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氯论文_胡应模,李云华,李梦灿,候春燕,刘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烯酰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烯,酰氯,光气,丙烯酸,甲基,木质素,烷基。

丙烯酰氯论文文献综述

胡应模,李云华,李梦灿,候春燕,刘权[1](2018)在《甲基丙烯酰氯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电气石为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远红外辐射和释放负离子性等独特性能,作为新型功能矿物材料受到人们高度重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与其他材料复合,可制得多种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保、电子、医药、化工、轻工、建材等领域,已成为一种高附加价值的新型工业矿物。为了开发电气石的高附加价值和更广的应用领域,近年来许多科技工作者对电气石的性能、改性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以甲基丙烯酰氯改性剂对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改性进行了探讨,以改性产物的表面接触角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浊度为参数优化了甲基丙烯酰氯改性电气石的工艺条件,并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在电气石表面引入了甲基丙烯酰基有机链制备了可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电气石酯,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极性减小,团聚现象明显降低,分散性能得以改善,且其远红外辐射率及负离子释放量均具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2期)

徐栋梁,任浩,钱爽,郑丽平[2](2017)在《甲基丙烯酰氯改性木质素对甲酚共混聚乳酸制备复合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木质素对甲酚与聚乳酸(PLA)复合时的界面相容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甲基丙烯酰氯对木质素对甲酚进行接枝改性,然后将改性前后的木质素对甲酚分别与PLA共混制备复合膜,分析了改性前后木质素对甲酚的分子结构及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基可成功接枝到木质素对甲酚上,其对木质素对甲酚的用量为0.5 m L/0.5 g、改性次数为4次时,木质素对甲酚的改性效果最佳。随改性木质素对甲酚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拉伸强度虽逐渐下降,但下降的程度低于添加未改性木质素对甲酚的复合膜;改性木质素对甲酚与PLA形成的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远高于纯PLA膜的断裂伸长率,且随改性木质素对甲酚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综合考虑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性木质素对甲酚的最佳添加量为10%。(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刘晓欢,王春鹏,王基夫,许玉芝,储富祥[3](2014)在《丙烯酰氯改性木质素模型物制备丙烯酸单体及聚合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二氢丁香酚(DH)为原料,利用丙烯酰氯(AC)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DH-AC)。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的结构以及聚合活性。FTIR结果表明二氢丁香酚经过丙烯酰氯改性后,3 495 cm~(-1)为酚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完全消失,在1 762 cm~(-1)处有新的酯基峰生成,同时在1 631和981 cm~(-1)出现C=C的特征吸收峰,表明丙烯酸酯官能团已成功接枝到二氢丁香酚上。~1H-NMR分析结果显示DH-AC在δ=5.6的酚羟基质子峰完全消失,同时在δ=6.0,6.4和6.7出现了叁个不同的质子峰,这主要是由于乙烯基—CH=CH_2结构的引入,该结果进一步证明目标产物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结构的正确性。GC-MS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的纯度为98.63%。GPC结果显示DH-AC在偶氮二异丁氰(AIBN)作为引发剂的存在下,DH-AC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均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为:Mw(37400),Mn(23400),Mw/Mn=1.60,表明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单体具有高的聚合活性。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DH-AC)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为开发新型木质素基高分子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4年04期)

刘伟,徐丽,马晓芳,李延勋,雒廷亮[4](2013)在《间十五烷基酚与丙烯酰氯酯化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间十五烷基丙烯酸苯酯(PDPA)制备工艺,及今后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的动力学数据支持。系统地研究不同温度下,无催化剂和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条件下,间十五烷基酚(PDP)与丙烯酰氯合成PDPA的反应动力学。在无催化剂和敷酸剂条件下,酯化反应是二级可逆反应,正反应活化能64.8 kJ/mol,指前因子1.78×106L/(mol·min);逆反应活化能25.1 kJ/mol,指前因子2.25×103L/(mol·min)。在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叁乙胺为敷酸剂条件下,酯化反应是二级不可逆反应,反应活化能33.9 kJ/mol,指前因子5.05×103L/(mol·min)。(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侯彬芝,蒙海平,孔小波,郑睿,沈健芬[5](2012)在《叁光气法合成丙烯酰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光气和丙烯酸为原料,在无溶剂及少量阻聚剂和一定量催化剂条件下,合成了纯度较高的丙烯酰氯。探讨了投料比、催化剂及其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叁光气法合成丙烯酰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原料配比为2∶1,最佳催化剂为咪唑,反应时间为3.5 h。(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01期)

