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层苦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底层书写,苦难,人性,挣扎与救赎
底层苦难论文文献综述
雷杰妮[1](2019)在《苦难、温情、追寻——论叶舟的底层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舟的小说创作始终立足于底层书写,其中人性一直是作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并以一颗悲悯而温暖的心来审视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彰显出满含人道主义关怀的精神高度,让人们体悟到人世间温润与人性的光辉。与此同时,在作者的指引之下,人们实现了精神的救赎,为个人的精神家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董海军[2](2019)在《成长的驱动与机会:底层苦难经历的自我民族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寒门能否出贵子是社会平等开放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寒门子弟突破结构制约的奋斗体现。与结构决定论消解了个人奋斗的宿命意义不同,本文以自我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一个个案式的回答。在底层家庭背景下,物质限制的困争、家人的家常嘱咐以及身体劳动的规训,能激发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欲望,通过控制自己的时间使用、心志锤炼和移情理解来获得成长品格,接受社区文化的熏陶与结构时势的挑战,共同驱动促进寒门子弟跨越原生的生活世界来实现阶层流动。(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李文巧[3](2019)在《底层文学在现实主义精神关照下的苦难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意义的现实主义精神重塑与作家的主体性精神回归中,作家通过对底层的关注,充分表达着自己参与现实改革的精神愿望。底层文学在触碰苦难主题的时候,呈现着苦难狂欢化、苦难身体化、苦难浪漫化(诗意化)等特征。但是,随着消费主义的影响、底层群体的自身崛起,苦难叙事表现出消费化、模糊化等更多的暧昧因素,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也迎来更多的思考和挑战。(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尹军婷[4](2019)在《穿越生命中昏暗的巷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庆邦,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多年来坚持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进行着现实主义创作,其作品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乡土和矿区两大题材,这是通向他记忆深处两条幽深的隧道,一条被他命名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条则沿着相反的方向延伸,被命名为“人与自然的抗争”。他的多篇作品被翻译成日、英、俄、法、德、意大利等国文字,获得了辉煌瞩目的成就,他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和评论家的关注。文学对农民和煤矿工人等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一直是文坛的热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底层民众主题小说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新语境下,把农民的生存状态从农村拓展到城乡结合部,从田间移到市井的一种文学尝试。苦难是底层写作中不可回避的主题之一,如果说展示底层生活中的苦难是一种普遍的写作状态,那么思考如何突围苦难,化解苦难,超越禁锢心灵的桎梏,则是作家们勇敢向前跨越的关键一步。刘庆邦将独具特色的笔触伸向底层的世界,在充满苦难的巷道中踽踽前行,纵有千万波折,也要抵达人性的巅峰,人道主义的情怀和对底层群众真心实意的关怀使他的创作具有文学、历史、乃至哲学的意义与价值,为底层生命的描摹增添了一抹亮色。现代文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矛盾丛生,冲突毕现,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和沟通更显重要。越来越多的底层作家为了贴合时代的呼唤,紧跟发展的步伐,一味地展览苦难、渲染苦难,为苦难而苦难,陷入了文学发展的误区。废名的“竹林”如过眼云烟,早已无迹可寻,沈从文的“边城”已成为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孙犁坚守的那湾“白洋淀”也成了朦胧的镜中花和水中月,刘庆邦的自然和真善与先辈们的精神信仰是一脉相承的,他传承着先贤们的追求和操守,寻觅着掩藏在喧嚣浮躁下的那抹清幽和淡雅,坚持在现代性对乡村以及人心蚕食鲸吞的情况下温情歌唱,试图从宁静安谧的人心深处挖掘那来之不易的淡淡诗意,来抵抗各种苦难的侵袭,摆脱磨难的束缚,瓦解禁锢人心的牢笼,以期实现残酷世间百态和人性美善的相互映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徐国庆[5](2018)在《苦难、颓废与异化——葛亮《朱雀》中的底层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葛亮在《朱雀》中以"外来人"视角,通过南京百年的沧桑历史与人事变迁,展现了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本文从苦难、颓废与异化叁个方面解读葛亮对于故乡南京的底层书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感知南京底层社会的百年变化,在日常和想象的融合中体味《朱雀》底层书写的复杂情感。(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18期)
