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广东省佛山市528100
摘要:作为重要的购物场所之一,商业建筑的盈利状况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商业建筑实际经营状况的对比可以发现,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会对人们选择决策的作出产生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提升建筑外部形态设计质量的方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审美需求。本文从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组成要素入手,对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思维与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思维;表现手法
前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中,人们的平均购买能力、消费能力发生了显著提高。基于上述变化,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出现在人们面前。当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出现问题时,整个城市的景观风貌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过程中,应该利用适宜的设计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工作。
一、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组成要素
从整体角度来讲,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建筑表面机理要素
在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中,表面所用的特定材质及其组合形式可以为建筑外形带来特殊的表现效果。就组合形式方面而言,当前我国商业建筑外部形态中常见的组合形式主要包含对称型组合、单一重复型组合、相似型并列组合以及复杂型重复组合等。
(二)门窗要素
门窗在为建筑提供光线照射、空气流通功能的同时,也会对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门窗比例的增加,门窗对商业建筑外形的影响也会发生相应增加。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过程中,需要对门窗的合理设计加以重视。
(三)细节装饰要素
商业建筑的细节装饰主要包含楼梯、雨蓬、边角处理等。在商业建筑的外形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按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结合商业建筑的整体特征合理设计各个细节装饰,使得细节装饰对商业建筑产生良好的点缀、烘托作用。
二、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思维与表现手法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思维与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一)常用表现手法方面
就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而言,建筑设计师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比例法
在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过程中,比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形体对称方面。1:1的对称比例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安定、平衡的视觉感受。第二,分割比例方面。在设计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过程中,不同建筑的高低、主次应该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第三,不对称方面。商业建筑外形的不对称设计可以将强弱关系更好的展现出来。
2.意境法
这种表现手法设置,利用借鉴、表象等方法对既有的建筑形象进行优化处理,进而获得新的建筑形象,并将其应用在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中。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完成设计:第一,抽象构建方式。这种设计方式是指,设计师将具有抽象性特点的形体与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融为一体;第二,具体构建方式。这种方式是指,按照具体事物的外形对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进行模仿设计,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对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观察,发现建筑外形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商业建筑艺术氛围营造方面
在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构成要素中,艺术氛围的营造主要是通过外部广告牌的设置体现出来的。广东省某商业建筑外部设置的广告设施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该商业建筑的外部广告设施内容以宣传各类商品为主。这种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方式具有一定的提升商品知名度的作用。当广告设施存在艺术性特点时,消费者很容易从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中感受到艺术魅力。这种外部形态设计方式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的购物体验。
(三)商业建筑地方特色展示方面
结合我国以往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经验可知,具有当地特色、民俗风情的商业建筑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入内消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建筑师设计商业建筑外部形态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商业建筑外部细节装饰、建筑形态等要素的合理设计。将当地的代表性装饰式样应用在建筑外形的各个位置,进而增强商业建筑本身的文化特色。广东省某特色商业建筑如图2所示。这种半架空的建筑外形设计方式充分体现了岭南特色。
结论: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主要是由细节装饰、门窗、表面肌理等组合而成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形式可以使得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了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以将意境法、比例法等表现手法应用在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过程中。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该通过商业建筑外部的广告设施、细节装饰等体现当地民俗风情,为消费者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董智领.商业建筑外部形态设计思维与表现手法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2]刘海婧.场所精神营造—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探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
[3]冯菲菲.基于电影化视觉体验的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4]王敏.探索历史背景与风格形态下纪念馆设计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