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包络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包络,理论,蜗杆,齿形,曲率,基础,分度。
包络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魏武,张杰,高勇,徐杰斌[1](2019)在《基于旋量与包络理论的蛇形机器人安全攀爬》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正交关节连接的蛇形机器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旋量与包络理论的螺旋攀爬运动研究方法.首先应用旋量理论对蛇形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与求解,以降低传统D-H参数法建模的复杂性;然后基于包络思想分析蛇形机器人在攀爬运动过程中与圆柱杆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二值图像表示法来揭示机器人与圆柱杆的包络状态;最后基于弹性包络的分析结果,求得蛇形机器人的螺旋攀爬力,进而提出以安全攀爬力和攀爬系数为优化目标的控制参数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攀爬力与弹性包络状态间具有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优化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谭准[2](2018)在《平台包络战略的机理与理论构建——以乐视网为解释性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面临如何突破"瓶颈"、寻找新利润渠道的问题,而传统竞争优势理论和创新理论无法解释现今大多数平台不断进入看似与原平台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领域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平台包络。以乐视网为解释性案例,通过构建平台包络理论框架发现:当平台突破引爆点后,通过捆绑原本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用户基础和技术共享的横向或纵向包络策略,可进入新领域。此结论丰富了平台理论,拓宽了竞争理论和创新理论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经营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王凯,王进戈,邓星桥,朱仁伟,夏至东[3](2018)在《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首先分析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和蜗杆齿面成形原理,建立了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推导啮合方程、接触线、齿面方程、诱导法曲率、润滑角、相对卷吸速度和自转角公式;最后讨论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啮合特性。分析表明,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具有滚动接触特性,摩擦磨损小,发热小,寿命长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俭,饶雄,唐茂,邓嫄媛,熊美玲[4](2018)在《基于包络面理论的弧面分度凸轮廓面数字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弧面分度凸轮轮廓曲面造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基于包络面理论,推导出了弧面凸轮工作曲面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应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计算出曲面叁维坐标点,并利用UG NX中的曲面造型功能,实现了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的数字化设计.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开发弧面分度凸轮CAD/CAM系统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申志超,汪海洋,杜姜开林,丁红岩[5](2018)在《破坏包络面理论在离岸浅基础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岸浅基础因承受着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处于竖向、水平、力矩等多种荷载联合作用的复合加载条件下。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破坏包络面理论克服了浅基础传统计算理论的诸多不足,特别适用于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浅基础设计优化工作。为了探讨将破坏包络面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问题,在总结破坏包络面理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设计实例,提出了采用破坏包络面进行浅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展示了破坏包络面理论在计算荷载安全系数、地基土强度的材料系数和基础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破坏包络面理论可方便快捷地应用于浅基础的设计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8年05期)
赵体伟[6](2018)在《相对同调代数中的覆盖与包络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逼近理论是相对同调代数和代数表示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发点在于选取一个合适的子范畴去逼近其他对象。逼近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Reinhold Baer关于内射hull的发现。接着从1950年开始,内射包络、投射覆盖以及纯内射包络等被极大地应用于一般环上的模范畴理论。Auslander和Reiten在有限维代数上的工作以及Enochs和Xu在任意模上的工作开创了预覆盖和预包络(或者称左逼近和右逼近)的一般理论。本文,我们主要研究以下叁个方面:被Gorenstein范畴特殊预覆盖的范畴,关于相对FP-内射和FP-平坦复形的覆盖和包络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模型结构,外部叁角范畴上的特殊预覆盖理想和特殊预包络理想。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给出了研究背景和主要结果。第二章主要研究被Gorenstein范畴特殊预覆盖的范畴的结构。令(?)是一个abelian范畴,(?)((?))是(?)的投射子范畴。令l是自正交的加法满子范畴,且(?)((?))是l的生成子,g(l)是关于l的(?)中的Gorenstein子范畴。则g(l)的右1-正交范畴g(l)⊥在(?)中是投射可解的也是内射可解的。