动耐力下降(11.9%,7/59),3例无症状。胸部影像学可表现为肺内渗出实变(63.9%,23/36)、胸腔积液(44.4%,16/36)、磨玻璃影(30.6%,11/36)、肿块结节影(16.7%,6/36)可伴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小叶间隔增厚等。部分病例被误诊为肺炎、肺栓塞、肺结核、免疫相关肺疾病、肺癌等疾病,最后均经心脏CT或MRI平扫+增强、肺血管造影确诊。射频消融后PVS的病因可能是消融能量热损伤致肺静脉内膜弹性纤维增生、胶原沉积并瘢痕收缩,治疗需依据血管狭窄程度、临床症状,选择定期观察、抗凝、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肺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等治疗。其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可即刻改善血流情况及临床症状,但远期再狭窄率高。对此医源性疾病应以预防为主,主要通过改进射频消融方式、积累经验等降低其发生率。结论:1、PVS是射频消融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男多于女,发病时多在消融手术后1-9个月,以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2、胸部影像学可表现为渗出实变、胸腔积液、磨玻璃影、结节肿块等非特异性征象。3、肺静脉造影是诊断PVS的金标准,但其具有有创性、且价格相对高;临床常用CT或MRI平扫+增强+血管叁维重建诊断。4、肺静脉狭窄无症状者除予持续抗凝预防血栓外,尚缺乏针对性治疗,应定期影像学随访。有症状肺者可行支架植入术和肺静脉球囊扩张,即刻疗效较好,但术后1年再狭窄率高,不适合内科介入治疗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5、心房射频消融术后密切随访以及仔细回顾病史有助于早期识别PVS。(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放,温臣,施国丞,张茜,穆宏伟[3](2019)在《肺静脉狭窄猪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双侧肺静脉环缩术建立肺静脉狭窄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肺静脉狭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患者标本进行对比。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幼猪共10头,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5头,肺静脉环缩组5头。手术分两期,分别在两侧经肋间开胸。环缩组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套于肺静脉周围;假手术组使用同样方法开胸,但不环缩肺静脉。术后6周,处死动物取肺静脉,行苏木素-伊红(HE)、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静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取术后肺静脉狭窄患者的增生组织,进行HE、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组织标本。结果动物实验假手术组和肺静脉环缩组手术均存活,但肺静脉环缩组出现明显的肺静脉狭窄。肺静脉环缩组出现了内膜增生、内皮标志物表达降低和间充质标记物表达增加,且内膜细胞中内皮和间充质标记物共表达。动物模型HE与免疫荧光结果与人标本结果一致。结论动物模型的症状、病理与临床相符,可以为肺静脉狭窄相关分子机制、药理和临床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勇,肖瑶,张颖,高杨,窦瑞雨[4](2019)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PVS)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3例射频消融致PV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PVS均因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嗽、咯血、胸痛及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部影像表现为渗出实变影、胸腔积液,最终经肺血管MRA或CT肺血管造影确诊,1例接受了支架置入术,2例接受了药物保守治疗,随访4个月~9年,患者一般状况可,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复习了60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PVS病例的临床资料,男性50例,女性10例,年龄16~70岁。患者发病时距射频消融手术平均时间为5(2~7)个月,临床表现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咳痰及胸痛最为常见,胸部影像以实变影、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腔积液最为多见,治疗以介入治疗、肺叶切除及手术修复为主。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若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胸部影像表现为渗出实变影、磨玻璃影、胸腔积液及小叶间隔增厚,应警惕PVS可能,CT肺血管造影是评价和诊断PVS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孙源君,尹晓盟,夏云龙[5](2018)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诊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肺静脉狭窄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或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漏诊、误诊率偏高,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治疗策略包括介入及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为常用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率偏高,治疗后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再次干预治疗,外科治疗对于严重肺静脉狭窄也有良好效果。本文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宋海龙,杨仕海,陶曙光,谷疆蓉,韩剑刚[6](2018)在《弯刀综合征术后肺静脉狭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复习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相关文献,了解这类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外科治疗的1例弯刀综合征术后肺静脉狭窄并两次行肺静脉狭窄矫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以"toal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为检索词在pubmed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此例弯刀综合征术后7个月发现肺静脉狭窄,第一次行肺静脉狭窄矫治术,术中发现肺静脉切口处远心端内膜增厚伴狭窄,切除增厚的内膜,扩大肺静脉切口,并采用SATURELESS技术。时隔3个月再次出现同样部位肺静脉狭窄,且狭窄段进一步向肺静脉远心端延伸,再次采用同样方法矫治,术后72小时仍不能脱离ECMO,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共检索中文文献5篇,外文文献14篇,保留较为详细病例资料文献13篇,涉及病例98例。结论:术后肺静脉狭窄是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严重并发症,属于进展性疾病,其发病可涉及多种机制,再手术病死率高,亦会发生再狭窄。SATURELESS技术在治疗肺静脉异位引流及术后肺静脉狭窄方面优点显着,但肺静脉切口如果反复出现因纤维内膜增生和瘢痕形成所导致的广泛肺静脉狭窄,则肺移植术或心肺移植成为此类患儿的唯一选择。(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王刚,周更须,王辉,陈曦[7](2018)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外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PPVS)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PPVS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方式。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5例PPVS患儿行手术治疗。男性2例,女性3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初次手术年龄1~26d,平均(12.2±5.3)d;体质量3.1~4.0kg,平均(3.4±1.2)kg。再次手术年龄2月~3岁,两次手术间隔65d~3年。手术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例,深低温停循环1例。吻合口纤维瘢痕切除4例,无缝线缝合技术1例。手术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例,深低温体外循环1例。体外循环时间102~150min,平均(127.5±15.8)min;主动脉阻断47~75min,平均(62.3±9.5)min;1例停循环时间42min。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分支肺静脉梗阻1例,术后7个月死亡;余3例患儿发育良好。结论: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后肺静脉狭窄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预后不良。发病机制与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类型、肺静脉发育情况及外科操作等因素有关。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秦志华,施军卫,邱青,姚凡[8](2018)在《房颤导管消融造成肺静脉狭窄致大咯血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26岁,已婚,南通某电子厂工人。因“突发咯血2 d,量约500 ml”于2017年2月17日11:12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大口咯血,急至当地镇医院就诊,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效果欠佳,仍有反复咯血,共4次,总量约500 ml。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散在炎症,纵隔内(本文来源于《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防痨科技奖颁奖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4-25)
