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治参与论文_杨枝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公民,网络,表决器,人大,我国,媒体。

公民政治参与论文文献综述

杨枝源[1](2019)在《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思路】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的参与兴趣,它将教学对象以辐射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图系的关系整理中,能够对学习对象的各种条理和关系抽丝剥茧地梳理开,从而给学生以一目了然、全面清晰之感。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有的放矢的前提下,展开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等活动,使学习对象的梳理更加生动形象而富于合理性,因而能够让记忆、思维更加简单、生动、活泼。因此,本文以高中政治教学《我国公民(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2期)

赵志芸[2](2019)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首次举办开放日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乌鲁木齐11月29日讯 记者赵志芸报道:28日至29日,31名社会各界、无党派人士和高校学生受邀参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首次举办的开放日活动,走进见证新疆民主法治进程的人大常委会机关。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本文来源于《新疆日报(汉)》期刊2019-11-30)

郑岚[3](2019)在《“依法治国”视阈中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也对如何在依法治国视阈中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但是存在:新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法治建设有待完善、缺乏参与政治的主观能动性、公民政治参与存在差异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有着巨大的关联,因此,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9期)

高艳阳[4](2019)在《新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回顾及趋势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的互联网产品广泛应用,使得网络不仅仅涵盖技术范畴,更成为影响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媒介和载体。随之而来的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6期)

郑建君[5](2019)在《政治效能感、参与意愿对中国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机制——政治信任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针对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条件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对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影响关系中参与意愿的间接作用效应以及政治信任的调节作用效应进行探讨。在北京、天津、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北、安徽、陕西、甘肃和广西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展开的问卷调查,获得8635份中国公民的有效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意愿在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直接关系以及通过政治参与意愿的间接关系受到政治信任的调节作用,即在低政治信任条件下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不显着。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政治效能感如何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促进公民个体的选举参与。(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彭步云[6](2019)在《以“工具理性为导向”的公民政治参与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互联网中,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则以舆论监督和抗争性行为为主。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和"网络政治抗争"这两个向度出发,分别梳理了"网络舆论监督"产生的缘由、涵义、特点、形成过程,并总结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取向和热门议题;同时梳理了"网络政治抗争"的由来及定义,与其相关的概念辨析,还有网络政治抗争的分类。通过整理发现,大多数学者还是以"工具理性"为导向对这两个议题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9年07期)

易申波,聂平平[7](2019)在《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70年回顾:发展历程、逻辑与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专注于特定时点或短时段的静态分析往往导致不同学者之间的看法分歧,而对其发展演变脉络的跨时段动态分析,则将我们引向一个更可能达成共识的结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回首过去,70年间出现了叁波主要的政治参与浪潮。新中国成立后,动员型政治参与的高涨使普通公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涉入政治生活;改革开放后,自主性政治参与涌现,公民政治参与面临参与动机、方式及参与者与政府关系等多重转型;世纪之交以来,政府主导型政治参与兴起,公民与政府、社会与国家之间呈现更加良性的互动。叁波政治参与浪潮的顺序发生,彰显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从无到有、从形式到实质、从浅表到深入的发展历程。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构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深层逻辑,而执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革新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探索则是决定国家社会关系格局并进而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展望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必将继续向纵深发展,而其未来发展步伐无疑仍将取决于执政党的努力作为。(本文来源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楠[8](2019)在《新形势下我国公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参与作为国家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保护民众的切实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在纵横方向上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引人深思,如公民政治参与的诉求相对激增、利益诉求相对多元等。现下,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3期)

杜民娜,王克婴[9](2019)在《当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地提升,这些条件为我国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然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无论怎样政治参与确实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的提高,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总之,越来越多的公民不断通过政治参与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高雅丽[10](2019)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有关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进入网络化格局的时代。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是符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有利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迈向新台阶。本文正文内容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公民政治参与和新媒体相关理论,主要阐述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及特征、渠道,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及其发展历程,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加上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形式。第二章是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挑战的具体原因分析,还有政府部门对公民运用新媒体进行政治参与的引导和管理。第叁章是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具体包括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也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因为在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变化,最后阐述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第四章是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包含微博、微信、电子政府、网络新闻媒体。第五章是健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制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公民政治参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乌鲁木齐11月29日讯 记者赵志芸报道:28日至29日,31名社会各界、无党派人士和高校学生受邀参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首次举办的开放日活动,走进见证新疆民主法治进程的人大常委会机关。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民政治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1].杨枝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2].赵志芸.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首次举办开放日活动[N].新疆日报(汉).2019

[3].郑岚.“依法治国”视阈中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9

[4].高艳阳.新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回顾及趋势展望[J].新闻研究导刊.2019

[5].郑建君.政治效能感、参与意愿对中国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机制——政治信任的调节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6].彭步云.以“工具理性为导向”的公民政治参与综述[J].侨园.2019

[7].易申波,聂平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70年回顾:发展历程、逻辑与动力[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

[8].王晓楠.新形势下我国公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9

[9].杜民娜,王克婴.当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法制与社会.2019

[10].高雅丽.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有关问题的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2010.12网民年龄结构3-22016年微博用户分布地区示意...理想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公共权力制约机制...4-1“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过程机制...影响政府决策实践状态中的当代中国公共权力制约机制...

标签:;  ;  ;  ;  ;  ;  ;  

公民政治参与论文_杨枝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