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论文-马璐瑶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论文-马璐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质,有机碳源,氮的去除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马璐瑶[1](2017)在《水生植物为碳源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时常面临的高氮低碳、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本研究以水生植物质作为碳源强化人工湿地的脱硝效能。在室内构建了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小试实验系统,以大藻、凤眼莲、芦苇及其混合秸秆作为外源碳投加至湿地的碳源投加管中处理低碳高硝氮模拟污水,考察各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效能及氮转化情况:分析水生植物质碳源投加带来的正负效应,同时考察碳源投加前后湿地基质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脱氢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6种酶的活性变化,以期为植物质碳源强化脱氮型人工湿地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所得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静态浸泡释放结果表明,大薸、凤眼莲、芦苇秸秆叁种植物质的碳源释放速率变化较大,在浸泡初期有机物释放速率较快,COD的释放量分别达31.08 mg/g、25.11 mg/g、21.41 mg/g,随后快速下降。浸泡过程中N、P等也随之释放,其中大藻秸秆的TN和TP的释放量最大,22天的累积释放量分别达到9.07 mg/g和0.69 mg/g;芦苇秸秆累积释放量则最小分别为5.11 mg/g和0.31 mg/g。2、投加水生植物质碳源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沿程各单元的溶解氧(DO)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值始终低于对照系统,表明碳源的投加有利于形成还原环境。各实验组的NO3--N平均去除率显着高于对照(p<0.05),并呈现出大藻系统(52.03%± 14.61)>混合系统(47.23%± 11.86)>芦苇系统(45.19%± 11.29)>凤眼莲系统(43.01%±22.88)。投加碳源后,N03--N和TN的去除率较高,但随碳源的释放量减小而快速下降。由于实验过程中植物质氮素的释放及氮转化产物NO2-和NH4+的累积,各实验系统的TN去除效率低于NO3--N的去除效率,但植物质的投加显着增强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效能,NO2-和NH4+的出水浓度均与NO3--N的去除效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植物质投加后增强人工湿地脱氮效能的正效应,以及氮转化及有机物质等随出水流出的负效应,混合秸秆为此次实验的最优碳源。3、对照系统的基质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而植物质碳源的投加使得基质酶活性均显着升高,且在碳源投加初期达到最大值,而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位于湿地表层碳源投加区域处各类酶活性均高于碳源投加区中下部和后处理区位置的酶活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余凯锋[2](2016)在《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受体。随着城镇集约化发展,土地的连片开发利用,河流水质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人工湿地具有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良好的生态景观效应等优点,是水环境治理和修复的友好生态技术。本研究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任务要求,结合地方环境治理需要,通过河流水体污染源解析,人工湿地基质筛选试验,波形潜流湿地动态小试试验,高埔小河重污染支流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设计,以期为我国河流治理提供技术参考。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对高埔小河四项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下游水体水质较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高埔村支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高埔小河的8种理化指标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上游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中游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分散生活污染源,下游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排放。(2)对比研究了土壤复合填料湿地柱状反应器(A)和陶粒复合填料湿地柱状反应器(B)处理高埔村支流河水的效果。在进水中CODcr浓度很低,而NH3-N和TN很高的情况下,A、B反应器对于NH3-N和TN仍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A反应器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82%和85.15%,而B反应器的分别为91.84%和85.92%。复合填料包中添加的固体缓释碳源(木屑)对于TN的去除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波形潜流湿地动态小试采用了接种挂膜的方式,挂膜期间温度较低,采取了强化曝气、装置地埋等措施保证了挂膜的顺利进行,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系统在冬季低温期启动挂膜上的历时。对比研究了单一砾石填料波形潜流湿地(对照组)和复合填料波形潜流湿地(实验组)在脱氮除磷上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进水C/N很低的情况下,实验组仍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高达72.33%;而对照组由于反硝化细菌所需的碳源不足,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脱氮效果较差,TN平均去除率只有40.96%;实验组对TP的去除主要依靠复合填料的吸附作用以及铁碳微电解作用等物化作用,去除率为62.97%。实验组和对照组出水的pH均比进水要高。pH值的变化主要受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基质的缓冲作用、铁碳微电解作用和微生物代谢作用等影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两组湿地对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说明系统耐冲击负荷。实验组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实验组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比对照组要强。考虑到工程实际应用中填料的装填以及成本等问题,建议采用以当地土壤为主,混合木炭、木屑和铁屑组成的复合填料包作为湿地的基质。复合填料包填充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尤其具有强化脱氮除磷的作用,可以应用到高埔村支流处理工程设计当中,对于我国河流治理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冉全,罗芳[3](2014)在《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在贵阳农村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在贵阳农村的应用效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设计7格波形潜流人工湿地,选用当地易得的废弃土砖、碎石、煤渣和沙土作填料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的农村生活污水经过收集管网首先进入厌氧池后通入波形潜流人工湿地,采样分析化学耗氟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水样指标。