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一氧化氮论文_宾雨飞,廖端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作用一氧化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氮,药物,供体,靶向,血管,作用,辛伐他汀。

药物作用一氧化氮论文文献综述

宾雨飞,廖端芳[1](2019)在《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健康问题,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一氧化氮(NO)供体型药物在这方面引人注目。一些NO供体药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显示出其应用潜力和价值。通过控制NO在适当的部位释放并杀死肿瘤细胞,实现药物的靶向性,是NO供体类药物治疗癌症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将综述NO供体型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简要介绍新型NO供体纳米材料。(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雯奂,韩丹,方伟蓉,李运曼[2](2016)在《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NO)是体内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血管收舒、血小板活性调节、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随着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和NO底物水平的动态变化,NO生成的时间和产量均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作用具有两面性。综述NO的产生与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赵敏,方步武,吴咸中[3](2010)在《大承气颗粒剂量和药物血清作用时间对IELs生成一氧化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剂量和药物血清作用时间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小鼠IELs;以不同剂量(1.204g/kg、0.602g/kg、0.120g/kg)的大承气颗粒灌胃大鼠后不同时间点的药物血清作用于IELs,另以临床等效剂量(0.602g/kg)大承气颗粒及以大黄酚消除半衰期为时间间隔连续6个t1/2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作用于IELs动态观察7d;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结果:大承气颗粒多次灌胃的药物血清能持续抑制IELs产生NO,对IELs加药物血清培养1、5、7d产生的NO分别显着低于加培养液培养相应时间产生的NO;加药物血清培养3、5、6、7d产生的NO分别显着低于加正常血清培养相应时间产生的NO(P<0.01,P<0.05)。单次灌胃不同剂量的大承气颗粒后不同时间点的药物血清多可抑制IELs产生NO,其中大承气颗粒0.120g/kg灌胃后12h以及0.602g/kg灌胃后12h和24h的药物血清使IELs产生的NO水平显着低于正常血清组(P<0.05)。结论:大承气颗粒可确切抑制IELs产生NO,以减轻肠道和全身炎症反应、改善MODS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靳雪源,王慧芬,李宏武,仲伯华,赵平[4](2010)在《肝靶向一氧化氮释放药物对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新型肝靶向一氧化氮释放药物NO-040527抗小鼠肝损伤的药效学及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或对乙酰氨基酚,制备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前1h和造模后12h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待测药物,于第2次给药后24h,眼眶取血,留取血清标本,测定血清中的ALT,AST水平.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长成单层,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药物.继续培养24h,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肝靶向药物NO-040527能够显着降低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转氨酶升高(P<0.01),降酶作用具有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在相同剂量(55mg/kg)下,NO-040527的降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药NCX-1000(P<0.05).同样,肝靶向药物NO-040527能够显着降低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小鼠转氨酶升高(P<0.01),各剂量组之间降酶作用无显着性差异,在相同剂量(55mg/kg)下,NO-040527的降酶作用与NCX-1000相当.NO-040527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肝损伤没有保护作用,中低剂量组的小鼠血清ALT、AST值较模型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高剂量组转氨酶甚至略高于模型组.NO-040527在500μmol/L浓度显示出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为45.96%±29.46%(P=0.058);在1000μmol/L浓度具有显着的细胞毒性(P<0.005);在5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时,NO-040527显示出促细胞生长的作用,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37.67%±8.47%和152.65%±10.084%,显着高于溶剂组(P<0.05).结论:NO-040527能够显着降低CCl4和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小鼠转氨酶升高,但NO-040527和NCX-1000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肝损伤没有保护作用,高剂量甚至加重转氨酶升高.NO-040527在高浓度显示出细胞毒性,低浓度显示出促细胞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0年15期)

