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胃起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表,突触,羟色胺,消化不良,肠管,电针,氧化酶。
胃起搏论文文献综述
叶钧,魏雪梅,陈陵,揭晓明[1](2018)在《体表胃起搏治疗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体表胃肠起搏治疗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科门诊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采用WCH型胃肠起搏器进行治疗,同时选择身体健康的年龄与性别相对应的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4 h胃排空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为(4.4±2.1)分,低于治疗前的(6.9±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症状改善率为32.29%;对于餐后饱胀、嗳气、恶心、呕吐、早饱、返酸的有效率分别为51.02%、61.29%、24.32%、20.00%、69.44%、36.36%。治疗前患者餐前餐后各项胃电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餐前DF(cpm)、DP%、N%、C%,餐后C%更为显着(P<0.01)。给予治疗后,DF(cpm)、N%餐前餐后提高(P<0.05)。患者治疗前4 h胃排空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后胃排空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体表胃起搏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部分胃电参数,提高胃排空功能。(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8年11期)
毛婷,谌永毅,刘翔宇,韦迪,李华[2](2018)在《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对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对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0例同步放化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2周的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干预。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4周对两组的消化道症状群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及困扰程度得分的交互效应、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刺激配合胃起搏能有效改善胸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群。(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李鲜,李永亮[3](2017)在《十味柴赭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起搏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epsia,FD)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明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明确。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ICC(interstitial cells ofcajal,ICC),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通过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或胃肠动力药物,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上述药物治疗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作用有限、副反应大、易复发、停药后症状易反复等问题。我们经过长期临床经验认为,饮食不慎、情志失和均被为本病的常见病因,病中亦可出现痰、湿、瘀、食积等病理产物,但无论上述何种病因,病理过程如何,最终均致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滞中焦,升降失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因此,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为FD基本病机。针对该病基本病机-肝胃不和,我们以疏肝调气、和胃消痞为治疗方法,自拟十味柴赭汤,本方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本研究通过观察十味柴赭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间质细胞含量的影响,探讨十味柴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为该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通过观察十味柴赭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间质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本课题以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电针刺激大鼠足底复制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将健康成年大鼠按随机性原则分为6组,每组6只,每天灌胃1次,连用28天后,进行指标取材、测定。结果:十味柴赭汤能有效提高胃间质细胞含量,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敞箱实验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减少;除模型组外各治疗组胃窦部分Cajal间质细胞分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的胃间质细胞含量,与低、高剂量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味柴赭汤能显着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间质细胞含量的表达,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提示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7-14)
刘一苇,王爱霞,郑余银,高勇,徐辉[4](2015)在《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脊髓损伤并发胃动力紊乱/胃功能障碍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胃起搏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各25例。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评估和宣教指导;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胃电图检查变化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胃电图电生理指标均提示有显着改善(P<0.05),但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均有效。尤其是体表胃起搏治疗没有创伤性和不良反应,操作更为简便。(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黄莉,聂丹,宋学军[5](2014)在《腹部按摩刺激胃起搏点对老年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刺激胃起搏点对老年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用腹部按摩刺激胃起搏点法,兴奋胃起搏点促进胃肠蠕动;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后12h、24h、36h、48h、60h及72h 6个时间段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6个时间点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例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腹胀是否明显减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按摩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刺激胃起搏点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胃肠蠕动,提高置管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陈军,余跃,杨琰,高显奎,王巧民[6](2011)在《突触在胃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胃窦肌间神经丛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分布及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突触素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近远端胃各缝制一对电极),分为起搏组(GES组,n=10)和对照组(n=6)。