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赏作用论文_侯璐璐,周仁来

导读:本文包含了奖赏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元,阿片,吗啡,巴甫洛夫,欣快,脑科学,障碍。

奖赏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侯璐璐,周仁来[1](2019)在《奖赏进程失调在情绪障碍产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奖赏与正性情绪密切相关,奖赏进程失调受到情绪障碍研究者的关注。目前,针对重度抑郁症、双相障碍以及其他伴随着情绪方面问题的精神疾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情绪障碍都与奖赏进程失调有关。因此,可以考虑将奖赏进程失调作为一种跨诊断的病理过程。然而,在抑郁症中主要表现为奖赏进程的钝化,而在双相障碍群中又表现出奖赏敏感性升高的特点,也就是说不同情绪障碍奖赏进程的失调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未来可以加强对不同情绪障碍的比较研究。深入了解情绪障碍患者奖赏进程失调的特点与机制,能够帮助研究者对一些疾病常见症状(如快感缺失)相关的神经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未来应充分开发出针对奖赏进程失调的非药物的干预方式,工作记忆训练与正念冥想是有潜力的两种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黄辛[2](2019)在《复旦大学研究发现吗啡奖赏作用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黄辛)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马兰团队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吗啡能协同激活大脑皮层中两类不同的中间神经元,造成抑制性神经环路的持续失活,从而揭示了吗啡等成瘾性药物产生强烈奖赏和依赖作用的神经机制。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分子精神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8-19)

师培霞,戴琴,任辉[3](2019)在《社交挫败模型中应激量的确定以及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过社交挫败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时如何确定应激量的大小,并比较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对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方法将9~12周龄C57BL/6J野生型雄性小鼠按以下3种方法进行社交挫败应激建模:①直接建模,建模完成后比较被攻击强度与抑郁样行为的相关性(n=8);②控制攻击时间,大应激量组每天被攻击10 min(n=6),小应激量组每天被攻击5 min(n=6),对照组没有被攻击(n=6);③控制逃避空间,大应激量组每天在294 mm×190 mm×125 mm的小笼子中被攻击(n=6),小应激量组每天在475 mm×350 mm×200 mm的大笼子中被攻击(n=6),对照组没有被攻击(n=6)。建模完成后,通过社会交互、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等行为学测试比较何种方法更能区分不同应激量造成的抑郁样行为。利用确定应激量的最佳方法进行社交挫败建模,在建模过程中给予奖赏,即每天给予9~12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陪伴24 h,从而比较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对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结果建模完成后,小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样行为。通过控制逃避空间,小应激量组与大应激量组在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角落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以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种方法无法很好地区分应激量;在大应激量下,奖赏组显着改变了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1)、角落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在小应激量下,奖赏组只改变了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在大应激量下,奖赏组与无奖赏组在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角落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的差值更大。结论在社交挫败建模中,通过控制逃避空间能够更好地确定应激量的大小,奖赏可以降低应激造成的抑郁样行为,并在大应激量下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齐宇欣[4](2019)在《联想学习中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相关性(self-relevance)和金钱奖赏是影响个体认知加工和行为的两种重要的社会属性。自我相关性源于个体内部,其作用稳定,金钱奖赏是抽象的奖赏,来自个体外部,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能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促进认知加工。以往单独对自我相关性和金钱奖赏的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认知功能,但在神经基础和心理表征上存在差别。而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共同作用于认知加工时的作用大小及其机制有待研究。本研究从竞争与联合两个角度探讨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在联想学习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一关注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如何竞争。实验采用联想匹配范式(Sui,He,&Humphreys,2012),要求被试学习五种图形以及图形代表的不同意义(分别代表自我、朋友、五十元、二百元和无意义),通过行为结果的数据和激活扩散模型的分析,结果发现匹配条件下代表自我的图形比其他图形加工更好,代表无的图形加工表现最差,其他叁种类别之间差异不显着,即匹配条件下出现了显着的自我优势;不匹配条件下自我图形的反应时最长,即出现自我难以被否定的倾向。所以与其他属性相比,自我具有独立的显着的优势。研究二关注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的联合作用,采用联想匹配范式的变式,要求被试学习同时具有自我相关性和金钱奖赏两种属性的图形,然后在判断过程呈现一个学习过的图形和两个分别具有自我相关性和金钱奖赏属性的标签,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标签与图形是否匹配。结果发现,当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同时出现,凸显性一致时,自我-高奖赏图形的加工好于其他图形,即自我与高奖赏能同时促进被试的加工。凸显性不一致时,自我-陌生人背景下,自我-低奖赏图形在单标签匹配时加工更好,陌生人-高奖赏在标签不完全匹配时加工最好,即自我优势的作用大于奖赏优势,而且自我出现时难以被否定;自我-朋友背景下,自我-低奖赏图形与朋友-高奖赏图形的加工表现没有差异,即自我优势的作用相对减小,而奖赏优势的作用相对变大了。综上,个体具有独立的、显着的自我优势;高自我相关性和高金钱奖赏联合时可以共同促进认知加工,人际距离影响自我相关性和金钱奖赏作用的大小,人际距离大的背景下(自我-陌生人)自我优势更大,人际距离小的背景下(自我-朋友)奖赏优势相对变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30)

