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绒藜论文_杨鼎,祁云霞,王晓娟,伊风艳,吴江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驼绒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驼绒,华北,种子,瘤胃,温度,盐分,苜蓿。

驼绒藜论文文献综述

杨鼎,祁云霞,王晓娟,伊风艳,吴江鸿[1](2019)在《驼绒藜和苜蓿对苏尼特羊增重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分析饲喂驼绒藜和苜蓿对苏尼特羊增重以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分别以驼绒藜和苜蓿作为饲料主要成分,选择4对3月龄断奶雌性双胞胎苏尼特羊进行分组饲喂试验,试验结束后提取瘤胃内容物微生物的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序列信息,分析比较驼绒藜和苜蓿2种颗粒饲料对瘤胃细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组样品测序共鉴定出12个门、28个属的细菌;相对丰度最高且具有显着差异的细菌为拟杆菌门普雷沃菌属,饲喂苜蓿比驼绒藜增重效果显着并且可显着提高瘤胃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饲喂驼绒藜会显着增加瘤胃中细菌多样性(P<0.05)。综上,饲喂苜蓿一类高蛋白饲草能够促进苏尼特羊增肥,但降低了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瘤胃细菌优势细菌为拟杆菌门,优势菌种为普雷沃菌。而饲喂驼绒藜一类高纤维饲料对羊的增肥效果不明显,但提高了瘤胃细菌多样性和微生态环境,可能更有利于羊的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敖云娜[2](2019)在《干旱和盐胁迫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生态系统约占草地面积的60%,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严酷和脆弱的区域之一。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区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为藜科驼绒藜属多年生强旱生半灌木,不但具有利用年限久的优势,同时是优良的饲用半灌木,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是恢复干旱荒漠区生态的优良灌木。荒漠生态系统水分条件恶劣,降雨稀少,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华北驼绒藜种子的萌发特性对理解荒漠区灌木植被的建植及恢复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华北驼绒藜种子大小(seed size)及苞片(coat)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水合-干燥循环(wet-dry cycle)、盐和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萌发中的种子及幼苗具有干燥耐受性(dehydration tolerance)。种子在经历不同水合-干燥周期后,种子萌发率依然接近CK(100%),并具有生长为幼苗的潜力。随着水合-干燥周期的增加种子萌发率几乎不受影响,但存活率逐渐降低。幼苗复活的极限为胚根长度为2-3 mm干燥30 d。苞片对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对盐具有隔离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具有提高渗透势的作用,从而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苞片在盐分环境下延缓并抑制了种子的萌发,无苞片种子发芽率比有苞片种子平均高17%,延缓了平均发芽日(0.8 d),但有苞片种子生长的幼苗胚根、胚轴及幼苗活力指数显着高于无苞片种子,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尤为明显,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苞片的存在增强了种子的耐盐性,保护了种子胚结构在萌发过程中受到的盐胁迫的损伤。而苞片的存在虽然提高了种子萌发需求的水势,但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有积极作用。苞片的存在使得种子萌发具有不整齐性,而去除苞片后,种子的平均发芽日均集中在一天内发芽,并且幼苗的胚根胚轴长度及幼苗活力指数均集中,有可能导致集体死亡。苞片的存在分散了幼苗集体死亡的风险。相对胚长度与萌发速度呈正相关。华北驼绒藜中大种子比小种子具有更高的相对胚长度,大种子在萌发及幼苗生长阶段的优势除了大种子的优势,还有可能是因为具有较大的相对胚长度。通过本研究,明确荒漠物种自身形态特征对荒漠多变的环境的作用,为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梦茹,魏岩[3](2018)在《北疆荒漠心叶驼绒藜种子的萌发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是藜科驼绒藜属植物,优良牧草,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通过调查温度、盐分、苞片及贮藏时间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新疆地区心叶驼绒藜的引种驯化和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变温;浓度低于0.2 mol·L~(-1)的NaCl溶液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率无显着影响(P>0.05),但从0.4mol·L~(-1)开始,萌发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将经过不同NaCl溶液处理14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种子具有较高的恢复萌发率;苞片对种子萌发无显着影响(P>0.05);种子在室温下贮藏10个月萌发率降低至24%。(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瓦哈甫·吐尔逊,依甫拉音·玉素甫[4](2018)在《盐胁迫对木地肤和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采自新疆天然草原的木地肤和驼绒藜种子为材料,在0~1.2 mol/L的NaCl范围内,研究了盐分胁迫对这两种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升高,木地肤和驼绒藜种子的萌发和初生根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总体来看,盐溶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轻度的NaCl胁迫可促进驼绒藜种子的萌发。木地肤和驼绒藜种子萌发的盐度阈值分别为1.0和1.2 mol/L,说明驼绒藜种子萌发的耐盐性较木地肤种子强。(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8年03期)

