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水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水,矿化度,地层,多普勒,流体,灰质,两相。
油水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文松青,张涛,张奇超[1](2019)在《成品油上倾管道油水两相流相分布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品油携水沿上倾管道流动会产生复杂的流动型态,准确识别油水两相在上倾管道中的分布特征是深入认识油携水规律的基础。针对实验中采集的上倾管油水两相流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上倾管道油水两相分布特征识别方法:将原始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剔除图像中的无用信息;调整图像的灰度,以提升对比度,凸显图像细节;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处理,消除图像拍摄过程中的随机噪声;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分割出油水两相边界,识别出相分布特征。该方法可以分割出清晰的油水两相边界,从而识别出管道中油水两相流的相分布特征。研究成果适用于各种工况下油水两相相分布特征识别,为多相流图像处理特别是流型识别提供了指导。(图13,参21)(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9年09期)
陈军,彭业雄,李仕芳,谭玉涵,邱祥亮[2](2018)在《华庆地区浅层油藏低阻成因分析及油水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华庆西部地区延10~长2油藏发现一些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油气层,经试油检验可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这对测井识别油水层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对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的深入研究,结合钻井、测录井及试油情况,分析引起研究区部分油层呈现低阻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时综合试油数据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多种油水层识别方法综合识别油水层,从而提高研究区浅层油藏油水层识别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窦凤华,沈旭友,钟淑敏[3](2018)在《LX地区F油层油水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X地区F油层分布范围较大,受断层、岩性控制,油水分布较复杂。在分析LX地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地层水性质等变化情况,以及油富集区油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根据LX地区南、北研究区油水层电性特征的差异优选不同测井参数,分别建立油水层识别标准,经试油验证该标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油水层解释精度,也为提交LX地区探明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沈莹,谭超,刘伟玲,董峰[4](2017)在《截面多电导与超声多普勒融合的油水两相流型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平管油水两相流流型的复杂性高、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了声电双模态的融合识别方法。截面多电导系统包含相分布信息,多普勒包含流速信息,二者融合,能够更全面地反应两相流流动信息。将多电导传感器获得的高维测量数据降维后计算其小波熵,再对超声多普勒传感器接收侧数据提取频谱能量,将两种方法提取的特征值融合,画出流型随熵和能量变化的分布图,从熵和能量的角度对各个流型进行客观区分。(本文来源于《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期刊2017-07-26)
耿斌,蔡进功,王端平,闫建平,周德志[5](2017)在《疏松砂岩稠油层油水赋存特征及识别——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馆下段稠油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胜利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层中孔隙结构分布及油、水赋存状态进行研究,选取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馆下段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岩样,开展岩心微米尺度的CT扫描检测,利用油水散失校正后的岩心分析残余油水饱和度,对CT扫描图像进行反演标定,确定了不同流体的灰度区分界限值,认为疏松砂岩稠油储层具有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油水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水的灰度区分界限值范围为4 000~4 800;油的灰度区分界限值范围为0~4 000.在稠油储层岩样中除了连通性好的储油孔隙外,存在另外两类孔隙,其中油水赋存形式分别为"分隔水滴"和"孤立油滴".这种稠油油层孔隙分布及油水赋存状态可以较好地解释稠油油藏开发初期即出水的现象,测井解释稠油油层含油饱和度通常比实际密闭取芯值大5%,而稠油油藏构造较低部位井投产初期含水量达到40%以上,也不意味着开采层位到了油水界面,这为修正测井解释饱和度及后期油层有效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傅强[6](2017)在《EZRA地区复杂岩性储层油水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EZRA地区储层沉积环境较复杂,储层胶结物种类及含量差异明显,主要有硅质胶结、泥质胶结和凝灰质胶结3种。受胶结类型影响,导致研究区储层孔隙度差异大,孔隙结构复杂,油水层划分困难。首先借助薄片资料分析了不同胶结物类型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再利用叁孔隙测井资料建立了岩性划分方法;最后在岩性分类基础上,通过电阻率归一化方法,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油水层划分方法。(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7年07期)
