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组成论文_战兴晓,刘希光,刘祥龙,吕静,孙敬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色谱,北区,女贞子,检测器,转录,多糖。

分子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战兴晓,刘希光,刘祥龙,吕静,孙敬林[1](2019)在《女贞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与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透析进一步纯化女贞子多糖,通过对女贞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组成分析,为探究多糖生物活性与其组成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实验以女贞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女贞子多糖,通过Sevage法、过氧化氢、透析等方法纯化多糖,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叁氟乙酸水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器分析多糖组成。结果女贞子多糖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72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673,女贞子多糖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3种单糖所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9.14∶8.10∶5.18。结论此种方法纯化后的女贞子多糖组成较为均一,纯度较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器无需柱前衍生化即可分析多糖中单糖组成。(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8期)

刘艳艳,代爱英,韦岩,石嵩,张海燕[2](2019)在《《蛋白质分子组成》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分子组成中涉及氨基酸结构、肽键等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抽象,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对教学实践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白玉,张红洋[3](2019)在《基于变易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研究——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教育学院卢敏玲教授等创立的课堂学习研究,综合了日本授业研究和中国大陆的教研备课模式的优点,以变易理论为依据,通过识别、确定、设计学习内容关键特征,以切实促进学习真正发生为落脚点,对香港中小学的教学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和较好的效果。以高中物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为例,探索基于变易理论的课题学习研究,切实推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的提升和改进。(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期刊2019年08期)

