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纺丝,腹腔,印迹,分子,技术,静电,环糊精。
聚合膜论文文献综述
高甲,孟祥钦,李飞飞,程媛[1](2019)在《制备反渗透聚合膜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采用间苯二胺和均苯叁甲酰氯的界面聚合反应来制备反渗透膜,反渗透膜的膜通量和脱盐率受基膜、制膜配方、制膜工艺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反渗透制备中影响膜性能的一些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姚丹妮,王鑫宏,路莹,秦伟超,于洪斌[2](2018)在《纳米金修饰分子印迹聚合膜电极检测双酚A》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以邻氨基苯硫酚为聚合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利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双酚A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反应是一个受吸附控制的等电子、质子转移的不可逆反应。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双酚A,线性范围为5. 0×10~(-6)mol/L~4. 0×10~(-4)mol/L,检出限为2. 3×10~(-7)mol/L。将该电极用于自来水和牛奶样品的测定,结果均为未检出,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 5%和95. 4%,3次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4. 0%和5. 7%。(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陈灶妹[3](2018)在《PEG/PLGA电纺可吸收聚合膜预防术后粘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防粘连膜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它能有效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发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因具有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纤维纤度细、机械强度好等优良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关注,并在创伤修复、生物组织工程、可吸收防粘连膜等方面得到了应用。本研究选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lactic/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通过建立大鼠盲肠粘连动物模型,观察PEG/PLGA电纺可吸收聚合膜在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最终为PEG/PLGA电纺可吸收聚合膜在外科腹腔粘连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同时,通过建立大鼠肌腱粘连动物模型,观察PEG/PLGA电纺可吸收聚合膜在预防大鼠肌腱断裂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为PEG/PLGA电纺可吸收聚合膜在临床防治肌腱断裂术后的粘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准确称量PEG和PLGA,并加入溶剂,在60℃磁力搅拌条件下完全溶解后,分别采用流延成膜法和静电纺丝法两种方法制备薄膜,并将其用于动物体内研究,探究不同制膜方法所制得的PEG/PLGA膜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防治效果,从而选择更优的制膜方法来制备防粘连膜,为临床预防术后粘连提供有效治疗手段。2.将纯PLGA及比例为5/95、25/75的PEG、PLGA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恒温水浴锅下搅拌溶解呈稳定均一透明的溶液,降温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共混静电纺丝制得纤维膜,并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差式扫描热仪等测定各纤维膜的表面形态及物化性能,选择各方面性能均适宜的各比例的纤维膜置入大鼠腹腔体内,观察腹腔术后粘连及纤维膜的降解情况,进而筛选最佳配比的PEG/PLGA纤维膜进行全面而系统性的研究实验。3.(1)于无菌环境下将膜植入新西兰兔背部皮下,每侧各4个植入点,然后用缝合线封闭切口,分别于术后1、2、6、9周再次开口观察术后植入膜周围组织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及植入材料的降解程度,评价材料的安全性,从而初步评价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的组织相容性。(2)将PLGA和PEG按照19:1(M/M)混合后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并行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EG/PLGA膜组及阳性膜组,采用盲肠浆膜机械损伤方法制备腹腔粘连模型,术中PEG/PLGA膜组盲肠创面局部覆盖PEG/PLGA膜,阳性膜组覆盖迪康可吸收医用膜,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3d及1、2、8周大体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参照自定标准对腹腔粘连程度评级,PEG/PLGA膜组观察PEG/PLGA膜降解情况,阳性膜组观察阳性膜降解情况;各时间点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3)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EG/PLGA膜组以及阳性膜组,进行PEG/PLGA膜对肌腱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采用侧方切口暴露实验动物双侧第3趾深屈肌肌腱手术并横断肌腱中部50%,然后用带线缝合针用八字缝合法进行手术缝合肌腱断端,制备肌腱粘连模型,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受试膜组和阳性膜组则在断端包裹相应的膜,然后缝合皮肤,并用石膏固定进行外固定。术后实验动物放回笼子单笼饲养。实验周期结束后,进行解剖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1.与传统流延成膜法相比,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EG/PLGA膜粘附性能良好,实验过程中不易脱落,且其韧性较好,在动物体内中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防粘连更具优势。2.