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道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道,性能,燃气,杆状,升力,火星,枪管。
弹道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熊文慧,隋九龄,刘科[1](2019)在《弹道稳定剂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水下动力装置的改性双基推进剂为基础配方,通过改变弹道稳定剂含量和粒度,并结合不同Al粉粒径,研究在不同组分粒径的条件下,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在原配方中加入Al2O3和SiC后,推进剂燃速降低,并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燃速下降的幅度越大,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转移;加入SiC的推进剂配方燃速下降的幅度变小,配方的燃速下降,主要影响低压强区域压力指数。同时,增加Al粉粒径,推进剂燃速降低,并在不同的弹道稳定剂作用下,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烧规律不同。(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2](2019)在《俄首次公开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军队-2019"国际军事技术论坛期间首次公开了萨尔玛特新型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战术性能。萨尔玛特洲际导弹的射程18 000 km,起飞质量为208.1 t,有效载荷近10 t,燃料178 t,导弹弹长35.5 m,直径3 m。战斗部为分导式核弹头。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将逐步取代即将退役的部队长官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总统普京2018年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表示,正在积极测试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首批量产型导弹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9年07期)
隋九龄,熊文慧,李鹏永,罗亮[3](2019)在《拉断螺栓式固弹装置动态力学性能对发射内弹道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导弹发射过程中拉断螺栓式固弹装置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发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修正。最终通过发射内弹道原始计算结果、修正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修正方法的正确性以及修正后发射内弹道模型的精度,该方法可用于其他含拉断螺栓式固弹装置的发射内弹道计算模型修正。(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潘科玮,陈晓龙,牛禄,周伟华,蔡迪[4](2019)在《燃气截止阀流通能力对燃气发生器内弹道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燃气截止阀的固体姿轨控发动机试验过程中通气能力与理论设计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采用数值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燃气阀流通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变化,研究其流通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发现,整个燃气阀门的燃气流通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喷管喉道的节流能力,燃气阀的阀芯位置行程等参数变化对燃气阀流通能力影响也较大。此外,以喷管几何喉部作为内弹道设计参数的常规方法已不再适用于这种采用燃气截止阀的发动机。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值计算结果推导得出此类截止阀发动机的等效喉径的方法,以此等效喉径作为发动机工作时的物理喉径,进行内弹道预示,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试验方案,通过试验方法有效验证了这种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为此类采用截止阀的发动机进行内弹道准确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S1期)
沈超,周克栋,陆野,乔自平[5](2019)在《内膛损伤枪管对内弹道性能和弹头出膛状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口径机枪内弹道性能和弹头出膛状态受内膛损伤的影响规律,探究内膛损伤导致枪管寿终的关键因素,对某12. 7 mm重机枪进行了系统的寿命试验。分析获得了该枪枪管内膛损伤的主要形式及其随射弹数增加在枪管轴向的分布及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确的不同寿命阶段内膛损伤枪管的弹-枪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Fortran子程序实现了内弹道过程与显式有限元方法的迭代数值求解,获得了12. 7 mm弹头内弹道性能及出膛状态等随内膛损伤发展的变化规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寿命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弹-枪耦合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弹头出膛时的扰动量、转速的下降量以及表面形貌的改变量等随枪管射弹数增加而增加,在身管寿命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弹头出膛状态的改变是导致该枪枪管寿终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内膛损伤引起的弹头外弹道性能退化行为,实现从内到外完整地分析枪管寿终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煜华,杨伟涛,严文荣,张江波,肖霞[6](2019)在《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的装药内弹道性能,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的装药内弹道计算模型,采用高能硝胺发射药配方的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进行了装药内弹道性能计算,在30 mm火炮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分析了切距、切宽及切深对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内弹道模型计算获得的最大膛压为430.2 MPa,与试验测试的最大膛压平均值409.7 MPa的计算误差为5.0%;计算的炮口初速为1378.2 m·s~(-1),与试验测试的炮口初速平均值1409.6 m·s~(-1)的计算误差为2.2%;最大膛压和炮口初速随切距的增大而减小,切距从5 mm增加至50 mm,最大膛压降低了12.0%,初速降低了3.1%,且在切距值大于20 mm后对膛压及初速的影响逐渐降低;最大膛压及炮口初速随切深和切宽数值的增加而增大,切深对最大膛压的影响相较对炮口初速的影响更为显着,切宽数值的变化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总体较小。(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06期)