亓晓蕾,王瑞霞,吕广德,孙宪印,牟秋焕[4](2019)在《基于SNP分子标记泰科麦系列小麦遗传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我单位近几年新育成品种(系)的遗传基础,以济麦22为对照,利用403个SNP标记对22份小麦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分子标记系谱和染色体基因型图谱分析其遗传组成。分析分子标记系谱结果发现:我单位育成的21个小麦品种(系)与对照济麦22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0~0.98之间,其中10个小麦品种(系)归为类群Ⅰ,2个小麦品种归为类群Ⅱ,2个小麦品种归为类群Ⅲ,剩余8个小麦品种(系)未被成功归类。分析染色体基因型图谱发现:21份小麦品种(系)在小麦各染色体上的等位变异数均不同,对比SNP标记位置发现在小麦染色体的1BL、1DL、2AS、2DL、5DL、7BS、7BL和7DS上均有相同SNP位点,分别为AX-108740171 (chr1B334292374)、AX-111116895(chr1D276211088)、AX-110925974 (chr2A246344988)、AX-110627926(chr2D590331181)、AX-89369759 (chr5D360894149)、AX-109940858(chr7B60085667)、AX-109926256 (chr7B724178396)、AX-108934048(chr7D317663399)。目前已报到QTL中,在AX-108740171、AX-110925974和AX-108934048位点上,均有与增加千粒重的QTL紧密连锁;AX-110627926位点上,与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穗数及产量的QTL紧密连锁;AX-89369759和AX-109940858位点上,均与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的QTL紧密连锁;AX-109926256位点上,与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及单株穗数的QTL紧密连锁;AX-111116895位点上暂无报道QTL。这8个SNP位点为我单位育成小麦品种(系)的特有位点,是长期注重产量性状选择的结果。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我单位近几年育成品种的遗传组成,为下一步小麦品种的组配和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何冬秀[5](2019)在《基于职业规划教育对“细胞的分子组成专题”进行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细胞的分子组成专题"为例,尝试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在专题复习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利于培养学生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有效规避高考后盲目选择大学专业和未来择业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馨叶,聂尧[6](2019)在《基于无序结构和多结构域组成特征的酶蛋白分子改造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鲁兰酶是催化未修饰底物的α-1,6-糖苷键水解的脱支酶,在食品、制药、能源和高聚物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普鲁兰酶通常含有多结构域的结构组成特征,其结构域或组成模块(CBM、催化域、N端、C端、X模块)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2]。而且,普鲁兰酶的N端区域普遍存在显着而多样的无序柔(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辛倩[7](2019)在《基于转录组SSR分子标记的甘草属植物杂交区组成及种间基因渐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杂交在物种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甘草属(Glycyrrhiza L.)植物的种间由于生殖隔离的机制不完善,邻域和同域分布物种,种间常常发生杂交及基因渐渗现象,对自然居群遗传结构和物种分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胀果甘草转录组35,717条genes序列数据进行SSR的挖掘和分析;并通过筛选出的转录组SSR对不同杂交区杂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物种组成(亲代及子代)的遗传结构、基因渐渗程度和方向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杂交区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与物种组成、遗传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杂交区的杂交物种组成和基因渐渗差异,探讨不同环境选择压力下,自然杂交对甘草属物种形成和遗传分化的影响,为甘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及杂交物种形成、适应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对胀果甘草转录35,717条genes序列的SSR查找和特征结果表明:共7660条转录组序列包含10,378个SSR位点;SSR重复以叁核苷酸(5,111,47.60%)重复最多,重复类型以CAA/GAA为主;其次是二核苷酸(5,102,47.51%)重复,重复类型以CT/TC(1,879,36.83%)为主。设计合成并筛选出的41对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范围在0.173-0.644之间,引物多态性扩增率83.7%,是进行甘草属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新SSR标记。2.不同杂交区的物种遗传结构、杂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甘草属杂交区的杂交类型及其与亲本种的渐渗方向、程度的不同,与分布区物种类型和生境的差异有关:(1)阿拉尔B、吐鲁番杂交区的杂交类型为胀果甘草与光果(密腺)甘草的种间杂交种、杂交后代与亲本回交的渐渗种。其中,阿拉尔B杂交区有两种杂交类型,分别为杂交后代与2个亲本种的双向杂交渐渗种,杂交区构成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回交渐渗种;吐鲁番杂交区组成主要以F1代为主,其次是与胀果甘草的回交后代,这可能与其相对封闭不受干扰的沟谷生境有关。(2)库尔勒、焉耆杂交区及甘肃分布区的杂交类型为胀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的种间杂交种,杂交后代与亲本回交形成的渐渗种。其中,库尔勒杂交区组成主要为胀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种间杂交F2;焉耆杂交区主要为F2,杂交后代与乌拉尔甘草单向渐渗的渐渗种,渐渗程度不同,导致形态上出现偏向胀果甘草或乌拉尔甘草的形态分化;甘肃杂交区为胀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种间杂交F1代及其与乌拉尔甘草单向回交渐渗种。3.胀果甘草、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和杂交类群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H=0.545、0.553、0.561、0.667;I=1.034、1.048、1.052、1.295),杂交类群>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同一物种不同分布区,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含盐量有一定关系。胀果甘草分布区的土壤含水量越低,遗传多样性越低,干旱环境的选择压力使胀果甘草耐旱性强的基因型适应极端环境形成;土壤含水量越高,另一亲本的物种的出现,有可能促进了杂交和渐渗种的产生,导致遗传多样性升高。光果甘草分布区土壤含水量越高,遗传多样性越低,体现为越趋于较低(含水量增加)的干旱环境选择压力,其基因型越趋同,说明分布区的土壤含水量这一环境因子对甘草属的物种分布和遗传分化具有一定影响。另外,杂交区的土壤含盐量越高,杂交类型的遗传多样性越高,体现了高盐环境的选择压力使杂交类型的基因型更复杂。以上结果表明,甘草属的物种分布与土壤含水量和总盐量有一定的关系,土壤因素与遗传多样性趋势上存在一致性。环境选择压力可能在甘草属杂交物种形成与分化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志昌[8](2019)在《宁东煤中有机质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及定向转化反应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东煤田中低阶煤储量丰富,是宁夏煤化工产业理想的原料工业基地。