葛小丽[5](2010)在《血管外膜源一氧化氮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通络药物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以“营卫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结合西医学近年研究揭示的血管外膜在血管病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营气”与内膜、“卫气”与外膜相关性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内外膜共孵育细胞模型,探讨内、外膜相互影响及通络药物干预血管病变中显示的承、制、调、平规律,既是对中医营卫学说的传承,又对更全面深刻的揭示血管病变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具有指导意义。方法:1血管外膜源一氧化氮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1.1 AngⅡ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常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融合良好的内皮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后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个/mL,接种于96孔板,待细胞融合致80%后,细胞随机分为:(1)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基;(2)AngⅡ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9)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10~(-5)mol/L的AngⅡ。各组分别继续培养0h、6h、12h、24h、48h后,利用SRB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的变化。1.2 AngⅡ对血管外膜源NO释放的影响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仔细分离并截取胸主动脉,剥离外膜,并剪成2mm×2mm的组织薄片,吸干称重,用含1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24h后更换为无血清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再加入终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继续培养1h、2h、12h、24h、48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外膜iNOS蛋白表达水平。1.3外膜源NO对AngⅡ诱导的ECV304凋亡的影响。实验分为5组:(1)单纯内皮细胞组:孵育的ECV-304细胞,常规培养;(2)内皮细胞+外膜组:内皮细胞和外膜组织共孵育;(3)内皮细胞+AngⅡ组:孵育的内皮细胞中加入AngⅡ(终浓度为10~(-6)mol/L)共孵育;(4)内皮细胞+外膜+AngⅡ组:于孵育的外膜中加入AngⅡ(终浓度为10~(-6)mol/L),2h后把外膜和上清一并加入到内皮细胞中继续孵育24h;(5)内皮细胞+L-NNA+外膜+AngⅡ组:外膜与NOS阻断剂L-NNA(10~(-5)mol/L)预孵育30min,PBS液洗涤3次,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预孵育,最后与内皮细胞继续孵育。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SRB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间接检测上清一氧化氮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NOS蛋白表达水平2通络药物对AngⅡ诱导的外膜源一氧化氮的影响2.1通心络对血管外膜源NO释放的影响血管外膜的制备和培养同第一部分,然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ug/ml、25ug/ml、50ug/ml、100ug/ml、200ug/ml、500ug/ml的通心络继续培养0h、1h、2h、4h、6h、8h。实验结束后收集上清,离心后检测各组NO水平。2.2营卫调节方对血管外膜源NO释放的影响血管外膜的制备和培养同第一部分,然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01%、0.05%、0.1%、0.5%、1%的营卫调节方继续培养0h、1h、2h、4h、6h、8h。实验结束后收集上清,离心后检测各组NO水平。2.3通络药物对AngⅡ诱导的外膜源一氧化氮的影响外膜制备和培养同第一部分,然后分为8组:(1)单纯外膜组:正常完全培养基与外膜共孵育;(2)外膜+AngⅡ:孵育的外膜中加入AngⅡ(终浓度为10~(-6)mol/L)共孵育;(3)外膜+通心络:孵育的外膜组织中加入通心络(终浓度为50ug/ml)共孵育24h;(4)外膜+ AngⅡ+通心络:AngⅡ与外膜预孵育,2h后加入通心络继续孵育24h;(5)外膜+L-NNA+ AngⅡ+通心络:外膜与NOS阻断剂L-NNA(10~(-5)mol/L)预孵育30min,PBS液洗涤3次,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预孵育,2h后加入通心络继续孵育24h;(6)外膜+营卫调节方:孵育的外膜组织中加入营卫调节方(终浓度为0.05%)共孵育;(7)外膜+ AngⅡ+营卫调节方:AngⅡ与外膜预孵育,2h后加入营卫调节方继续孵育24h;(8)外膜+L-NNA+ AngⅡ+营卫调节方组:外膜与NOS阻断剂L-NNA(10~(-5)mol/L)预孵育30min,PBS液洗涤3次,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预孵育,2h后加入营卫调节方继续孵育24h。实验结束后硝酸还原酶法间接检测上清一氧化氮(NO),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iNOS蛋白表达。结果:1血管外膜源一氧化氮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1.1 AngⅡ对ECV304细胞活力的影响AngⅡ可明显降低ECV304的活力,且有量效关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AngⅡ均能明显引起ECV304凋亡,10~(-9)mol/L的AngⅡOD值与正常组比较降低比较明显(P<0.05), 10~(-8)、10~(-7)、10~(-6)、10~(-5 )mol/L的AngⅡOD值降低更明显(P<0.01);与10~(-9)mol/L的AngⅡ相比, 10~(-6 )mol/L的AngⅡOD值降低最为显着(P<0.001)。AngⅡ对降低ECV304活力有时间效应,与0h相比,6h、12h、24h的AngⅡOD值明显降低(P<0.01),且随作用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不同时间点AngⅡ对外膜源NO的影响:AngⅡ诱导血管外膜培养上清中NO表达增高,并于2h时间点达到峰值,与0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不同时间点AngⅡ对外膜iNOS蛋白影响: AngⅡ可以促进外膜源NO(iNOS)蛋白表达升高,于2h时间点达到峰值。