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下溶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土地利用,速率,岩溶,方式,作用,佛山。
土下溶蚀论文文献综述
蓝家程,傅瓦利,彭景涛,周小萍,肖时珍[1](2013)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下岩溶溶蚀速率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中梁山为例,通过野外埋放标准溶蚀试片、土壤CO2收集装置和进行亮蓝染色示踪试验,测试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土壤CO2浓度、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和孔隙度等性质,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下溶蚀速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形成特定的岩溶微环境,进而影响土下不同层次的岩溶作用:土壤CO2浓度是影响林地和草地旱季土下溶蚀速率的重要驱动力;土壤含水量和供水能力是影响旱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溶蚀速率的关键因素;菜地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多,土壤pH值最低,其平均溶蚀速率高于林地;土壤DOC随水下渗迁移性强,是林地土下50 cm处溶蚀速率高于土下20 cm处的原因之一。该文为西南岩溶区土下岩溶机理、岩溶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蓝家程,傅瓦利,甄晓君,袁波,张婷[2](2011)在《岩溶山区土壤性质及其对土下溶蚀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中梁山岩溶山区为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和测量土壤孔隙度、容重、水分、有机碳含量和pH值的方法,探讨雨季和全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对土下岩石溶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差异显着,雨季溶蚀速率要大于全年溶蚀速率,雨季溶蚀量对全年溶蚀量贡献较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总体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菜地>耕地,其中林地最大,耕地最小。土壤有机碳、pH值、孔隙度和水分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下岩石溶蚀速率。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或抑制岩溶作用的进行。林地利于碳酸盐岩石的溶蚀,促进石灰岩地区溶蚀成土速率,在岩溶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章程[3](2010)在《不同土地利用土下溶蚀速率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金佛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往往具有不同的水分和CO2特征,进而影响到土下岩溶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以重庆金佛山为例,选择两个不同高程的岩溶泉流域,研究了流域内典型土地利用土壤水和土壤CO2的变化,土壤水分特征及土下溶蚀速率,并分析了土下岩溶作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土下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夏季:碧潭泉和水房泉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土下雨季平均溶蚀量分别占年溶蚀量的65.5%和71.9%。进一步证实土壤CO2和土壤水的滞留时间是驱动岩溶作用的两个关键因子,土壤水传导能力可能是控制旱季土下溶蚀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0年01期)
杨平恒,章程,孙玉川,吴月霞,高彦芳[4](2007)在《土壤环境因子对土下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以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和测量土壤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耦合对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平均溶蚀速率差异显着,总体表现为:竹林地>林地>草地>灌丛地>灌草丛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pH值与溶蚀速率呈很好的负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孔隙度与溶蚀速率呈正相关。山顶岩溶作用明显强于山下,这与重庆市百年一遇的大旱不无关系。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同时这些土壤环境相互耦合也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7年05期)
梁福源,宋林华,王富昌,郑炳元,张丽萍[5](2000)在《路南石林地区土壤空气中CO_2浓度分布规律与土下溶蚀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石灰岩表面溶沟内土壤空气中CO2 浓度的分布规律及石牙 -土壤接触带土壤空气 CO2 浓度。讨论了土下溶蚀形态特征与土壤 CO2 浓度分布规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 ,土下溶蚀形态主要发育在土下 0 .2 0~ 0 .6 0 m处 ,与土壤空气 CO2浓度分布规律相吻合 ;不同植被对土壤 CO2 浓度的影响次序为 :人工草坪 >柏树林 >天然草被 >松林 >无植被耕地 ;有土溶沟中土壤水的溶蚀能力比无土壤溶沟水高出一倍到几倍 ;与 CO2 处于动力平衡的土壤水的潜蚀能力达到 73.2 4 2~ 2 0 2 .2 75mg/ l。(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00年02期)
土下溶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重庆中梁山岩溶山区为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和测量土壤孔隙度、容重、水分、有机碳含量和pH值的方法,探讨雨季和全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对土下岩石溶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差异显着,雨季溶蚀速率要大于全年溶蚀速率,雨季溶蚀量对全年溶蚀量贡献较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总体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菜地>耕地,其中林地最大,耕地最小。土壤有机碳、pH值、孔隙度和水分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下岩石溶蚀速率。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或抑制岩溶作用的进行。林地利于碳酸盐岩石的溶蚀,促进石灰岩地区溶蚀成土速率,在岩溶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下溶蚀论文参考文献
[1].蓝家程,傅瓦利,彭景涛,周小萍,肖时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下岩溶溶蚀速率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3
[2].蓝家程,傅瓦利,甄晓君,袁波,张婷.岩溶山区土壤性质及其对土下溶蚀速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
[3].章程.不同土地利用土下溶蚀速率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金佛山为例[J].地质论评.2010
[4].杨平恒,章程,孙玉川,吴月霞,高彦芳.土壤环境因子对土下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以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地质.2007
[5].梁福源,宋林华,王富昌,郑炳元,张丽萍.路南石林地区土壤空气中CO_2浓度分布规律与土下溶蚀形态研究[J].中国岩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