在所有比例的PEG/PLGA纤维膜中,与纯PLGA膜相比,5%PEG-PLGA电纺膜表面更光滑,更均一;与25%PEG/PLGA膜相比,5%PEG/PLGA膜物化性能更好;大鼠体内实验结果也显示,5%PEG/PLGA膜能有效防止腹腔术后粘连的发生,且其具有更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更适合作为对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的试验材料。故本实验中主要采用该比例的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作为研究材料。3.(1)在新西兰兔皮下植入实验中,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5%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植入皮下无急性炎症反应,植入部位未见任何脓肿,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植入1周时,5%PEG/PLGA膜均折迭成半,呈白色(无碎裂纹),此时阳性膜亦有折迭;2周时,5%PEG/PLGA膜呈白色,折迭呈条状,可轻易剥离,而弘健膜变白色,出现延展现象,夹取时易断裂;6周时,PEG/PLGA膜组中可见碎裂状膜,部分膜降解完全,阳性膜则平整碎裂,呈不均匀乳白色状,可见薄膜部分降解;解剖结果发现,植入9周时,5%PEG/PLGA膜基本降解完全,阳性膜中仍可见膜呈龟裂状或可见粒状膜,膜未降解完全。(2)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呈白色、不透明状薄膜,质地柔软;扫描电镜观察示,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主要由纳米纤维无序交错堆积而成,具备微孔结构。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显示,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植入大鼠体内后,随时间延长逐渐降解;PEG/PLGA膜组腹腔粘连程度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各时间点粘连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各时间点,PEG/PLGA膜组与模型组相比,盲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缓,粘连程度明显降低,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3)在肌腱术后粘连的预防实验中,实验周期内,动物愈合性良好。重新暴露术后肌腱时,发现模型组与周围肌肉粘合较为紧密,且肌腱横断处膨大,分离也较难;而受试膜组和阳性膜组中,可见膜仍包裹在肌腱处,部分可见降解,肌腱愈合亦比较好。结论:5%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同时5%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能有效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并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5%PEG/PLGA可吸收电纺聚合膜能显着降低肌腱断裂术后高级别粘连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6-20)
杨成成[4](2018)在《基于碳纳米材料和聚合膜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生物小分子的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多巴(LD)、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它们对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快速、灵敏和选择性地检测生物小分子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药物的药理及生理活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依赖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因具有选择性好、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灵敏度高等优势逐步成为分析化学领域小分子检测的重要手段。然而,生物小分子在普通基底电极上的氧化电位非常接近,而且其氧化产物还会对电极产生污染,所以普通电极不能有效地选择性检测小分子。对电极表面进行化学生物修饰使其转变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微表面,是充分发挥修饰电极作用的关键步骤。碳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于电极修饰中,碳纳米管由于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结构,良好的电子传导能力、超大的比表面积、超强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一直是化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电聚合方法的采用使得修饰电极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同时聚合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可控的形貌等优点。本研究通过结合碳纳米管和聚合膜的优点,构建了检测生物小分子的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聚氧化型谷胱甘肽/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L-多巴高灵敏检测研究实验首先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液滴涂到玻碳电极(GCE)表面,由于碳纳米管和玻碳电极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碳纳米管能很好地结合在玻碳电极表面。然后通过电聚合法将氧化型谷胱甘肽聚合在经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上(PGSSG/MWCNTs/GCE),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L-多巴的检测研究。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质,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L-多巴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聚氧化型谷胱甘肽膜呈现多孔的叁维结构,多壁碳纳米管和氧化型谷胱甘肽聚合膜优异的电子传递能力可加速L-多巴的催化氧化,提高电流响应。结合多壁碳纳米管和聚氧化型谷胱甘肽膜的优点,修饰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修饰电极检测L-多巴的线性范围是:1.0×10~(-6)~1.2×10~(-3) mol·L~(-1),检测限是3.3×10~(-7) mol·L~(-1)。