1.4血管外膜源一氧化氮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1.4.1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观察单纯内皮细胞组:细胞为扁平多角形,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边界清楚,胞浆丰富。胞核清晰可见,为圆形或椭圆形。内皮细胞+外膜组:细胞为扁平多角形,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边界清楚,胞浆丰富。胞核清晰可见,为圆形或椭圆形。内皮细胞+AngⅡ组:细胞变圆、肿胀,细胞膜边缘模糊不清,部分胞膜不完整,甚至损伤破裂。内皮细胞+外膜+AngⅡ组:形状规则,细胞边界尚清楚,细胞间仍然彼此相连。内皮细胞+L-NNA外膜+AngⅡ组:细胞变圆、肿胀,细胞膜边缘模糊不清,部分胞膜不完整,甚至损伤破裂。1.4.2内皮细胞活力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OD值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外膜干预组的OD值显着升高(P<0.01);与外膜干预组相比,L-NNA组的OD值降低明显(P<0.05)。结果提示:外膜对AngⅡ干预的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4.3内皮细胞凋亡率的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外膜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L-NNA组的细胞凋亡率无差异(P>0.05)。1.4.4各组NO水平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NO OD值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外膜干预组的NO OD值显着升高(P<0.01);与外膜干预组相比,L-NNA组的NO OD值降低明显(P<0.05)。1.4.5各组中eNOS蛋白表达外膜对AngⅡ诱导的ECV304中eNOS蛋白表达降低具有拮抗作用;L-NNA作用外膜后,降低了外膜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ECV304细胞中eNOS蛋白表达降低,与外膜干预组相比有差别(P<0.05),与模型组相比无差别(P>0.05)。2通络药物对AngⅡ诱导的外膜源一氧化氮的影响2.1通心络对外膜源NO的影响通心络可促进外膜源NO水平升高,且有量效关系,与0ug/ml相比,25ug/ml、50ug/ml的通心络均能明显促进外膜源NO的表达50ug/ml的NO OD值升高最为明显(P<0.01)。通心络对外膜源NO的影响有时间效应,从2h开始随时间延长通心络(50ug/ml)均不同程度诱导外膜培养上清中NO表达增高,并于6h时间点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仍高于0h时间点。与0 h比较, 6h引起上清NO含量升高最为明显(P<0.001)。2.2营卫调节方对外膜源NO的影响营卫调节方可促进外膜源NO水平升高,且有量效关系,与0%相比,0.05%、0.01%的营卫调节方均能明显促进外膜源NO的表达,0.05%的NO OD值升高最为明显(P<0.01)。营卫调节方对外膜源NO的影响有时间效应,从1h开始随时间延长营卫调节方(0.05%)均不同程度诱导外膜培养上清中NO表达增高,并于2h时间点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仍高于0h时间点。与0h比较,2h时间点引起上清NO含量升高最为明显(P<0.001)。2.3通络药物对AngⅡ诱导的外膜源一氧化氮的影响2.3.1各组NO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单纯外膜组相比,AngⅡ组、通心络组、营卫调节方组的NO OD值均能明显升高(P<0.01);与AngⅡ组和通心络组相比,TXL+AngⅡ组的NO OD值显着升高(P<0.01);使用阻断剂后(TXL+ AngⅡ+L-NNA)NO OD值明显降低,与TXL+AngⅡ相比有显着差别(P<0.01);YWTJF+AngⅡ组与TXL+AngⅡ组相比有差别(P<0.05) ,表明通心络的作用优于营卫调节方。2.3.2各组外膜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与单纯外膜组相比,AngⅡ、通心络、营卫调节方均能促进外膜iNOS表达(P<0.01);在TXL+AngⅡ的共同作用下,iNOS的表达高于单一因素作用, L-NNA作用外膜后,外膜的iNOS表达明显降低,与TXL+AngⅡ相比有显着差别(P<0.01);与AngⅡ、通心络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通心络和营卫调节方均能促进外膜iNOS表达,且通心络的作用优于营卫调节方。结论:1本研究以“营卫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基于“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以血脉为界相偕而行,共同调节着脉络舒缩功能及血液运行的重要功能,结合西医学揭示的血管外膜与内皮在血管病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具有高度相关性,这对于从外膜与内皮之间相互影响探讨“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病机制,揭示“营卫承制调平”理论在血管病变防治中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2基于营气与内皮、卫气与外膜相关性,本研究以外膜与内皮细胞共孵育建立体外模型,探讨外膜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血管外膜可通过激活NOS/NO途径抑制AngⅡ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不仅初步揭示了外膜在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也为探讨中医营卫失和对“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3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心络和基于营卫学说指导血管病变研制的营卫调节方均能通过提高AngⅡ作用下外膜NO水平、增强iNOS蛋白表达保护血管内皮,且通心络作用优于营卫调节方,其机制与调节外膜NOS/NO系统有关。4本实验结果提示:AngⅡ可使内皮细胞损伤,NO分泌减少;加入外膜组织后,NO的分泌代偿性增加,能够拮抗AngⅡ引起的内皮损伤;通络药物干预使外膜源NO的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保护内皮细胞。这体现了在内外膜共孵育体系中“营卫承制调平”的演变规律,也对运用“营卫承制调平”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0-03-01)

