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186例分析

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186例分析

王蕊肖春玉(当阳市妇幼保健院444100)

【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02-02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术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原切口处肌层厚度,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186例病例,其中,改良式新式剖宫产98例,新式剖宫产88例对子宫下段厚度,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原切口处肌层厚度比新式剖宫产厚,腹腔粘连率高,粘连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再次手术术中出血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后对子宫下段原切口处肌层厚度改变轻,腹腔粘连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疤痕子宫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既往有剖宫产史,本次妊娠再次剖宫产的病例186例,其中既往行改良式剖宫产者98例为观察组,既往行新式剖宫产者88例为对照组。

两组年龄均为25到40岁,平均年龄30.10岁,本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为2年到15年,平均4.23年,本次妊娠孕周37周到40.5周。

1.2方法新式剖宫产术采用joel-cohen切口,横弧形顺皮纹方向切开,撕拉式入腹,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不缝合腹膜和膀胱反折腹膜。我院采用的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方法,开腹同新式剖宫产术,子宫切口采用第一层全层连续缝合,第二层连续褥式缝合包埋第一层,1号丝线缝合膀胱反折腹膜及腹膜。

1.3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子宫下段厚度情况比较:观察组子宫下段原切口处肌层厚度小于1mm者72例,发生率为74.3%;对照组为9例发生率为10.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腔粘连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腹腔粘连9例,发生率9.2%,且粘连轻,易分离;对照组42例,发生率47.7%,其中8例腹壁与切口,膀胱及大网膜广泛粘连,难以分离,其中1例造成膀胱损伤。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出血≥500ml者1例,发生率1.0%;对照组1例,发生率1.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20多年来,剖宫产率显著增加[1]。新式剖宫产术采用joel-cohen切口,对皮下脂肪采用撕拉方法,使行走其中的血管,神经借助本身的弹性完整的保存下来,并缩短了胎儿取出时间子宫切口采用连续锁扣缝合,缩短了缝合时间,因此,新式剖宫产对现在日益增加的剖宫产,特别是急诊需缩短手术时间的剖宫产做出了极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远期的影响也暴露出来。由于子宫切口采用连续褥式缝合,子宫肌层上下层对合不如连续缝合,对切口处肌层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切口处肌层菲薄,再次妊娠时及分娩过程中易发生子宫破裂;外翻的子宫肌层创面与腹膜及膀胱等组织易发生粘连,不缝合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亦导致腹腔粘连发生率高,且粘连严重,即腹直肌与腹膜,大网膜,膀胱,子宫切口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严重致密粘连。腹腔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合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2]腹膜受刺激后发生炎性渗出,渗出物中丰富的纤维蛋白在腹腔中形成纤维蛋白粘附如果不经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机化,成为含有胶原,弹性纤维和血管纤维状条索,导致粘连形成。改良式剖宫产术由于缝合了腹膜及反折腹膜,减少了创面,减少了腹膜的渗出,从而减少了粘连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6-918.

[2]陈淑霞.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6,11:0857-02.

标签:;  ;  ;  

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18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