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后效论文_李巧盛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性后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松弛,语义学,成象,时间,绝对值,砂岩。

弹性后效论文文献综述

李巧盛[1](2018)在《如何减少弹簧弹性后效对物理实验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簧受外力作用时存在弹性滞后效应,也就是说弹簧受到拉伸力作用时,并不能立即伸长到应有的长度L_i(L_i=L_0+δL_i),而只能伸长到L_i-δL_i,剩下的δL_i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同样,当弹簧受到的拉伸力减小时,也不能马上缩短到应有的长度L_i,仅缩短到L_i+δL_i。因此弹簧弹性后效现象普遍存在,这对物理教学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对弹簧弹性后效的研究是较为缺乏的。本文利用简谐振动的设备和仪器,对弹簧的弹性后效现象和弹性滞后环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实验,绘制出弹簧的弹性后效图、弹性滞后环图等,分析在不同劲度系数、不同程度的加载和卸载的情况下,弹簧弹性后效的变化情况和伸长到应有长度所需要的时间变化情况。另外还研究了如何减少包申格效应对实验教学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尤萌萌,潘诗琰,申小平,鞠志勇,范沧[2](2017)在《粉末冷压成形弹性后效及非同步双向压制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基于更新的Lagrange格式和弹塑性大变形理论,模拟分析了金属粉末冷压成形后的弹性后效现象,以及非同步双向压制下的压坯密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脱模后的节点密度下降量与高径比呈线性递增关系,据此可有效辅助模具设计,提高压坯尺寸精度。距离运动模冲越近,由于积聚的应变能较大,脱模后节点密度下降得越多,弹性后效大。应力的重新分布使距离运动模冲较远处的密度反而略微增加。降低摩擦能整体减小弹性后效程度和密度下降量。非同步双向压制对台阶件等复杂零件生产的适应性要优于同步双向压制。非同步双向压制获得的压坯密度均匀性取决于两模冲的压下量。采取先动作模冲的压下量接近所需的总压下量,之后另一模冲轻微反向压制到最终尺寸的方法,可使密度均匀性大为提高,达到甚至超过同步双向压制的均匀度。(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蒋昱州,王瑞红,朱杰兵,曾平[3](2015)在《砂岩的蠕变与弹性后效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岩石全自动伺服叁轴流变试验设备对叁峡库区典型砂岩试样开展分级加、卸荷的蠕变与弹性后效试验,得到岩样在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时效变形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岩样的时效变形特征明显,随着应力水平的逐渐增大,试样的蠕变、弹性后效、不可逆变形的量值及其平均速率均呈现出逐步增大的变化趋势;其中蠕变与不可逆变形量的变化规律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弹性后效恢复的变形平均速率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小,逐渐趋向于某一定值;岩样在加载至最后一级应力水平下出现了非线性加速蠕变现象,试验全过程曲线反映了蠕变变形典型的叁阶段特征。推导了叁维应力状态下的Burgers模型的蠕变与弹性后效本构方程,基于流变试验得到的数据利用优化搜索后的算法对相应参数进行辨识,分别得到岩样在蠕变与弹性后效阶段的相应叁维参数;对时效参数分析得出,黏性参数mη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劣化的规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定常性规律特征;当试样处于蠕变阶段时,黏性参数反映的是岩石稳态蠕变变形特征,而在试样处于弹性后效阶段时,黏性参数则是描述岩样卸除荷载后不可逆变形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邹志强[4](2009)在《“弹性后效”比“回弹”更恰当》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多义词spring back在译成中文术语"弹性后效"和"回弹"后,分别代表固体材料的两种不同物理性质。前者表示在"弹性—滞弹性"综合因素作用下该材料的一种外形和体积的变化(经历一个过程),后者仅表示固体弹性变形的回复现象,即在弹性力作用下的(瞬时)回复,即回弹。两者不应互相混淆,更不能混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术语》期刊2009年04期)

潘奇汉[5](1984)在《新型弹性材料Cu-Ni-Mn合金的弹性后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新型弹性材料Cu-Ni-Mn合金的弹性后效值。使用的测量仪器是“金属片材弹性后效仪”。弹性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加外力的瞬时产生应变ε_1,外力继续作用,经过t时间后产生的应变为ε_2。附加应变(ε_2或Δε)与总应变(ε=ε_1+ε_2)之比((ε_2/(ε_1+ε_2))%)即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经t时间后的弹性后效值。 结果表明,用该仪器测试Cu-Ni-Mn合金的弹性后效是可行的,其数值为0.18~0.23%,比常用的弹性材料铍青铜(QBe2)略小。(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1984年02期)