王晓娟,伊风艳,杨鼎,孙海莲[5](2018)在《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生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驼绒藜属植物为多年生强旱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草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是半荒漠区草原较为珍贵的野生优良饲用植物资源之一。由于野生驼绒藜种子寿命较短,败育现象严重,因此,我国野生驼绒藜群落正在逐渐减少,这也制约了该植物资源的推广、发展和利用。就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发育生理、败育生理、贮藏生理、劣变生理、萌发生理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生产及推广利用等提供参考材料。(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青格乐,陶克陶巴雅尔,恩和其木格,王玉芝[6](2017)在《干旱胁迫下华北驼绒藜叶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华北驼绒藜抗旱机理,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鉴定了华北驼绒藜叶片在干旱胁迫下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共检测到2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并成功鉴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7个蛋白质点,经数据库搜索对比这些蛋白质分别为Ru Bis CO活化酶3个、光合作用蛋白1个、能量代谢相关蛋白2个、逆境胁迫响应蛋白1个。可以推测,干旱胁迫对华北驼绒藜的生长代谢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这时其体内抗旱响应蛋白发挥作用,通过保护光合作用系统、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促进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等途径起到提升抗旱能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赵海卫,郭柯,乔鲜果,刘长成[7](2017)在《青藏高原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的生态地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寒荒漠是青藏高原西北部及其周边高地特有的一种荒漠类型,其中,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高寒荒漠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在对其分布区进行数次植被考察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的生态地理特征,包括其分布、群落特征及环境特点。结果表明: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的分布既有高原地带性的特征,又受到局部地形、土壤水分及化学性质的强烈影响而表现出一定隐域性的特点;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群落盖度稀疏且变化较大,植物种类贫乏,菊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植物在其物种组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的分布区类型多为北温带分布;寒、旱、盐碱、贫瘠是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的四大环境特点,其中干旱既有气候性的干旱,又有生理性的干旱。(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李娜,陈迪,魏月娥,赵斯文,杜宏娟[8](2017)在《驼绒藜和欧李生物篱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驼绒藜和欧李生物篱对附近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土钻法在作物生长季连续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结果表明,0~60 cm土层驼绒藜对距其60 cm以内的土壤水分影响较大,60 cm以下土层驼绒藜对距其30 cm以内的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欧李与邻近作物的水分竞争不大。留茬地的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裸地土壤水分含量,并对附近裸地土壤水分含量有所影响。(本文来源于《宁夏工程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布仁朝古拉[9](2017)在《浅论华北驼绒藜新品种的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优良旱生牧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建植华北驼绒藜人工草地,可以恢复植被,改良草场,丰富饲草来源,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本文概述了内蒙古草原地区的生态现状,阐述了华北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建植技术,分析了大力种植华北驼绒藜的好处,并提出了在内蒙古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华北驼绒藜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7年04期)

王梦茹,魏岩[10](2017)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心叶驼绒藜种子的萌发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藜科驼绒藜属植物,是新疆中亚地区优良牧草,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通过研究温度、盐分、苞片及贮藏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种子的萌发率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耐盐临界值为0.356mol·L~(-1),极限值为1.091 mol·L~(-1)。将在0-4.0 mol·L~(-1)NaCl溶液中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大部分种子恢复萌发。苞片对种子萌发无显着影响。心叶驼绒藜种子的寿命为10个月。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新疆地区心叶驼绒藜的引种驯化,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5)