王春林[6](2018)在《底层小人物的苦难与溺亡——关于王祥夫长篇小说《米谷》》一文中研究指出曾经获得过第叁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作家王祥夫,是当下这个时代少见的真正专心致志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一种市场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长篇小说文体崇拜盛行一时的时候,能够心无旁骛地长期坚持短篇小说写作,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进一步说,王祥夫的难能可贵处,不仅在于他对于短篇小说写作的一贯坚持,而且更在于他在短篇小说这一特定文体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与心得体会。放眼当下时代的中国文坛,对短(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7期)
晋海学[7](2017)在《苦难与温情:新世纪底层写作中的工人叙事——以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后,"底层"不知不觉地成为知识分子话语中的一个关键性语汇,与此相关的底层写作也不经意间成了这一时期最具冲击力的文学思潮。有学者曾说:"当下文学有一个现象是引人瞩目的,这就是近年兴起的底层小说。它虽然没有打起轰轰烈烈的旗号,却拥有相当可观的、颇为广传的作品;不能说它有了浩浩荡荡的创作队伍,但报刊披载的参与其中的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已形成了的阵势。"~(1)在彼一文学思潮中,湖(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7年06期)
李燕[8](2017)在《苦难中的抗争——论余华小说的底层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余华在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底层大众,一改先锋小说时期的暴力血腥风格,回归到传统现实主义叙事后,创作了大量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余华的底层叙述真实再现了底层大众现实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在小说叙事中充满了对底层苦难生活的同情,并对底层空间中个体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作出深入剖析,彰显底层困境生活中人们的本性之善。余华在底层叙述方面拥有独特的价值,并丰富了当代底层文学的写作。(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3期)
魏巍[9](2016)在《底层苦难的生命书写——读王单单的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滇黔交界处的官抵坎,既是诗人王单单的故乡,也是他诗歌灵感的来源之地。按照《滇黔边村》的说法,这是一个地跨云南、贵州的地方,毗邻贵州的沙坝村,"两省互邻,鸡犬相闻/有玉米、麦子、土豆、高粱烟叶等/跨界种植,一日劳作汗滴两省/余幼时顽劣,于滇黔中间小道上/一尿经云贵,往来四五趟/有时砍倒云南的树,又在/贵州的(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2016年01期)
江立华,谷玉良[10](2016)在《农民工底层叙事:讲述苦难与记叙幸福》一文中研究指出苦难研究是社会学研究农民工的主旋律。通过讲述农民工的苦难,揭示个体苦难的社会根源,从而破除某种个人宿命论,倡导社会性的解决方案。苦难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向苦难的消解与幸福的达成,要建构完整、全面的农民工形象,在苦难研究的同时,幸福研究理应成为农民工底层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些被创造出来的改变自身境遇的"文化想象"正是农民工日常幸福的重要表现,它既是农民工对自身劳动意义甚至是对所遭受苦难意义的理解与阐释,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记叙、理解这种"文化想象",得以了解农民工在底层奋斗中超越苦难的坚韧与满足,由此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底层奋斗趋向成功的积极"正能量"。(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底层苦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寒门能否出贵子是社会平等开放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寒门子弟突破结构制约的奋斗体现。与结构决定论消解了个人奋斗的宿命意义不同,本文以自我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一个个案式的回答。在底层家庭背景下,物质限制的困争、家人的家常嘱咐以及身体劳动的规训,能激发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欲望,通过控制自己的时间使用、心志锤炼和移情理解来获得成长品格,接受社区文化的熏陶与结构时势的挑战,共同驱动促进寒门子弟跨越原生的生活世界来实现阶层流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层苦难论文参考文献
[1].雷杰妮.苦难、温情、追寻——论叶舟的底层书写[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2].董海军.成长的驱动与机会:底层苦难经历的自我民族志[J].中国青年研究.2019
[3].李文巧.底层文学在现实主义精神关照下的苦难叙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尹军婷.穿越生命中昏暗的巷道[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徐国庆.苦难、颓废与异化——葛亮《朱雀》中的底层书写[J].名作欣赏.2018
[6].王春林.底层小人物的苦难与溺亡——关于王祥夫长篇小说《米谷》[J].长江丛刊.2018
[7].晋海学.苦难与温情:新世纪底层写作中的工人叙事——以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为考察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17
[8].李燕.苦难中的抗争——论余华小说的底层写作[J].青年文学家.2017
[9].魏巍.底层苦难的生命书写——读王单单的诗[J].诗探索.2016
[10].江立华,谷玉良.农民工底层叙事:讲述苦难与记叙幸福[J].宁夏社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