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识别划分论文-严加永,孟贵祥,邓震,邵陆森

构造识别划分论文-严加永,孟贵祥,邓震,邵陆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识别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琼河坝,分布范围,隐伏岩体,断裂系统

构造识别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严加永,孟贵祥,邓震,邵陆森[1](2013)在《基于重磁资料处理的新疆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隐伏岩体识别与断裂构造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准琼河坝地区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与蒙古和俄罗斯相邻,处于阿尔泰造山带与天山造山带交汇部位(王登红,2009)。近年来,琼河坝地区相继发现了宝山铁矿、北山金矿、绿石沟铜矿、蒙西铜矿、和尔赛斑岩铜矿、铜华岭斑岩铜矿、琼河坝斑岩铜矿、桑南斑岩铜矿及拉伊克勒克铁铜矿等矿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一专题论文集》期刊2013-10-13)

吴赞华,李忠权,时燕华[2](2011)在《乌尔逊凹陷构造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乌尔逊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采用地震解释方法对构造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划分。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发育四个区域性构造层序界面,将盖层划分出四个构造层。得出乌尔逊凹陷经历了4个形成期和3个改造期的构造演化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11年26期)

赵敏[3](2011)在《西藏重磁场特征分析与区域地质构造识别与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提取西藏自治区的区域构造信息为主要目标,以1:100万的区域重磁数据为主要原始资料,对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航空磁力异常数据进行处理与换算,如航磁ΔT磁场化极、航磁ΔT化极垂向一次导数、航磁ΔT化极方向导数、航磁ΔT化极向上延拓、求取布格重力区域场及剩余异常、布格重力异常上延拓、剩余重力异常方向导数以及垂向二阶方向导数和水平总梯度等处理。本文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西藏自治区重磁场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搜集到的相关物探报告、地质报告等,对西藏自治区的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推断与划分。本文对部分重要的构造,提取了重磁原始数据剖面,利用2.5维重磁反演软件进行了定量的反演计算,进一步加深对西藏地质构造的认识。本文在结合各方面资料、对重磁实测与处理换算资料进行解释推断的基础上,分别编制了西藏自治区磁法推断地质构造图和西藏自治区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确定了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构造格架、断裂及岩浆岩、火山岩地层及沉积盆地的分布,为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分布区带的划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提供了重要的物探成果资料。(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刘金兰[4](2008)在《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断陷盆地是汾渭盆地的主体部分。该盆地是世界上着名的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区之一,其中,最着名的地质灾害是地裂缝。地裂缝活动严重影响着城市建设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目前该盆地影响面最广、破坏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研究表明,地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控于基底构造活动或隐伏活动断裂。因此,查明该盆地基底构造及活动断裂分布特征是解决地裂缝灾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上述面积性的区域构造的研究主要是利用重磁位场资料。鉴于此,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成因机理与大陆动力学(项目编号:4053021)为依托,以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山西断陷盆地为研究区域,以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获取全区及上下深、浅区域构造信息(全区断裂分布特征、前寒武纪古构造特征、浅层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及盆内活动断裂特征等)为主要目标,以重磁位场数据为主要原始资料,以提高位场资料处理精度和分辨率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深地震测深剖面和浅层地震剖面为约束,并结合钻井、地质、构造演化,对山西区域构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技术首次对山西重磁位场数据进行了分离阶数与异常源特征对应关系的试验研究,通过基于研究区实际的模型对比模拟,半定量得出了小波分解阶次与深、浅源构造信息的对应关系。与常规方法相比,小波多分辨分析技术不但能分离浅部构造信息,保留深部构造信息,而且能保留深部构造信息的细节特征和弱异常信息。将该技术应用于山西重磁位场数据处理,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反映莫霍面起伏变化的深部(区域)重力场资料和反映前寒武纪古构造特征的区域航磁场资料;获得了高质量的反映断陷盆地低密度沉积特征的浅部(局部)重力场资料。上述成果为山西断陷盆地深部、浅部区域构造信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首次在国内研究了基于曲率属性的位场自动反演新技术,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技术改进,使其不仅具有更好的反演效果,而且具有分离不同埋深场源信息的功能。提出的叁个主要技术措施为扩展自动搜索极大值法、多分辨率阈值法、扩展自动搜索极大值和多分辨率阈值组合法。研究表明:上述技术措施不仅使原有方法受噪声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使反演的解更连续,水平位置和埋深更准确,而且具有分离不同埋深场源信息的功能,为浅、中、深层场源的分离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丰富了位场资料处理技术和手段。3、将改进后的基于曲率属性的位场自动反演新技术应用于山西重力异常数据的反演,得到了不同深度层的深、浅断裂信息。利用提出的扩展自动搜索极大值和多分辨率阈值组合法,研究了不同阈值系数k对应的不同埋深断裂信息,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半定量关系,且当阈值系数k =1.0时获得的山西断陷盆地内新生代断裂系与本论文中利用小波分解得到的浅部(局部)重力场特征和新编制的第四系或新生界构造图成果相吻合,有效反映了断陷盆地边缘大断裂和盆内界限性断裂。4、研究了位场场源边界识别新技术,如斜导数法、斜导数水平梯度法及theta图法。模型试验研究表明:上述技术具有弱信号提取功能,能得到更多的地质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解释的准确性和精度。将该技术应用于山西重力异常数据处理,获得了丰富的平面断裂信息;利用theta图法对航磁异常小波分解6阶近似进行了前寒武纪古构造边界的识别,结合地质、构造演化等重新划分了前寒武纪古构造单元。新划分的古构造单元是利用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加以佐证了的结果,与前人结果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可信度。5、利用重新划分的前寒武纪古构造单元研究了磁性基底构造对盆地形成的影响,结合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重磁识别的断裂系及盆地磁性地壳结构等信息研究了区域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断陷盆地的形成受磁性结晶基底的制约;地壳结构越复杂,地壳介质之间的力学强度差异越大,热水点年释放量越小,就越容易孕育和发生大的地震。6、利用浅层地震剖面、钻井等资料,并参考重磁划分的断裂系,新编制了山西四个断陷盆地的第四系构造图。利用新编制的第四系构造图并结合新生界构造图,研究了新生代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分区及盆内活动断裂分布特征。新编制的第四系构造图提供了盆地内构造分区和活动断裂分布信息,该信息可用于解释地裂缝的分布与基底构造活动或隐伏活动断裂之间的关系,为浅地表地裂缝的评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论文以重磁位场新技术为主要手段,将地震、钻井、地质等要素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研究了山西区域构造特征,为依托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深部和浅部区域构造信息,这不仅对地裂缝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该区区域构造、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论文对重磁位场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位场资料处理技术和手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4-13)

构造识别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乌尔逊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采用地震解释方法对构造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划分。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发育四个区域性构造层序界面,将盖层划分出四个构造层。得出乌尔逊凹陷经历了4个形成期和3个改造期的构造演化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识别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严加永,孟贵祥,邓震,邵陆森.基于重磁资料处理的新疆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隐伏岩体识别与断裂构造划分[C].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一专题论文集.2013

[2].吴赞华,李忠权,时燕华.乌尔逊凹陷构造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J].中国西部科技.2011

[3].赵敏.西藏重磁场特征分析与区域地质构造识别与划分[D].成都理工大学.2011

[4].刘金兰.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08

标签:;  ;  ;  ;  

构造识别划分论文-严加永,孟贵祥,邓震,邵陆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