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

血站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

四川省自贡市中心血站643000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116名在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8名,针对常规组献血者行常规护理,针对干预组献血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发生献血反应的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可以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程度,护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血站;心理护理;效果

无偿献血指的是个人自愿向社会贡献自身血液的公益事业,献血者不会向个人及单位索取报酬[1]。伴随人们对献血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提升,无偿献血人数也随之增加,但在献血中献血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没有献血经历的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血站护理需要心理护理[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116名在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进行研究,探析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116名在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进行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初次献血者,在献血之前对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均正常可无偿献血,不接受有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的无偿献血。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8名,常规组男28名,女30名,年龄介于20-40岁,平均年龄为(29.5±3.5)岁;干预组男30名,女28名,年龄介于19-39岁,平均年龄为(29.4±3.6)岁。两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即存在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针对常规组献血者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理指标测定,并告知献血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血液采集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和语言支持。针对干预组献血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①献血前护理。先对献血者行健康宣教,向献血者介绍相关生理知识,使其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提升,打消其顾虑,并让献血者认识到适当的献血和定期献血对血液粘滞性增加所导致的相关心脑血管等疾病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对保持精力充沛有帮助,且不会对学习和工作产生影响。在环境方面,应为献血者创造良好环境,可以通过花草、标语、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营造。采血人员在与献血者交流中应表现出足够的自信,让其心态中的‘质疑感’转为‘踏实感’。在与献血者沟通中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素质层次给予相应的沟通方式,作用在于:让献血者具有被尊重感,而且增强沟通有效性,有效缓解献血者心理压力。②献血中护理。在血液采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献血者神情变化予以重点关注,血液采集操作应熟练掌握,避免给献血者带来不必要穿刺刺激,使献血者信任程度提升,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同时注意穿刺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并指导献血者放松全身,告知献血者抽血过程比较短暂,使其身心得到放松。采血过程中在不影响操作程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献血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喜好等适当地聊一些轻松的话题,甚至可以开一点礼貌性的玩笑,分散献血者高度恐惧的注意力。③献血后护理。指导献血者以正确的方式按压血管,同时对献血者感受进行询问,询问其是否存在不适症状,针对不适症状应予以对应处理,并给予献血者心理安慰,告知其出现相关反应的原因,避免献血者产生恐慌心理,另外嘱献血者注意护理好穿刺部位,避免感染。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献血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价,评分越低则说明焦虑情绪越轻。记录两组发生献血反应的程度,头晕、心慌、疲乏以及主观不适均为轻度反应;面色苍白、乏力、四肢厥冷等为中度反应;除轻度和中度反应表现之外,献血者有晕厥和主观不适则为重度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若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数据差值有统计价值。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社会层面作用下,无偿献血人数不断增加,但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可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以损害自身身体为主,因为献血者的误解而望而却步,而这些不良心理情绪均会使献血者产生反感和厌恶等情绪,使献血工作受到影响[3]。针对献血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从献血整个过程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使献血者误解得到消除,并让献血者充分认识到献血的益处;在献血中,密切观察献血者反应,详细了解其安全状态,让献血者学会心理放松,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可以避免献血反应的出现;献血后,明确告知献血者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其产生担忧情绪,这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几率提升有帮助,能提高无偿献血者的保留[4]。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心理护理的献血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1.4±2.6)分,应用常规护理的献血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7.7±2.3)分;应用心理护理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概率为12.1%,应用常规护理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概率为32.8%,可见在血站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更佳,这与勾丽平[5]研究结果一致。

结语:

总之,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可以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程度,护理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赵艳杰.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01(06):150-152.

[2]侯艳玲.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02(08):255-256.

[3]王春英.心理护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05(31):247-248.

[4]陈吉章.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3):195.

[5]勾丽平.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32):240-241.

标签:;  ;  ;  

血站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