该方法为快速、简便和灵敏地检测生物小分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2.基于聚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同时检测尿酸和L-多巴的研究实验通过电聚合的方法将半胱氨酸(cys)聚合到MWCNTs修饰的电极上,形成聚半管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cys/MWCNTs/GCE),并将其用于尿酸和L-多巴的检测。实验采用SEM和CV研究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质,并采用DPV同时检测L-多巴和尿酸。实验结果表明:L-多巴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差是0.13V,其各自的线性检测范围是5.0×10~(-6)~1.5×10~(-4) mol·L~(-1)和6.0×10~(-6)~1.6×10~(-4) mol·L~(-1),检测限分别是1.6×10~(-6)mol·L~(-1)和2.0×10~(-6) mol·L~(-1)。在MWCNTs和Pcys的协同作用下,该修饰电极可实现简单、快速、灵敏以及同时检测L-多巴和尿酸。3.聚精氨酸-β-环糊精膜修饰电极同时检测L-多巴、尿酸和抗坏血酸的研究实验通过循环伏安法将精氨酸(Arg)和β-环糊精(CD)电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得到聚精氨酸-β-环糊精膜修饰电极(P(Arg-CD)/GCE)。采用SEM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用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测试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且在优化条件下,应用该电极采用DPV检测了L-多巴、尿酸和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实验结果显示:在叁个不同电位分别得到互不干扰的L-多巴、尿酸和抗坏血酸峰电流,并且电流和它们的浓度呈线性相关,对应L-多巴、尿酸和抗坏血酸的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5.0×10~(-6)~3.0×10~(-4) mol·L~(-1),8.0×10~(-6)~2.0×10~(-4) mol·L~(-1)和1.0×10~(-5)~1.2×10~(-4) mol·L~(-1),检测限依次为1.6×10~(-6) mol·L~(-1)、2.7×10~(-6)mol·L~(-1)和3.3×10~(-6) mol·L~(-1)。该方法实现了同时、快速、简便和高灵敏地检测L-多巴、尿酸和抗坏血酸,为电化学法检测生物小分子提供了一个便捷和价廉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6)
魏梦碧[5](2018)在《基于环糊精聚合膜的水体被动采样装置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品的环境浓度是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通过对环境中化学品的浓度进行准确测量,可以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化学品污染。鉴于主动采样监测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局限性,近几年被动采样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发展水体被动采样技术对于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与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环糊精分子特有的包合识别能力,选取环糊精为功能材料的基体,制备了环糊精聚合膜,并将其作为新型被动采样装置的结合相,用于监测水环境中的PPCPs。衡量环糊精对客体分子的包合能力的参数是包合常数(K)。因此本研究以包合常数为因变量,以客体分子的Dragon描述符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MLR)构建了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QSPR),以预测环糊精对多种化合物的包合能力。模型统计参数表明,该QSPR模型的R2adj = 0.857,交叉验证系数Q2LOO = 0.835,均方根误差RMSEtra= 0.38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对于筛选出的8个描述符,进行了适当的机理解释。通过欧几里德距离法和Williams图进行应用域表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预测13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与以前报道的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数据量大,相关系数高,更广泛的应用域等优势。近年来,由于药品与个人护理品在环境介质中检出率很高,本研究选取叁氯生(TCS)、叁氯卡班(TCC)和甲基叁氯生(MTCS)为代表性化合物,考察了β-环糊精(β-CD)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这叁种物质的包合能力。采用沉浸相转化法合成β-CD膜与HP-β-CD膜,通过多种手段对膜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膜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热稳定性。吸附动力学表明两种膜对叁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数据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膜对TCS、TCC的等温吸附数据符合Freundich和Langmuir模型,而对MTCS的吸附数据符合Freundich模型,这说明MTCS与前两种物质的吸附机制存在差异性,这主要归因于环糊精对它们的包合能力不同。基于所制备的膜材料对化合物良好的吸附能力,本研究研制了一种以环糊精聚合膜为结合相,琼脂糖胶膜为扩散相,玻璃纤维膜为保护膜,不锈钢材料为外壳的新型动力学水体被动采样装置。优化采样参数是准确定量被动采样数据的前提。针对采样速率,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得到的数据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考察了离子效应和溶解性有机质对采样速率的影响。基于此,选取了南京市的九乡河和秦淮河,将采样装置布设在实际水体中,通过野外应用验证采样装置的可行性。同时采集相应采样点的河水,通过主动采样-固相萃取法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通过对比,被动采样测定与主动方法得到的污染物浓度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这证实了本文所研制的被动采样装置在监测水体中污染物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任庆娟,刘冬青,封其都,尹翠玉[6](2017)在《四取代杯酰氯的无支撑界面聚合膜》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取代杯芳烃酰氯(C4C)是一个具有多重对比因素的分子构筑砌块,如芳香-脂肪、刚性环-柔性链和极性-非极性等,因而具有形成双亲自组装的潜力。DLS数据表明,该结构在正己烷中可形成200nm空心囊泡。其作为油相单体与哌嗪(PIP)水溶液进行界面聚合,产物的微观形貌与单体在溶液中的自组装有关。SEM表明,聚合产物是由直径约5μm的空心微胶囊堆积而成的膜,胶囊结构完整,破裂较少,且堆积紧密。C4C浓度较高时,空心胶囊的结构越完美,浓度低至一定程度,则不能形成微胶囊结构。C4C浓度一定,改变PIP浓度,可观察到胶囊结构。但是低浓度时,胶囊多不完整,只能见到凹陷的圆坑堆积,且空心胶囊的性状不圆,多为不规则的球体。单体预先的自组装,决定或诱导了其聚合过程中的成键方向和位置等,因而能产生具有特殊形貌的聚合物产品,可见自组装对于制备具有特殊微观形貌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7-10-10)