张楠[7](2019)在《迫击炮用变燃速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变燃速发射药能够应用在相关武器中,通过建立变燃速发射药的几何燃烧模型,分析其燃烧过程特点,并对燃烧过程中形状函数进行推导建立;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进行内弹道程序的编写,研究不同药型参数时变燃速发射药在迫击炮中的内弹道表现,为变燃速发射药应用在迫击炮中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变燃速发射药特殊结构和燃烧特点,以几何燃烧定律为基础,将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过程划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内层速燃药、外层缓燃药同时燃烧过程;第二阶段为剩余内层速燃药单独燃烧过程,为单孔粒装发射药燃烧;对于每一阶段进行燃烧模型建立和燃烧性能计算分析;同时进行发射药形状函数推导及内弹道方程组建立,利用龙格-库塔算法求解微分方程组,计算得到变燃速发射药p-1、p-t、v-t、v-l内弹道特征曲线及内弹道特征点,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迫击炮用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计算,结果表明:(1)变燃发射药具有良好的燃烧渐增性,通过调节内外层燃速比、长径比、内孔径,控制其燃面和燃速达到控制其燃烧渐增性的目的。(2)变燃速发射药在迫击炮内弹道模拟曲线p-t具有较明显的压力平台效应,表明变燃速发射药可在迫击炮中发挥其燃烧渐增性的优势。(3)适当提高变燃速发射药的缓燃层和速燃层的火药力可以增加发射药能量,提高弹丸初速。(4)随着变燃速发射药的外内层燃速比值的升高,外内层燃速差变小,变燃速发射药内弹道最大膛压和弹丸初速都相应提高,考虑到最大膛压的限制,选取适中的燃速比有利于发挥变燃速发射药燃烧的渐增性优势。(5)将发射药外径确定在2.60mm时,将缓燃层弧厚值定在0.15mm可以更好发挥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优点。(6)随着内孔直径的降低,最大膛内压力和弹丸初速变化不大,但需考虑发射药起始燃烧表面问题和燃烧时间问题,综合考虑,当发射药外径为2.6mm时,内孔直径为1.0mm较为合适。(7)长径比越大,端面的减面燃烧影响越弱,但当长径比值大于2.5时,长径比对弹丸初速和最大膛内压力的有利影响变小,但使发射药的装填密度变小;综合考虑满足燃烧性能和内弹道性能的条件下,将长径比值选取在2.0-2.5之间,既能凸显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优势,又能兼顾装填密度,达到最大的内弹道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6)
豆松松,狄加伟,聂奎,李媛,黄诚[8](2019)在《采用包覆随行装药提高炮射导弹内弹道性能的数值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增加过载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炮射导弹发射初速,提出采用包覆随行装药的火炮装药结构。建立了包含半可燃药筒在内的混合装药内弹道模型,主装药选取高能钝感发射药,随行装药利用低燃速药进行包覆处理,分析了不同随行率和包覆层厚度条件下内弹道性能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随行率的增加,弹丸初速提高;通过改变包覆层厚度能够很好地控制随行装药点火延迟时间。(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程洪杰,赵谢,陈力,赵媛[9](2018)在《初容室容积对燃气弹射载荷与内弹道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初容室容积变化对燃气弹射载荷与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含二次燃烧和尾罩运动边界的二维轴对称数值模型。在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初容室容积变化导致流场结构和二次燃烧核心区域改变的机理,分析了弹射过程中影响建压的主导因素,得到了不同初容室容积下的流场、载荷和内弹道性能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初容室高度的增加,燃气射流反射点由筒底转移至筒壁面,二次燃烧核心区域由发射筒上部转移至下部;对于弹底初始冲击压力峰值,容积因素占据主导,对于二次压力峰值,总压因素占据主导;导弹加速度峰值和出筒速度先减小后增加,出筒时间先变长后变短。实验装置初容室高度增加100mm,为最优内弹道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中玉,李齐,魏昊功,耿云飞[10](2018)在《典型弹道升力式火星进入器性能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器的减速效率和着陆精度是火星进入、下降、着陆过程的关键问题,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火星科学实验室、"龙飞船"和"猎户座"飞船叁种典型弹道升力式火星进入器的气动特性和进入轨迹,研究气动参数、进入姿态和进入器质量等参数偏差对开伞状态的影响,比较典型弹道升力式火星进入器气动特性和着陆性能,讨论几何构型对弹道升力式火星进入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钝锥前体外形可以产生更高的阻力系数,但与球冠大底相比气动热环境也更严酷;同样的进入条件的前提下,叁种进入器进入过程的最大过载和开伞高度相差不大,"龙飞船"的开伞动压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减速伞系的开伞载荷。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后续火星探测任务进入器气动外形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弹道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俄罗斯"军队-2019"国际军事技术论坛期间首次公开了萨尔玛特新型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战术性能。萨尔玛特洲际导弹的射程18 000 km,起飞质量为208.1 t,有效载荷近10 t,燃料178 t,导弹弹长35.5 m,直径3 m。战斗部为分导式核弹头。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将逐步取代即将退役的部队长官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总统普京2018年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表示,正在积极测试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首批量产型导弹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道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熊文慧,隋九龄,刘科.弹道稳定剂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J].舰船科学技术.2019
[2]..俄首次公开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性能[J].飞航导弹.2019
[3].隋九龄,熊文慧,李鹏永,罗亮.拉断螺栓式固弹装置动态力学性能对发射内弹道的影响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9
[4].潘科玮,陈晓龙,牛禄,周伟华,蔡迪.燃气截止阀流通能力对燃气发生器内弹道性能影响规律研究[J].上海航天.2019
[5].沈超,周克栋,陆野,乔自平.内膛损伤枪管对内弹道性能和弹头出膛状态的影响研究[J].兵工学报.2019
[6].赵煜华,杨伟涛,严文荣,张江波,肖霞.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数值模拟[J].含能材料.2019
[7].张楠.迫击炮用变燃速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9
[8].豆松松,狄加伟,聂奎,李媛,黄诚.采用包覆随行装药提高炮射导弹内弹道性能的数值预测[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9
[9].程洪杰,赵谢,陈力,赵媛.初容室容积对燃气弹射载荷与内弹道性能影响[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刘中玉,李齐,魏昊功,耿云飞.典型弹道升力式火星进入器性能比较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