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孔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中孔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叶贤副[1]2003年在《中孔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1992年Mobil公司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制备出中孔MCM-41分子筛以来,中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目前,其研究的重点已逐渐向过渡金属氧化物转移,这主要得益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本身具有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如光催化、作半导体等。在本论文中,我们将分两个独立的体系,分别介绍中孔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中孔二氧化钛体系 在该体系中,我们采用光助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中孔二氧化钛。相关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光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样品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样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它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将罗丹明B完全降解;其次,它具有更低的光电响应信号,也即是它能在较高波长光的激发下产生光电信号;第叁,该样品对可见光具有明显的吸收。以上的结果表明该样品可能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如果该假设成立,它将会大大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2、中孔二氧化锆体系 在该体系中,我们采用改进后的模板合成法,制备出性能优异的中孔二氧化锆。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传统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中孔二氧化锆大约需要7~20天左右的时间,而采用无水体系合成法则只要3~6小时;再者,使用该方法只需要前体、模板和稀释剂,不需要添加易挥发的稳定剂、酸性物质以期控制锆醇盐的水解速度和提高最终产品的热稳定性能。通过非水体系合成法的样品具有热稳定性高、孔结构具有明显可调性等优点。当样品在700℃处理时,仍能保持孔结构的完整;当模板与前体的摩尔比在0~1.0之间变化时,孔径随模板量的增大而出现递增趋势。

马允[2]2007年在《Nb掺杂中孔二氧化锆的合成及表面酸性研究》文中指出以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锆源,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乙酰丙酮(ACAC)作为水解阻聚剂,使用无水乙醇稀释的氨水调节溶液的pH,采用溶胶-凝胶法于溶剂无水乙醇中合成中孔二氧化锆分子筛。通过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所合成样品结构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中孔二氧化锆分子筛的适宜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草酸铌为铌前驱体,将铌元素掺杂到中孔二氧化锆体系,制备中孔Nb_2O_5-ZrO_2复合氧化物分子筛。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低温N_2吸附-脱附、X-ray粉末衍射(XRD)等现代物理化学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流动空气气氛中,以1℃/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450℃,对Zr/CTAB=2时所合成的样品恒温焙烧6h,所获得的样品具有较好的中孔结构和单一的四方相晶型,其BET表面积72.98m~2/g,孔径2.2nm。将一定量的铌元素掺入上述氧化锆中孔分子筛,可制备出Nb_2O_5-ZrO_2复合中孔氧化物,从样品结构和性能来看,适宜的铌掺杂量为Nb/Zr=0.05。产品BE7表面积122.42m~2/g,孔径3.68nm。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样品表面的酸量和酸强度分布。结果表明,焙烧条件对中孔氧化锆表面酸强度影响不大,但总酸量随着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中孔氧化锆表面酸强度及总酸量均随之减小。将铌掺入中孔氧化锆后,虽然酸强度并未提高,但总酸量有所增加,当Nb/Zr=0.05时,表面总酸量最大。

参考文献:

[1]. 中孔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叶贤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2]. Nb掺杂中孔二氧化锆的合成及表面酸性研究[D]. 马允. 安徽理工大学. 2007

标签:;  ;  ;  ;  ;  ;  

中孔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