了解宁东煤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和定向转化的机理对于实现宁东煤的高附加值利用,转化宁夏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为强劲的经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取宁东煤田红柳矿(HL)、羊场湾矿(YCW)和梅花井矿(MHJ)煤样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次以石油醚、二硫化碳(CS_2)、甲醇、丙酮、等体积的丙酮/CS_2混合溶剂对叁种煤样分别进行了分级萃取,得到各级萃取物和萃余煤。然后依次选用环己烷、苯和甲醇作为热溶溶剂,蒽作为活性氢受体,对叁种煤样的萃余煤分别进行了热溶解聚,得到各级热溶物及热溶残渣。最后,制备了磁性负载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剂,并对热溶残渣进行催化加氢裂解。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叁种煤样的各级萃取物、热溶物和催化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分级萃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宁东煤中较易溶出的有机质分子。石油醚萃取物以烷基取代环己烷为主;CS_2萃取物以大分子芳烃及芳烃衍生物为主;甲醇萃取物中则主要为正构烷烃和烷基取代苯;丙酮萃取物中主要是以含氧有机物为主的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经前几级萃取后丙酮/CS_2萃取产物中可检测组分较少,且主要以大分子为主。甲醇对各煤样的萃取率最高,石油醚对各煤样的萃取率最低,说明萃取率不仅与煤样本身有关,而且与溶剂极性和溶解性有关。从产物组成上看,叁种煤样分级萃取物中可检测组分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其中环烷烃类,取代芳烃类和杂原子有机物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还检测到少量高附加值产物如角鲨烯、姥鲛烷和植烷等,对宁东煤的高效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叁种萃余煤的热溶物收率随着热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相比于环己烷和苯,甲醇对于煤结构中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溶出效果最好。300℃下热溶产物中芳烃类的含量较高,烯烃类含量最低。大部分芳烃是以甲基、乙基、异丙基和长链烷基等为取代基的取代芳烃,推测其主要游离于煤中的大分子网状结构中。还检测到丰富的酚类化合物,主要以烷基取代的苯酚为主。与分级萃取结果对比分析,热溶物中烷烃的含量较高,说明煤结构中烷烃类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特别是支链烷烃在煤复杂的结构网络中有较强的绕合作用,温和条件下萃取并不能将其大量溶出。制备的磁性负载型固定超强碱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分布较好的介孔结构和较强的碱性位点。相比分级萃取和变温热溶,煤样的热溶残渣经催化加氢反应后产物中可溶物的收率明显提高,表明固体超强碱能有效促进煤结构中有机质分子间共价键的断裂。催化裂解产物中的芳烃类、酚类和酮类含量较高,特别是酚类化合物,说明了固体超强碱催化剂能促进煤结构中连接苯氧基和大分子网络骨架结构的-C-O-键的断裂。(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雷云[9](2019)在《渤中凹陷北区油气分子组成的非均质性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渤中凹陷及其周缘地带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渤中凹陷北区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现已进入了勘探的中后期,研究区内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加,掌握本区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对后续的勘探工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及理论能够很好的衡量出油气分子组成的非均质性,为进一步揭示本区内油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轻烃的气相色谱及饱和烃的GC-MS技术对渤中凹陷北区不同油气井所取的原油及储集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区内有机质来源及类型、沉积环境及其介质条件、热演化成熟度及微生物降解程度等特征;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组合特征对原油的来源和类型进行了划分,结合油气的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从而揭示油气的富集规律。在本区主要得到了以下认识:(1)通过分析渤中凹陷北区油气分子组成特征发现,微生物降解作用是非常普遍的次生蚀变现象之一。研究区内构造高部位及浅层样品遭受过较为严重的微生物降解,轻烃组分基本消失殆尽、正构烷烃的分布面貌尽失,由于严重的微生物降解作用使得萜烷、甾烷系列化合物亦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伴随有25-降藿烷的检出,重度的微生物降解还使得油气的黏度及密度变大;构造低部位及较深层样品经历过轻-中等程度的微生物降解,轻烃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正构烷烃的分布面貌不完整,而未降解的样品具有较为齐全的轻烃和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因此,在对渤中凹陷北区油气分子组成的研究时,应选用未遭受微生物降解或降解程度极为轻微的样品进行分析。(2)通过对未降解或降解程度极为轻微样品的轻烃气相色谱分析,基于C_7轻烃分子的碳环优势理论发现,大部分位于石臼坨凸起西段及其西南斜坡带、南缘临近次级洼陷区及中段的样品普遍存在六元环优势,TOL+MCC_6丰度范围集中在45%~55%之间,但该类样品不存在明显的芳环优势,而六元环优势常预示着烃源岩具有陆源有机输入的贡献;位于石臼坨凸起东段QHD29-2E井区的部分样品不仅存在六元环优势而且还具有芳环优势,个别样品P_2+P_3丰度介于38%~50%之间表现为叁元环相对优势。通过Thompson成熟度参数发现,石臼坨凸起西段西南斜坡带CFD6-4-2井的样品的正庚烷值小于18、异庚烷值小于0.8,为微生物降解油特征;石臼坨凸起西段、部分的西南斜坡带、南缘临近次级洼陷区、中段以及部分东段样品的正庚烷值主要集中在20~44之间、异庚烷值分布在0.6~4之间,显示原油进入了热演化成熟阶段,大多数样品体现出成熟原油的特征。(3)通过对未降解或降解程度极为轻微样品的饱和烃GC-MS分析发现,正构烷烃多表现出一定的正态分布特征,碳数范围主要在nC_(12)~nC_(38)之间,大部分样品的奇偶优势不明显,Pr/Ph主要在0.41~1.49之间,Pr/nC_(17)分布范围在0.35~2.61之间,Ph/nC_(18)分布范围在0.32~1.94之间,Pr/nC_(17)和Ph/nC_(18)关系图表明烃源岩多在弱氧化-偏还原条件的湖泊环境下形成。C_(27)/C_(29)ααα20R规则甾烷比值集中在0.5~1.5之间,再结合样品的C_(27)~C_(29)ααα20R规则甾烷叁角图来看,研究区内有机质的来源上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从指示热演化成熟度的Ts/Tm、C_(29)甾烷ααα20S/(ααα20S+ααα20R)和C_(29)甾烷αββ/(ααα+αββ)的比值来看,大部分样品均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显示为成熟原油的特征。(4)通过聚焦于渤中凹陷北区内生物标志物的特征,本区原油可以划分为:主体原油、高伽玛蜡烷原油和高C_(24)-四环萜烷原油。主体原油具有高丰度4-甲基甾烷、低伽玛蜡烷丰度、低C_(24)-四环萜烷丰度特征,预示沙叁段烃源岩的主要贡献,也有可能是沙一段烃源供烃的混入;高伽玛蜡烷原油具有高丰度伽玛蜡烷、低C_(24)-四环萜烷丰度、低4-甲基甾烷丰度特征,预示咸化环境下形成的沙一烃源局部贡献明显,而东营组烃源的贡献有限;高C_(24)-四环萜烷原油具有高丰度C_(24)-四环萜烷,偏低伽玛蜡烷丰度、低4-甲基甾烷丰度特征,预示东营组烃源岩的主要供烃贡献。主体原油分布最为广泛,主要集中在石臼坨凸起的西段、西南斜坡带及中段;高伽玛蜡烷原油主要分布于石臼坨凸起东段的QHD29-2E井区;而高C_(24)-四环萜烷原油主要分布于石臼坨南缘临近次级洼陷区的BZ1-1、BZ2-1井区,具有明显的东营组烃源岩的注入特征,这是典型东营组烃源岩油气分子的优势运移路径,为探究油气的后期注入的焦点、追踪油源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5-01)

