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中心幼儿园,广东吴川524500)
摘要: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美术活动是幼儿十分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3-6岁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剪剪贴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许多教师都尝试将各地琳琅满目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创意美术教学进行融合,使幼儿从中享受快乐,获得成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兴趣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兴趣;策略
引言
美术活动是孩子理想的翅膀,孩子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尽情发挥。那么,怎样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使幼儿的绘画能力以及创造力、想象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激发幼儿尝试和创作的欲望。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巧妙的绘画手段
幼儿虽然已具有初步的绘画知识经验,但许多绘画手段对他们而言还是比较陌生、新奇。幼儿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地接受这些枯燥、多样的绘画手段,并合理运用,必须从激发幼儿对不同绘画手段的兴趣入手。在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首先做游戏《动物画展》,然后观看重叠画、印章画、手掌画、毛线弹画、水彩笔画、水墨画等多种绘画手段的作品,最后让幼儿欣赏、观察、尝试。眼花缭乱的各种绘画手段,让幼儿大开眼界,个个跃跃欲试,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运用儿童化、富有童趣的语言
上课时遇到小而稚嫩的脸,老师要用最好听的声音和孩子们说话,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交谈。如果老师用一个孩子听不懂的专业术语给孩子们讲解知识,孩子就不会对这种活动的内部变化感兴趣,也不会动员孩子们的积极性。例如,一个名为“美丽的桃花”的课程和孩子们上色的时候,我发现画画不均匀,有一个空荡荡的地方,于是我用交谈的语言对他说:“桃花上画的衣服怎么坏了?下雨了,真冷!”孩子刚修好桃花的衣服。有一个孩子不想画一朵桃花,他问道:“哦,这桃花怎么会在这里,没有朋友,请快点找朋友。”孩子一听就动笔。例如,当学习正确的颜色时,老师对孩子说:"看,红色和黄色是好朋友,他们一起漂亮."孩子们说“黄色和绿色是好朋友,长得帅”,老师用儿童化语言与孩子沟通,指导绘画。不仅让孩子们对这项活动感兴趣,而且知识更容易、更牢固,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二、丰富美工材料,增强活动兴趣
幼儿总是充满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维持的时间不长,容易因为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以往投放的比较单一的美术材料容易使幼儿兴趣索然,也直接导致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难以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在去区域中接触到丰富的生活材料,也通过使用这些材料而感到无比快乐。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许多自然物和废旧物品成为孩子创作的材料。由于美术区域中的材料非常的丰富多样,让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能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因此,幼儿创作出的作品都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爸爸的领带”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选择使用“蜡笔”在领带上进行涂色,有的幼儿会用撕贴的方法去装饰,有的用棉签为领带点缀漂亮的花纹。在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下,幼儿们天马行空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富有生气,充满灵动的感觉,作品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认识吴川飘色》这堂美术欣赏课上,我播放飘色大巡游的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巡游时带来的热闹氛围。接下来我也利用播放视频的形式,与孩子们共同探讨“飘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飘色巡游前要做什么哪些准备?”等一系列问题,这个过程中孩子带着问题,细心观察视频,寻找答案,表现非常好奇、认真,这极大激发孩子对认识吴川飘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我可以利用视频来进行示范绘画,不仅节省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创作时间,而且极大吸引孩子的兴趣。在《绘画飘色》这堂美术课中,我提前将绘画哪吒的过程录下来,将录制视频调速成2分半钟。在播放示范画视频时,我只需跟着绘画的视频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欲望强,参与度高。
四、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拓宽幼儿创新的思路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必定是幼儿认识世界最直接方法和最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日常教学中,要让孩子多观察,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自然,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使其萌发创作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美术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与参观、散步、日常观察紧密结合。在上大班美术课《制作吴川泥塑》前,我先组织幼儿去参观吴川市江心岛雕塑园,让孩子亲眼目睹,细心观看各种形态的泥塑人物,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师父制作泥塑。参观结束后,我再回来上课,孩子们在课堂表现得积极、主动,大胆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最后孩子的作品展示独一无二,各形百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让幼儿通过感知,亲身感受不同的事物,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幼儿只有做到心中有想法、脑中有画面、才能手下有作品。这样,美术活动不仅给予了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动手的乐趣,更是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
五、及时启发,组织丰富文化活动中养成幼儿美术创意的习惯
一味地不加限制,鼓励幼儿自主发挥,很容易导致幼儿们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没有任何章法,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因此,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予以恰当的指导讲解,推动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相关切入点,让他们自己回忆、思考和进行创作,定期举办主题活动,例如传统节日主题、红色文化主题、本土民间艺术文化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对某个特定文化的认知。例如“吴川三绝”主题活动,以吴川飘色和吴川泥塑为例,老师可以开展认识、体验、绘画的三个系列的主题活动,孩子不仅能够了解吴川市本土民间艺术文化,学会欣赏其中的美,而且能够激发其自豪感,从而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其次,注重校园环境的渗透教学。从幼儿园教学环境上进行创新,例如墙面、图书室等环境,增设关于“吴川三绝”的元素符号,并强调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参与性,从环境创设上加强幼儿的艺术目标培养。
结束语
总之,幼儿在活动中不但可以尽情地发挥,还可以感受到创作作品的喜悦,感受到同伴合作的快乐。《指南》颁布后,强调“每一名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给予他们感受美。表达美的机会,他们正在学着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当然,教师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教孩子们有趣的东西,让孩子们体验知识和艺术活动的乐趣,用创造性的画面滋润孩子们的生活,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今后,我们将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使艺术活动成为儿童思维发生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董翌蓝.幼儿园创意美术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76.
[2]谭晓梅.以游戏为载体改善幼儿美术活动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233.
[3]张娅.如何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J].贵州教育,2018(23):24-25.
[4]杨燕虹.关于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231.
[5]刘娟.试论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成才之路,2018(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