李继成[5](2019)在《外侧缰核在调节小鼠厌恶和奖赏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奖赏和厌恶系统是调节动物机体“趋利避害”这一动机行为的重要保障,是生物生存、种族延续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奖赏刺激可产生愉悦、兴奋和欢快的感觉,进而导致趋向行为,并最终引导行为加强,诱发生物体有目的、有动机的行为反应,形成一种正性强化作用;相反地,厌恶刺激会导致生物产生恐惧、厌恶和反感等消极情绪,诱发回避行为,表现为一种负性强化效应。外侧缰核(LHb)作为脑内十分重要的负性行为调控中枢,也被称为“反奖赏中枢”,其与脑内重要的奖赏中枢——腹侧被盖区(VTA)之间不仅有着密切的纤维联系,而且二者均可对外界的各种奖赏或厌恶刺激产生反应,参与调节脑内奖赏和厌恶系统。但二者是如何汇聚奖赏和厌恶这两种相反的刺激信息,尤其是其中的单个神经元是否可汇聚并处理厌恶和奖赏这两种不同的传入信息,以及LHb中相关种类神经元对奖赏和厌恶行为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结合多通道整体电生理和光遗传技术,我们记录了LHb和VTA中单个神经元分别对奖赏和厌恶刺激这两种不同的刺激信息的反应,分析了奖赏和厌恶信息在单个神经元中的汇聚情况,并进一步对LHb中对奖赏和厌恶刺激均有反应的神经元进行了鉴别,以明确其中谷氨酸神经元所占的比例。之后,结合光遗传技术和行为学检测,分别兴奋或抑制LHb中的谷氨酸神经元,或是VTA中来自LHb的谷氨酸神经纤维末梢,记录观察小鼠奖赏和厌恶相关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LHb神经元主要对奖赏刺激产生抑制反应,对厌恶刺激产生兴奋反应;而VTA神经元相反,其主要对奖赏刺激产生兴奋反应,对厌恶刺激产生抑制反应。在LHb和VTA中分别有75%和55%的单个神经元可汇聚奖赏和厌恶这两种信息的传入(汇聚神经元),但二者的反应趋势相反:LHb中77%的汇聚神经元为厌恶兴奋-奖赏抑制神经元,且主要是谷氨酸能神经元(88%);而VTA中51%的汇聚神经元是奖赏兴奋-厌恶抑制神经元。更为重要的是,兴奋LHb中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可明显抑制VTA中的这类汇聚神经元。行为学结果显示,不论是激活小鼠LHb谷氨酸神经元,抑或是激活LHb至VTA的谷氨酸能神经纤维投射均可引发厌恶行为;抑制LHb至VTA的谷氨酸神经纤维投射可产生奖赏行为,然而,抑制LHb谷氨酸神经元却未能诱发奖赏行为。我们的研究表明,厌恶中枢LHb中汇聚奖赏和厌恶这两种不同信息的单个谷氨酸神经元和奖赏中枢VTA中汇聚厌恶和奖赏信息的单个神经元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并在机体奖赏和厌恶行为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都蒙蒙[6](2019)在《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性注意是人类至关重要的认知活动之一,是人进行各种心理过程的重要窗口,在近几十年也一直作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者针对其注意捕获和注意投入过程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目前很多研究者认为选择性注意存在两种控制机制,即刺激驱动注意和目标驱动注意。前者主要反映了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方式,而后者反映了自上而下的认知加工方式。Zivony等人提出刺激驱动注意和目标驱动注意在本质上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只有目标驱动注意在捕获人的注意后会有注意资源的投入。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现,选择性注意还受到奖赏反馈的影响,关于其影响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Chelazzi等人认为奖赏反馈是通过影响刺激物理特征或动机水平调节注意选择和加工,Anderson等人则认为奖赏反馈是通过习得“刺激-奖赏”联结引导注意选择和加工。本研究开始关注奖赏反馈是否对刺激驱动注意的注意过程有调节作用,旨在探究刺激驱动注意能否在奖赏反馈的调控作用下有更多注意资源的投入,进而弥补刺激驱动注意和目标驱动注意在注意投入上的差异,并通过改变奖赏反馈概率进一步探究奖赏预测性是否会影响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的调节过程。本研究主要采用了 Gaspelin的空间线索范式,通过在刺激驱动注意后添加两种不同金额反馈,即高金钱奖赏和低金钱奖赏,考察奖赏反馈及其反馈概率对刺激驱动注意的注意过程是否产生影响。本研究共包含叁个实验:实验一,采用确定的高低金钱奖赏反馈,借以探讨在奖赏反馈确定的情况下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的注意过程是否有调节作用。实验二,将两种金钱反馈概率变成完全随机,借以探究奖赏反馈不确定时奖赏反馈是否依然会调节刺激驱动注意的注意过程;实验叁则在改进实验二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将两种金钱反馈概率变成部分随机,进一步探究奖赏反馈不确定时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是否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目标驱动注意和刺激驱动注意在注意加工过程上确实存在着分离现象。