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拓扑空间理论的隐语研究

基于拓扑空间理论的隐语研究

论文摘要

隐语的研究已经迈入多学科、多视角的认知世界。本文从认知层面出发,将拓扑空间理论引入隐语的认知研究中,可以帮助我们用拓扑学的思维方式得到隐语的认知同一性和隐语的内在生成机制。隐语的认知同一性是指隐语生成前后的言语表达不同,但是认知上相同的拓扑性质。在整个隐语的认知过程中,隐语的认知同一性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是来自于隐语识解属性的同一性传递;二是来自隐语的认知拓扑空间的同一性关系。隐语识解属性即指事物本质的状态、性质及关系的认知属性。隐语识解属性的同一性传递是认知主体在主观意向性调控下,将一种表述形态的某种识解属性匹配至另一种表述形态,形成二者属性的同质性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语的识解属性始终保持不变,这说明隐语的认知具有同一的性质;本文根据隐语的生成过程,提出了三个拓扑空间:原像拓扑空间、加密拓扑空间、隐语拓扑空间。通过对这三个拓扑空间的拓扑关系分析,本文得到加密拓扑空间和隐语拓扑空间是同胚关系。同胚关系在拓扑学就是完全等价的关系,本文称之为隐语的认知拓扑空间的同一性关系。隐语通过隐语的识解属性在传递中保持不变的性质和拓扑空间相等相同的关系来解释隐语的认知同一性。这就能用来解释为什么隐语和隐语生成前内容的言语表达不同,但是人们对二者的认知相同的问题。隐语的内在生成机制是指隐语是如何生成的运行方式。简单来说,隐语的生成过程就是大脑首先对言语表达的识解属性进行确定、筛选的心智加工工作,再根据筛选出来的识解属性与现实语言世界进行配对,找到某个具有同样识解属性的语言单位的过程。但是这样说过于笼统,缺少实际操作的过程。为了提供更清晰的生成操作,本文结合识解属性的两种类型,分别展开隐语生成操作方式的研究。一种是表示状态、性质的本质类识解属性;另一种表示实体语义的关系类识别属性。对于本质类识解属性来说,隐语创造者在主观意向性调控下,借助词典工具和中文词语认知属性数据库,就能得到该语言单位的认知属性。之后进行筛选与匹配的加工工作,就可以得到有同样识解属性的语言单位,这些语言单位可以作为我们生成隐语的参考;对于关系类识别属性来说,隐语创造者可以通过因-果关系、工具-使用者关系、生产者-产品的关系、内容-容器关系、实体-目的地关系、整体-部分关系、个体成员-集体关系、信息-主题关系等实体语义关系来生成隐语。可以采用单一性语义关系或者多个语义关系来生成隐语,也可以将本质类识解属性和实体语义的关系类识别属性结合起来生成隐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隐语研究综述
  •     一、隐语概念研究
  •     二、隐语认知研究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拓扑学
  •     二、拓扑心理学
  •     三、认知拓扑语言观
  •   第三节 研究动因及意义
  •     一、研究动因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隐语拓扑空间的阐释及性质
  •   第一节 隐语与拓扑空间
  •     一、拓扑空间
  •     二、隐语语料来源
  •     三、隐语拓扑空间
  •   第二节 隐语拓扑空间的性质
  •     一、拓扑空间的性质
  •     二、隐语拓扑空间的非连通性
  •     三、隐语的隐秘性
  • 第三章 隐语的认知同一性
  •   第一节 隐语识解属性的同一性传递
  •     一、邻域的概念
  •     二、隐语识解属性
  •     三、隐语识解属性的同一性传递与隐语的认知同一性
  •   第二节 隐语的认知拓扑空间的同一性关系
  •     一、原像拓扑空间
  •     二、加密拓扑空间
  •     三、认知拓扑空间之间的关系
  •     四、认知拓扑空间的等价与隐语的认知同一性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隐语的生成机制
  •   第一节 根据本质类识解属性的隐语生成
  •     一、单纯性识解属性
  •     二、复合性识解属性
  •   第二节 根据关系类识解属性的隐语生成
  •     一、单一性关系
  •     二、多样性关系
  •   第三节 根据本质类和关系类识解属性的生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常宝文

    导师: 胡培安

    关键词: 隐语,拓扑空间,识解属性,认知同一性,生成机制

    来源: 华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数学,中国语言文字

    单位: 华侨大学

    分类号: H136.4;O189.11

    总页数: 54

    文件大小: 2654K

    下载量: 46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子基的覆盖拓扑空间的序列紧致性[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04)
    • [2].关于L-半拓扑空间中连续性和分离性的探究[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3].L-双拓扑空间的几乎配超紧集及其性质[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4].子集系统决定的拓扑空间[J].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2019(04)
    • [5].模糊软拓扑空间上的映射[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5)
    • [6].基于滤子的软拓扑空间的刻画[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6(05)
    • [7].软拓扑空间的分离性质[J].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7(02)
    • [8].关于L-余拓扑空间的特殊化序的一点注记[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5(05)
    • [9].柔拓扑空间的连通性[J]. 价值工程 2016(08)
    • [10].实数右手拓扑空间的拓扑性质[J]. 邢台学院学报 2015(04)
    • [11].非标准分析在拓扑空间紧致性中的应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2)
    • [12].软拓扑空间连通性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3].拓扑空间中的G邻域[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4].模糊软拓扑空间上的和空间[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4(04)
    • [15].乘积柔拓扑空间及其性质[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3(01)
    • [16].L-预拓扑空间的强连通集和局部强连通L-预拓扑空间[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3(03)
    • [17].半连续映射与半弧连通预拓扑空间[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8].L-预拓扑空间类的一个范畴性质[J]. 榆林学院学报 2013(04)
    • [19].双预拓扑空间的不连通类[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3(10)
    • [20].双预拓扑空间的连通类[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12(01)
    • [21].拓扑空间上映射的上极限与下极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2].点拓扑空间及其若干性质[J]. 宜宾学院学报 2012(06)
    • [23].关于一个新的拓扑空间的若干探讨[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4].特殊预拓扑空间的连通性与局部连通性[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12)
    • [25].L-预拓扑空间中的强连通子集[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26].预拓扑空间的强连通性与局部强连通性[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11(02)
    • [27].L-预拓扑空间中模糊网的O-收敛及其应用[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0(01)
    • [28].L-拓扑空间上的关于拓扑基的近似算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29].L-预余拓扑空间中的理想[J]. 高等数学研究 2010(04)
    • [30].拓扑空间的紧化[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0(04)

    标签:;  ;  ;  ;  ;  

    基于拓扑空间理论的隐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