李元建[6](2007)在《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药物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机体重要的气体信息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NO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作用下生成。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07年05期)

王捷频[7](2007)在《缓慢释放一氧化氮的染料木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对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系统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据流行病学统计,OP的发生率在代谢性骨病中居第二位;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OP导致的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日益增高。绝经后骨质疏松(PMO)在OP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较长时期以来,其治疗主要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虽然HRT在预防和治疗PMO方面呈现出较好的效果,然而,因其副作用及禁忌症导致HRT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据报道,由于浸润性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增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前叁年结束了已经进行了5.2年的HRT在健康绝经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试验。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PMO的药物,及缓解更年期症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植物雌激素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类具有类黄酮结构的物质。它们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够选择性地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呈现较弱的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相比,其副作用比较少,尤其是较少引起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植物雌激素的生物活性相对较弱,疗效不稳定,难以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目前研究较多的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大豆异黄酮类的染料木素(Gen),大豆苷元和大豆黄素等。1994年,Kasten TP等人研究发现,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可增加去卵巢大鼠骨质的吸收;对NOS的抑制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成骨细胞(OB)的增殖。研究显示,去卵巢大鼠血清NO含量在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同时亦明显降低。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NO水平降低,NO水平降低促进骨吸收,导致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这可能是PMO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PMO患者体内难以产生足够的NO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这是NO作为替代药物治疗PMO的合理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证实,缓慢释放的小剂量NO能够促进OB增殖及其功能。因此,调控NO释放的药物具有潜在的OP治疗的广阔前景。研究目的:研究文献资料,根据Gen的结构特点,参考具有缓慢释放一氧化氮功能的非甾类抗炎药(NO-NSAIDs)的结构,设计、合成出将Gen与NO供体部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酯键相连的一氧化氮供体Gen(NO-G)的前体药物。该结构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酯键断裂,游离出原药Gen和NO供体部分,后者能够缓慢释放出NO,与Gen协同发挥作用,以期对OP,尤其是PMO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方法1. NO-G的结构设计、合成及鉴定分析Gen的结构,参照NO-NSAIDs的结构设计,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经酯化反应和硝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核磁(NMR),红外(IR)和质谱分析(MS)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2. NO-G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体外稳定性的实验研究。2.1参考文献关于Gen检测的方法,经多次实验摸索,建立了NO-G的HPLC检测方法;2.2 NO-G的体外稳定性实验研究2.2.1.模拟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实验将NO-G溶解后分别于37℃pH 1.0(模拟胃液环境)和pH 6.8(模拟小肠液环境)条件下震荡,于0,0.5,1,1.5,2,3h取样,行HPLC检测,考察NO-G的稳定性;2.2.2. NO-G在培养细胞上的稳定性研究采用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株进行实验,HPLC检测观察NO-G在培养细胞上的稳定性。3. NO-G体外活性研究采用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株进行实验研究3.1 NO-G与细胞共孵育释放NO的观察通过Griess Reagent检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间接反应NO的释放情况。以常用的NO供体SNAP为对照,比较二者NO释放的特点。3.2体外活性研究以Gen,SNAP和雌二醇(E2)为对照,观察新化合物对OB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3.2.1 NO-G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a.通过MTT法观察NO-G对细胞增殖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比较与其它药物作用的差别。b.流式细胞术分析NO-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3.2.2 NO-G对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a.采用ALP试剂盒检测观察NO-G对ALP活性的影响,观察其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并与其它药物对ALP活性的影响进行比较。b.采用OCN ELISA试剂盒检测NO-G对OCN分泌的影响,观察其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并与其它药物对OCN分泌的影响进行比较。3.2.3 NO-G对MC3T3-E1细胞矿化的影响通过茜素红-S染色定量观察药物对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1.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产物NO-G:浅灰色粉末状,熔点125.5~127.5°C,产率约为87.6%。质谱分析其相对分子量为532.04,核磁,红外结果显示其结构与目标化合物一致。2.建立了NO-G的H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 0.1%的冰醋酸溶液60:4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色谱柱,C18(250×4.6mm, 5μm, Lichrospher);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3. NO-G在不同pH环境中的稳定性不同。在模拟胃液环境(pH1.0)中不稳定,37℃水浴振荡0.5h即可检测到游离的Gen,3h后NO-G基本完全分解;在模拟小肠液环境(pH6.8)下,3h内NO-G含量无明显改变。而对于体外培养的细胞,给药30min后在细胞内能够同时检测到NO-G和Gen。4. NO-G与MC3T3-E1细胞共孵育后能够缓慢释放出NO,释放时间可持续5h左右。5. NO-G能够促进OB的增殖,分化,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与原形药物相比,这些作用都有显着提高(P<0.05或0.01)。6. NO-G能够促进OB的矿化。细胞培养18d,有明显的矿化结节形成;定量分析结果显示NO-G能够有效促进OB的矿化(P<0.05 vs Gen, SNAP, and Gen+SNAP)结论:1.本课题设计的NO-G的结构具有缓慢释放NO的特性,其合成路线简单易实现,操作过程易于控制,产物纯度较高,产率适中。通过核磁、质谱和红外等波谱分析确证其结构为设计的系列结构之一;该化合物的结构未见文献报道。2.实验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条件稳定可靠,具有可重复性。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够同时检测出NO-G和Gen,可以实现Gen,NO-G和杂质峰的完全分离;保留时间适宜,且空白溶剂在该色谱条件下无特异吸收峰。3. NO-G在模拟胃液环境下产生分解;但在模拟小肠液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体外与细胞共培养,大部分药物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分解释放出Gen。4.与SNAP相比,NO-G在培养的细胞上能够缓慢释放出小剂量的NO。这可能是NO-G作用较Gen提高的药理学基础。5. NO-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促进OB的增殖和分化,并能够有效促进矿化的形成,其效果均明显优于母体药物。NO-G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质疏松防治药物。(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7-05-01)