【结果】CODcr、TN、TP的出水平均浓度为39.00、3.70、0.2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00%、75.00%、91.00%。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对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结论】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工艺简单、无需动力消耗、管理容易,是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骆慧敏[4](2014)在《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解除模式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从目前已有的工程实践来看,人工湿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因此研究人工湿地堵塞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通过对解决基质堵塞的两种模式——轮休和交替进水进行了研究,旨在明确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机理,研究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及解除堵塞机理,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轮休运行措施可以减缓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发生。轮休措施增加基质间复氧,减少基质间累积物的含量来减缓湿地堵塞状况,实验中轮休后两组湿地表层基质间悬浮固体分别下降了20%和21%,其中可挥发性悬浮固体分别占80%和89%。(2)从湿地堵塞恢复效果来看,半满水停休对1#湿地堵塞情况恢复最好,进水区表层渗透系数回升幅度为475%,而满水停休对2#湿地恢复效果最好,进水区表层渗透系数回升幅度为479%。(3)交替进水可有效地解除湿地基质堵塞问题,在两次解除堵塞的过程中,3#湿地A、B室表层及次层基质渗透系数回升幅度分别为1866%、35%和354%、161%,而4#湿地A、B室表层及次层基质渗透系数分别恢复了195%、1059%和248%、32%,但在反向初期出水水质会受到影响。(4)曝气能使堵塞颗粒在进水方向上分布更加均匀。3#湿地A、B室内表、次层基质内悬浮颗粒浓度的比分数分别为4.71和4.77,而4#湿地分别为3.46和2.87,表明在曝气的作用下,有部分悬浮颗粒向湿地的中下层转移。(5)带有曝气的4#湿地基质间堵塞颗粒中的无机成分较3#湿地要多,两次堵塞时3#湿地表、次层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的比值分别为为1.44、2.83和1.47、2.84,而4#湿地表、次层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的比值为1.11、1.65和0.79、0.64。(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吴冰华[5](2014)在《水解酸化—阶梯式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及处理要求,本课题提出水解酸化-阶梯式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通过建立模拟装置分别研究水解酸化处理单元、阶梯式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及组合工艺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Cr、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组合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并考察人工曝气对湿地系统净化污水效果的影响。另外还对本地常见湿地植物进行静态水培筛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最佳水力停留时间选为6h,在此条件下,CODCr进水浓度为100~450mg·L-1,SS进水浓度为150~380mg·L-1,水解酸化工艺对CODCr、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8.1%、88.3%,实现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降低了湿地系统的进水负荷及进水SS浓度,有效防止了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2)对于人工湿地处理单元,阶梯式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Cr和TP的去除率随水力负荷(5.5cm3·cm-2·d-1、11cm3·cm-2·d-1、22cm3·cm-2·d-1、44cm3·cm-2·d-1)的增大而降低,但即使在水力负荷为44cm3·cm-2·d-1时,对CODCr依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达到44.8%;当水力负荷为5.5cm3·cm-2·d-1时,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达到81.1%。由于湿地床内DO浓度偏低,对NH+4-N的去除主要依靠基质的吸附,造成湿地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当水力负荷为11cm3·cm-2·d-1时,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最大,达到50.7%。故人工湿地系统的最佳水力负荷选为11cm3·cm-2·d-1。(3)选取水力负荷为44cm3·cm-2·d-1时对湿地系统进行人工曝气试验研究。曝气后湿地内部DO水平升高,硝化细菌等好氧细菌活性增强,数量增多,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明显改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5.8%和81.9%,对TP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4)在最佳工艺条件(水解酸化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h,阶梯式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为11cm3·cm-2·d-1)下,组合工艺系统连续稳定运行2个月,试验期间CODCr进水浓度为100~450mg·L-1,NH+4-N进水浓度为15~32mg·L-1,TP进水浓度为2~6mg·L-1,组合工艺对COD+Cr、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50.3%、78.1%。(5)室内静态水培试验研究表明,湿地植物对污水中CODCr的去除效果不太好,对NH+4-N、TP的去除率整体上表现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水培试验结束时,旱伞草、千屈菜、美人蕉对CODCr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56.34%、54.34%、52.64%;铜钱草、水葱对NH+4-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5.5%、88.34%;美人蕉、铜钱草对TP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68.38%、66.32%。(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罗芳,冉全[6](2013)在《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包括水平流、上行流和下行流在内的混合流态,集合了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优点,优于传统潜流人工湿地。本文主要结合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特点,探讨波形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污染物去除机理,为强化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3年05期)

