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社会救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救助,城市,低保,社会工作,收入,人员,社会。
城市社会救助论文文献综述
胡萌萌,周晓露[1](2019)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基于多维贫困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面临生活贫困、无所依托、疾病困扰等现实的困难。在多维贫困视角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呈现出经济贫困、能力贫困、精神贫困和权利贫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作为关注弱势群体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在介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过程中存在资源性困境、合法性困境、价值观冲突以及伦理性困境等客观阻碍。破解这些阻碍需要联结政府、社会工作机构、社会民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救助,提升社会救助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9期)
田元媛[2](2019)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道路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流浪乞讨现象也依然存在于各个城市中,因此对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能够切合实际的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行乞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意见与建议。对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进行研究对逐步完善和健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有着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我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15期)
关信平[3](2019)在《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新特点及社会救助改革的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高于农村,但是在城市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贫困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生存型贫困已大大缓解。但是,在城市中还存在较多的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问题,仍然需要加强以社会救助制度为基础的城市反贫困行动。一方面需要提升社会救助的目标和水平,以更加积极的社会救助去缓解复杂的城市贫困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扩大城市社会救助的规模,使社会救助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再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包括优化社会救助体制和完善社会救助内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9年04期)
徐钧钻,钟民轩[4](2019)在《多项收入核算可被减免 多种特殊情况可获照顾》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市政府印发的《中山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我市“双低”家庭救助政策进行调整优化,放宽认定条件,降低救助门槛,严格审核审批,使得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将更有力、更有温度。《实施办法》将于2019年8月2日(本文来源于《中山日报》期刊2019-07-10)
卜长莉[5](2019)在《城市低保群体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型社会救助的选择——以C市低保户集聚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C市两个低保户集聚区的调查为例,从发展型社会救助的视角,分析了城市低保救助对象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低保救助对象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型社会救助不足存在密切关联,其中专项医疗救助不足、多维度的能力提升不足、就业激励机制不足、多元化的救助主体参与不足是造成城市低保救助对象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型社会救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议,以便使城市低保救助群体从根源上摆脱贫困。(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7期)
朱馨怡,邓灿榕,田娟[6](2019)在《城市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探究——以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一道安全网。长期流浪生活对流浪人群本身身心健康和日后发展不利,并且随着现代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与流动人口的增加,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关注流浪人群,健全社会救助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阻挡的保障民生的趋势。流浪人群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和救助。本文针对城市流浪人群的现状,以南京市为例,深入剖析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解决该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8期)
常进锋[7](2019)在《大城市精准社会救助何以更给力》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5月1日,《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大城市的代表,上海市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了具有大城市特色的“9+1”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为各类处于生活困境中的群体兜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社会救助是大城市制度设计和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大城市(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5-16)
文明海[8](2019)在《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龄人口群体不断扩大,而我国"未富先老"、老年人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低、老年抚养比例低,加之高龄老人比重大,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自身原因等诸多因素。面对如此巨大的养老压力,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承担相应的社会养老责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分担社会养老成本,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张方方[9](2018)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肢体残疾人社会救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身体缺陷,而导致基本生活困难,我国的残疾人总数每年都在呈上升的趋势。因此,需要社会救助,以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而社会力量参与的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是救助中的一股特殊力量,它来自于社会成员的志愿意识,自发的为城市肢体残疾人服务。本文根据这一现象,提出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肢体残疾人社会救助研究,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实地调查,就社会救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帮助城市肢体残疾人更好的生活。(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24期)
张文丽[10](2018)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安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救助制度起步晚,在各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通过对安阳市流浪乞讨人员的调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救助治理主体局限、项目单一、资金缺乏、法律不完善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健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应在部门职责分工、救助多元化、拓宽资金渠道、工作人员职业培训等方面重点着力,从而更好地安置流浪乞讨人员,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30期)
城市社会救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今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流浪乞讨现象也依然存在于各个城市中,因此对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能够切合实际的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行乞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意见与建议。对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进行研究对逐步完善和健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有着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我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社会救助论文参考文献
[1].胡萌萌,周晓露.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基于多维贫困的视角[J].社会科学动态.2019
[2].田元媛.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道路的探索[J].祖国.2019
[3].关信平.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新特点及社会救助改革的新方向[J].社会科学辑刊.2019
[4].徐钧钻,钟民轩.多项收入核算可被减免多种特殊情况可获照顾[N].中山日报.2019
[5].卜长莉.城市低保群体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型社会救助的选择——以C市低保户集聚区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9
[6].朱馨怡,邓灿榕,田娟.城市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探究——以南京市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
[7].常进锋.大城市精准社会救助何以更给力[N].社会科学报.2019
[8].文明海.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
[9].张方方.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肢体残疾人社会救助研究[J].山西青年.2018
[10].张文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安阳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