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中医疗法浅析

痛风的中医疗法浅析

王玉波(吉林省四平农垦管理区第一人民医院136507)

作者简介:王玉波(1971-),女,吉林四平人,主治医师,大专,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临床研究。

【摘要】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痛风;中医疗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78-01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具有遗传倾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笔者采用中医疗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痛风的因素

1.1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

1.2与高脂血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

1.3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1.4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1.5与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院资料统计100例,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

1.6与饮酒有关: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①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从而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②可刺激嘌呤增加。

2诊断标准

2.1中医诊断标准

2.1.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1]。

2.1.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2.1.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

2.1.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2.1.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2中医证候分类

2.2.1湿热蕴结: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

2.2.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曲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2.2.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3]。

2.2.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2.3中医疗效评定:①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②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③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4]。

3辨证施治

尿路感染为主要表现时,多为肾虚湿热证;以尿路结石为主要表现时,属肾虚石淋证;病情发展至痛风性肾病或肾功能衰竭,多属于肾虚水湿证或肾之阴阳两虚证等。三妙汤、石苇散、身痛逐瘀汤、知柏八味汤、六味地黄汤、肾气丸等是常用的处方[5]。若关节僵硬、畸形,可加活血化瘀通络之药,如蜈蚣、乌梢蛇、穿山甲、桃仁、红花、络石藤、宽筋藤、鸡血藤等。痛风结节溃破加法半夏、猫爪草、穿破石、海藻、山慈菇等祛痰软坚,散结通络之品。若单纯血尿酸高或处于静止期病人多表现为脾肾不足,湿浊内盛,可用健脾补肾降浊之法治疗。

4体会

现代中药治疗痛风研究表明,血中尿酸增高是形成痛风的基础,因此降低血中尿酸水平十分重要。尿酸的排泄三分之一由胃肠道排出,三分之二从肾排出。选用中药除了按辨证原则之外还可以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结果选用[6]。芫花所含的芫花素、芹菜素及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减少尿酸的合成。泽兰、桃仁、当归、地龙也有抑制尿酸合成作用;秦皮、车前草、车前子、大腹皮、土茯苓、薏苡仁、苍术、地龙等可以促进尿酸从肾排出;大黄等通便药可以促进尿酸从大便排出。急发痛风发作时大多表现为“热痹”,因此原则上应该选用有清热作用的中药,例如:黄柏、防己、忍冬藤等[7]。

在寒冷地区或因受寒等,病者可表现为外寒内热,此时应用散寒通痹的中药,如:羌活、独活、秦艽、香附之类。百合、山慈菇等有秋水仙碱样作用,抑制白细胞趋化,从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威灵仙、秦艽能溶解尿酸并减轻尿酸疼痛[8]。

参考文献

[1]陈宝刚,齐士,梁守义.齐连仲治疗痛风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391

[2]谢幼红,王北.周乃玉治疗痛风的经验.《北京中医》,2006年第25卷第6期339

[3]刘志勤,吕蕾.中医分期治疗痛风体会.《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3卷第3期178

[4]刘书珍,囝平,刘凌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第25卷第7期1517

[5]赵书锋,龙旭阳,段富津.段富津教授治疗痛风经验.《中医药信息》,2006年第23卷第1期45

[6]孙元莹,吴深涛,王暴魁,等.张琪治疗痛风经验介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第13卷第5期378

[7]郑培林.马中夫治疗痛风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第34卷第1期18

[8]蒙杏泽,朱小晓.加味四妙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风31例《四川中医》,2005年第23卷第10期70

标签:;  ;  ;  

痛风的中医疗法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