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ES组和对照组胃窦间神经丛中突触素分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ES和对照组胃窦肌间神经丛中Sy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以恒定表达的β-actin作为内参照。分别计算Syn mRNA与β-actinmRNA、Syn蛋白与β-actin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的比值(Syn/β-actin),以反映组织中Syn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ES组肌间神经丛中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分布显着增多(806.421±342.135vs448.3±261.467,P<0.05;0.019±0.008vs0.010±0.005,P<0.05)。RT-PCR研究显示GES组Syn mRNA表达显着强于对照组,GES组syn/β-actin比值明显较对照组增加(0.146±0.0 28vs0.082±0.025,P<0.05);Western blot研究显示GES组Syn蛋白表达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两组Syn/β-actin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02±0.098vs0.298±0.018,P<0.05)。结论胃起搏后胃肌间神经丛内突触素分布增多,突触素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表明胃窦肌间神经丛内突触可能在胃起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叶武,刘鹏飞,恽芬娟[7](2009)在《体表胃起搏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评估胃动力紊乱患者经体表胃起搏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经胃电图、胃镜等检查诊断为胃动力紊乱的患者25例,应用YM-W型体表胃起搏器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及症状积分的评估。结果患者经体表胃起搏治疗后症状积分(0.61±0.14)较治疗前(1.5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1),2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8.3%。结论体表胃起搏治疗能有效改善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的症状。(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09年19期)
王勍,王海涛,王荣朝,卢麒丞[8](2009)在《体表胃起搏治疗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表胃起搏在治疗术后胃排空障碍(DGE)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胃切除手术后发生DGE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起搏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起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胃起搏治疗。两周后患者进行核素胃排空试验测定胃排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空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起搏组排空率为(52.4±1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19.6)%(P<0.01)。起搏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表胃起搏治疗术后胃排空障碍可以提高术后DGE患者的胃排空率,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09年01期)
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9](2007)在《毒蕈碱类受体参与胃起搏并调控胃慢波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pacing/stimulation,GES)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哺乳动物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毒蕈碱类受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有研究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胃慢波活动的调控。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胃起搏促进胃肌间神经丛内Ach的释放。毒蕈碱类受体在胃起搏活动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消化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10](2007)在《胃起搏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单胺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胃窦肌间神经丛中单胺氧化酶mRNA表达,探讨5羟色胺(5-HT)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近远端胃各缝制一对电极),分为起搏组(n=10)和对照组(n=6)。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起搏组和对照组胃窦肌间神经丛中MAO-A mRNA、MAO-B mRNA的表达量,以恒定表达的β-actin作为内参照。计算MAO-AmRNA、MAO-B mRNA与β-actin mRNA表达积分光密度值的比例(MA/B,MB/B),以反映组织中MAO-AmRNA、MAO-B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RT-PCR研究显示起搏组MAO-A mRNA表达显着弱于对照组,起搏组MA/B比值明显较对照组较少(0.37±0.11vs0.95±0.57,P<0.001);而起搏组MAO-B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别,两组间MB/B比值比较也无显着性意义(0.97±0.24vs1.01±0.58,P>0.05)。结论胃起博后胃肌间神经丛内单胺氧化酶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表明胃窦肌间神经丛内5-HT可能在胃起搏中发生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胃起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对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0例同步放化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2周的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干预。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4周对两组的消化道症状群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及困扰程度得分的交互效应、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刺激配合胃起搏能有效改善胸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起搏论文参考文献
[1].叶钧,魏雪梅,陈陵,揭晓明.体表胃起搏治疗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8
[2].毛婷,谌永毅,刘翔宇,韦迪,李华.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对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8
[3].李鲜,李永亮.十味柴赭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起搏细胞的实验研究[C].第二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4].刘一苇,王爱霞,郑余银,高勇,徐辉.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
[5].黄莉,聂丹,宋学军.腹部按摩刺激胃起搏点对老年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
[6].陈军,余跃,杨琰,高显奎,王巧民.突触在胃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
[7].叶武,刘鹏飞,恽芬娟.体表胃起搏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9
[8].王勍,王海涛,王荣朝,卢麒丞.体表胃起搏治疗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J].江苏医药.2009
[9].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毒蕈碱类受体参与胃起搏并调控胃慢波活动[J].中华消化杂志.2007
[10].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胃起搏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单胺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