驼绒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荒漠生态系统约占草地面积的60%,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严酷和脆弱的区域之一。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区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为藜科驼绒藜属多年生强旱生半灌木,不但具有利用年限久的优势,同时是优良的饲用半灌木,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是恢复干旱荒漠区生态的优良灌木。荒漠生态系统水分条件恶劣,降雨稀少,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华北驼绒藜种子的萌发特性对理解荒漠区灌木植被的建植及恢复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华北驼绒藜种子大小(seed size)及苞片(coat)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水合-干燥循环(wet-dry cycle)、盐和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萌发中的种子及幼苗具有干燥耐受性(dehydration tolerance)。种子在经历不同水合-干燥周期后,种子萌发率依然接近CK(100%),并具有生长为幼苗的潜力。随着水合-干燥周期的增加种子萌发率几乎不受影响,但存活率逐渐降低。幼苗复活的极限为胚根长度为2-3 mm干燥30 d。苞片对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对盐具有隔离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具有提高渗透势的作用,从而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苞片在盐分环境下延缓并抑制了种子的萌发,无苞片种子发芽率比有苞片种子平均高17%,延缓了平均发芽日(0.8 d),但有苞片种子生长的幼苗胚根、胚轴及幼苗活力指数显着高于无苞片种子,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尤为明显,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苞片的存在增强了种子的耐盐性,保护了种子胚结构在萌发过程中受到的盐胁迫的损伤。而苞片的存在虽然提高了种子萌发需求的水势,但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有积极作用。苞片的存在使得种子萌发具有不整齐性,而去除苞片后,种子的平均发芽日均集中在一天内发芽,并且幼苗的胚根胚轴长度及幼苗活力指数均集中,有可能导致集体死亡。苞片的存在分散了幼苗集体死亡的风险。相对胚长度与萌发速度呈正相关。华北驼绒藜中大种子比小种子具有更高的相对胚长度,大种子在萌发及幼苗生长阶段的优势除了大种子的优势,还有可能是因为具有较大的相对胚长度。通过本研究,明确荒漠物种自身形态特征对荒漠多变的环境的作用,为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驼绒藜论文参考文献

[1].杨鼎,祁云霞,王晓娟,伊风艳,吴江鸿.驼绒藜和苜蓿对苏尼特羊增重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9

[2].敖云娜.干旱和盐胁迫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王梦茹,魏岩.北疆荒漠心叶驼绒藜种子的萌发行为[J].草业科学.2018

[4].瓦哈甫·吐尔逊,依甫拉音·玉素甫.盐胁迫对木地肤和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J].草食家畜.2018

[5].王晓娟,伊风艳,杨鼎,孙海莲.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生理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

[6].青格乐,陶克陶巴雅尔,恩和其木格,王玉芝.干旱胁迫下华北驼绒藜叶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17

[7].赵海卫,郭柯,乔鲜果,刘长成.青藏高原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的生态地理特征[J].地理研究.2017

[8].李娜,陈迪,魏月娥,赵斯文,杜宏娟.驼绒藜和欧李生物篱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宁夏工程技术.2017

[9].布仁朝古拉.浅论华北驼绒藜新品种的开发利用[J].草原与草业.2017

[10].王梦茹,魏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心叶驼绒藜种子的萌发特性[C].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论文知识图

驼绒藜青贮丁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华北驼绒藜柱头形态驼绒藜青贮氨态氮含量的动态变...驼绒藜青贮乙酸含量的动态变化驼绒藜青贮pH值的动态变化12003-2005年各密度处理下伊犁...

标签:;  ;  ;  ;  ;  ;  ;  

驼绒藜论文_杨鼎,祁云霞,王晓娟,伊风艳,吴江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