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分析

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分析

张彩菊(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122000)

【摘要】目的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含有口服降糖药的门诊处方,对口服降糖类药物的品种、数量及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双胍类、磺酰脲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结论依据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特点进行比较,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是比较合理的。

【关毽词】糖尿病双胍类磺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27-02

Analysisoftheoralhypoglycemicagentsinourhospitaloutpatientprescriptions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oralhypoglycemicagentsusedinourhospital.Method:Theoralhypoglycemicagentsarerandomlyselectedandstatisticalanalysedfortype,quantityandtherationalityinourhospitaloutpatientprescriptions.Results:Thefrequencyofthetopthreearebiguanides,sulfonylureasandα-glucosidaseinhibitors.Conclusion:Basedonthemechanismofactionandth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oforalhypoglycemicdrugswerecompared,theapplicationoforalhypoglycemicdrugsinourhospitalarereasonable.

【Keywords】Diabetesmellitusbiguanidessulfonylureasα-glucosidaseinhibitors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已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大严重的慢性非染性疾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6000万左右,其中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占95%[1],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方法是口服降糖药。为了解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我们对门诊处方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2013年4月的门诊处方。抽出全部处方中含有降糖药的处方,统计以下内容:患者年龄、药物名称、剂量、规格以及用法用量。

2.结果

2.1含降糖药处方的比列本次调查的处方总数为14239张,含降糖药的处方为887张,占处方总数的6.23%。其中男性357例,女性530例(各种降糖药在不同年龄组分布见表1)。

表1降糖药在不同年龄组分布

3.讨论

由表1可知,糖尿病患者以女性居多,是男性的1.5倍。患病主体的年龄段为50~70岁,这与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用药情况以及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表2表明,用药频率最高的药品为双胍类的二甲双胍,该药在我院应用历史最久,应用范围最广,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2]。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表明,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肝脏葡萄糖输出;其次有较多的临床资料表明该药能够改善胰岛素对外周组织的作用,即减轻胰岛素抵抗;此外其作用机制还包括增强小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提高外周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降低T2DM患者游离脂肪酸浓度,降低脂肪酸氧化率等。另外,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等大型试验长期观察发现,二甲双胍可能还有改善β细胞功能的作用[3]。

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用药频率位居第二,大量研究表明,同其他磺脲类降糖药相比,格列美脲能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分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格列美脲既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又不增加体重.对于超重和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美脲更有效。格列美脲的作用机制包括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现代研究发现,格列美脲可能存在其他的降糖机制,如增强胰岛素刺激的细胞的己糖摄取过程、并作用于糖基磷酰胺肌醇-蛋白(GPI-protein),较少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降低血脂肪酸和血糖水平[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的阿卡波糖使用频率居于第三,作为一种生物合成的假性四糖,阿卡波糖降糖的机制主要是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而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地结合来抑制酶的活性,延缓了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造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缓慢,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5]。阿卡波糖也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于胰岛素依赖型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降糖药物应用频繁,其中双胍类、磺酰脲类及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使用的次数上位居前3位。经机制讨论及结合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基本合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WysowskiDK,ArmstrongG,GovemaleLRapidincreaseintheuseoforalantidiabeticdrugsintheUntiedStates1990-2001.DiabetesCare,2003,26(6):1852一1855.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59.

[3]王煜、李秀钧,二甲双胍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华西医学》,2009年第24卷第5期:1318-1319.

[4]牛俊、皮子风、越皓、刘淑莹等,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0月第33期:2169-2172.

[5]郭玉萍,阿卡波糖在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及脂代谢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创新医学》,2012年4月第9卷第12期(总第222期):159-161.

标签:;  ;  ;  

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