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0)
本文为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结题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实用新型专利淬火炉长筒形件出炉淬火装置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实用新型;淬火装置;SWOT
一、项目简介现有淬火筐广泛应用于油淬、风淬、回火、调质等热处理工艺中,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高温下循环使用,淬火筐变形量大,且还存在淬火线内预热保温不均匀、推进线内不平稳及使用时间短等缺点,一般淬火筐为540mm*500mm*350mm的长方体形状,筐壁上均布有通风槽,这种结构淬火筐在淬火过程中散热效果不好,变形量大,在淬火线内预热保温不均匀、推进线内不平稳,而且在处理较小件的产品容易掉出。普通热处理轨道或淬火炉在装炉时,一般也采用淬火专用筐,产品调质时温度升温至860度左右,然后保温2小时左右,普通碳钢材质筐子,经过反复几次长时间加热后,筐体即产生严重扭曲变形,需要修理和更换,费时费工,且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如果采用不锈钢耐热筐,成本过高,并且经过较长时间使用后,也会变形损坏。在淬火时长筒形件带筐子一起入,易发生变形弯曲,并且由于产品淬火时呈堆积状态,淬透性不好,并且淬火后表面硬度不均匀,致使产品硬度和金相组织不合格,造成严重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和长筒形淬火工件的特点,需研制一种对工件淬火影响小,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淬火装置。具有长管形的支架,在支架的同一平面上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叉装筒状工件的叉杆,形成梳状结构,在支架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起吊杆,起吊杆的端部具有第一吊孔,支架对应起吊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叉臂,所述叉臂配合连接有悬臂,悬臂的端部具有叉臂可叉入的盲孔;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吊孔。
二、具体详情
1.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产品淬火一致性好的淬火炉长筒形件出炉淬火装置。
2.技术方案:该淬火炉长筒形件出炉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长管形的支架,在支架的同一平面上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叉装筒状工件的叉杆,形成梳状结构,在支架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起吊杆,起吊杆的端部具有第一吊孔,支架对应起吊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叉臂,所述叉臂配合连接有悬臂,悬臂的端部具有叉臂可叉入的盲孔;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吊孔。所述叉杆上涂敷有耐热层材料。
3.有益效果:该淬火炉长筒形件出炉淬火装置具有支架和在其上间隔固定的叉杆,形成梳状结构,该每个叉杆可以对应叉装一个筒状工件。在使用时,将筒状工作并排放置在普通热处理轨道或淬火炉的工作台上,经淬火炉加热后,工作台移出,由天车吊钩通过第二吊孔吊着整个淬火装置,将悬臂的端部盲孔叉入叉臂,人工扶持悬臂通过天车的移动调节将叉杆叉入并排设置的筒状工件的中心孔中,再将天车吊钩吊挂在第一吊孔中,通过天车将筒状工件吊到淬火池中进行淬火。在吊装过程中工件连接牢固,安全性好。整个淬火装置结构简单,淬火的工件整体裸露在外边且并排设置,淬火时全部工件同步入水,在水中无部件遮拦,冷却降温一致,不受影响,故淬火一致性好。
三、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淬火炉长筒形件出炉淬火装置,具有长管形的支架1,在支架的同一平面上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叉装筒状工件的叉杆2,支架1与叉杆2为整体一体式刚性结构,且形成梳状结构,所述叉杆上涂敷有耐热层材料。在支架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起吊杆3,起吊杆3的端部具有第一吊孔4,当叉杆2套装有加热的工件后,天车的吊钩通过第一吊孔4将整个装置吊起,并移动至淬火液中。所述支架1对应起吊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叉臂6,所述叉臂6配合连接有悬臂7,悬臂7的端部具有叉臂可叉入的盲孔,悬臂6通过盲孔插接在叉臂6上,在由叉杆2并排叉装淬火的工件时,由人工扶持悬臂7进行操作作业。所述支架1的中部设有第二吊孔5,在叉杆2并排叉装加热的工件时由天车的吊钩通过第二吊孔5将整个装置吊起,通过操作悬臂7将加热的工作装在叉杆2内。
四、市场分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在不影响其使用效果的前提下节约了原材料,淬火的工件整体裸露在外边且并排设置,淬火时全部工件同步入水,在水中无部件遮拦,冷却降温一致,不受影响,故淬火一致性好,推进了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贯彻落实了《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行动计划》。
1.Strengths(优势)
(1)淬火一致性好
(2)吊装过程中工件连接牢固,安全性好
(3)使用寿命长
(4)操作方便
2.Weaknesses(劣势)
(1)市场建立难度高:进入市场之初影响力较小,开发初期难以大范围推广,且操作员需要适应新的设备
3.Opportunities(机会)
(1)市场发展潜力大: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场发展空间大:随着工业的发展,降低能耗的需要,新型淬火设备得以应用,因而该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4.Threats(威胁)
(1)越来越多进入感应淬火设备行业,,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不断改进,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2)越来越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压力大
参考文献[1]杨晓卿,刘威,朱建明,李小凤.一种钢管旋转淬火装置的研制[J].新技术新工艺,2018(0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