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区文学论文_高云球

导读:本文包含了沦陷区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沦陷区,文学,国统区,东亚,意识,作家,华北。

沦陷区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高云球[1](2019)在《东北沦陷区反殖文学实践——以《大同报》“文艺”副刊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此期间东北沦陷区除了作为日本侵华军需物资供给储备地外,同时也是侵略者实施文化殖民的试验场。侵略者在文化教育领域实施一系列的清洗与改写政策1,企图通过对东北民众文化精神的重构和文化系统的解构与改写来达到对沦陷区的文化殖民目的。面对殖民者的武力镇压(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9年06期)

裴虹[2](2019)在《东北沦陷区朝鲜作家的自然抒写和文学治愈》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受日本殖民统治长达14年,高压的殖民政策也使得东北地区文学遭到摧残。在条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移居东北的朝鲜作家曾在这片热土上开创了朝鲜族文学的先河,并与东北作家群一同抒写了东北沦陷区文学。首先,这个时期朝鲜作家创作的作品,通过自然抒写,如东北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水土等,表达了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批判意识,这对了解和考察整个二战时期东北沦陷区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方式,以及特殊时期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这个时期朝鲜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了内心的愤慨、抑郁等复杂的感情,将文学作为自我治愈及读者治愈的方式,这对了解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不同功能具有实证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金钢[3](2019)在《弘扬民族文化 强化民族意识——评《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但也是一个被长期忽视,或者说被刻意遮蔽的部分。《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一书从"民族意识"的角度入手去探索沦陷区文学,它让我们知道,即便在沦陷时期日伪政权的高压统治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也没有中断。对沦陷区文学所蕴含的民族意识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书中对沦陷区作家、沦陷区文学期刊的分析和论述颇有独到之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论衡》期刊2019年01期)

张泉[4](2019)在《东亚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区域/国别/全球史方法——从《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引发的争论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改变中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大时代,原本就封闭在广袤的日本占领区之内的沦陷区文学,顺理成章地被排除在现代知识谱系之外。重新发现日本占领区文化生活史里的沦陷区文学,并将其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进程,是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伟大的改革开放工程同步的。迄今40年间,围绕着沦陷区文学的价值判断问题,发生过多次争论。2000年开年在《文艺报》上展开的争论,持续的时间最长。世纪转折期的这场争论已然成为历史,但如何认识这场争论,依然是深化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引入与殖民语境相关的四个维度、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厘清错综复杂的沦陷区文学的真相与表象,真实还原沦陷区文学的历史样貌。(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教鹤然[5](2019)在《鲁迅与东北沦陷区哈尔滨地区左翼文学活动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尔滨作为东北沦陷时期的政治文化重镇,其左翼文学活动在东北沦陷区占有特殊的位置。鲁迅与东北沦陷区哈尔滨地区的早期左翼思想传播与文学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前这一联系并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关注,本文主要就从左翼思想传播、左(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9年01期)

张泉[6](2019)在《“新时代”如何深化东亚殖民场中的沦陷区文学研究?——以一直滞留“满洲国”的古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语: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国家想象、地方经验与文学形式"研讨会(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上,得知上海学术月刊社编辑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中国第叁次美学论争论文集》刚刚出版,便找来先睹为快。改革开放初期,席卷全国的美学热是学界也是读书界的一大景观。我曾系统读过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美学论争;1980年跻身社科领域后,一直关注第二次论争;后来全力转向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时候,已无力继续追踪第叁次论争,但还是知道参与论争的主要美学家。这部百万字的第叁次美学论争论文集,分为序曲与发端、展开、深入、发展及总结五辑,初步浏览后,颇为感慨。(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清芳[7](2018)在《对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再反思——以海外汉学家耿德华《被冷落的缪斯》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汉学家耿德华在1980年出版了英文专着《被冷落的缪斯》,当时填补了国内外关于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空白。今天再重新审视该书,发现它在继承前人与突破创新上,均带有198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转型时的诸多特征。这种历史过渡时期的"中间物"位置,使《被冷落的缪斯》的学术创新追求与瑕疵缺陷均带有时代特点,由此也使国内学者能够从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角度,再次反思海外研究的优点和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钱杉杉[8](2018)在《日伪政权殖民文学语境下的身份构建——以华北沦陷区报刊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为了实现完全统治中国的目标,利用报刊杂志实行思想殖民,塑造了新的民族观。日本殖民者对华北沦陷区进行了详尽的历史考察,获取了有助于操持被殖民地的殖民文化,并以报刊为媒介利用殖民文化,进行宏大的历史写作的工程,使报刊文本夹杂了各种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殖民意识,使日本侵华战争正义化,使中日亲善生硬的宣传自然化,呼吁民众共同反抗英美及国共两党。这些宏大的殖民文本建构,往往培养了殖民地人民自我认同的榜样,使得日本殖民主义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强势,成为在政治殖民统治终结后依然能施展作用的文化思维霸权,这样建设起来的一种民族观和操作模式,尽管是以华北沦陷区的民众为命,实际上只是日本殖民文化宰制的衍申。这一利用报刊进行殖民意识渗透的手段在华北沦陷区卓有成效,对沦陷区的抗日力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泉[9](2018)在《沦陷区文学生态多样性个案:“满洲国”文坛上的“日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剧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一直被想当然地认为没有文学或只有"汉奸文学"的沦陷区文学,在不懈地史料发掘和反复地商榷辩驳中,逐步浮出水面,最终纳入了中华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童敏[10](2018)在《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新突破——评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却在很长时期内未能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也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美国的学者率先打开了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学术之门。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开始关注这段几近被遗忘的文学历史,其中,徐乃翔、黄万华两位先生合着的五十(本文来源于《创作评谭》期刊2018年03期)

沦陷区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北受日本殖民统治长达14年,高压的殖民政策也使得东北地区文学遭到摧残。在条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移居东北的朝鲜作家曾在这片热土上开创了朝鲜族文学的先河,并与东北作家群一同抒写了东北沦陷区文学。首先,这个时期朝鲜作家创作的作品,通过自然抒写,如东北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水土等,表达了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批判意识,这对了解和考察整个二战时期东北沦陷区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方式,以及特殊时期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这个时期朝鲜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了内心的愤慨、抑郁等复杂的感情,将文学作为自我治愈及读者治愈的方式,这对了解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不同功能具有实证性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沦陷区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高云球.东北沦陷区反殖文学实践——以《大同报》“文艺”副刊为中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

[2].裴虹.东北沦陷区朝鲜作家的自然抒写和文学治愈[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金钢.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意识——评《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J].中国文化论衡.2019

[4].张泉.东亚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区域/国别/全球史方法——从《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引发的争论说起[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

[5].教鹤然.鲁迅与东北沦陷区哈尔滨地区左翼文学活动之关系[J].鲁迅研究月刊.2019

[6].张泉.“新时代”如何深化东亚殖民场中的沦陷区文学研究?——以一直滞留“满洲国”的古丁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张清芳.对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再反思——以海外汉学家耿德华《被冷落的缪斯》为考察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

[8].钱杉杉.日伪政权殖民文学语境下的身份构建——以华北沦陷区报刊为研究对象[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

[9].张泉.沦陷区文学生态多样性个案:“满洲国”文坛上的“日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童敏.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新突破——评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J].创作评谭.2018

论文知识图

—11935年《大同报》头版—11937年7月24日,“七七”事变的战火...

标签:;  ;  ;  ;  ;  ;  ;  

沦陷区文学论文_高云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