(2)明确的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的注意捕获和注意投入过程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3)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的两种注意过程调节方式表现为“全或无”。该研究表明明确的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对刺激物理特征“赋值”实现对其深度加工。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揭示奖赏反馈的外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市场营销、工业设计等应用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静,崔晶晶,郭浩,殷芳园,王云鹏[7](2019)在《基底外侧杏仁核中SIRT1对小鼠条件奖赏模型中吗啡成瘾记忆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吗啡条件奖赏(CR)模型模拟吗啡成瘾记忆的形成、消退和再现,并检测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吗啡成瘾记忆不同阶段的表达。方法:小鼠分为4组:CR-吗啡组; CR-糖水组; na?ve-吗啡组; na?ve-糖水组。进行CR训练时,条件性刺激依次为8 s和4 s。训练结束后进行49 d的遗忘,随后再进行一次条件性刺激为4 s的训练。运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不同阶段BLA内SIRT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在CR形成期,吗啡组正确鼻触总时间显着低于糖水组(P <0. 01)。当加大训练难度将条件性刺激缩短为4 s时,吗啡组正确鼻触时间占比发生逆转,呈现高于糖水组的趋势。与na?ve-吗啡组比较,CR-吗啡组小鼠SIRT1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 <0. 001);遗忘后再次测试,CR-吗啡组小鼠前壁红外碰触次数升高(P <0. 001),并更趋向于停留在托盘处等待信号出现,CR-糖水组无效鼻触时间显着升高(P <0. 001)。遗忘后CR-吗啡组正确鼻触时间由24. 8%上升到27. 6%,CR-糖水组由20. 6%下降至16. 7%(P <0. 001)。结论:在条件记忆形成期,吗啡可提高条件记忆的强度,并加强困难条件下的觅药行为。BLA内SIRT1可能对成瘾记忆形成及巩固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吴静,崔睿思,孙翠翠,李新旺[8](2019)在《奖赏环路与阿片成瘾:喙内侧被盖核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喙内侧被盖核(RMTg)位于腹侧被盖区(VTA)的尾部,富含抑制性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RMTg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一个综合调节器。它的GABA能神经元接受外侧缰核(LHb)的输入,然后投射到VTA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而抑制多巴胺的释放。这叁个脑区是奖赏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RMTg在阿片类物质激活的奖赏环路中尤为重要。阿片类物质主要通过抑制RMTgGABA能神经元使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去抑制,进而激活奖赏系统。因此,RMTg有望成为治疗药物成瘾(尤其是阿片成瘾)的一个重要靶点。此外,胆碱类物质作用于RMTg的毒蕈碱受体能够抑制阿片类物质诱导的奖赏效应。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RMTg调控的负性奖赏环路,这对弱化觅药动机、促进消退和戒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马小乐[9](2018)在《催产素促进社会奖赏——内群体文化和友谊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肽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一种垂体肽类激素,在生理上可以促进女性分娩和泌乳。近年来,研究证实催产素可以调节个体社会认知和情感加工,也可以促进不同情境中的社会交互行为,增大了它被用于治疗焦虑症、自闭症、抑郁症以及创伤后应激等情感障碍的可能。催产素对个体大脑活动和行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和情境,与实验被试的性别、人格特质以及个人经历等关系密切。本文首先对催产素的背景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探讨了催产素效应的性别和情境效应,作为新研究的基础。