我们还得到由那些允许特殊g(l)-预覆盖的对象组成的子范畴SPC(g(l))是扩张封闭的,且是关于l-稳定直和项封闭的(*)。再者,如果l是g(l)⊥1的生成子,则有:子范畴SPC(g(l))是既包含g(l)⊥∪g(l),又关于性质(*)成立的极小子范畴;再者,SPC(g(l))是(?)中的l-可解子范畴且l-真生成子为自身。第叁章我们研究了相对于FPn型的内射和平坦复形的同调和同伦性质。我们引入了FPn-内射和FPn-平坦复形,刻画了它们的同调维数。我们论证了这些问调维数与复形的内射和平坦维数有类似的刻画。通过利用Pontrjagin对偶考虑FPn-内射和FPn-平坦维数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余挠理论,我们构造了跟这些维数有关的(预)覆盖和(预)包络,从而建立了相对于有限型复形的逼近理论。基于有有界FPn-内射和FPn-平坦维数的模构造的复形,我们进一步构造了某些模型结构,并且分析了在何种条件下可以通过Quillen函子将这些模型结构联系起来。第四章我们在外部叁角范畴中引入并研究相对phantom态射。利用它们的性质,我们证明了如果外部叁角范畴(C,E,s)有足够多的内射对象和足够多的投射对象,则下列任二者之间均存在双射:(1)C的特殊预覆盖理想;(2)C的特殊预包络理想;(3)有足够多特殊内射态射的E的加法子函子;(4)有足够多特殊投射态射的E的加法子函子。同样,如果外部叁角范畴(C,E,s)有足够多的内射对象和足够多的投射态射,则下列两者之间也有双射对应:(1)C的对象-特殊预覆盖理想;(2)有足够多特殊内射对象的E的加法子函子。(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1)
杨婷[7](2017)在《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传动领域对齿轮传动所提出的侧隙可调、体积小以及重量轻等问题,本文在平面齿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传动和钢制变齿厚平面蜗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传动方案——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并以其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围绕其传动原理、啮合理论、蜗杆几何参数设计、啮合性能分析和叁维实体建模等多个方面对该传动副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包括:阐述了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副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依据微分几何和齿轮空间啮合理论,以理想工作状态为前提,用包络法中的运动学法建立了该传动的数学模型与啮合理论。推导了该传动的啮合函数、啮合方程、蜗杆齿面方程等,并导出了诱导法曲率、润滑角以及相对卷吸速度等影响齿面接触的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运用数值计算工具分析了鼓形蜗杆的齿面特征,计算得到了蜗杆的轴向截面齿廓,对鼓形蜗杆传动的齿面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MATLAB软件中绘制蜗杆齿面的接触线与变径螺旋线。深入研究了与传动副啮合性能相关的主要几何参数,并根据该装置的传动原理,基于MATLAB软件,编写出啮合性能分析的相关程序,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后,分析了该传动的主要性能特点和影响该传动啮合性能的关键参数。依据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的传动原理与成形原理,设计了中心距为100mm,传动比为60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副。在非标设计的基础上,借鉴平面齿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传动和钢制变齿厚平面蜗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标准制定该传动的几何参数设计公式。基于Creo软件完成了该传动副的叁维实体建模,并介绍了建模的详细过程。研究了生成蜗杆齿面特征的两种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Creo/Assembly环境中完成了蜗杆副静态装配干涉和装配间隙的检查;检验了数字化造型的建模精度,验证了啮合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为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减速器的设计等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7-05-01)
胡登洲[8](2017)在《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的理论及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工业制造领域研究最热门的学科,我国也加大了对机器人研究投入,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将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及检测系统叁位一体进行机械结构模块化。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装置的零件繁多、精密制造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零件少、高可靠性、高精度、体积小、重量轻、侧隙可调、磨损量可补偿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依据变齿厚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传动的啮合几何学原理,研究其啮合性能和齿形形状,齿面的高精加工工艺和检测,该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应用微分几何和啮合原理,并结合活动标架法,推导变齿厚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传动的一次包络过程,得出相应的啮合函数、齿面方程和接触线方程。分析母平面倾角对接触线影响,使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绘制接触线,通过前面的计算和分析设计出中心距为100,传动比为60的蜗杆传动副,采用UG软件建立鼓形蜗杆和变齿厚内齿轮叁维齿廓。其次对变齿厚内齿轮和鼓形蜗杆加工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现有的条件选择其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出加工工艺方案;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搭建金属切削实验台,采集加工刀具受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所用刀具切削经验公式,采用多目标优化法对刀具切削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切削参数优化数据,研究运用UG软件编制优化轨迹的多轴数控加工程序,编制UG的POST文件,最后采用虚拟仿真软件Vericut进行仿真加工,建立现场实际数控机床空间结构模型,其模型结构导入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其仿真加工的结果和理论设计的叁维模型进行对比,检验加工程序是否正确,空间装夹方案是否有过切、碰撞,最终进行实际加工。最后基于PC-DMIS软件的叁坐标和基于QUINDOS软件的Leitz齿轮测量中心分析鼓形蜗杆和变齿厚内齿轮的检测方法,验证鼓形蜗杆和变齿厚内齿轮加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7-04-01)