朱光有,池林贤,张志遥,李婷婷,杨海军[10](2019)在《塔里木盆地大北气田凝析油中分子化合物组成与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构造极为复杂、埋藏超深的微含凝析油大气田。运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对5个凝析油样品分析发现,正构烷烃系列保存完整,含有丰富的金刚烷类化合物。根据甲基金刚烷类指数计算出凝析油相当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为1.3%~1.6%阶段的产物。依据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与镜质体反射率拟合公式计算出天然气成熟度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为1.3%~1.7%,反映出天然气和凝析油属于同期且在高成熟阶段生成。大北气田成藏条件优越,古近系发育巨厚膏盐岩,直接覆盖于白垩系优质砂岩储集层之上,煤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大、持续强充注,盐下冲断构造成排展布,断裂极为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这些因素共同控制了大北大型气田的形成。图8表5参53(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分子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蛋白质分子组成中涉及氨基酸结构、肽键等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抽象,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对教学实践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1].战兴晓,刘希光,刘祥龙,吕静,孙敬林.女贞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与组成分析[J].中草药.2019

[2].刘艳艳,代爱英,韦岩,石嵩,张海燕.《蛋白质分子组成》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3].白玉,张红洋.基于变易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研究——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9

[4].亓晓蕾,王瑞霞,吕广德,孙宪印,牟秋焕.基于SNP分子标记泰科麦系列小麦遗传组成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5].何冬秀.基于职业规划教育对“细胞的分子组成专题”进行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9

[6].王馨叶,聂尧.基于无序结构和多结构域组成特征的酶蛋白分子改造策略[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7].辛倩.基于转录组SSR分子标记的甘草属植物杂交区组成及种间基因渐渗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8].王志昌.宁东煤中有机质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及定向转化反应的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雷云.渤中凹陷北区油气分子组成的非均质性及其意义[D].长江大学.2019

[10].朱光有,池林贤,张志遥,李婷婷,杨海军.塔里木盆地大北气田凝析油中分子化合物组成与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种类型的右手螺旋链及叁维网络结构两种类型的链形成的二维层化合物16的分子结构凸凹形链和十四元环构筑的二维层化合物4晶体结构热椭球图星状共轭共聚物HCP-star-PEG45在浓度...

标签:;  ;  ;  ;  ;  ;  ;  

分子组成论文_战兴晓,刘希光,刘祥龙,吕静,孙敬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