杨春帆,吴为强,刘坤辉,王欢,苏红梅[6](2011)在《丙烯酰氯分子的气相光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时间分辨傅立叶变换红外(TR-FTIR)发射光谱研究了气相中CH2=CHCOCl分子的光解动力学.观测到振动激发的光解碎片分子CO(ν≤5),HCl(ν≤6),C2H2和相应的两个光解离通道:C-Cl键断裂和HCl消除通道.通过分析转动分辨的红外发射光谱得到CO和HCl的初始振转能量态分布,由此提出CH2=CHCOCl的气相光解机理并阐明了内转换等非绝热过程在影响反应途径中的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1年08期)

程传杰,熊冬飞,申亮,乔泳洛,付长清[7](2011)在《叁光气法合成(甲基)丙烯酰氯及其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固体光气(BTC),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原料,经酰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酰氯(1,86%)和甲基丙烯酰氯(2,79%)。分别以1和2为原料,合成了两种丙烯酸酯类功能单体,其结构经1H NMR,13 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合成1的最佳条件为:BTC 0.3 mol,n(BTC)∶n(AA)=1∶1,叁乙胺既作催化剂又作缚酸剂,于40℃~50℃反应8 h。(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1年02期)

张鹏云,李攀,张有明,李春新,康俊利[8](2009)在《叁光气法制备丙烯酰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以丙烯酸和叁光气为原料,在少量阻聚剂和一定量的催化剂条件下,常温反应制备丙烯酰氯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适合于丙烯酰氯的大规模生产。(本文来源于《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9-12-01)

丁一晋[9](2009)在《缩醛交联、增速改性以及丙烯酰氯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无色、无毒、无腐蚀性、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在包装和工农业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我国聚乙烯醇材料领域的研究非常热门,但在聚乙烯醇的耐水性改性方面、增塑性改性以及接枝改性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常见的文献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改性工艺复杂,可操作性差,或者引入原材料品种多,成本高,反应物污染大,不能适应生产需求和环境友好两方面的要求。因此,选择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找到较为合理的方法对PVA进行改性。首先希望提高PVA的耐水性。同时,在其中加入适当的增塑剂以改善其力学性能等其它性能。此外,希望进行对聚乙烯醇进行丙烯酰氯接枝改性的研究,将活性双键接枝到聚乙烯醇上,使之具备可以用于紫外光固化的性能。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工业生产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环保功能型聚乙烯醇的自主发展;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绿色环保,利国利民。用醛交联是改善聚乙烯醇薄膜耐水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PVA可以发生分子间的缩醛化交联,加入醛做交联剂发生反应,从而提高其耐水性。依据缩醛化反应的原理,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制备耐水性聚乙烯醇薄膜。制备的聚乙烯醇薄膜,通过粘度测试,FT-IR,拉伸测试等手段进行表征。同时,针对PVA薄膜的塑化,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小分子增塑剂是改善聚乙烯醇薄膜加工性能的有效方法。加入一定的增塑剂,以改善其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探讨了增塑剂加入对改性膜的影响及其最佳增塑条件。最后,为进一步拓宽PVA的应用领域,选择丙烯酰氯接枝改性,为PVA接枝上具有光固化活性的双键结构。根据反应原理,探讨了接枝改性的反应条件和产物配比,得到了一种含有双键的改性PVA,并对其紫外光固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以聚乙烯醇1788水溶液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乙酸为催化剂,采用缩醛交联法制备了改性PVA膜。成膜液合成条件为:PVA1788 5wt%水溶液60mL,36%戊二醛溶液0.5mL,1mol/L乙酸2mL,在80℃下恒温反应43min。反应完成后用玻璃棒将成膜液均匀涂抹在聚四氟乙烯板上。室温干燥36小时。所得的成膜液粘度为285 mPa·S。耐水性比纯PVA膜明显提高。2.探索了以环状叁羟甲基丙烷缩甲醛(CTF),对甲醛基苯乙烯基甲基吡啶硫酸甲酯盐(SBQ)代替戊二醛用做交联剂的交联效果,还探索了通过光聚合反应使PVA交联,但是效果不明显。尝试了以柠檬酸代替多元醇用作增塑剂,但是实验结果不理想,因为柠檬酸酸性很强,在反应过程过于剧烈,不利于涂膜液的合成。加入多元醇增塑剂,塑化效果明显,韧性有很大提高;由于小分子增塑剂也参与交联反应,并没有严重的增塑剂析出现象。确定涂膜液合成配方中增塑剂丙叁醇占体系7wt%。塑化效果明显,韧性比纯PVA膜明显提高。3.以聚乙烯醇1788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和丙烯酰氯为原料,采用接枝改性法制备了含有活性双键结构的改性PVA。合成条件为:PVA1788 1.1g,N-甲基吡咯烷酮30mL,丙烯酰氯2mL,在60℃下恒温反应2hr,用叁乙胺中和反应副产物。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无水乙醇中超声震荡洗涤,析出沉淀、抽滤、洗涤,放入真空干燥箱内烘干,平衡后称重,测试接枝率。产物带有活性双键结构,可用于紫外光固化应用。这叁种此类具有优良耐水性、良好力学性能、具有紫外光固化反应活性的改性聚乙烯醇有望有更广泛的工业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9-06-02)