邵立军[9](2016)在《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理论与啮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锥蜗杆传动装置,即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其锥蜗杆的螺旋面是由圆环面盘形砂轮磨削而成,称之为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与之相配的锥蜗轮则由产形面与该包络锥蜗杆的螺旋面相一致的锥滚刀滚切而成。本文建立了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算例探究了技术参数对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啮合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结合微分几何及齿轮啮合理论相关知识,推导出圆环面砂轮包络锥蜗杆和锥滚刀滚切锥蜗轮的啮合函数,以及锥蜗杆螺旋面和锥蜗轮齿面方程,给出包络锥蜗杆副的啮合性能参数公式。(2)结合圆环面砂轮包络锥蜗杆的啮合函数和锥蜗杆螺旋面方程,提出一种绘制包络锥蜗杆轴截面齿形的方法。同时给出一种计算包络锥蜗杆轴截面齿形在齿高中点处斜率的方法,并计算了包络锥蜗杆轴截面齿形倾角。(3)将以给定参考点为基础的啮合理论应用于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丰富并发展了基于分度锥的啮合理论,推导出分度锥面的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进而求出参考点坐标并确定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的安装位置关系。(4)根据分度锥的几何参数,确定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的轮坯尺寸并列出齿面边界方程。(5)结合具体数值算例给出计算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的齿面共轭区边界关键点的非线性方程组,并在锥蜗轮和包络锥蜗杆轴截面内绘制出齿面共轭区。进而给出瞬时接触线的绘制方法,并计算了各接触点的诱导法曲率、滑动角以及高斯曲率。(6)通过大量数值算例分析,说明了设计参数对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参数调节,可以有效降低锥蜗杆副的啮合不对称性,而且在多头小传动比及单头大传动比等情况下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依然具有理想的啮合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席晨如[10](2016)在《锥面包络锥蜗杆传啮合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锥面包络锥蜗杆的螺旋面是由锥面砂轮磨削而成的,经过磨削的锥蜗杆齿面精度和齿面光洁度高,有利于锥蜗杆传动,并且本文所述的包络锥蜗杆传动还具有以下优点:瞬时接触线分布均匀,承载能力大,润滑条件好,齿侧间隙便于调节等。本文主要研究了锥面包络锥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包括砂轮磨削锥蜗杆的啮合分析和包络锥蜗杆传动的啮合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求得了砂轮产形面的方程及其曲率参数,然后建立了砂轮磨削锥蜗杆“i”面和“e”面的坐标系,计算了包络锥蜗杆切齿的啮合函数和包络锥蜗杆的曲率干涉界线函数,同时还计算了包络锥蜗杆的啮合函数和啮合界线函数,包络锥蜗杆螺旋面和锥蜗轮的齿面方程及锥蜗杆副的曲率参数。(2)通过基于参考点的理论,分别计算了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分度锥面的参数,由于齿顶面为双曲面的锥蜗轮难于制造,可用圆锥面代替齿顶双曲面,并计算了锥蜗轮的轮坯尺寸,包络锥蜗杆各参考锥面的方程和锥蜗轮各参考锥面的方程。(3)详细计算了锥面包络锥蜗杆的齿廓和齿形角,研究发现砂轮偏转角对包络锥蜗杆的齿廓和齿形角影响最大。然后分别研究了砂轮磨削锥蜗杆“i”面和“e”面过程中包络锥蜗杆的曲率干涉界线。(4)分析了在包络锥蜗杆传动过程中,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齿面上瞬时接触线的分布,并且计算了瞬时接触线上点的诱导法曲率值和滑动角值,然后本文研究了包络锥蜗杆传动中,包络锥蜗杆齿面上啮合界线的分布。(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包络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面临如何突破"瓶颈"、寻找新利润渠道的问题,而传统竞争优势理论和创新理论无法解释现今大多数平台不断进入看似与原平台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领域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平台包络。以乐视网为解释性案例,通过构建平台包络理论框架发现:当平台突破引爆点后,通过捆绑原本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用户基础和技术共享的横向或纵向包络策略,可进入新领域。此结论丰富了平台理论,拓宽了竞争理论和创新理论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络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魏武,张杰,高勇,徐杰斌.基于旋量与包络理论的蛇形机器人安全攀爬[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谭准.平台包络战略的机理与理论构建——以乐视网为解释性案例[J].经营与管理.2018
[3].王凯,王进戈,邓星桥,朱仁伟,夏至东.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8
[4].李俭,饶雄,唐茂,邓嫄媛,熊美玲.基于包络面理论的弧面分度凸轮廓面数字化设计[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申志超,汪海洋,杜姜开林,丁红岩.破坏包络面理论在离岸浅基础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港湾建设.2018
[6].赵体伟.相对同调代数中的覆盖与包络理论[D].南京大学.2018
[7].杨婷.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研究[D].西华大学.2017
[8].胡登洲.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的理论及加工工艺研究[D].西华大学.2017
[9].邵立军.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理论与啮合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6
[10].席晨如.锥面包络锥蜗杆传啮合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6