王妍艳,张彩莹,安可栋,卢阿虔,王岩[7](2012)在《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improved 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W-SFCW)并研究了该湿地系统在5个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2、3、4、6和8 d)下对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对猪场废水中各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进水COD、TN、NH4+-N和TP浓度分别为511、120、110和10 mg/L左右时,该湿地系统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0%、54.4%、70.1%和91.6%。此外,该湿地系统对废水中COD、TP的去除效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在HRT=8 d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2.7%和96.8%;但对TN、NH4+-N的去除率却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HRT=4 d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4.4%和70.1%。(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楚伟伟,王克科,王岩[8](2011)在《曝气对无植物波形潜流人工湿地除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构建了一种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WSFCW)模型,并采用人工曝气手段增强其脱氮效果。选择2种曝气强度分别为100~180 mL/min和300~350 mL/min 2种曝气方式分别为第1个波形区间(1#)和第2个波形区间(2#)同时曝气以及第2个波形区间(2#)和第4个波形区间(4#)同时曝气。结果表明,选择2#和4#位置同时曝气,曝气强度为300~350 mL/min时,湿地内部DO含量较高,并且一些局部的厌氧区也变为好氧区,硝化菌活性增强,生长繁殖速度加快,氨氮去除率也有大幅的增长,从42.6%增至93.2%,去除率提高50.6%,但此时总氮去除率并未有所提高。当采用间歇曝气措施时,由于湿地内部形成了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提高了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能力,因而提高了湿地对总氮去除率,本实验中总氮去除率也提高到70%以上。(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楚伟伟,王克科,王岩[9](2011)在《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同的水力负荷下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FCW)作为对照,进行了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SFCW)在不同的HRT下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W-SFCW对污染物尤其是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SFCW。HRT为1 d时对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HRT为2 d时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HRT为2 d时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W-SFCW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比SFCW提高了10%、17.2%、11.6%和27.4%。(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王妍艳[10](2011)在《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场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浓度高、悬浮物含量高等特点,采用单一的处理方式很难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处理成本高致使大多数养殖企业无法承受;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运转维护方便以及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猪场废水的深度处理。本试验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猪场厌氧处理后废水的处理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灰砖填料对氮、磷的静态吸附试验。灰砖是一种建筑垃圾,它对磷的吸附能力很强。试验数据通过吸附等温曲线Langmuir方程和Freundiich方程拟合,计算得出灰砖的最大吸附容量5.382mg/g;灰砖块对NH4+-N的吸附能力较沙子、火山渣强,因此灰砖可以用做湿地系统填料。2.研究了进水的COD/N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的影响。试验中设置COD/N叁个值:2、5和7。结果表明:当进水中COD/N=5时,系统对猪场废水中的氮素有较好的去除能力。3.研究采用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Improved 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IW-SFCW)处理猪场厌氧处理后废水的处理效果,以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V-SFCW)作为对照湿地,并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简称HRT)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型波形潜人工湿地系统对猪场废水中各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d,进水COD、TN、NH4+-N、TP浓度分别为511mg/L、120mg/L、110mg/L、10mg/L左右时,该湿地系统对COD、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0%、54.4%、70.1%和91.6%,可以看出该湿地系统可用于处理猪场废水;COD、TP的去除效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在HRT=8d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2.7%和96.8%;而湿地系统对TN、NH4+-N的去除效果随HRT的延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HRT=4d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54.4%和70.1%。