张奕华,田季德,彭司勋[8](2006)在《靶向作用的一氧化氮供体及其相关药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NO)是一种自由基气体分子,早在1972年就由Joseph Priestley发现,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才得到确认[1]。NO在体内由NO合酶(NOS)催化氧化L-精氨酸生成。NO作为信使物质或效应分子在体内多个系统包括(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Koh,K,K,Ahn,J,Y[9](2005)在《比较高脂血症中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对一氧化氮生物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Because the lipoprotein effects of statin and fibric acid derivativ es therapies differ,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se therapi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on lipoproteins, vasomotor function, and plaque stability. Method s: We administered simvastatin, 20 mg daily, to 27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 lemia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r fenofibrate, 200 mg daily, to 27 patients with pure hypertriglyceridemia during 8 weeks. Results: As expected, simvastatin significantly lowered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 l (LDL C) more, and fenofibrate decreased triglyceride and increased high dens 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 more than either therapy. Simvastatin and fe nofibrat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rcent flow mediated dilator response to hyperemia by 183±41%and by 30±7%, respectively (each P< 0.001); however, sim vastati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re (P< 0.001). Simvastatin and fenofibrate sig nificantly lowered plasma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 α) by 13 ±4%and by 10±4%, respectively (P=0.009 and P=0.006, respectively) with a sim ilar degree(P=0.614). Simvastat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plasma levels of total M MP-9 and TIMP-1 more(P=0.005 and P=0.03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fenofib rate showing no redu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degre e of changes in TNF-αand the degree of changes in MMP-9 activity (r=0.376, P= 0.053). Conclusions: Simvastatin and fenofibrate demonstrated antiatheroscleroti c effects via different mechanisms.(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2期)