陈伊凡[10](2009)在《甲基丙烯酰氯制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甲基丙烯酸与二氯亚砜反应制备分离的方法作了改进,提高了分离纯度,研究了反应的各个条件。实验得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二氯亚砜与甲基丙烯酸的进料比为2:1,反应温度为60-64℃,回流6个小时。(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09年01期)

丙烯酰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木质素对甲酚与聚乳酸(PLA)复合时的界面相容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甲基丙烯酰氯对木质素对甲酚进行接枝改性,然后将改性前后的木质素对甲酚分别与PLA共混制备复合膜,分析了改性前后木质素对甲酚的分子结构及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基可成功接枝到木质素对甲酚上,其对木质素对甲酚的用量为0.5 m L/0.5 g、改性次数为4次时,木质素对甲酚的改性效果最佳。随改性木质素对甲酚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拉伸强度虽逐渐下降,但下降的程度低于添加未改性木质素对甲酚的复合膜;改性木质素对甲酚与PLA形成的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远高于纯PLA膜的断裂伸长率,且随改性木质素对甲酚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综合考虑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性木质素对甲酚的最佳添加量为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烯酰氯论文参考文献

[1].胡应模,李云华,李梦灿,候春燕,刘权.甲基丙烯酰氯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与结构表征[J].矿产综合利用.2018

[2].徐栋梁,任浩,钱爽,郑丽平.甲基丙烯酰氯改性木质素对甲酚共混聚乳酸制备复合膜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17

[3].刘晓欢,王春鹏,王基夫,许玉芝,储富祥.丙烯酰氯改性木质素模型物制备丙烯酸单体及聚合活性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

[4].刘伟,徐丽,马晓芳,李延勋,雒廷亮.间十五烷基酚与丙烯酰氯酯化反应动力学[J].化学工程.2013

[5].侯彬芝,蒙海平,孔小波,郑睿,沈健芬.叁光气法合成丙烯酰氯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6].杨春帆,吴为强,刘坤辉,王欢,苏红梅.丙烯酰氯分子的气相光解动力学[J].中国科学:化学.2011

[7].程传杰,熊冬飞,申亮,乔泳洛,付长清.叁光气法合成(甲基)丙烯酰氯及其衍生物[J].合成化学.2011

[8].张鹏云,李攀,张有明,李春新,康俊利.叁光气法制备丙烯酰氯[C].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9

[9].丁一晋.缩醛交联、增速改性以及丙烯酰氯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10].陈伊凡.甲基丙烯酰氯制备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9

论文知识图

(D-MMPMA)在CDCl3中的1HNMR谱图反应时间与丙烯酰氯产率的关系...十二醇(a)、丙烯酰氯(b)和丙烯...C8PhEO10H(a)、甲基丙烯酰氯(b...;图3.18CNTc与丙烯酰氯反应产物的SE...甲基丙烯酰氯与C8PhEO10H摩尔比...

标签:;  ;  ;  ;  ;  ;  ;  

丙烯酰氯论文_胡应模,李云华,李梦灿,候春燕,刘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