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催产素对个体奖赏信息加工的影响,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两项实验,分别从群际关系以及个体关系两种实验情境来探索催产素的情境效应。这两项研究主要融合了行为科学、神经药理学和脑成像的方法,采用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研究了催产素对社会奖赏信息加工的影响,并探究其相应的神经机制。研究一考察催产素对社会奖赏信息加工的影响以及内群体文化的调节作用。群际偏好一般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即内群体及其成员的偏爱和对外群体及其成员的贬损。研究表明鼻喷催产素能增强男性的内群体偏爱和民族中心主义。然而,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种影响是否也发生在女性个体身上,是否可以从人延伸到所属文化的文化符号以及消费产品上。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主要探究鼻喷催产素对内外群体的人或文化符号/消费品的图片的喜爱程度和唤醒度的影响。该研究使用被试间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招募男女大学生共计51人参与实验。被试随机接受24个国际单位的催产素或安慰剂鼻喷处理。在正式实验之前,被试首先完成一系列量表。药物处理45分钟后开始正式实验。被试观看一系列图片,图片展现的内容包括强或弱的内群体和相应的外群体的人物(社会性)或者事物(非社会性)刺激图片,被试采用9点评分对社会性或非社会性刺激在喜爱程度、唤醒程度、熟悉程度叁个方面进行评价。为了评估催产素是否存在持续的效应,被试在一周后进行了重新测试,此次评价前不使用催产素或安慰剂。研究结果显示,催产素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个体对中国社会性刺激和旗帜的喜爱程度,但它对中国其他文化符号、公司和消费产品的偏好没有影响。这种效应独立于被试性别并且在一周之后依然保持稳定。此外没有发现催产素其他作用。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催产素对群际偏好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提高内群体偏爱而不是外群体贬损。但是我们还不清楚催产素的这一效应是否仅局限于群际关系,还是也可以扩展到个体关系上(例如友谊关系)。因此我们进一步设计了第二项研究来考察这个问题。研究二考察了在个体友谊关系的调节情境下,催产素对社会奖赏信息加工的作用。个体高度依赖于他们的社会关系并且在社会信息加工时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神经肽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加他们的奖赏体验或减少焦虑来促进个体社会交往,尽管这种效应可能高度依赖于个体的性别与依恋方式。本研究探讨了鼻喷催产素是否调节了不同分享情境下社会分享时的体验以及相应的神经机制。128对同性别朋友(总计256人)同时完成了一个社会分享任务。实验采用双盲被试间、安慰剂控制实验设计。其中一个朋友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中完成任务,另一个朋友在隔壁的行为测试室里完成任务。被试随机接受40个国际单位的催产素或安慰剂。被试在正式实验之前,首先要完成一系列量表。正式实验为随机事件相关设计,呈现给被试一系列情绪图片(正性、中性以及负性),被试被告知将独自观看(控制情境),或者和一个陌生的同学同时观看(陌生人分享情境),或者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观看(朋友分享情境)这些图片。之后被试需要依次对该图片的效价和唤醒度采用9点评分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鼻喷催产素增加了女性被试与朋友分享图片的积极体验,尤其是在磁共振扫描仪完成任务的被试,这样的环境存在更大的压力;而男性没有显着改变。相应的神经成像结果显示,在与朋友分享图片时,催产素降低了女性杏仁核和脑岛的激活以及两者之间的功能连接,但对男性却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另一方面,催产素并没有增强大脑奖赏回路的活动。此外,安慰剂组的女性与朋友分享时她们的杏仁核激活与依恋焦虑呈正相关,而催产素药物处理消除了这种相关关系。因此催产素的效应可能更多地由于催产素在朋友情境下降低了女性焦虑,而非提高奖赏,并且催产素对高依恋焦虑个体作用更显着。综上所述,研究证明了催产素既可以增强对社会性刺激的内群体偏爱,也可以促进与朋友分享时的积极体验。然而,尽管催产素对群际偏好的影响与性别无关,但对与朋友积极分享体验的促进作用仅限于女性被试,并伴随着与性别相关的神经激活模式和大脑区域的功能连接,并且这些区域主要与焦虑而非奖赏有关。此外,女性中催产素的神经作用受依恋焦虑的影响。因此,催产素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受到情境和个体变量的调节,这些新发现表明今后需要对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0-08)