陈灶妹,赵月,何婷,陈柯君,江丽[7](2017)在《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lactic/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探讨其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PLGA和PEG按照19∶1(M/M)混合后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并行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取SD大鼠54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及PLGA/PEG组各24只,采用盲肠浆膜机械损伤方法制备腹腔粘连模型,术中PLGA/PEG组盲肠创面局部覆盖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3 d及1、2、8周,大体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参照自定标准对腹腔粘连程度进行评级,PLGA/PEG组观察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降解情况;各时间点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以上指标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呈白色、不透明状,质地柔软;扫描电镜观察示,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主要由纤维无序交错堆积而成,具备微孔结构。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示,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植入大鼠体内后,随时间延长逐渐降解;PLGA/PEG组腹腔粘连程度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各时间点粘连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示,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PLGA/PEG组盲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缓,粘连程度明显降低,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能有效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并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张燕[8](2017)在《基于导电聚合膜的抗肿瘤药物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相应的也凸显出诸多社会性问题,诸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安全问题及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致使罹患癌症的人数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死亡率也已高出世界水平,已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性问题。目前,临床上很多癌症的治疗多依赖于抗肿瘤药物,但它在人体内的存在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状况,因此构建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测该药物的方法对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大有益处。本文以盐酸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左氧氟沙星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对研究目标的选择性识别,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传感器有效结合,通过自组装、电化学聚合等方法在基体电极表面制备导电性良好且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复合膜,构建一系列基于导电聚合膜的抗肿瘤药物分子印迹传感器,并将电化学技术作为主要测定手段对其各项性能进行研究讨论。纳米复合膜比表面积大、导电能力强的性能可显着提高所构建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对目标分子的有效识别能力以及检测的灵敏度。优化实验条件后,将所研制传感器实用于生活,考察其实用价值,有望构建一种能对该药物进行快速、灵敏、准确识别和检测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3,4-乙烯二氧噻吩(EDOT)为功能单体,盐酸阿霉素(DOX)为模板分子,在基体金电极表面通过电聚合等技术制备DOX印迹敏感膜(MIPs),构建了一种可以对DOX进行选择性检测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通过一系列电化学表征手段对所构建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优化实验条件后,在含0.005 mol/LK3[Fe(CN)6]及0.1 mol/LKCl的PBS中测试其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DOX的检测表现有良好重现性、稳定性及选择性,其检出限(S/N=3)可达6.5×10-8 mol/L。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人体血样内DOX的测定也表现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结果较为满意。2.