4.连续曝气后湿地中的ORP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曝气能够显着提高湿地床体溶解氧水平。湿地床体中溶解氧的提高,有利于COD、NH4+-N的去除,但不利于TN的去除,原因可能是湿地床体溶解氧浓度的提高,抑制了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导致出水TN浓度升高,去除率下降。5.该人工湿地系统对COD有很强的去除能力,导致湿地系统后端碳源缺乏。本试验采用中后端进水的方式补充碳源来改善湿地系统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该措施有利于湿地系统对废水中TN的去除,TN的去除率可以提高约14%。(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4-01)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受体。随着城镇集约化发展,土地的连片开发利用,河流水质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人工湿地具有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良好的生态景观效应等优点,是水环境治理和修复的友好生态技术。本研究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任务要求,结合地方环境治理需要,通过河流水体污染源解析,人工湿地基质筛选试验,波形潜流湿地动态小试试验,高埔小河重污染支流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设计,以期为我国河流治理提供技术参考。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对高埔小河四项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下游水体水质较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高埔村支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高埔小河的8种理化指标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上游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中游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分散生活污染源,下游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排放。(2)对比研究了土壤复合填料湿地柱状反应器(A)和陶粒复合填料湿地柱状反应器(B)处理高埔村支流河水的效果。在进水中CODcr浓度很低,而NH3-N和TN很高的情况下,A、B反应器对于NH3-N和TN仍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A反应器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82%和85.15%,而B反应器的分别为91.84%和85.92%。复合填料包中添加的固体缓释碳源(木屑)对于TN的去除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波形潜流湿地动态小试采用了接种挂膜的方式,挂膜期间温度较低,采取了强化曝气、装置地埋等措施保证了挂膜的顺利进行,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系统在冬季低温期启动挂膜上的历时。对比研究了单一砾石填料波形潜流湿地(对照组)和复合填料波形潜流湿地(实验组)在脱氮除磷上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进水C/N很低的情况下,实验组仍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高达72.33%;而对照组由于反硝化细菌所需的碳源不足,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脱氮效果较差,TN平均去除率只有40.96%;实验组对TP的去除主要依靠复合填料的吸附作用以及铁碳微电解作用等物化作用,去除率为62.97%。实验组和对照组出水的pH均比进水要高。pH值的变化主要受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基质的缓冲作用、铁碳微电解作用和微生物代谢作用等影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两组湿地对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说明系统耐冲击负荷。实验组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实验组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比对照组要强。考虑到工程实际应用中填料的装填以及成本等问题,建议采用以当地土壤为主,混合木炭、木屑和铁屑组成的复合填料包作为湿地的基质。复合填料包填充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尤其具有强化脱氮除磷的作用,可以应用到高埔村支流处理工程设计当中,对于我国河流治理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马璐瑶.水生植物为碳源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酶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7

[2].余凯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3].冉全,罗芳.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在贵阳农村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4

[4].骆慧敏.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解除模式和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5].吴冰华.水解酸化—阶梯式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6].罗芳,冉全.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

[7].王妍艳,张彩莹,安可栋,卢阿虔,王岩.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2

[8].楚伟伟,王克科,王岩.曝气对无植物波形潜流人工湿地除氮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1

[9].楚伟伟,王克科,王岩.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

[10].王妍艳.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

标签:;  ;  ;  ;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论文-马璐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