许本柯,何云,孙安邦,陈运才[10](2018)在《伏隔核内多巴胺在奖赏和强化学习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巴胺(dopamine,DA)属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许多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巴胺还参与调控奖赏环路中的诸多重要环节,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更被认为是大脑奖赏系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多巴胺的功能特征主要取决于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所在脑区以及该神经元轴突终末的投射靶区~([1-3])。现重点综述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投(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奖赏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记者黄辛)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马兰团队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吗啡能协同激活大脑皮层中两类不同的中间神经元,造成抑制性神经环路的持续失活,从而揭示了吗啡等成瘾性药物产生强烈奖赏和依赖作用的神经机制。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分子精神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奖赏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侯璐璐,周仁来.奖赏进程失调在情绪障碍产生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2].黄辛.复旦大学研究发现吗啡奖赏作用神经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9

[3].师培霞,戴琴,任辉.社交挫败模型中应激量的确定以及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的作用[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4].齐宇欣.联想学习中自我相关性与金钱奖赏的作用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李继成.外侧缰核在调节小鼠厌恶和奖赏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D].吉林大学.2019

[6].都蒙蒙.奖赏反馈对刺激驱动注意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19

[7].张静,崔晶晶,郭浩,殷芳园,王云鹏.基底外侧杏仁核中SIRT1对小鼠条件奖赏模型中吗啡成瘾记忆的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9

[8].吴静,崔睿思,孙翠翠,李新旺.奖赏环路与阿片成瘾:喙内侧被盖核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9

[9].马小乐.催产素促进社会奖赏——内群体文化和友谊的调节作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8

[10].许本柯,何云,孙安邦,陈运才.伏隔核内多巴胺在奖赏和强化学习中的作用[J].解剖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前额叶皮质及周围脑区奖赏作用示...相关3条奖赏通路示意图从腹侧被盖区(VTA)到伏隔核(NAcc)投射...阳性神经元在前额叶皮质的表达左...与c-fos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部分小鼠完...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组成示意图

标签:;  ;  ;  ;  ;  ;  ;  

奖赏作用论文_侯璐璐,周仁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