将长春新碱(VCR)、甲基丙烯酸(MAA)和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分别作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自由基热聚合方式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作为信号增敏材料电沉积至基体电极表面,由此研制一种可以选择性测定VCR的新型传感器并通过一系列电化学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研制传感器对VCR的检测范围为5.0×10-8~5.0×10-6 mol/L,相关系数为0.9952,检出限为2.6×10-8 mol/L,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将此传感器应用于药品中VCR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0%~120%,有一定实用价值。3.以左氧氟沙星(LVFX)为目标分子,吡咯(Py)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技术在修饰有普鲁士蓝(PB)导电膜的基体电极表面研制一种可以选择性检测LVFX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采用电化学技术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所研制传感器在pH、孵化时间、洗脱剂等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电化学响应变化。优化实验条件后测试所研制传感器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于LVFX的检测表现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宽的线性范围,且检出限达1.7×10-8 mol/L。将其用于左氧氟沙星胶囊中LVFX的分析与检测,其回收率为96%~105%,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1)
梁彩云,覃昀,张翠忠,连欢,刘宇霞[9](2017)在《铬蓝K电聚合膜修饰电极检测吲哚美辛》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循环伏安法将酸性铬蓝K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聚合膜制备修饰电极。运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研究吲哚美辛在酸性铬蓝K电聚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经对溶液的pH和扫描速率等条件进行优化处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吲哚美辛的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在3×10~(-7)~4×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77×10~(-8)mol/L,该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吲哚美辛肠溶片和吲哚美辛胶囊吲哚美辛含量检测,回收率在99.44%~101.39%之间。(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7年09期)
蓝高勇,王华,俞建国,应启和,唐伟[10](2016)在《固体聚合膜电解浓集法测量天然水中低含量氚的化学淬灭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聚合膜电解浓集法是浓缩氚含量较低(<1 Bq/m~3)的天然水样的常用方法,但因水样自身含有杂质离子或电解装置聚合膜带入杂质进入浓集液,使浓集液偏酸性,在测量过程中易产生化学淬灭效应,导致氚的测量值偏低。本文研究了水样自身存在的杂质离子和聚合膜上残留的杂质离子、样品溶液的pH值及其电导率所产生的化学淬灭效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为减少化学淬灭效应,提高测量低含量氚的准确性,需保证水样溶液呈中性,电导率≤1μS/cm,同时避免杂质沉积在聚合膜上。如果水样溶液的pH值偏酸性、电导率大于1μS/cm,可采用酸碱混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样中自身的杂质;对于聚合膜引入的杂质,可在电解后的水样中加入微量氨水将其pH值调节至中性。(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6年04期)
聚合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以邻氨基苯硫酚为聚合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利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双酚A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反应是一个受吸附控制的等电子、质子转移的不可逆反应。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双酚A,线性范围为5. 0×10~(-6)mol/L~4. 0×10~(-4)mol/L,检出限为2. 3×10~(-7)mol/L。将该电极用于自来水和牛奶样品的测定,结果均为未检出,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 5%和95. 4%,3次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4. 0%和5. 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膜论文参考文献
[1].高甲,孟祥钦,李飞飞,程媛.制备反渗透聚合膜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9
[2].姚丹妮,王鑫宏,路莹,秦伟超,于洪斌.纳米金修饰分子印迹聚合膜电极检测双酚A[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8
[3].陈灶妹.PEG/PLGA电纺可吸收聚合膜预防术后粘连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8
[4].杨成成.基于碳纳米材料和聚合膜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生物小分子的检测研究[D].西南大学.2018
[5].魏梦碧.基于环糊精聚合膜的水体被动采样装置的构建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8
[6].任庆娟,刘冬青,封其都,尹翠玉.四取代杯酰氯的无支撑界面聚合膜[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7
[7].陈灶妹,赵月,何婷,陈柯君,江丽.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
[8].张燕.基于导电聚合膜的抗肿瘤药物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9].梁彩云,覃昀,张翠忠,连欢,刘宇霞.铬蓝K电聚合膜修饰电极检测吲哚美辛[J].广州化工.2017
[10].蓝高勇,王华,俞建国,应启和,唐伟.固体聚合膜电解浓集法测量天然水中低含量氚的化学淬灭效应研究[J].岩矿测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