李菊香,颜素娟,罗伟,苏海,程晓曙[10](2004)在《心肌营养素-1在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中的作用及药物的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有研究发现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与高血压心室重塑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探讨CT-1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以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的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分为四组:(1)正常对照组(C):常规饮食饮水;(2)L-NAME组(L):L-NAME(50mg/kg/d);(3)L-NAME+氟伐他汀组(L+S);第四周开始加氟伐他汀(5mg/kg/d);(4)L-NAME+卡托普利组(L+C);第4周开始加用卡托普利(50mg/kg/d)。于第1、2、4、6、8、10和12周末用尾袖法测血压,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心肌中血管紧张索Ⅱ(Ang Ⅱ)及羟脯氨酸的浓度,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中CT-1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L组大鼠第二周血压开始明显升高[(151.25±7.58)vs.(116.50±10.62)mmHg,P<0.01],卡托普利干预组第六周开始血压明显下降[(1.23.43±4.86)vs.(167.50±17.85)mmHg,P<0.01)],而氟伐他汀对血压无影响;(2)L组Ang Ⅱ浓度较C组明显增高[(1023.00±50.19)VS.(735.50±72.12)pg/mg,P<0.01)]L+S组、L+C组Ang Ⅱ浓度明显低于L组[(833.19±117.59)vs.(123.00±50.19)pg/mg,(807.08±44.57)vs.(1023.00±50.19)pg/mg,P<0.05](3)L组羟脯氨酸浓度较C组明显升高[(0.44±0.06)vs.(0.277±0.80)μg/mg,P均<0.01],L+S组、L+C组浓度较L组明显降低[(0.32±0.08)vs.(0.44±0.06)μg/mg,(0.30±0.09)vs.(0.44±0.06)μm/mg,P均<0.05];(4)L组心肌组织中CT-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1.79±0.21)vs.(1.02±0.12),P<0.01],L+S组、L+C组心肌组织中CT-1蛋白的量较L组明显减少[(1.32±0.16),(1.12±0.15)vs.(1.79±0.21),P均<0.05],与C组无差异。结论L-NAME诱导的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CT-1蛋白表达上调,卡托普利能减少心肌组织中CT-1的量,推测CT-1可能参与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且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氟伐他汀在不影响血压的情况下能明显预防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减少心肌组织中CT-1的量,提示氟伐他汀下调CT-1的表达可能是其预防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期刊2004-06-30)

药物作用一氧化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氧化氮(NO)是体内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血管收舒、血小板活性调节、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随着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和NO底物水平的动态变化,NO生成的时间和产量均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作用具有两面性。综述NO的产生与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作用一氧化氮论文参考文献

[1].宾雨飞,廖端芳.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马雯奂,韩丹,方伟蓉,李运曼.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6

[3].赵敏,方步武,吴咸中.大承气颗粒剂量和药物血清作用时间对IELs生成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

[4].靳雪源,王慧芬,李宏武,仲伯华,赵平.肝靶向一氧化氮释放药物对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的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

[5].葛小丽.血管外膜源一氧化氮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通络药物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

[6].李元建.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药物的作用机制[J].中南药学.2007

[7].王捷频.缓慢释放一氧化氮的染料木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对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

[8].张奕华,田季德,彭司勋.靶向作用的一氧化氮供体及其相关药物[J].药学学报.2006

[9].Koh,K,K,Ahn,J,Y.比较高脂血症中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对一氧化氮生物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

[10].李菊香,颜素娟,罗伟,苏海,程晓曙.心肌营养素-1在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中的作用及药物的干预[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2004

论文知识图

文献查证与冠心病相关的靶点图烷基氮杂芳烃的茱基乙烯基化位修饰毗咙环衍生物急性损伤时肺泡及周围肺间质的病理生理...4移植不同细胞数量后ADMSC注:AD...

标签:;  ;  ;  ;  ;  ;  ;  

药物作用一氧化氮论文_宾雨飞,廖端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