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易代论文_花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宋元易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宋元,文士,浙东,儒士,心态,总目,文学批评。

宋元易代论文文献综述

花兴[1](2019)在《略论理学对宋元易代之际南方儒士心态影响——以吴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末年,在理学的影响下,许多儒者对以时文取士进行反思。宋元鼎革之后,这种反思仍在继续。有些儒者在宋亡后坚守节义,隐居着述,以传递道统为己任。随着元廷推崇理学,广设学校,越来越多的南方儒者通过出任学官、参与讲学等方式,逐渐接受并融入新朝。(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灵[2](2018)在《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的行为选择及其心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以文人心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3世纪金末、宋末文人心态的分析,考察文人心态在易代时期的共性与个性,论析文人心态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迁,并阐释各类文人心态产生的思想原因,最终揭示文人心态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体现出的深刻意义。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绪论交代了心态与文学的关系和13世纪易代时期文人生活的历史背景,阐述了金末文人心态和宋末文人心态两大课题的研究史。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论述季末文人在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机时,一方面感到惊怖和愤恨,一方面为汉儒文明的崩溃而痛心,因此产生了无可奈何的追忆心态、痛定思痛的反省倾向和消极遁世的逃避心理。第二章论述文人在认同自我身份的前提下,勇敢和蒙元入侵者做对抗,甚至不惜以身殉国、慷慨赴死,同时还要在精神上承受巨大痛苦的心态。第叁章探讨了当蒙古族稳固统治以后,文人在新的时代看待政治、审视自我、寻找出路的多样心态。结语回顾了正文的研究结论,接续之前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强调了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心态呈现出的差异性、流动性和矛盾性,概括了文人心态的成因,说明文人心态与政治、传统儒家思想、文人精神追求与道德追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宋元易代时期的南北方文人数量众多,论文无法面面俱到地分析每个文人的心态细节,因此,本文所论述的所有文人心态的总和,并不等于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的全部心态。本文侧重于发掘出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群体所存在的一些心态,剖析心态产生的原因,借助文人留下的诗、词、文以展示文人心态的表现形式。在论及典型人物的典型心态时,本文以某个人物的典型心态作为例证展开个体分析,以小证大。在分析文人共有的普遍心态时,本文则采取宏观视角,全面地展示此类文人心态彰显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何忠礼[3](2018)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士大夫——以浙东地区的士大夫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西周以来,在分封制中就有大夫和士的等级,当时的士、大夫和士大夫,既习文,又不摒弃武事,所以并无严格的文武之分。魏晋以后到唐代,随着察举制和科举制的盛行,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而入仕的士人大增,士大夫逐渐成为文臣的专称。赵宋政权建立后,通过改革科举制度,造就了大批以科举入仕的士大夫。进入南宋,浙东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近京畿的有利条件,更多的士人通过科举进入士大夫行列。宋元易代之际,士大夫中主要形成了叁种政治态度:坚持抗元,直至殉国;隐居山林,拒绝征召;归降元朝,成为貮臣。其成因有叁:一是"华夷之辨"的认识和儒家思想的教育;二是力图通过文化优势,消极反抗元政权;叁是南宋尚武精神的缺失,一些人在元朝的威逼利诱下,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屈辱投降的道路。其中,持第二种政治态度的士大夫占了绝大多数,以王应麟、黄震、胡叁省为代表浙东士大夫,可以作为他们的典型代表。(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熊燕军[4](2017)在《宋元易代与宋季忠义人的历史书写——以《宋史·陈照传》立传始末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州之战是宋元战争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战役之一,涌现了许多以身殉国的忠义之士,通判陈照即其一。至正重修叁史时,余阙以史料问题为由拒绝了陈显曾为其先祖陈照立传的请求。事实上,《陈照墓志》《陈照小传》此前已在社会流传,而陈显曾提供的家传材料真实性也很高。余阙始终以忠义自勉,这样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想掩饰元初重臣伯颜血腥的常州屠城之举,将伯颜塑造成为元朝的道德楷模,以激励元季士人报效国家。后来,余阙虽然勉强为陈照立传,也参考了《陈照墓志》《陈照小传》的内容,却将文字大幅精简,删减了大部宋人殉节和全部元人屠城的细节描写。(本文来源于《宋史研究论丛》期刊2017年02期)

吴亚娜[5](2016)在《《四库全书总目》宋元易代文学的断限与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库全书总目》以朝代变更作为文学分期断限的依据,建构出《总目》的文学史观。《总目》从作家是否出仕新朝,是否有遗民之思以及其入元时的齿轮年龄叁个维度,考量宋元易代之际作家的朝代归属问题。在对宋元易代文学进行批评之时,《总目》致力于挖掘遗民的爱国义举,抨击贰臣的失节之污,以作家人品来衡量文品,以文风兴衰来反观世运。《总目》对易代文学的断限与批评作为一种知识评判,与清代的官方权力意志结盟形成强大的权力话语,在易代文学断限标准与文学批评背后隐藏彰显正流、隐去动乱的政治目的,以及表彰忠义、抨击失节的教化意图,实现了权力话语向文化思想领域的渗透。(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6年06期)