余敏,李燕,苗立云,马苗,朱斌[9](2016)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2例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因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及胸痛;患者均曾于外院误诊为肺炎等其他疾病,抗感染治疗无效;其胸部CT均可见局部的渗出性实变,伴不同程度的小叶间隔增厚及小结节影。患者最终均经CT肺静脉成像确诊为肺静脉狭窄。复习了21例房颤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临床症状以咯血、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及咳嗽最为常见,胸部影像学以实变影、磨玻璃影、胸腔积液及小叶间隔增厚最为常见。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若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局部的渗出性实变伴小叶间隔增厚及小结节影,应高度警惕肺静脉狭窄可能。应用CT肺静脉造影增强结合肺静脉叁维成像技术,可以清楚显示各肺静脉的开口直径及其分支,是评价和诊断肺静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张佑俊,潘欣[10](2016)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肺静脉狭窄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出现狭窄部位肺淤血和肺血流灌注障碍,晚期可能发生进展性肺循环高压,预后差,死亡率增高。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介绍肺静脉狭窄的病因及病理特点,临床诊断要点及处理。(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肺静脉狭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in Stenosis,PVS)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治。方法:报告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收治的一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导致的肺静脉狭窄,并结合相关文献对PV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岁男性。2018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阵发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术后规律服用胺碘酮、利伐沙班。术后3个月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咳血丝痰、发热,双肺叩诊呈清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左下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炎症并左侧胸膜腔少量积液。胸膜活检病理:可见少许肺泡组织,肺泡腔开放,肺泡间隔明显增宽,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少许炎细胞浸润。肺组织病理: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呈慢性炎改变,支气管稍扩张,肺泡腔开放,肺泡间隔轻度纤维化伴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见含铁血黄素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局灶见急性炎性渗出物形成。心脏彩超提示左房侧壁左肺静脉开口处可探及星点状细束花色血流信号,未测及高速血流频谱。心脏CT平扫+增强+血管重建提示左下肺静脉开口处重度狭窄,右下肺静脉开口处轻度狭窄。最后诊断为PVS。(2)文献复习结果:1998年1月至2019年1月国内外报道因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导致PVS共68例,其中有62例病例资料详细,男女比例为3.77:1(49/13),男性年龄45.8±12.2岁,女性年龄50.6±12.1岁,发病时距消融手术平均时间为5.4±4.9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61.0%,36/59),呼吸困难(57.6%,34/59),咳痰(32.2%,19/59),胸痛(33.9%,20/59),干咳(13.6%,8/59),活动耐力下降(11.9%,7/59),3例无症状。胸部影像学可表现为肺内渗出实变(63.9%,23/36)、胸腔积液(44.4%,16/36)、磨玻璃影(30.6%,11/36)、肿块结节影(16.7%,6/36)可伴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小叶间隔增厚等。部分病例被误诊为肺炎、肺栓塞、肺结核、免疫相关肺疾病、肺癌等疾病,最后均经心脏CT或MRI平扫+增强、肺血管造影确诊。射频消融后PVS的病因可能是消融能量热损伤致肺静脉内膜弹性纤维增生、胶原沉积并瘢痕收缩,治疗需依据血管狭窄程度、临床症状,选择定期观察、抗凝、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肺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等治疗。其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可即刻改善血流情况及临床症状,但远期再狭窄率高。对此医源性疾病应以预防为主,主要通过改进射频消融方式、积累经验等降低其发生率。结论:1、PVS是射频消融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男多于女,发病时多在消融手术后1-9个月,以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2、胸部影像学可表现为渗出实变、胸腔积液、磨玻璃影、结节肿块等非特异性征象。3、肺静脉造影是诊断PVS的金标准,但其具有有创性、且价格相对高;临床常用CT或MRI平扫+增强+血管叁维重建诊断。4、肺静脉狭窄无症状者除予持续抗凝预防血栓外,尚缺乏针对性治疗,应定期影像学随访。有症状肺者可行支架植入术和肺静脉球囊扩张,即刻疗效较好,但术后1年再狭窄率高,不适合内科介入治疗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5、心房射频消融术后密切随访以及仔细回顾病史有助于早期识别PV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静脉狭窄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辉,胡海波.肺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2].黎秋连.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一例并文献复习[D].广西医科大学.2019
[3].朱放,温臣,施国丞,张茜,穆宏伟.肺静脉狭窄猪模型的建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4].陈勇,肖瑶,张颖,高杨,窦瑞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5].孙源君,尹晓盟,夏云龙.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诊治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8
[6].宋海龙,杨仕海,陶曙光,谷疆蓉,韩剑刚.弯刀综合征术后肺静脉狭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
[7].王刚,周更须,王辉,陈曦.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外科治疗[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
[8].秦志华,施军卫,邱青,姚凡.房颤导管消融造成肺静脉狭窄致大咯血一例[C].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防痨科技奖颁奖大会论文汇编.2018
[9].余敏,李燕,苗立云,马苗,朱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
[10].张佑俊,潘欣.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