寿如法[6](1984)在《游丝弹性后效仪光学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述游丝弹性后效仪光学系统是整个仪器光、机、电叁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为测量者提供游丝弹性后效值。游丝弹性后效仪光学系统是一个角放大投影显示专用光学系统。通常的投影光学系统是指那些将物体照明后成象于屏上的光学系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聚光用的照明系(本文来源于《航空精密机械工程》期刊1984年02期)

张付候[7](1984)在《高强度低弹性后效张丝材料——铂钯银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对 Pt_(70)—Pd_(20)—Ag_(10)张丝材料的制备工艺,对该合金的主要性能进行了试验,经过系统的张丝工艺试验及装表应用试验表明,Pt_(70)—Pd_(20)—Ag_(10)合金的主要性能和 Pt—Ag_(20)相近,而加工性也较 Pt—Ag_(20)为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1984年02期)

李春人[8](1976)在《高灵敏弹性后效测量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研究在小应力作用下,在金属中产生的松弛时,一般是采用内耗方法。用这些方法测量<1秒的松弛时间,而且测量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研究弹性后效是包含着松弛时间从10秒到数小时的其他方法。为了应力不超过弹性宏观极限,试样经预先变形εrpegB(图1),然后很快除去负荷。(本文来源于《电工合金通讯》期刊1976年01期)

水华[9](1975)在《高灵敏弹性后效测试仪》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低应力作用下金属产生的松弛性,通常采用内摩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松弛时间小于1秒,同时测量的温度范围宽。而另一种方法可测的松弛时间为10秒到数个小时,即弹性后效测试法。试样预变形到ε预值(见图1),使其应力不超过宏观弹性极限,随后快速卸载.主要变形部分立(本文来源于《仪表材料》期刊1975年05期)

胡克[10](1975)在《薄带弹性后效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后效是弹性材料的非弹性性能之一,对仪表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仪表用弹性敏感元件的设计和制造,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弹性模量、弹性极限和弹性后效,是表征材料弹性性能的最重要的叁个技术参数。随着我国仪表材料工业的发展,材(本文来源于《仪表材料》期刊1975年02期)

弹性后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基于更新的Lagrange格式和弹塑性大变形理论,模拟分析了金属粉末冷压成形后的弹性后效现象,以及非同步双向压制下的压坯密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脱模后的节点密度下降量与高径比呈线性递增关系,据此可有效辅助模具设计,提高压坯尺寸精度。距离运动模冲越近,由于积聚的应变能较大,脱模后节点密度下降得越多,弹性后效大。应力的重新分布使距离运动模冲较远处的密度反而略微增加。降低摩擦能整体减小弹性后效程度和密度下降量。非同步双向压制对台阶件等复杂零件生产的适应性要优于同步双向压制。非同步双向压制获得的压坯密度均匀性取决于两模冲的压下量。采取先动作模冲的压下量接近所需的总压下量,之后另一模冲轻微反向压制到最终尺寸的方法,可使密度均匀性大为提高,达到甚至超过同步双向压制的均匀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性后效论文参考文献

[1].李巧盛.如何减少弹簧弹性后效对物理实验影响的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8

[2].尤萌萌,潘诗琰,申小平,鞠志勇,范沧.粉末冷压成形弹性后效及非同步双向压制模拟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17

[3].蒋昱州,王瑞红,朱杰兵,曾平.砂岩的蠕变与弹性后效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

[4].邹志强.“弹性后效”比“回弹”更恰当[J].中国科技术语.2009

[5].潘奇汉.新型弹性材料Cu-Ni-Mn合金的弹性后效[J].稀有金属.1984

[6].寿如法.游丝弹性后效仪光学系统的设计[J].航空精密机械工程.1984

[7].张付候.高强度低弹性后效张丝材料——铂钯银合金[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984

[8].李春人.高灵敏弹性后效测量装置[J].电工合金通讯.1976

[9].水华.高灵敏弹性后效测试仪[J].仪表材料.1975

[10].胡克.薄带弹性后效的测量[J].仪表材料.1975

论文知识图

碳纳米管-氧化铝复合粉体干压成型压制...1 温压成形过程-图3.19 不同粒度的粉末在...3 修正 K 体与 K 体的弹性后效径向弹性后效与复压冲击能量之...1 温压成形过程-图3.18 不同温度下含有不...模压成型工艺基础-图4 压块内等密度线分布

标签:;  ;  ;  ;  ;  ;  ;  

弹性后效论文_李巧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