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芦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芦荟,中华,抑菌,可溶性,多糖,活性,胆酸。
中华芦荟论文文献综述
黄立森,吴黉坦,庞海月,陈芳芳,陈煜沛[1](2018)在《中华芦荟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2法萃取中华芦荟的条件及研究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醇夹带剂的浓度、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为考察因素,总酚的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用L9(33)正交表优化工艺条件,福林酚法测定萃取物总酚含量,用DPPH法评估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中华芦荟超临界CO_2萃取最优条件为:乙醇夹带剂的质量分数60%,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在此条件下相对于没食子酸的萃取物总酚质量分数为4.83%,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19±0.02)mg/mL。该优选的工艺条件明显提高超临界CO_2萃取中华芦荟总酚的提取效率从而增强了其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8年06期)
杨红文,武毅勋[2](2018)在《中华芦荟多糖醇提法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闽南地区中华芦荟多糖醇提法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华芦荟多糖提取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芦荟液与乙醇用量体积比;在芦荟液与乙醇用量体积比1:6、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0℃的组合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达0.35%。提取的中华芦荟多糖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明显的剂量效应,5.0 mg/mL的芦荟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27.49%;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也和多糖浓度正相关,5.0 mg/mL中华芦荟多糖溶液对应5.80μg/mL没食子酸的还原能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08期)
李玲玲,罗合春,张先淑[3](2016)在《中华芦荟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华芦荟的根和叶中分离出8株内生真菌,其中5株来自叶部,3株来自根部,将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对4种指示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抑菌试验,发现叶部和根部各有一株内生真菌对3种指示细菌表现出抑菌活性,且叶部的内生真菌对啤酒酵母也有抑制效果。经形态学鉴定,这两株内生真菌都属于黑曲霉。(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闵莉静,郑卫红,赵明星,葛海霞[4](2016)在《酶-超声双辅助提取中华芦荟多糖的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酶-超声双辅助提取中华芦荟多糖工艺,并优化提取条件,最终获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之比(V∶m)为1∶2、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20、乙醇浓度80%、超声功率300 W、超声次数3次。(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6年03期)
许青,高慧娟,邵旭平[5](2014)在《不同光质对中华芦荟中有效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华芦荟为试验材料,采用可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节人工智能气候室进行培养,根据LED光源特性以及植物对光质的反应,设计了红光(R)、蓝光(B)、黄光(Y)、红蓝黄配比光(R/B/Y=7∶2∶1、5∶4∶1、1∶8∶1)六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以LED为光源的不同光质对芦荟生长、蒽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红光、黄光及复合光(5R/4B/1Y)明显促进中华芦荟中总蒽醌的积累,黄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蓝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促进积累的作用。LED光源可以在中华芦荟的设施栽培中应用,并且(在传统单色光与红蓝配比复合光中加入)有较少比例的黄光,对于芦荟品质有提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4年20期)
郑虹,徐慧诠[6](2014)在《中华芦荟不同部位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平板透明圈法研究中华芦荟凝胶与外皮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及芦荟外皮汁的最小抑菌浓度和芦荟皮汁抑菌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荟外皮汁比芦荟凝胶汁有更强的抑菌作用;而芦荟外皮汁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指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芦荟外皮汁最适作用pH为4.5,当芦荟外皮汁的pH超过6.5,完全没有抑菌活性;芦荟外皮汁在100℃下保温1h,其抑菌活性仍达95%以上,说明芦荟外皮汁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芦荟皮外汁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部分真菌也具有抗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黄晓旭,黄小玲,张焱,赵浩印,刘淑敏[7](2014)在《中华芦荟主要活性成分结合胆酸盐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以降血脂药物考来烯胺为对照,比较了经不同处理的中华芦荟与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发现芦荟具有较强的结合胆酸盐的能力,其中黄酮类成分与胆酸盐的结合能力较强,且芦荟结合胆酸盐能力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呈显着性正相关关系,而蒽醌类和多糖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对芦荟结合胆酸盐的能力影响不显着。通过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了芦荟中结合胆酸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且结合能力随黄酮的量呈正相关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4年02期)
林加根,吴松海,王传福[8](2013)在《中华芦荟组培快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华芦荟茎段为材料,筛选出了MS为较适宜于中华芦荟试管苗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中,6-BA浓度以2.0~3.0 mg/L、蔗糖浓度以3%为宜;继代培养基以MS+6-BA 3.0 mg/L+NAA 0.5 mg/L为最佳,芽增殖系数为4.50;生根培养中,不同浓度NAA激素对试管苗生根率和生根数都有极显着的影响,生根培养基以MS+NAA 0.3 mg/L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6.3条;试管苗炼苗7~10 d后移栽到蘑菇土∶沙土=3∶1的基质上,移栽成活率可达97%以上。(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3年19期)
李雯琳,许青,王凯[9](2013)在《不同光质对中华芦荟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华芦荟为试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节人工智能气候室进行培养,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以LED为光源的不同光质对芦荟生长中蒽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黄光及复合光(5R/4B/1Y)明显促进中华芦荟中总蒽醌的积累,黄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蓝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促进积累的作用。LED光源在中华芦荟的设施栽培中应用效果好,并且在单色光或红蓝配比复合光中加入较少比例的黄光,对于芦荟品质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3年19期)
罗琰[10](2013)在《中华芦荟多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硫酸铵梯度盐析法提取中华芦荟在不同饱和度硫酸铵下沉淀的蛋白质组分,采用抑菌圈法测其抑菌活性,其中60%硫酸铵浓度下沉淀的蛋白组分对细菌良好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层析初步分离该蛋白溶液,对分离得到的4组多肽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峰2对多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3年06期)
中华芦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闽南地区中华芦荟多糖醇提法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华芦荟多糖提取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芦荟液与乙醇用量体积比;在芦荟液与乙醇用量体积比1:6、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0℃的组合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达0.35%。提取的中华芦荟多糖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明显的剂量效应,5.0 mg/mL的芦荟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27.49%;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也和多糖浓度正相关,5.0 mg/mL中华芦荟多糖溶液对应5.80μg/mL没食子酸的还原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芦荟论文参考文献
[1].黄立森,吴黉坦,庞海月,陈芳芳,陈煜沛.中华芦荟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8
[2].杨红文,武毅勋.中华芦荟多糖醇提法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J].食品工业.2018
[3].李玲玲,罗合春,张先淑.中华芦荟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6
[4].闵莉静,郑卫红,赵明星,葛海霞.酶-超声双辅助提取中华芦荟多糖的工艺分析[J].南方农业.2016
[5].许青,高慧娟,邵旭平.不同光质对中华芦荟中有效成分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
[6].郑虹,徐慧诠.中华芦荟不同部位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
[7].黄晓旭,黄小玲,张焱,赵浩印,刘淑敏.中华芦荟主要活性成分结合胆酸盐能力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4
[8].林加根,吴松海,王传福.中华芦荟组培快繁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
[9].李雯琳,许青,王凯.不同光质对中华芦荟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3
[10].罗琰.中华芦荟多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