张邦炜[6](2015)在《应当怎样看待宋元易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宋元易代视为"第一次亡国",出自孙中山。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发展变化较大。孙中山是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论的首倡者之一,他较早采用"中华民族"新概念,力主"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范文澜等史家对孙中山的民族理论又有新发展。谭其骧强调不应当"以宋朝人自居",针对性极强。"厓山之后无中国"的感叹并未准确表达宋朝遗民的哀怨愤懑心理,有替腐朽的晚宋王朝唱挽歌之嫌。元代社会有退有进,中华文明在元代又有新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杨亮[7](2013)在《宋元易代之际南方文士心态蠡测——以舒岳祥、戴表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易代"是传统文学关注点之一,而其中士大夫命运也在此背景下展开并发生了变化。"忠义"、"遗民"、"贰臣"等分类标签成为描述和易代之际士大夫心态及诗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而这其中的复杂性其及其诗文表现的特点往往会被"过滤性"认识。本文试图从当时文献史料和舒岳祥、戴表元的文本解读出发,将易代之际的时代大背景和士大夫的日常生活结合,以此来分析宋末元初易代之际南方文士的命运变化。认为其历经了由拒绝到认同,再到主动合作的变化过程。这一历程在南士群体中具有典型性。他们对元政权有着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元朝统治格局的扩大、雄浑使南士认为其可以和历史上的唐、宋相媲美;另一方面南士生存处境却迅速恶化,失去了往日士大夫阶层的荣耀感、优越感。显然,日常生存的困境迫使他们更需彰显自身之价值,不仅为了维护其生存的需要,而且要体现其尊严的价值。因而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对宋元易代之际的群体研究,不必夸大其遗民身份或所谓高洁之品质。生存境遇之选择与人生终极理想的难以实现使他们的选择趋于务实、灵活,以此会对宋元之际南方文士的诗文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期刊2013年01期)

杨亮[8](2009)在《从拒绝到认同——以宋元易代之际南方文士立场转变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末元初易代之际,南方文士群体在政治地位和生活境遇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元初,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元廷官员贪污暴敛使他们生存环境更为艰难。但是元廷统治策略的变化对南方文士的命运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元廷对儒学的重视使南方文士群体与元廷找到了契合之处。南士群体在夷夏观念的摇摆之中历经了由拒绝到认同,再到主动合作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遗民色彩、故国情结的虚幻性。(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宋元易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篇论文以文人心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3世纪金末、宋末文人心态的分析,考察文人心态在易代时期的共性与个性,论析文人心态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迁,并阐释各类文人心态产生的思想原因,最终揭示文人心态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体现出的深刻意义。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绪论交代了心态与文学的关系和13世纪易代时期文人生活的历史背景,阐述了金末文人心态和宋末文人心态两大课题的研究史。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论述季末文人在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机时,一方面感到惊怖和愤恨,一方面为汉儒文明的崩溃而痛心,因此产生了无可奈何的追忆心态、痛定思痛的反省倾向和消极遁世的逃避心理。第二章论述文人在认同自我身份的前提下,勇敢和蒙元入侵者做对抗,甚至不惜以身殉国、慷慨赴死,同时还要在精神上承受巨大痛苦的心态。第叁章探讨了当蒙古族稳固统治以后,文人在新的时代看待政治、审视自我、寻找出路的多样心态。结语回顾了正文的研究结论,接续之前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强调了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心态呈现出的差异性、流动性和矛盾性,概括了文人心态的成因,说明文人心态与政治、传统儒家思想、文人精神追求与道德追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宋元易代时期的南北方文人数量众多,论文无法面面俱到地分析每个文人的心态细节,因此,本文所论述的所有文人心态的总和,并不等于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的全部心态。本文侧重于发掘出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群体所存在的一些心态,剖析心态产生的原因,借助文人留下的诗、词、文以展示文人心态的表现形式。在论及典型人物的典型心态时,本文以某个人物的典型心态作为例证展开个体分析,以小证大。在分析文人共有的普遍心态时,本文则采取宏观视角,全面地展示此类文人心态彰显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宋元易代论文参考文献

[1].花兴.略论理学对宋元易代之际南方儒士心态影响——以吴澄为中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赵灵.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的行为选择及其心态分析[D].江南大学.2018

[3].何忠礼.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士大夫——以浙东地区的士大夫为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

[4].熊燕军.宋元易代与宋季忠义人的历史书写——以《宋史·陈照传》立传始末为中心[J].宋史研究论丛.2017

[5].吴亚娜.《四库全书总目》宋元易代文学的断限与批评[J].浙江学刊.2016

[6].张邦炜.应当怎样看待宋元易代[J].人文杂志.2015

[7].杨亮.宋元易代之际南方文士心态蠡测——以舒岳祥、戴表元为例[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3

[8].杨亮.从拒绝到认同——以宋元易代之际南方文士立场转变为中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宋末遗民诗-谢枋得像),关于它的用途,似有隐约的争议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标签:;  ;  ;  ;  ;  ;  ;  

宋元易代论文_花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