张弘恕,冯春珍,何小菊,龚爱华,李玉宁[7](2016)在《姬塬地区延安组基于水性分析的油水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测井解释方法以岩石物理实验、测井数据为依据,综合考虑了储层岩性、物性、流体对电阻率的影响,忽略了地层水矿化度。在一些地层水水性变化复杂的地层,水性的变化会消弱甚至抵消含油性对电阻率的影响,这使得应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进行油水判识困难。姬塬地区延安组地层受地层水性影响,油层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差异小,油水层识别困难。通过研究地层水水型、矿化度及其与测井资料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基于区域水性特征的油水识别方法,分水型给出了姬塬地区延安组地层的出油下限,提高了油水判识精度,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胡军辉,文晓涛,许艳秋,王文化,杜正聪[8](2016)在《利用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进行油水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水和含油气储层在时间—空间域的地震响应特征无明显差异,而在频率域的响应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即在流体检测中频率类属性对地震波衰减较敏感。为此,利用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一种分析储层主频差、频带宽度差及频谱相似系数的流体检测方法。通过模型实验及实例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含油层表现为高主频差、高频带宽度差、低频谱相似系数的特征,含水层则表现为低主频差、低频带宽度差、高频谱相似系数的特征;2频率衰减梯度、低频阴影检测等传统的流体检测方法,存在参数选取缺乏理论依据、工作量大、油水识别不敏感等不足;3本文的流体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储层顶、底主频差、频带宽度差、频谱相似系数,可以有效地检测与识别不同的含流体储层,并且具有油、水识别准确、工作量小、计算效率高等优势。(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6年03期)
刘恒[9](2016)在《核磁共振测井应用研究-XX油田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与油水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以核磁共振处理软件HERS1.4为平台,针对XX油田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岩性复杂,多油品(含天然气、轻质油、中质油、稠油),油水分布复杂等特点,归纳各种资料,总结不同流体类型的储层在核磁共振(NMR)测井上的响应特征,这样可以用这些特征对油气水层进行反向定性,归纳辨别各种类型储层的定性标准。为了使计算储层渗透率、可动流体孔隙度的精度得到提高,根据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在对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参数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求取动态的T2截止值。在储层孔隙结构方面,储层的微小孔隙、大孔隙的发育程度,可以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得到的孔径分布曲线分析得到,这样可以精确地划分储层与非储层。通过软件对核磁数据处理所得到的资料,本文全面总结了XX油田原油粘度、水、轻质油气、中等粘度油、重油、水淹层各种性质流体在MRIL_C、MRIL_P、 CMR、MREX四种核磁共振测井仪上的反应特性。完成了包括差谱、移谱、截止法_形态法、TDA_视T1、T2法、DIFAN_内在T2int法轻烃油气识别方法,截止法_形态法、位移谱几何均值比较法、可动孔隙度-电阻率法稠油识别方法。在孔隙结构、产能预测研究方面,建立T2分布转换伪毛管压力曲线关系。对采用的二维等面积法、T2几何均值拟合法、叁孔隙度法叁种方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方法进行了完善。对于XX油田各种岩性储层类型、不同种类型流体的地层特征,在定性识别油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并改进了根据烃与水的纵、横向弛豫时间的差异和用双TE测井的计算含烃饱和度的方法。集成了各种手段的孔隙结构评价技术,从实验数据中总结相应的变T2截止值技术。将核磁共振T2分布与岩心的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用T2分布来连续转换毛管压力曲线,用这种方法表征岩石的孔隙结构,计算出多个储层参数用来评价储层产能。通过处理XX油田多口井的实际资料,建立了XX油田储层划分标准与各类储层的油气水识别标准。(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6-04-01)
李芦茜,印兴耀,曹丹平,刘晓晶[10](2016)在《基于流体因子迭前地震反演的油水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相介质理论指导下构建的流体因子Gassmann流体项f可以实现对油水层的有效判识。本文基于包含流体因子f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推导,得到相应的流体弹性阻抗方程,将流体因子纳入地震反演过程并直接参与目标储层的流体识别,实现了从弹性阻抗数据体中直接反演流体因子f的方法技术流程。流体因子f的直接反演有效减少间接计算所带来的累计误差,提高了地震流体识别的精度。在实际资料应用中,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与地球物理特征开展的岩石物理分析表明,Gassmann流体因子f对含油和含水特征有较好的区分作用。反演结果表明,流体因子f能为有效地识别目的层的油水特征,为下一步的钻井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油水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华庆西部地区延10~长2油藏发现一些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油气层,经试油检验可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这对测井识别油水层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对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的深入研究,结合钻井、测录井及试油情况,分析引起研究区部分油层呈现低阻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时综合试油数据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多种油水层识别方法综合识别油水层,从而提高研究区浅层油藏油水层识别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水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文松青,张涛,张奇超.成品油上倾管道油水两相流相分布识别方法[J].油气储运.2019
[2].陈军,彭业雄,李仕芳,谭玉涵,邱祥亮.华庆地区浅层油藏低阻成因分析及油水识别方法[J].辽宁化工.2018
[3].窦凤华,沈旭友,钟淑敏.LX地区F油层油水识别方法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18
[4].沈莹,谭超,刘伟玲,董峰.截面多电导与超声多普勒融合的油水两相流型识别[C].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2017
[5].耿斌,蔡进功,王端平,闫建平,周德志.疏松砂岩稠油层油水赋存特征及识别——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馆下段稠油油藏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
[6].傅强.EZRA地区复杂岩性储层油水识别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
[7].张弘恕,冯春珍,何小菊,龚爱华,李玉宁.姬塬地区延安组基于水性分析的油水识别方法[J].测井技术.2016
[8].胡军辉,文晓涛,许艳秋,王文化,杜正聪.利用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进行油水识别[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
[9].刘恒.核磁共振测井应用研究-XX油田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与油水识别[D].长江大学.2016
[10].李芦茜,印兴耀,曹丹平,刘晓晶.基于流体因子迭前地震反演的油水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